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第2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搬家最是累人。
不过王妃张氏痛并快乐着。
是太子妃了。
以后会是皇后。
这是世间女人能够走到的最高锋,好出身,好容貌,好夫君,好运气,缺一不可。
被巨响惊动的不止朱高炽。
还有朱高燧和朱高煦,此刻两兄弟正在汉王府喝着美酒听着曲儿,惬意的很,留京的目的既然达成了,要收拾老大也不难,总有一天要把他从东宫赶出来。
巨响传来,两兄弟同时放下酒杯。
朱高煦看向朱高燧,“听声音,军器监那边,而且这声音远胜于从前,难道黄昏真在军器监那一群匠人的帮助下,搞出了威力无比巨大的火炮?”
这事两兄弟也喜闻乐见。
都是朱家人。
神机营的组建,两兄弟觉得没有任何问题。
储君大家要争。
但是江山,大家也要守,更愿意为了老朱家江山去开疆拓土。
朱高燧大笑,“此是好事,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我们虽然恨黄昏,恨之入骨,但又很期待他能在火器上做出让人刮目相看的成绩来,老实说,如果二哥你有一天成了储君,而那一天黄昏还活着,我们真的可以重用他。”
朱高煦也不得不承认,叹道:“所以才显得黄昏这个人的可怕,明明是神棍出身,却能深得帝宠,如果大局已定,恐怕真没人舍得杀他。”
这个人,总感觉他不像是一个人。
在他身上,你可以看见一种希望。
一种让大明更好的希望。
朱高煦内心深处不得不承认,如果不是因为争储,他真不愿意和黄昏敌对,而是愿意帮助,让他为大明谋划出更多类如内阁、下西洋、编书的壮举来。
可惜……
他支持的是老大。
没办法。
要想把老大从东宫里赶出来,就得杀了黄昏才有希望。
不过此刻倒是不急了。
闻言笑道:“走罢老三,既然军器监那边大功告成,我们理应去觐见父皇,庆贺一番,不论怎么说,要不了几年,我们就能率领神机营驰骋在漠北草原上了!”
这是何等惬意的事情。
古往今来,北方对中原王朝的威胁从来没有消除过,如果在我朱家手上解决掉这个问题,朱家的江山注定要传颂千年。
而在另一边,锦衣卫南北镇抚司所有人都为了立储大典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纪纲还是很清闲的,这就是当高官的好处。
苦差事下面的人去办。
好处上面的人拿大头。
所以李春、庄敬、王谦、袁江四个人都忙成了狗的时候,纪纲却在锦衣卫衙门的公事房里嗑着瓜子喝着茶,惬意的想着今晚是去风月十四楼呢,还是让玩赏家里的家姬。
纪纲好色。
这一点他从没掩饰。
他家里的家姬,论质量其实一点也不比朱棣的后宫差,当然,像徐皇后这种美人儿是没有的——毕竟徐妙锦的姐姐,岂会不美。
听得那一声巨响,纪纲啪的一下站了起来。
军器监方向!
赵厘动手了?
自己没下命令啊,是谁让他今日动手的,后日就是立储大典,这种时候军器监出事,这尼玛是要让陛下雷霆盛怒啊。
会死人的。
很多!
第四百六十五章 御审
乾清殿内,安静得落针可闻。
殿外,数个士卒看押着瘫软在地上像一滩烂泥的赵厘,静默无声,静等狗儿传递陛下如何处置改名犯人的圣谕。
殿内,朱棣铁青着脸,坐在椅子上不发一语。
李谦和狗儿分立左右。
黄昏站在殿内,表情咸淡,洪继来站在黄昏身畔,表情凝重。
军器监已经被京营全线控制。
许进不许出。
如果赵厘还有同伙,插翅难飞。
朱高炽带着儿子朱瞻基来到乾清殿外,看着地上的犯人,颇为不解,问看押的士卒,“这是怎么回事,犯了什么事?”
士卒立即躬身道:“回殿下的话,陛下不让说。”
朱高炽愕然。
猛然醒悟,难道军器监那边没有好事,发生了什么让父皇雷霆震怒的事情,心中一动,这个时候可不能去触父皇的霉头。
带着朱瞻基就要走。
殿内却传来父皇暴怒的吼声,“怎的,来看看你的阴谋有没有得逞,你这个老不死的父皇有没有死在军器监吗,没有得逞就想走了?”
朱高炽顿时一身冷汗。
急忙甩开内侍,拉着朱瞻基跑进殿内,噗通一声跪下了,“父皇,儿臣冤枉啊,儿臣一片拳拳赤心,只愿父皇寿比天高啊,岂会如又如此不忠不孝的想法,还请父皇收回先前的话啊,那番话儿臣听着,只觉万箭穿心!”
