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第2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把于谦于少保杀了!
一手打造了北京保卫战,力挽狂澜大明大厦于将倾之际的于少保,竟然死在天子手中,换谁不挨骂,朱祁镇这千古骂名背得不冤。
何德何能配为英宗?
但黄昏还知晓一点野史。
朱祁镇这位爷虽然有些事不厚道,,但他人格魅力很强,当年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镇成了俘虏,那时候他年纪轻轻,只有二十二岁,但已经做了足足十四年的皇帝,在这二十多年时间里,他经历了很多,从八岁继承皇位,到作为虚君,再到掌握实权,成为大明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漫长的时间、丰富的经历铸造了朱祁镇独特的气度与风范,成就了其独特的人格魅力。
正是凭借其独特的人格魅力,他影响改变了每一个囚禁看守他的人。从最开始被俘虏的那一刻,他凭借作为大明帝国最高统治者的镇定与从容,成功的躲过了瓦剌普通士兵的胡乱砍杀,最终他被送到了瓦剌首领也先的账下,并且被也先交给了他的弟弟伯颜贴木儿看守。而朱祁镇以其自身的王者之气、从容淡定、待人诚恳,感化了一介武将,最后竟然与伯颜贴木儿成了朋友,而且两人的关系也是相当好。
加上大明已经立了朱祁钰为皇帝,瓦剌绑架朱祁镇勒索钱财的想法落空,瓦剌太师也先一看留着朱祁镇也没用,这位大明君王又能说会道,别把我瓦剌人给忽悠了。
于是在伯颜帖木儿的提议下,瓦剌客客气气的把朱祁镇给送回了大明。
伯颜帖木儿甚至还写信给大明,说你们要善待朱祁镇,要是你们敢对他不好,休怪我瓦剌大军继续南下给你们颜色看。
看看,看看,这是什么样的人格魅力,能让敌人帮他说话。
不过大家知道,朱祁钰当了皇帝。
现在一听哥哥要回来了,而且瓦剌还不附带任何条件,白送回来,这个事怎么解决,此刻朱祁钰的心理和当年赵构的心理差别不大。
不接朱祁镇吧,各方面说不过去。
何况毕竟是血肉兄弟。
接吧……
他回来要和我抢皇位怎么办?
朱祁钰其实很害怕,当初哥哥朱祁镇被抓之后,要立他当皇帝,他内心是拒绝的,怕以后被清算,无奈皇位实在太香了。
这个时候,英明了一辈子的于少保做了个错误的判断,他对朱祁钰说,天位已定,陛下于情于理都应该把朱祁镇接回来。
朱祁钰竟然也鬼使神差的答应了。
接回来之后怎么办?
朱祁钰肯定是不愿意还皇位的,皇位的香,谁坐谁知道。
皇位不能还。
也不能让他当太上皇来影响国家大事。
于是幽禁吧。
这一幽禁就是七年,然后朱祁镇就毛了,老子回到北京,这尼玛日子过得还没有在瓦剌舒爽,加上将军石亨等人想走向人生巅峰,于是夺门之变出现了。
朱祁钰和于少保为他们做出的错误决定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第四百三十四章 可怕的大官人
史书墨料记载之下的故事,如此波澜壮阔。
然而置身历史,亲身经历过朱棣北征的黄昏,其实感觉一般般,唯一让他觉得热血的大概是鸡笼山梅殷设局的战事,以及在榆木川那边刀光剑影的战场黄沙。
至于官场之上,黄昏其实没感觉多波澜壮阔,好像自己没做过什么,就成了朱棣青睐的臣子,又不经意间就把大明最难娶的徐妙锦给娶了。
又是没做过什么大事,就成了富贾,而且很可能成为大明第一富贾。
人生啊。
巅峰啊。
真是个寂寞如大雪崩。
耳畔忽然传来声音,“大官人,吃早食了。”
声音很别扭。
就像外国佬操着蹩脚的普通话。
是乌尔莎。
嗯,昨夜一番风露,黄昏感觉甚爽,不过想起接下来的事情,没敢放纵,只敢枝头梅花开一朵。
离开应天来追娑秋娜,已经半个月。
三天是永远不可能了。
反正朱棣也没说什么,黄昏索性就不催娑秋娜,当日的真相也在和娑秋娜的一番交谈之中大白,虽然黄昏其实早就知道那个出手让娑秋娜被迫离开应天的人是谁。
赛哈智说了那人做这事的初衷:一为天家颜面,二为情。
何况能指挥狗儿的人……
整个天下不多。
有了那个人的态度,黄昏放心了许多,觉得就算这事最后笃定下来了自己抢了朱高煦的侧妃,搞不好朱棣还得帮自己擦屁股。
