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昏讶然失色:“唐赛儿?”
是她?!
第五十一章 上元大火
黄昏记不得刘莫邪,但记得唐赛儿。
据后世资料,唐赛儿是白莲教女首领,自诩佛母,出生于1399年,1420年在益都卸石棚寨率众起义,大败明军而震动京师,给大明王朝以沉重打击。
其母张涟是个江湖女侠,其父也是一代高手,今夜一直没露面,估计在暗处,否则也不会让母女俩当诱饵。
她一家都是明教中人。
难怪会说这些拐子栽赃,朱元璋登基之后,明教被列为邪教,确实是拐子们栽赃的最佳对象。
现在唐赛儿才三岁,距离她起义还有十八年。
不急,到时候再从长计议。
继续赏花灯。
小插曲后,徐妙锦对黄昏的态度有了微妙的转变,言辞之间多有笑颜,让黄昏有些飘,暗想着莫非今夜要私定终生……
求问在大明酒店开房要身份证么?
在线等,急!
上元灯会,人流如织,几乎大半个应天人都挤到街上。
无数京营士卒和应天府衙兵丁持械来回走动,深恐出现不可控的暴乱,拐子这些都是小事,比如走水,正是天干物燥初春时候,又是满城的花灯,一旦走水,后果不敢想象。
走走停停,佳人在侧,岁月静好。
没走多远,遇见了先一步来街上赏玩花灯的徐皇后、宝庆公主等人。
看着并肩而行的黄昏和徐妙锦,徐皇后笑意捉狭。
徐妙锦羞了个满脸臊红。
黄昏贼笑着暗乐。
这个皇后要得,懂事。
正心思飘飘间,猛然听得后方传出惊呼声、哭喊声,甚是喧嚣,回首看去,便见一二十米处,火光熊熊,骤然映红半边天!
无数花灯瞬间被引燃,浓烟滚滚而起,直上青空,火焰劈啪声不绝于缕。
好诡异的火势。
黄昏心中大惊,危险!
街巷上衣冠云集接踵摩肩,人山人海中突起大火,人在惶恐下争相逃命,会导致无比惨烈的践踏事故。长街将成修罗地狱。
火灾不可怕。
人心惶恐下引起的踩踏才是最恐怖的!
黄昏此刻的第一反应是避开人群。
人比火更恐怖!
但邻近火场的人本能反应更快,几乎就一两个呼吸的时间便形成了洪流,涌动着向着长街两边席卷,吞噬一切。
洪流滚滚,黄昏心不断下沉。
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一个不注意被挤倒在地,只来得及伸出手喊了一声,便被密密麻麻的人流漫过,一位富贾人家的老爷子,被几位奴仆搀扶着,看见洪流席卷而来,奴仆们想都不想掉头就跑,那位老爷子瞬间被洪流湮没……
钱重要,命更重要。
生死面前,一切的富贵尊贱都不值一提。
眨眼之间已有数人被洪流吞噬。
无数人双脚不能沾地,被洪流裹着不由自主的前进,这些人落地的时候一旦没站稳,便逃不了被践踏至死的厄运。
黄昏头皮发麻,一把抓住吴与弼,另一只手抓住徐妙锦,迅速扫视周围,寻找可以避开人群洪流的角落。
徐妙锦一手紧紧拽着黄昏,一手拉住脸色煞白吓得腿软的绯春,急声道:“快跑。”
黄昏急道:“不要慌,不能跟着人群跑!”
跑不赢的。
人群洪流恐怖之处在于那瞬间的吞噬力,只要渡过这一关,火灾倒不可怕。
心中一喜,看见前方不远处有一个避难场所!
吼道:“跟我来!”
拉起三人,从人群里挤过去,紧紧贴在一家已经关门的早食店门上,这期间跌跌撞撞,几人互相拉着的手几次被人群冲开。
黄昏大喊道:“你们靠拢!”
同时抢出一步,张开双手将徐妙锦拱卫在怀抱之中,一只手抱住吴与弼的肩膀,一只手紧紧拽在绯春的腰上,欲用身躯筑一道堤坝。
他是男人,必须站出来保护家人!
