红楼春-第8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了!”
眼见贾蔷句句诛心,几乎要赶绝李晗,韩彬不得不出面劝道:“贾蔷,又何必咄咄逼人?”
贾蔷摇头道:“我自知人无完人,也十分尊重诸位大人敢为天下先,为天下黎庶开辟新政谋福祉之抱负。所以,才会每每倾尽全力相助,从不计个人得失。
但如果有一日,你们面对底层百姓之苦难无动于衷,无视她们,践踏她们,甚至还利用她们谋利,事后竟强词夺理!
你们便失去我的尊重,得到的唯有唾弃。
半山公,这绝不是一件小事。
为私利而忘天下公者,何言大义?”
韩彬闻言眉头紧皱,看着贾蔷无言。
韩琮无奈道:“贾蔷,你说的都有道理。那些青楼女子也的确都是可怜人,可她们目前,还不算是民……不然,你先前也不会想着让过这一关节去,非李大人开口,你也没有追究。所以,李大人也还不至于到你说的那种地步。”
见贾蔷看向他的眼神变了变,韩琮都有些头疼,他语气有些艰难的说道:“贾蔷,早在最开始,你之志向只是考取一个举人功名,再去开间书舍当个东翁时,就想着将赚来的银两印成书,捐给村学私塾,老夫便知你心中的仁。但老夫还是小觑了你的心怀胸襟,你的仁义。
你连青楼女子都心怀同情,你的仁,让老夫汗颜……
但是,你不能在眼下,就要求天下人都按你的标准来。
老夫实话之,便是老夫,也未曾想过,秦楼楚馆处那些人的苦楚。
不止她们,还有世间乐户和贱籍,都未曾去思虑。
你便是去问如海,青楼里那些人算不算大燕百姓,也不会得到肯定的答复。
这世间如你这般仁慈者,少有啊。
老夫等目光,仍只停留在清白百姓的身上……
当然,你说的,都有道理。”
贾蔷沉默稍许后,点了点头,问跪在地上的李晗道:“李大学士,本王再问你一遍,前任东家的罪责,现任东家担负不担负?”
满身被汗浸透的李晗,此刻即便心中将贾蔷恨之入骨,仍满面诚恳的抬起头来道:“平海王,是仆目光粗浅了。平康坊纵是前任东主之罪过,现任东家也不该阻拦朝廷行王道,伸张正义王法。”
贾蔷看着他的神情,眼中浮过一抹讥讽,随后转头看向后面的几位御史,问道:“你们还有甚么问题,要本王自辩?还要本王担负那些平康坊七十二家名楼东家的损失否?”
又是一阵难堪的沉默。
正这时,看到陆丰引着一黄门侍郎进来,禀道:“万岁爷,太皇太后懿旨:问皇上和平海王何时去九华宫,奉太皇太后、太上皇、皇太后前往昌平行宫修养?另,太皇太后懿旨,命人先送寿皇宫义平郡王一家前往昌平行宫,天家要于彼处,享天伦之乐。”
听闻此言,一双双眼睛中目光皆含震惊之色。
义项郡王持太皇太后衣带诏起兵谋逆,此事的影响远还未消除。
虽然田太后事后召集诸臣“辟谣”,但相信者寥寥无几。
却未想到,眼下田太后居然都开始传懿旨,要享受天伦了!
此事做不得假,因为如此多天家贵胄要出皇城,出京,军机处诸大学士都要亲自送过去,亲自问安的。
太皇太后此刻既然传了懿旨,一会儿就不会不露面……
想想就在不久前,母子成仇的骇人局面。
这手段……
……
“臣等参见太皇太后!参见太后娘娘!”
九华宫东殿,君臣众人与田太后和尹后见礼问候。
田太后居然笑容可掬,对诸臣叫起,随后又道:“太后有心,要奉哀家出城散散心。可怜见的,堂堂一朝太后,还奉太上皇命听政,却是大事从来不掺和,任由你们施为,如今连这么点小事,也巴巴的担心会招到你们不喜。
莫不是你们见她们孤儿寡母,便存下欺主之心?”
韩彬等刚起身,又齐齐跪地请罪,言道不敢。
韩琮忍不住更正了句,太上皇尚在,尹后和李暄还谈不上孤儿寡母,结果被田太后指着鼻子一通骂……
可怜韩邃庵一世名臣,这会儿面对一个撒泼的老太太,却连辩解的话都没法开口。
还是尹后劝了好一阵,才平息下去,尹后同韩彬等笑道:“诸位大臣莫要误会,不是本宫同太皇太后告状,只是担忧出行动静太大,招惹众议不说,还会耽搁诸军机的当差功夫。
本宫是知道诸卿之辛劳的,一个个恨不能将一刻钟当成三刻钟来用。若再为点小事,耽搁上几天,事后不知要熬多好功夫找补回来,本宫于心何忍?