朱棣铁青着脸看着老大。
发现孙儿也来了。
没理朱高炽,对朱瞻基道:“瞻基来啦,来,来爷爷身边。”
朱瞻基看向父亲。
朱高炽急忙点头,心里想着快去快去,咱家上下能不能活命,就看你这小兔崽子了。
朱瞻基起身,来到朱棣身边,依偎着他的皇爷爷。
朱棣心情好了些,伸手捏了捏朱瞻基的胳膊,难得的挤出一抹笑意,“还不错,没歇着,手上有些结实肉了,能开几石弓了?”
朱瞻基急声道:“一石。”
毕竟小孩子。
朱棣颔首,从桌子上拿了本兵书,递给朱瞻基,“去,去旁边的榻上看书,多看,多听,少说,学着些啊乖孙子。”
朱瞻基嗯了一声,拿了书跑对面去了。
朱棣看了一眼朱高炽,还是没免他礼。
殿外又传来声音。
和朱高炽一样,朱高煦和朱高燧两兄弟见状也不妙,不敢怠慢,就要悄悄的走,却被朱棣吼住,“怎的,怨恨我让你们去就藩,所以就想杀了我,你两兄弟就能凭借武将的支持,赶走老大,自己去坐上皇位?!”
天子多疑,这一点历来如是。
哪怕是朱棣,也一样的多疑。
此刻,他多疑的这一面完全暴露,他怀疑军器监是针对他,他也怀疑他的每个儿子。
朱高炽两兄弟急忙进来跪下。
同样是一番声泪俱下的辩解。
朱棣也没免礼。
三兄弟,一视同仁。
朱高炽三兄弟都是满心懵逼,你看我我看你,眼神示意,朱高煦示意说,老大你搞了什么幺蛾子事情出来惹父皇生气了,你都是当太子的人了,就不能成熟点?
朱高炽就回个眼神说我搞什么,我都老实得很,是不是老二你搞了什么事。
朱高燧又说难道二哥你真的做了什么。
朱高煦又怎样怎样。
三兄弟彼此看来看去,实际上这些话都是脑补出来的,不过大家看彼此神态,明白一个事情:咱三兄弟都是清白的,谁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于是长出了口气。
还好还好。
只要不是因为争帝位出的事情,都是小事,父皇要不了多久就消火了。
三兄弟跪得正难受。
尤其是朱高炽,他比朱高煦两兄弟来得早,跪得更久,身体又更差,没过久就摇摇欲倒,满身的大汗也不敢去擦。
着实让人可怜。
好在此刻殿外终于传来脚步声,已经升任后军都督佥事的徐辉祖进殿,道:“回陛下的话,臣已经着鹰扬卫将军器监全线控制,所有人员都已押到午门外,等待陛下审问。”
此事,不经北镇抚司!
京营后军直接接手,动用的是鹰扬卫,巧了,徐辉祖自从盐官镇事件后步步生管,如今是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恰好指挥鹰扬卫。
也不知道朱棣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之举。
朱棣点头,挥手,“你且去殿外候着。”
徐辉祖行却礼,转身出殿。
朱棣对狗儿道:“将赵厘提进来,并将军器监监正、监丞一并宣进。”
朱棣还是有理智的,按说这个时候,军器监所有人都是嫌疑犯,不过他知道神机营火器还需要军器监,所以不能让军器监无辜的人寒心。
因此对监正和监丞是宣进,而不是押进。
狗儿急忙出去。
郑和走了,李谦便担任郑和的角色,按剑站在朱棣身后,比之郑和,李谦更为犀利,眼神冷厉而凶狠,此刻看谁都像是要谋刺天子的刺客。
待赵厘被押送进来,朱棣没有立即问军器监监正,“以往实验火器,可曾出现过炸膛的情况?”
监正云淡风轻,面容平和。
这叫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淡然答道:“回陛下的话,有的,但那是实验新火器的时候,这一次炸膛的火炮,我们早就实验过了,也掌握了填充量,根本不可能出现炸膛的情况。”
朱棣问监丞。
监丞也是一脸平和,没有丝毫畏惧,答道:“确实如此。”
朱棣望向洪继来。
洪继来作为军器监主事,平日里就是干这些事的,论专业性,他还在军器监监正和监丞之上,要不然出使安南会让他去?
就因为他是专业的人才。
洪继来缓缓的道:“监正和监丞所言皆是事实,此火炮炸膛,必然有失误之处,需要详查,找出原因,才能解决后续出现这种问题的可能性。”
这话就专业性多了。
完全是站在火炮研究、制作者的立场,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
但是这话就注定了一个事:炸膛的事情必须查。
要不然火炮的改进没有推进了。
朱棣颔首。
这才是他最关心的问题,有刺客?