万幸黄昏冷静应对,找到靠边的位置避险,在他刚好形成保护圈的刹那,洪流席卷而至。
接下来的一幕让人不忍卒观。
无数人慌乱逃命,混乱之中互相推搡,若是有人被推倒、拌倒,瞬间人流吞噬,长街之上哭喊声、惊叫声交汇在一起,宛然地狱。
就算是黄昏在最边上结成了保护圈,也依然受到不小的冲击,被撞得浑身发疼,哪怕徐妙锦在怀,也没有心思去感受这梦寐已久的温软。
洪流奔涌。
黄昏的手几乎就要被冲开。
关键时刻,四名大内侍卫保护着徐皇后和宝庆公主迅速靠过来,将两人也塞进保护圈内后,四名大内侍卫连同黄昏一起,重新构筑一道人肉堤坝。
有四名壮汉加入,保护圈稳固不少。
好不容易熬到洪流漫过,从火场到黄昏他们所处这个位置之间,地上留下了十数人,皆奄奄一息,长街上血迹森森,一片狼藉。
惨嚎声,痛苦呻吟声,声声挠人心,血腥扑鼻,惨不忍睹。
而火势在蔓延。
好在此刻处于上风口位置,并不算很危险。
黄昏松了口气,只希望京营士兵和应天府衙兵丁能正确应对,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疏散,在疏散之前,则是要第一时间拦住惊慌的人群洪流。
京营和应天府衙确实准备万全。
不知道采用的什么手段,在百米外将人群拦了下来,奔腾汹涌的洪流宛若撞上坚愈钢铁的大坝,人群崩散,如浪花拍岸。
无数人被后面的挤倒在地,紧随而至的人群蜂拥而上,宛若无尽洪流不断的拍打着大坝,前浪皆被后浪拍散在沙滩上。
不少人在混乱中倒地,先还能挣扎一两下,但随着不断被人践踏,很快没了声息。
黄昏对几名大内侍卫道:“撞开这家店门,我们从里面离开。”
大内侍卫立即行动。
却猛然听得徐皇后撕心裂肺的惨叫:“你是谁?宝庆呢!”
黄昏定睛一看眼前,心一沉,完犊子了……被自己等人保护下来的五个人中,除了徐皇后姐妹,丫鬟绯春和吴与弼外,还有个陌生的娇小女童。
是唐赛儿!
然而宝庆公主却不见踪影!
肯定是先前慌乱之中,徐皇后拉住小宝庆的手几次被冲脱,然后又拉错了人,本该拉宝庆公主,却误打误撞拉住了唐赛儿?
宝庆公主被人流席卷走了!
第五十二章 宝庆公主失踪
众人骤然慌了,一个深宫后院长大的七八岁小女孩,独身一人被恐怖的人群洪流席卷吞噬,下场可想而知。
徐皇后面色惨白,虽身为皇后,终究是个女子,声音中带着哭腔,若非徐妙锦扶着,几乎站立不住,“快……快……快……”
说不出话来。
黄昏理解徐皇后的失态。
这可是宝庆。
太祖六十八岁时才生下宝庆,对其疼爱异常,驾崩时甚至因为担心宝庆无人照顾,而免了宝庆生母张美人殉葬。
朱棣来到应天后,对宝庆也是个宠溺有加。
她要是出了事……
以朱棣的铁血手腕,今儿个众人除了徐妙锦两姐妹,其他人都别想活命。
甚至徐皇后的后位都要受到冲击。
先进入早食店,冷静安排,道:“娘娘和锦姐姐,你俩带着与弼他们从后门离开,先去徐府等我们的消息。”
对其中一名侍卫道:“你去保护娘娘。”
又对另外三人道:“我们循着人流去找公主,希望没事。”
这时候不能自乱阵脚。
众人立即行动。
黄昏和三位大内侍卫立即到街上。
四人很怕在那些横陈的死伤中看见宝庆公主的身影,却又害怕找不到,如果这里面没有宝庆,那么她必然在远处被京营士卒拦下而乱成一团的人流中。
想一下就觉得头皮发麻,在那种情况下,宝庆几乎不可能活下来。
洪流拍在京营士兵不知道用什么手段形成的“堤坝”上,无数人被拍死在上面,更多的却是被江湖践踏而死。
不得不说,京营和应天府衙准备充分,将洪流拦下之后,立即分流疏散,旋即又有大队人马从远处冲来控制火势。
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该绝望。
长街上并没有宝庆的身影。
来到人群洪流被阻断的地方,这是最惨烈的地狱,数百人被阻挡在这里,除去已经分流离开的人,现场留下了七八十具尸体。
几人的心不断下沉……
满目疮痍。
尸横遍野形容此刻或者有些过,但也差不到哪里去,几十具平民尸体摆在地上,有些甚至已经不成人形,着实触目惊心。
黄昏终于知道京营是怎么堵住洪流的了。
上百名京营士卒手持盾牌形成厚重人墙,形成坚不可摧的堤坝,同时,京营士兵将长枪架在了盾牌前面威慑洪流。
这完全就是拒马阵!
