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第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薛岩有些看不过去了,无奈道:“黄指挥,这里是三司会审,请注意你的言辞,陈都御史治不了你的罪,但我和郑尚书还是可以的。”
大理寺和刑部专治各种不服。
而且有这个资格。
和都察院不同,都察院类似于纪检委,实际权限不大,但大理寺相当于最高法院,而刑部则是司法部、法院、检察院和公安部的混合体。
三司会审确实只负责审,但若是审过之后,薛岩和郑赐不顾陛下的意思,抓着黄昏勾结明教之事重开公堂审问,还是能定黄昏的罪。
若是都察院再批复许可而结案,那就是朱棣也不好意思来推翻。
黄昏刚嚣张起来的气焰瞬间萎了。
这两位大佬是真惹不起。
讪讪的道:“好吧,我认怂,不过我有个疑问,凄凉犯中,说我藏匿张红桥是大皇子的意思,那么这件事是不是应该先问一下大皇子?”
这事不管怎样,不能我黄某人一个人来扛你朱高炽看热闹,别人这是明显针对你来的,顺便收拾一下嚣张的黄某人而已。
有苦大家一起享嘛,朱高炽你也来享受下被审问的感觉。
一念及此,黄昏竟有些暗爽。
这是他矛盾性情中的一面:也有腹黑时候。
这无疑抛出了一个惊雷。
陈瑛和薛岩、郑赐一个接不好,这事就无法收场,若是就此收拾,那么案卷送到顺天后,朱棣对黄昏的定罪就无法令人信服,若是把朱高炽请过来审问,那这事就热闹了……
这一审,如果朱高炽不能把他的嫌疑洗得干干净净,就算最后平稳度过,也相当于在仕途生涯上画了个大污点。
储君基本无望。
也就是说,陈瑛、薛岩和郑赐三人,彻底得罪了朱高炽,所以若是没有绝对的利益冲突,三司会审应该到此结束。
三人面面相觑。
陈瑛从薛岩和郑赐的眼中看出了迟疑,知道这两人有就此收手的意思,就这么把案卷送递到顺天,由陛下来决断,陛下为了让天下人信服,很可能大事化了小事化小,最后在其他方面找补,给黄昏贬官。
反正他俩是公事公办,黄昏的仕途起落和他俩没关系。
陈瑛本来也是如此。
但最初他是受纪纲之拖,要弄黄昏。
后来被黄昏当堂怒斥,结下梁子,刚才又被黄昏怒怼了一下,早就恚怒难当,何况陈瑛本就是酷吏,他的眼中只有办大案的功劳,哪哪会让黄昏如意,立即大声喊道:“来人,去请大殿下来。”
薛岩和郑赐拉不住,两人对视一眼,暗暗苦笑。
最坏的局面果然还是来了。
倒不是害怕得罪朱高炽。
关键是这一场三司会审将会开启惨烈的立储之争,而自己二人和陈瑛,很大概率会被史官记上一笔,运气好名垂史书,运气不好遗臭青史。
看运气。
这两位都是从洪武走到永乐的仕途老人,深谙洪武年间出仕无过便是功的真理,如今一心求稳,对这种赌博是一点都不愿意。
可也没法了。
这个时候也找不到理由来阻止陈瑛。
两人心里喟叹。
陈瑛,你他妈当了这么多年官白当了啊,几句话就被黄昏激怒得没了理智,你一个官场老人,还不如黄昏这种未及冠的青年沉得住气。
陈瑛现在就像个疯子。
转念一想。
这他妈就是陈瑛啊,陛下登基之后,都察院出了名的疯狗,逮谁咬谁,这一两年朝堂之上,谈之色变的除了纪纲,就是陈瑛,所以这一次三司会审,薛岩和郑赐都明智的选择了让陈瑛先上,尽量不和他起冲突。
不过两人又暗暗惊心。
他俩隐然猜到,黄昏其实一直在布局,之前故意和陈瑛开战,不断的激怒陈瑛,估计就是为今日打伏笔,目的就是为了把大殿下也拉进来。
这样就算笃定了他藏匿陈友谅的后人张红桥,也是从犯,而且这事可大可小,大了,抄家灭族,小了,小小的敲打一番,全看圣意。
端的是老谋深算。
这哪里是仕途新人了,就是官场老油条,也做不到比这更好。
角落里忽然传来声音,“请大殿下过堂审问,这事传出去,影响不好吧?”
听堂的右都御史吴中站了起来。
郑赐和薛岩一见,暗暗松了口气,想着吴中是近来才被陛下擢升为右都御史的,明显是陛下让他盯着应天的官场,陈瑛怎么着也该给吴中一点面子。
何况吴中的发话,说不准就是陛下的意思。
陈瑛也愣了。
吴中说话了,他不得不衡量这里面的厉害关系,不过转念一想,这是酝酿了这么久,又故意给了他准备时间,大殿下不可能一点手段都没有,就算过堂,也就是走走流程,恐怕也要把责任全部推到黄昏身上,有大殿下的证词,黄昏再怎么挣扎都无用。
最后陛下还是定黄昏的罪。
而且会是死罪!
