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大明王冠 >

第194部分

大明王冠-第194部分

小说: 大明王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顿了下,“回吧。”

    李景隆只好行却礼离去。

    出了大殿,来到黄昏和赛哈智面前,脸上浮起笑意,轻声道:“黄指挥,不知道何日来我家中安装那光明神器?”

    黄昏想了想,“近日都可以。”

    李景隆压低声音,“现在发生了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那个光明神器我不想要了,当然,不能让黄指挥吃亏,余下的钱我会一并支持,为表歉意,我在府邸设一桌宴席请罪,还请黄指挥莅临。”

    以前李景隆想安装,是因为他觉得前途渺茫,不如及时行乐。

    现在前途看见了一点亮光,他果断放弃。

    这个光明神器现在只有陛下、皇后和黄昏家里有,他这个被边缘化的人物也拥有一套,这不是找理由让别人弹劾他么。

    至于淇国公和成国公,别人的事情李景隆不想去操心。

    反正陛下对此心里爽不爽只有天知地知。

    黄昏大感意外。

    不知道李景隆为何忽然对自己抛出了橄榄枝,要知道李景隆放弃这一套光明神器,自己获利巨大——虽然成本也不高。

    笑道:“如此,那就过几日来国公府叨扰您了。”

    李景隆告辞离去。

    赛哈智压低声音,“你要小心着些,别是李景隆给你下了个套,要知道他现在在朝野内外,很有点四面楚歌的意思。”

    黄昏不甚在意,“无妨。”

    看今天大朝会李景隆宣读口谕,而不是姚广孝,估摸着朱棣要起用李景隆了——这已经脱离了历史,被蝴蝶翅膀扇偏了。

    狗儿出来,笑道:“陛下有请两位。”

 第三百八十五章 朱棣的思想政治觉悟

    入内,发现朱棣坐在蒲团上,一手撑大腿一手捉着本经书,脸色阴沉的看着两人行礼,也不免礼,直直问道:“黄昏,你可知罪?”

    赛哈智心里一颤,这是要拿黄昏开刀了?

    黄昏僭越的抬起头,沉声道:“臣知罪,请陛下处罚。”

    朱棣哦了一声,“可知你犯了何罪?”

    黄昏想了想,“臣犯的罪有点多,臣有罪,不该在入仕之前,为了给大明保留读书人种子,有过救方孝孺的念想,臣也不该有过救景清的念想;臣有罪,不该辛苦赚太多的钱,更不应该有几个小钱就膨胀,误以为自己能为陛下的下西洋等事添砖加瓦,更不应该越俎代庖的帮助大殿下解决增发宝钞后的后遗症;臣有罪,不该提出组建内阁,如此一来,导致朝政被更多的臣子评断;臣有罪,不该出使福建带回杜金明等人,差点致使陛下在鸡笼山遭遇不测;臣有罪,在出使安南之时不应该擅作主张伪造国书,应该让大明再组建使团出使安南,如此方可彰显我大明作为宗主国的国威;臣有罪——”

    臣还有罪,不该娶徐妙锦。

    啪!

    朱棣手中的佛经砸在黄昏身上,永乐大帝脸色难看的盯着黄昏,“你是在请罪还是在邀功,多日不见,胆子肥了,嗯?!”

    一旁跪着的赛哈智暗暗叫苦,老弟啊老弟,你就少说两句罢。

    你这真是在作死啊。

    真当咱们这位永乐陛下没有脾气吗。

    黄昏伏首,“不敢。”

    说着不敢,做的事情却是很敢。

    朱棣看着这位还没及冠的臣子,深呼吸了一口气,这才压住内心怒意,没好气的挥手,“此处不是大内,免礼罢。”

    黄昏和赛哈智这才起身。

    朱棣伸了伸手。

    黄昏没动静,他有点没反应过来,主要心思不在阿谀奉承上。

    赛哈智却懂了。

    急忙走到黄昏身边,将佛经捡起来奉给朱棣。

    朱棣拍拍灰尘,“这是少师的书,他说是孤本了,真要弄坏了,他不得天天在朕耳畔念叨,赛镇抚使,你去送给少师。”

    这是暂时要把赛哈智支开。

    赛哈智哪能不懂,哪敢不懂,急忙去了。

    朱棣看向黄昏,“今日大朝会上的事情朕听曹国公说了,也算你运气,恰好遇着朕的旨意到了,若是朕的旨意晚到一两个时辰,你小子的脑袋现在就挂在午门上了。”

    黄昏腹诽,你的旨意比我还早好么。

    也不能把话挑明。

    永乐也是要面子的人。

    朱棣继续到道:“朕其实很好奇,如果说朕的旨意没到,你就真的认命被拉去午门斩首,说说看,你还有什么后手可以破局?”