所以从这点来看,陈瑛、纪纲之流还是不懂朱棣为何会如此倚重自己。
这俩人没有朱棣的远见。
自然懂不起朱棣的圣意。
是以在说服娑秋娜和他一路返回应天后,黄昏没有立即返程,而是笑着对娑秋娜说既然你想去看天下奇景的钱塘大潮,我陪你去罢。
娑秋娜当时很担心的问京畿那边怎么办。
黄昏很是潇洒。
大袖一挥,“世间事再重要,也不如博红颜一笑。”
当时娑秋娜便吃吃的笑。
黄昏看见了她眼里的光,很闪亮。
也很美。
似乎有什么东西在萌芽了。
于是乎他心里活跃了起来,觉得是不是可以趁这次机会,把娑秋娜的关系确定下来,只有那全垒打最后一步,得等。
不到万不得已,黄昏不想让朱棣来收拾烂摊子。
欠人情不说。
还会显得他黄昏没能力。
何况这个局是黄昏精心谋划,不能因小失大。
不过黄昏似乎想多了。
娑秋娜是有些感激她,所以在来盐官镇途中,很是贴心的说沿途危险,大官人身份贵重,就让乌尔莎贴身保护你罢。
这还得了。
于是屡次磨豆浆。
吃了早食,娑秋娜也出来了,睡眼惺忪,黄褐色的长发蓬松……女人,总是嗜睡的,何况是个十八岁的小姑娘,一觉能睡到午时。
看花趁早。
晨起的娑秋娜慵懒之间,妩媚气息洋溢,让狐狸一般撩人心。
娑秋娜问黄昏,“我们真要等到中秋看那最壮观的一线潮吗?”
黄昏摇头,“等不到,时间不允许,最多等到这个月月中看一次普通大潮,其后不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必须回应天。”
想了想,一脸贼笑,“如果你愿意,我以后每年中秋都带你来。”
娑秋娜撇嘴,“美得你。”
长得挺好看的,为何还要想这么美呢。
黄昏哈哈大笑。
心里默默算了下,道:“还有九天天就是这个月月中,这几日你不要乱走,否则打乱了我的布局,这后果我承担得起,但你承担不起。”
钱塘江观潮,共有两个时间点,一是上午的辰时,也就是七点到八点半左右,二是下午的申时,也就是两点到三点半左右。
其余时候也有潮,小潮。
不过到了夜里,月朗星稀,携美人,准备着美酒小吃,于盐官镇处观一线潮,也别有一番风味。
黄昏就是这么想的。
娑秋娜哦了一声,好奇的问道:“你究竟在这边布什么局了?”
黄昏笑而不语。
出门,恰好迎头撞上双眼血红的赛哈智,看见黄昏,立即道:“不用出门了,我已经安排妥当,就等鱼儿上钩。”
旋即好奇的问道:“但用这事收拾不了陈瑛吧?”
黄昏贼笑,“陈瑛?有他哭的,等着看吧,陈瑛做梦都不会想到,取他头颅的不是我黄昏,而是他的好朋友纪纲。”
这才是报复的最佳快意。
而且还得当着满堂文武百官的面,无论是谁都救不了的那种报复。
黄昏心志坚定。
穿越以来,一直逆来顺受,总是后发制人,这一次轮到自己先发制人,建立威信,要不然他们还不知道我黄昏有几只眼。
对赛哈智道:“行吧,你再去巡检一遍,看是否有遗漏之处,我去找娑秋娜,到时候乌尔莎等十一个死士,也得毫无保留了。”
赛哈智颔首,这事确实不敢马虎,任何一个程序出错,后果都难以承受。
黄昏重新回到院子里,找到正在吃早食的娑秋娜,在她旁边坐下,笑道:“商量个事。”
娑秋娜唔了声。
黄昏单刀直入,道:“你被逼离开应天,这是一着无厘手,是多方势力都没意料到的事情,在出城来找你的时候,因为吹牛太大,导致欺君了,所以我在路上等过陛下的旨意,期间得到一个消息:陛下把大皇子殿下从顺天召回来了,意味着立储就是今年的事情。我仔细思考过,在这个关键节点上,朱高煦和纪纲应该不会放弃这个机会,应该会动用五军都督府的关系来盐官镇杀你我等人,再伪造成意外现场,而我也有此意,打算利用这个机会,让五军都督府在陛下那里失去信任,从而为大殿下的立储创造机会,所以这一次我们必须赢,死再多的人都在所不惜。”
娑秋娜有点茫然,“好复杂啊。”
黄昏无语,就你这脑袋,竟然曾经还妄想掌控大明朝臣,谁给你的勇气。
无奈的道:“简单直接一点,盐官镇会有一场围剿和反围剿,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按照计划,若是有意料之外,那就搞定来人,然后把尸体摆到午门去,让陛下和五军都督府的国公们看看,就这么简单。”
娑秋娜弱弱的道:“你觉得他们会来多少人?”