因为他不仅勾结明教藏匿陈友谅的后人,还妄图陷害当朝大皇子,未来的储君人选,妄图动摇国本,心思之险恶,君王绝对不能容。
于是果断道:“此事涉及伪陈汉余孽,兹事体大,大殿下既为皇子,更应过堂自证清白,如此才能堂堂正正立于群臣之列。”
皇子,依然也是臣子。
黄昏立即笑眯眯的附和,“对对对,陈都御史说的对,大殿下就应该过来,肉可以我一个人吃,但锅不能让我一个人背嘛。”
众皆愕然。
谁都不明白黄昏为何如此处心积虑的要把大皇子拉进来。
只是为了找人一起背锅?
不太像。
但是吴中明白过来黄昏的良苦用心了。
《凄凉犯》已经在民间传开,若是朱高炽不过来证明清白,这就成了莫须有的事情,将一直笼罩着他争储之路,朱高煦随时可以拿这件事开刀,朱高炽就会无比被动。
当然,黄昏肯定也有腹黑的让朱高炽也过来背锅的想法。
打的一手好算盘。
第三百一十三章 最后的王牌
朱高炽在乾清殿中却无心办事,一直在想三司会审那边的事情,其实今日不止乾清殿,应天所有衙门里的老爷们,都在等三司会审的结果。
当三司会审那边来人说请大殿下过去,朱高炽二话没说,起身在内侍的搀扶下,颤颤巍巍的出了乾清殿,丝毫没敢摆谱。
朱高炽到来,所有人行礼。
薛岩、陈瑛和郑赐也从堂上下来行礼,寒暄之后,又委婉的表达歉意,说此乃职责所在,还请殿下不要责怪云云。
朱高炽反而勉励三人。
面子功夫走完,朱高炽在堂下坐着,示意堂上三位主审可以继续。
陈瑛笑了笑,道:“殿下可知《凄凉犯》?”
朱高炽点头,“知道,白石道人的传世之作,曲是好曲,但较之《杏花天影》,尚是多有差距,是以流传度不广。”
陈瑛咳嗽一声,“殿下应该知道微臣在说什么。”
朱高炽笑了起来,“说我和黄昏勾结藏匿陈友谅后人?捕风捉影的事情。仅凭一些卖唱人的词曲,似乎就要三司会审此事怕是不妥,从父皇登基到今日,我与黄昏所见次数,一只手可以数出来,若是有私下相见,想必锦衣卫也该有所风闻。这且不提,我朱高炽有什么理由和动机来藏匿陈友谅的后人?如果诸位认为我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而且你们又有证据的话,我可以配合你们的审问,尽管提问便是。”
顿了下,忽然笑容古怪起来,“陈左都御史关心这些捕风捉影的事情,还不如多去查查,近来有一批从福建那边入京的人员,屡屡提及今年海战之事。”
言辞之意,要不你们也来查一下说书人说老二藏起朱文圭的事情?!
陈瑛笑道:“不过是有人行诬陷行径,并无确凿证据,我等相信殿下的清白,但碍于流程,所以请您过来走个过场,既然如此,那就劳烦殿下走这一趟了,我等继续审问黄昏。”
聪明的避开了说书人的事情。
朱高炽点点头,起身道:“我回乾清殿了,三位关于此事,定要从严,公正,公开,公平,不要冤枉好人,但也不可放过犯事之人,亦不要让人说闲话。”
陈瑛和薛岩、郑赐立即也起身应是。
朱高炽走了几步,忽然回头道:“既然已经来了这边,我也顺带说件事,郑尚书关于说书人的章折我已经看过,审过黄昏之后,你们三司主责,再审说书人罢,看看是什么人图谋不轨,欲要陷害老二,然后并案附案宗送递乾清殿,转呈顺天。”
郑赐等三人脸上顿时汗就下来了。
可也没办法。
只能接了这差事。
朱高炽颤颤巍巍离开,回乾清殿去了。
郑赐、薛岩和陈瑛三人对视一眼,都在心里抹了一把冷汗,得了,大殿下的意思很明确,既然有人抹黑了我,不管有没有证据,那么老二也得被抹黑一下,管你们三司会审怎么处置,这事总得让老二也来解释一番,才能服众。
端的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陈瑛转念一想,先弄黄昏再说,其他事情后面再看。
于是一拍惊堂木,“黄昏,你私藏陈友谅后人,意图叵测,又妄图以此事诬陷大殿下,祸心之狠毒人人得而诛之,你可知罪!”
黄昏并不着急,慢条斯理的问:“这么说,诸位认定《凄凉犯》中所说之事与大殿下无关,仅是我黄昏个人所为?”