杀得了朕?
我朱棣什么大场面没见过,何惧!
但是火炮炸膛,火器无法改进,这是朱棣无法容忍的事情,因为如此一来,神机营若是只有火铳,威力将会大减,战略作用也会降低大半。
所以此事必须御审!
第四百六十六章 天子不要面子的么
朱高炽三兄弟恍然大悟,父皇雷霆震怒,是因为军器监实验火炮炸膛的事情?
这也有点小题大做了罢。
军器监那边,实验火器炸膛也不是鲜见的事情,放在以往根本就是屁事,军器监继续埋头,然后减少填充量就行了,怎的这一次如此严重?
难道炸膛之时,父皇就站在旁边?
一念及此,三兄弟一身冷汗。
尤其是朱高燧和朱高煦两兄弟,同时看向老大,眼神复杂:老大,你这心真够狠的啊,太子立储大典还没开始,就要收拾父皇了?
父皇一死,你这太子可不就名正言顺的登基了。
够狠!
朱高炽一脸无辜,反问两兄弟,我是这样的人嘛?
两兄弟一想也是。
老大这大腹便便的肚子里装满了仁义道德,他还真做不出来这种事——但是,你朱高炽做不出,支持你的那些文臣可不就不一定了啊。
千万别小看文臣。
文臣狠起来更不是人,须知武将穿心箭,文臣诛心言啊。
朱棣看向赵厘。
赵厘颤抖如筛糠,面无人色低头不敢看天子,在以往,这种场景是他梦寐以求的,那一天,天子会让他升官。
可惜今天,梦寐以求的画面出现了,却不是升官。
是要命。
朱棣暗叹了一声,狗屎的读书人!
想起读书人,朱棣不由得想起靖难之后,自己走入应天城杀的第一个读书人种子,其实抛开立场,事情又过去了这许久,朱棣现在每每想起那个读书人种子,已没有其他情绪。
只有尊崇。
世间读书人,不外如是。
所以为了以后的大明有更多的读书种子,全书必须编修成功。
收敛心思。
朱棣问道:“赵厘,先前在军器监,你为何要让朕饶你性命?”
这事有点问题。
赵厘如果是为了刺杀自己,没必要在最后时刻放弃,转而求饶,就算他再没有气节,骨头再软再怕死,可已经走到了这个地步,那就没有回头路。
若是谋杀天子,不论他点不点燃火炮引绳,结局都一样。
那么是什么让赵厘在最后时刻放弃的?
而这个放弃理由,是他认为只要他放弃,就有可能活命。
朱高炽三兄弟同时看向赵厘,暗道这人是谁啊,怎的他一句求饶的话,就引得父皇如此雷霆震怒,军器监的炸膛怕是大有猫腻。
赵厘颤抖着,哆哆嗦嗦的答道:“回陛下的话,在填充火炮时,我一度认为填充量过大,当时想去找洪继来主事商量,不料还没找到洪继来,您就来了,时间已经来不及,微臣只好硬着头皮把火炮推去了校场。”
朱棣冷哼一声,“你信吗?”
赵厘点头。
朱棣深呼吸一口气,声音冷厉,“不论你最初目的是为了什么,赵厘,你可知道欺君之罪,数罪并罚,你全家有多少颗脑袋够朕来杀!”
赵厘心一颤,哆嗦着说不出话来。
朱棣胸有成竹。
审案?
当王爷的时候,管理北平那边,他没少审问过——毕竟建文登基那一两年,王府之中有多少应天的谍子,朱棣自己都算不清楚。
咳嗽一声,“赵厘,速速招来,若是主动配合,情节不重,朕可饶你一命,情节严重,朕便只追责你异人,恕你全家之死罪,朕不想再问第三遍,说,炸膛之事是你有意还是无意。”
赵厘终究是读书人,而且是没有骨气的读书人。
那经历过这等阵仗。
一听有活命的机会,而且就算自己活不了,家人也能活了,况且他认为自己不过是被人指使摆弄的棋子,要杀的人也只是一个恩科同进士,陛下肯定会饶他一命。
于是招了。
朱棣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待赵厘说完,示意狗儿,去将赵厘收买的两个匠人带进来求证,在此期间,他看了一眼黄昏。
黄昏耸耸肩,“我也很无奈啊,我什么都没做啊,哪知道京畿会有这么多人看不得草民活着啊,深恐草民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啊。”
一堆的“啊”字让朱棣无语。
乾清殿御审着呐。
不能正经点?
倒也是舒服了些,看黄昏这神态和表情,似乎他也不知道这件事,那么应该不是顺势利用这件事,借自己的刀来铲除政敌。
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