所以今日诸位大人千万莫要相送,就让平海王点上几百御林,奉太皇太后、太上皇和本宫前往即可……原也不远,不必兴师动众。”
李暄忍不住叫道:“母后,还有朕!还有朕!”
尹后没好气道:“你若跟着去,让诸顾命辅政如何自处?”
李暄闻言简直气急败坏道:“前儿才说好的!”
不等尹褚出面,尹后就笑着安抚道:“这样罢,马上就是月末了,最后一日,你再过来。不然牵扯太广,又是内忧外患之时,本宫也不好去了。”
李暄闻言,如霜打的茄子般,低头道:“那……那好吧。”
见他咬牙切齿的瞪来,贾蔷悄悄挤了挤眼……
……
金吾纛旓,龙驹凤辇,出皇城!
尽管尹后再三强调,不可兴师动众。
可是自月上旬那场剧变后,外界对天家猜疑很多。
甚至有人怀疑,天家已经被某“贾卓”“贾操”给挟持了……
因此,让天家在百姓见露个面,还是很有必要。
所以此次出行,龙凤旌旗林立,声势浩荡。
贾蔷率一千德林军,两千绣衣卫护卫出行,但是算上宫娥内侍,杂七杂八加起来逾五千人。
一路上五城兵马司、步军统领衙门严密防卫,动用兵马又逾五千。
终是惊动神京。
至神京西城门广安门外后,尹后传出懿旨来,无论如何都不准再送。
文武百官并诸多披甲执戈便在李暄的带领下,亲自跪拜送行。
贾蔷又于万千瞩目下,与李暄见礼,受其托付,护卫好太皇太后、太上皇和皇太后之皇舆。
一众礼来礼往后,已过了午时,銮驾再度出发,驶向数十里外的行宫……
贾蔷骑于马上,心情渐生波澜起澎湃……
……
布政坊,林府。
忠林堂上。
送走宫中贵人銮驾后,韩彬前往林府拜访。
斟茶罢,林如海笑道:“半山公也来瞧瞧,仆这称病卧床的司马仲达,到底如何了么?”
韩彬闻言呵呵笑了起来,道:“如海对外面之事,倒也熟知。也怨不得别人……”
林如海颔首道:“是啊,便是贾蔷说一千道一万,谁又能真正放心的下?不过,放心得下,放心不下,眼下也都只能如此了。半山公,于大燕之社稷,于社稷之黎庶,我师徒二人未曾亏欠分毫,只有功,没有过。
贾蔷是仆唯一的弟子,是仆之乘龙佳婿,亦为仆余生抱负之所在。谁杀他,我杀谁。
我师徒二人心中始终存着大义,但贾蔷果真出了事,半山公也莫要与我讲甚么大义理智。”
韩彬深深看了林如海一眼后,叹息一声道:“不至于此呐。”
如今朝廷的确没办法操作甚么,但尹后那边手段高绝,想来能将贾蔷紧紧拢在手心里。
无论如何,也要坚持到朝廷度过难关。
待熬过大旱之年,新政大行天下后,又何惧小小一个小琉球?
……
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他年我若为青帝
运气不好……
天家銮驾至昌平行宫时,正值秋雨绵绵。
京城深秋之雨,已带三分寒意了……
天家贵人们便只能在辇舆中,草草欣赏了番行宫内诸景,汤山神秀,湖泊潇潇……
与九重深宫中相比,却也得出几分山清水秀,曲径通幽之意,颇有些自然之趣……
行宫前,设有水宫娘娘庙,原唤龙尊王佛庙,改建而成。
行宫在娘娘庙后。
许是得“娘娘庙”三个字入了法眼,田太后都不顾车马劳累,让人以软轿相抬,与尹后、义平郡王妃等一道,前往庙中祭拜。
看着面容干瘦,满头白发,身形佝偻的田太后跪在那祈福,守在殿门口的贾蔷神情淡然。
经历了二年折腾后,这位当初景初帝尚在时满面富态的皇太后,其实也已接近油尽灯枯了。
田太后和姜铎还有林如海不同,此二位是在同自身病痛衰老抗争,而田太后,是实打实的处于愤懑忧思惊恐中,苦苦煎熬了两年。
谁都没想到,尹后居然在已经彻底撕破面皮的情况下,将关系又拉了回来,并在满朝重臣面前,上演了出婆慈媳孝的大戏。
田太后为尹后说话时,任谁都看得出,并非受强迫所为。
这使得天家在世人眼里的形象,大大挽回。
而尹后的手段,愈发显得如渊似海。
高明啊……
其实贾蔷又何尝不知,尹后许身于他,除了地龙翻身那一回,阴差阳错下误入歧途,造成了阴阳和合的既定事实之外,此事未尝没有尹后以此将他死死套住,为其所用的意图。
但贾蔷并不反感,因为他自己也同样并非纯粹的急色……
他当下所做最重要的事业,不可能缺少大燕的支持,若朝廷严旨禁防子民流失海外,甚至禁止德林号在大燕行商,那么只凭小琉球那点地盘那二三十万人口,几无可能有太大的作为。
除非他能狠下心来,举兵造反。
且不提能否成功,即便成功,那要死多少人?