薛岩迟缓的道:“这是事实。”
这事,本就应该尽量将大皇子摘出去,现在大皇子过来了一趟,虽然并没有说什么实质有用的话,但结案之后案卷送到陛下那里,陛下自能品味出大殿下的清白。
有时候,不辩之辩更有说服力。
朱高炽一句“我朱高炽有什么理由和动机来藏匿陈友谅的后人”,就是最好的辩解。
所以这是还得找个人背锅,让陛下出出气。
非黄昏莫属。
黄昏哈哈一笑,“什么叫事实?一群来历不明的卖唱人,一个来历不明的小姑娘,就凭他们的胡言乱语,就要定朝堂五品臣子的罪?”
陈瑛阴笑,“若是一个人说,这自然定不了你的罪,可若是一群人说,且这张红桥已经供出身份,结合诸事,黄昏你还有何言语可以狡辩。”
黄昏看着陈瑛,目光讽刺,旋即看向郑赐,“郑尚书,按照刑部规矩,仅靠片面之词,能定罪不?”
郑赐认真的想了想,“大概是可以的。”
这种事情以往发生过。
有罪还是无罪都是看具体情况,但黄昏这种状况,毕竟涉及到伪陈汉余孽,大多本着宁可错杀不可放过,会定罪。
黄昏叹了口气,“我若是坚决不承认,是不是要上刑了?”
郑赐笑了起来。
这是自然的事。
薛岩微微摇头,好心的道:“黄指挥还是认了罢,少受点罪,以你在陛下心中的分量,只要态度好,我等也愿意为你言说一二,未必没有生机。”
陈瑛冷笑一声,“言说?他叛逆之意如此昭昭,薛寺卿你哪来的胆子为他言说?!”
薛岩默然。
确实如陈瑛所说,这件事没人敢上章折给陛下求情。
黄昏微微一叹,“关于《凄凉犯》和卖唱人,这一群人之来历中虽然有明教中人,言辞灼灼的说是明教高层报复我,我着实无法辩解,但是诸位应该知晓,这件事的关键点在于,张红桥到底是不是陈红桥!”
陈瑛冷笑,“她不是陈红桥的话,为何福州城郊红桥侧会遭,这莫不是黄指挥见状不妙,派人过去灭口了。”
黄昏抚掌大笑,“说的好!”
旋即目光森然起来,“那么,如果说我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张红桥不是陈友谅的后人,是否就能自证清白了?”
张红桥不是陈友谅后人,那么《凄凉犯》自然没有任何可信之处。
陈瑛一惊。
转念一想,纪纲言辞笃定的告诉自己,他已经让人用西洋妖术迷惑张红桥,让她笃定自己的身份,又有人去福建那边灭口,绝对不可能存在反转的可能。
于是冷道:“休要拖延时间,来人,上刑!”
郑赐不语。
倒是之前一直保持中庸,刚才被陈瑛怼了一下的薛岩有些不爽,冷声道:“且慢!”看向黄昏,问道:“你有证据?”
黄昏大声道:“有!”
是时候拿出王牌了。
————
ps:求问有没有大佬熟悉明朝神机营的火器,写到神机营的组建了,网上找的资料不系统,导致我卡文很严重啊,求分享资料。
第三百一十四章 力挽狂澜
薛岩看向郑赐,郑赐点点头。
于是薛岩根本不管陈瑛,道:“黄指挥,你的证据在何处,我着人去取来。”
黄昏点点头,“可以,请薛寺卿派人到我府邸,去找一个叫娑秋娜的西域女子,她会把我需要的证据送过来的。”
薛岩立即吩咐人去办。
陈瑛全程黑脸。
今日之后,他和薛岩之间的恩怨算是结下来了,暗想着你薛岩最好别说错一句话,否认老子的都察院弹劾死你。
薛岩看都没看他一眼。
我虽中庸立身。
但泥菩萨也有三分火气!
……
……
黄府,徐妙锦坐在主院忐忑不安。
今日三司会审,也不知道夫君能否熬过这一关,可她想来想去,实在想不到半分胜算,只要张红桥一开口,夫君必输无疑。
望着繁华黄府,心里阴云笼罩。
这繁华难道要成过眼云烟?
绯春在一旁也惴惴不安,可她不知道说什么好,也不敢乱说,因为主院里还有三个人:一个冷若冰霜的小姑娘,徐家四妹,一个古灵精怪的小女子,宝庆公主。
这两人大眼瞪一眼,就没一刻安宁过。
不断的互怼。
大多时候宝庆公主发难,徐家四妹偶尔回一句嘴,激怒宝庆之后又沉默,等宝庆口水都要说干了,她再不咸不淡的挑拨几句。
所以看似宝庆占据上风,实则徐家四妹立于不败之地。
坐在一旁的还有位贵夫人,当今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