黄昏握拳,伸一指。
娑秋娜长吁了口气,“才一百,应该不难……的吧?”
黄昏摇头,“我估计至少一千,而且来的这一千人,应该是空饷名额,所以到时候这一千多尸体摆到午门之后,杭州这边的卫所会有一场大清洗,按照我的预估,死亡人数还会增加一两成!”
吃空饷的军官都会被朱棣清洗掉。
而丘福、朱能的五军都督府,也会受到牵连,到时候可能会重新洗牌,自己就可以借机会趁机把大舅哥送进去。
五军都督府,还是需要制衡。
娑秋娜瞠目结舌,“这不是就是一场叛乱?”
黄昏摇头。
区区一千多人的战事,对大明而言,算个铲铲的叛乱,以为大明是你们西域那些小国家么,娑秋娜你果然还是太嫩了。
娑秋娜凝重的点头,“我会让乌尔莎等人全力保护你。”
黄昏咧嘴一笑,“保护什么?”
娑秋娜不懂了,“那你要我做什么?”
黄昏低声说了几句。
娑秋娜愣住,由衷叹道:“你这个人太可怕了!”
幸亏我们不是敌人。
第四百三十五章 再次起飞的朱高燧
朱棣病了。
整日里被陈瑛等一众人吵来吵去,朱棣索性称病,一应事宜交由内阁议政之后,再让有兼国经验的三殿下朱高燧来决政,若有重大事情,送递御榻之前,由朱棣决断。
一律不见外臣。
就连朱高燧都只能让狗儿送章折进去,而无法见朱棣的面。
用狗儿的话来说,陛下这病蹊跷,怕传染给殿下。
朝野臣子心里明镜着。
陛下这是烦了。
近来忧愁的事情确实比较多,应天这边陈瑛逮着朱棣疯咬黄昏,胡濙回来了一次,五军都督府在询问北方镇边大军的换防,顺天行部尚书郭资一天几封章折请示各种事情,总要提几句一个人忙不过行部的事情来……
朱棣忙成了狗。
何况还要操心儿子因为立侧妃惹出来的一堆事情。
换谁都烦。
索性装病,躲在后宫处理重要大事,不见其他臣子,眼不见心不烦。
但朱棣这一病却释放出一个不好的讯息。
陛下生病,按理说兼国理政的应该让二殿下朱高煦来,但陛下却选择了三殿下朱高燧,这是否说明立储人选在陛下心中的分量,三殿下已经超过二殿下了?
可大家又明白,论实力论声望,二殿下最盛。
如果朱高炽不是因为占着嫡长子的优势,立储人选早就不该有争论的。
于是大家茫然了。
谁都都不知道陛下到底要立谁为储君,而这种事又不敢去问——立储的事情,没有绝对安全的身份和地位,还是不要公然站队的好。
比如当年写了满江红的那位大宋英雄,有资料显示,他的死因之一,也是因为参与了立储之事,可想而知这件事对天子而言是何等的忌讳。
最直接的例子:建初寺的太子少师姚广孝。
这位身份地位够吧?
你看关于立储,他说过一句话没有。
一句都没有!
朝野茫然,当事人心态不一。
比如朱高燧,在得知父皇病后,兼国理政竟然是自己的那一刹那,坐在王府书房里正在议事的他笑得嘴巴都裂了。
这说明什么?
说明现在父皇心中,我朱高燧比他朱高煦更值得信任。
一直以来,朝中立储的声音在暗里角落里从没断过,为了各自集团的利益,文臣几乎清一色的拥戴朱高炽,武将亦是大多支持朱高煦。
谁看重过我朱高燧?
现在到了打脸时刻。
朱高燧明白,父皇不喜欢老大,不是不喜欢作为儿子的老大,而是不喜欢老大优柔的性格,觉得大明江山交给老大会走向衰落。
恐怕也只有朱高燧和徐皇后明白,朱棣是何等看重亲情。
当然,老大的形象确实有点着急。
谁叫他那么胖的。
连走个路都要人搀扶,完全没有天子威仪嘛。
至于父皇喜欢老二朱高煦,朱高燧有些不屑一顾,父皇朱棣也是个普通男人,和民间普通男人一样,对最小的朱高燧,其实更多喜欢。
但朱高燧以前是朱高煦的跟屁虫,是以在朱棣看来,性格和他最像的朱高煦才是储君人选。
可惜,立储立嫡长。
自古而来的天地大道理。
但是当下这个局势,朱高燧觉得以父皇那性情,就算拗了满朝文臣,立老二和他朱高燧,都是有可能的事情。
这次兼国理政,让他看见了更大的希望。
喜不自禁。
不料坐在他对面客位的一位年轻人轻笑着说了一句:“殿下是否高兴太早了?”
朱高燧一愣,“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