    黄昏想了想,“陛下心知肚明,在我认罪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这个天下只有您一个人可以救我了,我的生死,真正的在陛下的一念之间,没有任何后手,所以可以这样说,今日大朝会上,臣把一切都送给了陛下。”

    朱棣眼睛一亮,“朕反复思考过,你认罪之后,确实没有任何后手可以破局,只有朕的旨意才能让你死里逃生。”

    心里多少有些感动。

    古往今来,大多只有天子相信臣子,把一些重要的东西交给臣子,很少像黄昏这种,把一切都交给天子来定夺。

    他是何等的相信朕。

    也就是说,黄昏相信朱棣一定会救他,这是超乎君臣的信任。

    这也是朱棣被逼迫现身也不是很愤怒的原因之一。

    黄昏叹道:“臣也没办法,毕竟出使之后归来,还有一大堆事情要做,不能因为这件事一直被束手束脚,迫不得已出此下策,还请陛下赎罪。”

    朱棣一瞪眼,“你罪大了,怎么赎罪都是个死。”

    黄昏耸耸肩,你说了算。

    朱棣越发没好气了,“翅膀硬了,现在在朕面前都敢不检点礼仪,等将来你是不是还要更加霸道,要不这大明天下的君王的龙椅让你来坐?”

    黄昏干笑一声,“不敢不敢,龙椅是陛下的,永远都是,千秋万载,亿万年之后,龙椅是某位殿下的,大明的江山国祚,必将千秋永存。”

    这马屁拍得……太露于痕迹了。

    朱棣却很爽。

    这比那些不着痕迹的马屁拍得朱棣更爽心,其他人拍马屁,是为了取悦于他,而黄昏这马屁,明显就是为了拍而拍,毫无诚意可言。

    但朱棣就吃这个调调。

    叹道:“你我其实心知肚明,哪有千年不死的君王,求长生的秦始皇怎么样,尸体运到咸阳,需要鱼干压住臭味,不凄凉?”

    顿了下,“古往今来,没有在位百年的君王,也没有千秋不灭的王朝,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此乃不变的规律,朝代更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啊,大明王朝也一样,你说有多少年的国运?三百年?五百年?一千年?可终究还是会有那么一天,所以啊……”

    朱棣看着沉默的黄昏,叹道:“所以啊,朕要做的其实一直就只有一件事,尽可能多的为子孙后代营造一个好的环境,让他们执掌的大明国祚,能尽可能多的延存,哪怕是只多延存几十年也好。”

    黄昏大为意外。

    他没想到朱棣竟然还有这等觉悟,都要考虑这货是不是教政治的老师穿越了。

    于是点头道:“陛下所言确实有理,世界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要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尽可能的给子孙后代保留更宽广的疆域,以我看来,未来的世界,宽广的疆域能保证后人们有更多的土地和资源,才能让他们不会为了资源而陷入困境。”

    朱棣若有所思,“你最早说你可推知后事,今日你我君臣二人,仅做闲聊,你来推知一下,我大明数百年之后的光景。”

    黄昏心中一惊,我擦,这玩意儿怎么说?

    我总不能说你很喜欢的太孙生了个瘪犊子,打敌人不擅长,杀自己人很厉害,把于谦给祸害了吧,也不能你老朱家的崇祯最后让满清入关了吧。

    心思电转,笑道:“这要看陛下能做到哪个地步,若大明止步于当下盛世,国运昌隆数百年甚至千年也无不可,若陛下做到始皇帝也不曾达到的千秋霸业,大明走向一个崭新未来,也不是不可能。”

    话还是要说好听点。

    大明有个锤子的千年国运啊。

 第三百八十六章 这是一道送命题

    朱棣也没多想。

    毕竟他从没信过黄昏神棍的那一套,人,怎么可能推知出几百年后的事情来,就是现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推背图》,也有待商榷。

    道:“关于你伪造国书一事,虽然行为不可取,但朕念在你为大明着想,不欲深究,所以才会替你伪证,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知否?”

    这事当然不能传出去。

    要不然朱棣作为君王的威信何存。

    当然,这事也不可能传出去。

    首先一点,那道不存在的口谕没有当事人,朱棣已经承认了那道口谕,那么它就真实存在过,其次,黄昏和徐辉祖也不会傻得说出去。

    黄昏笑道:“哪有伪证,都是陛下运筹帷幄,早就准备好的谋划,口谕的存在,就是为了给胡汉苍父子一个措手不及!”

    朱棣哈哈大笑,这货啊……实在太深谙帝心了。

    正色,“说正事。”

    黄昏有些幽怨,“陛下,我们先前说的不是正事?感情微臣的小命和全家性命,在陛下眼里就只是随意几句话的小事么。”

    虽然事实却是如此,大明天下的所有人的性命,都是朱棣一句话的小事。

    但朱棣可不敢承认这个。

    没好气的道:“对对对,都是正事,待朕明日抵达应天之后,朕会嘉奖于你,乃至于使团的所有人,如此,心理平衡了?”