死的最多的,就是无辜百姓!
若他是真正的高门出身的权贵子弟,或许并不在意这些死伤,还会用“一将功成万骨枯”,“屠得九百万,方为雄中雄”来辩解。
然而贾蔷前世就是一个最底层的普通百姓,也就愈发恶心为了某些人的雄图大略,让普通百姓变成皑皑白骨中的一根无名骨。
所以,他和尹后,唯有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才能实现双赢。
这也是贾蔷不断让利天家,几乎无微不至的帮助李暄,和舔尹后的根本缘由……
为了千秋大业啊!
念及此,贾蔷目光落在跪在蒲团上,正叩首祈福的尹后身上,削肩膀,柳腰轻。
以及腰身下那一弯犹如水蜜桃般丰润饱满的圆臀,真真荡人心魄……
好吧,也不只是为了千秋大业……
礼佛罢,尹后与义平郡王妃搀扶起疲惫不堪的田太后,随后回头看向贾蔷问道:“太后的温汤池子都备好了?”
贾蔷忙上前道:“回太后娘娘,南池已经备好了。去岁时,皇上命臣营造此处行宫,臣特意寻来御医并都中十位最有名气的神医来此看过,皆言此处‘更得暄暖,乃宜于体’,有安神养体之效,最能去乏。且据说,还有驻颜养容,使得面貌容光焕发之能……”
尹后闻言,凤眸中浮过一抹啐意,嘴角扬起笑道:“好,本宫今日且试试,若果真有效则罢了,若无效,你可仔细着。”
说罢,同身旁田太后道:“太皇太后,我先侍奉您去沐浴罢。”
田太后闻言摆手笑道:“让十四家的随哀家去就好……”
尹后闻言登时不乐意了,嗔笑道:“太皇太后忒也偏心,难道只十四家的是儿媳,我就不是?”
田太后闻言,满面疲惫的脸上涌起笑意来,拍着尹后的手道:“你操持了那么些事,哀家也看在眼里,岂能不心疼?好些人说哀家只偏疼小儿子,却不看看大儿子从前是如何做派。若早先他能如你这般……唉,罢了,不提也罢。你也去歇歇罢,如今回过头来再看,这么些儿孙,还不如你一个媳妇纯孝。先帝在时,就对你赞不绝口,以为佳妇。可惜,老大打小性子孤拐,不听你的劝,不然天家何来如此多劫难?如今却是好了,你听政监国……”
尹后闻言羞臊的脸都红了,拉着田太后一迭声道:“哎哟哟!母后可快别说了,只咱们娘儿俩妇道人家倒也罢了,如今十四叔也在,他是明白的。我连养心殿的门槛儿都没迈过两回,外面的事不过睁眼瞎,听的哪门子政,监的甚么国哟!
一应朝政,不过托付给军机处。好在他们勤勉忠敬,才让国事不至于荒废。”
田太后居然正色道:“这如何能行?小五不是个勤政的,你再不看着些,岂不让人糊弄了去?做臣子的,见天家式微,必起欺君之心。”
尹后叹息道:“其实原是想着,等十四叔明岁重新开府,让他也入军机,当个军机辅政亲王。只是才露出点话风来,就被军机处打了回来。说甚么担忧再起腋肘之祸……”
听闻此言,自见面只问安了两句,就一直沉默不言的义平郡王李含,终于变了面色。
他躬身与尹后无奈道:“太后万万莫再出此言,臣弟……臣弟还想再苟活几年,好与太皇太后,养老送终……”
开甚么顽笑,果真有此议,真当武英殿那几位是好说话的?
李含现在想想隆安帝瘫痪在床榻,被几位军机逼宫之事,就觉得遍体生寒。
那些臣子……当真敢杀人!
便是现在守在行宫的这位,也绝不会容他重新出山。
此刻,他都能感到两道锋利的目光自后方看了过来……
这才是个真正的杀坯!
田太后在景初帝在世时,当了一辈子的傻白甜,从心所欲,这两年煎熬度过,仿佛大彻大悟了,此刻化身过来人,与尹后笑道:“罢了,除非小五亲政,熬上十来年,把那些黑了心的都熬走了才有可能。不过那时候,他也不需要他十四叔出来帮他了。能让他十四叔太太平平的当一辈子富贵亲王,就是他的孝心了。”
尹后满面笑颜开,道:“这是必然的,如今小五和李景就这么一位亲叔叔,若不好生奉养着,连天下人都要笑话。我就这般告诉小五,百善孝为先,别人都道你不是明君气象,可旁的不说,你只要将孝行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