    黄昏正色,“陛下,使团众人可奖,但应该重奖牺牲的京营将士。”

    朱棣颔首,叹道:“都是我大明好儿郎啊。”

    黄昏不失时机的道了句:“其实使团能达成帝命平安归来,没有他,使团早就全军覆没了,乃至于如今在广西边境戴罪的京营指挥曾庆隆也因奖赏。”

    朱棣哭笑不得,“这就露出狐狸尾巴了?”

    黄昏呵呵贼笑,“于情于理,于事实,陛下认为微臣说的不对,微臣认罪便是。”

    朱棣无奈挥手,“不能寒了人心。”

    得,好人你黄昏做了,那我朱棣也不能做坏人,何况徐辉祖这一次出使过程让朱棣分外满意,至于曾庆隆,一个京营指挥,如今在广西那边戴罪,等着征讨安南之时立功,也是朕的好将士。

    当赏!

    赏罚分明,这是一个马背天子应该有的气度。

    黄昏若有所思,“按陛下这说辞,您今日还要出城去驿站,等明日再从驿站回应天?”

    朱棣无奈,“要不呢?”

    做戏做全套。

    虽然现在京畿朝堂的重臣大概已经知道朱棣早就在应天了,但民间百姓不知道,朱棣也不能让民间有闲话,所以还得走这个过场。

    天子也不是想任性就任性的。

    黄昏沉吟半晌,“微臣有个小建议,不知道当说不当说。”

    朱棣嗯了声,“说。”

    黄昏道:“陛下可曾见陈天平和裴伯带回应天?明日陛下返回应天之时,最好让这两人一起,让他们也见识下我大明繁华,同时微臣会让一个人去接触陈天平和裴伯,而陛下在回到大内后,能否纳谏一次,微臣会上章折请求陛下召见这个人。”

    朱棣不解,“谁?”

    黄昏笑道:“微臣从安南归来,有一位安南黎族的公子也跟来了,这个人微臣比较看重,微臣认为胡汉苍父子还会作死,所以大明对安南用兵必不可免,安南绝对挡不住我大明雄师,届时可将安南纳入大明疆域,但安南天高地远,我们需要一个听话的人来帮助我们做善后工作,所以现在我们就需要慢慢为这个人铺路,让他在安南逐渐拥有可以影响整个安南的声望!”

    朱棣大感意外。

    他是真没料到,黄昏的目光竟然如此远大,现在才知道胡汉苍父子篡国的事情,他都已经在安排将大明纳入版图的事情了。

    简直让人匪夷所思。

    这等眼光,就是朱棣都觉得细思极恐。

    沉吟着道:“召见此人,无不可,但朕有些疑惑,哪怕自认沙场无敌,可也不敢说征讨安南百分百达到战略目的,要知道沙场一事,战机瞬息万变,世上就没有百战百胜的军队。”

    黄昏哈哈一笑,“这可不是我认识的永乐大帝!”

    永乐大帝?!

    朱棣闻言哈哈大笑,这话听着爽。

    道:“对安南之事再议,毕竟我打算将陈天平留在国内一段时间,我们大明还需要时间休养生息才能对安南用兵,何况万一胡汉苍父子悬崖勒马,真把政权还给陈天平了呢?”

    黄昏摇头,“不会。”

    朱棣摇头,“不是会不会的问题,关于对安南的处置,这会是今后朝堂上一个重点争议的话题,看着吧,到时候肯定有人会主张认可安南,不宜动兵,毕竟在某些人眼中,我们大明不可能做到在防御漠北的同时,还能征讨安南。”

    这是常理,就是朱棣,现在也没决定好如何处置胡汉苍父子篡国的事情。

    黄昏也知道这个道理。

    但陈天平回国途中,被胡汉苍父子当着大明雄师的面斩首之后,永乐大帝就怒了,朝堂之上也无人敢再有非议,所以这段时日朝堂上关于如何处置安南事情的争论,都是白费功夫。

    自己绝对不会去掺和。

    没必要为了不存在的事情浪费精力。

    笑道:“如此,那我过几日便请陛下召见安南的黎利。”

    黎利恐怕做梦也没想到,他的“黎太祖”就在黄昏不知不觉中给祸害了,按照黄昏的操作,黎利会成为安南的王。

    但也是大明的臣。

    黎太祖?

    不复存在!

    朱棣嗯了声,问道:“去安南寻找火器工艺的事情如何?”

    这才是正事。

    毕竟在朱棣眼中,安南远远比不上漠北重要,安南的事情再复杂,胡汉苍父子也不可能打到大明来,更不可能威胁到大明的江山国祚。

    但漠北会!

    所以神机营一事,胜过任何事情。

    黄昏思忖一阵,组织好了说辞:“微臣很少在军伍之中,是以不太了解我们大明雄师之中使用火器的威力,但是安南的火器工艺制作已经得到,就在微臣想让陛下召见的那人帮助下得到的,所以到底是安南的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