手无寸铁的百姓,撞上披甲持盾架枪列阵的军队,后果可想而知。
当然,架枪本是用来威慑,但大明的京营实在太弱鸡,有一些士卒被洪流吓破了胆,在即将撞上的一刹那竟然没有收枪。
于是洪流最前面的一波中,甚少有二十来人被长枪穿成了糖葫芦,后面的人见状恐慌,竭力后退时,又形成一堵墙,这才阻断了洪流的继续席卷。
但后果却是更多的人被踩踏至死。
不得不承认,京营和应天府衙的应对极为果断而且正确,这样会死不少人,可任由人群洪流席卷下去,死伤只会更恐怖。
两相权害取其轻。
黄昏和三名大内侍卫此时如打扫战场的老兵,在尸体堆里挨着挨着寻找,不敢遗漏任何一具尸体。
有京营士兵上前喝道:“尔等那人,还不速速离开,休要误了性命!”
一位大内侍卫掏出腰牌上前,和京营士卒小声说了几句,没敢说实情,只说重要人物走散了,那士卒闻言后点点头,“那你们快点。”
黄昏越来越紧张,最终长吁了口气。
没有发现宝庆!
和三位大内侍卫碰头,小声道:“庆幸的是,公主并不在这里,应该是侥幸逃离了洪流,我们必须尽快找到她。”
三个大内侍卫精神一振,只要公主还活着,一切都还有挽回的余地,其中一人小声道:“要不要让京营帮忙?”
黄昏沉吟一刹,“先别。”
这个时候不用指望应天府府和京营士卒,他们在为这场惨变的善后绞尽脑汁,哪有心情和精力帮着寻人。
最重要的是,不敢。
今夜的应天府有点反常,总感觉这场大火来的诡异,京营作为京畿安防力量,除开维持秩序和治安兵力,其余兵力绝对不能擅动。
谨防发生更大的乱子。
黄昏又继续道:“我们分头行动,一人负责一个片区,我先去徐府知会娘娘一声,不管找没找到,一个时辰后都在正阳门外碰头。”
无人异议。
时间紧迫,四人立即分开行动。
黄昏心中有不祥的担忧:先前的混乱中,宝庆很可能被人趁乱拐了,超过一个时辰找不到她的话,只有惊动朱棣。
经历过这场大变,街上的人早就惊惶四散,此时冷冷清清,只有众多的京营士卒和应天府兵丁、捕快从四方汇聚过来奔向火场。
黄昏回首看了一眼,火势越来越大,竟然有控制不住的架势。
这火来得确实诡异啊。
直奔徐府找到失魂落魄的徐皇后,简单明了的说公主虽然失踪,但至少还活着,这是个好消息,娘娘您先回宫。
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朱棣不可能不知道,必然会担心徐皇后的安危。
徐皇后回宫,吴与弼则和唐赛儿暂时在徐府。
安排好后,黄昏急忙出发。
游走在他要搜寻的片区,不放过任何一个女孩子身影,也不放过任何有异常行为的行人,可在偌大的应天城要找一个人谈何容易。
街上人已经不多,还有一些看热闹的人,其中主要是火场周围的商户和住家,担心火势控制不住蔓延,站在坊子外面远观。
只要情形一个不对劲,都是要收拾细软逃命去的。
如此情形下,那些繁华的花灯此刻便显得极其的冷清,而且讽刺……去岁人看花灯忙,今年花灯看人悲。
如此寻寻觅觅,黄昏找寻了大半个时辰,眼看正阳门在望,也没看见宝庆的身影,心中只能暗暗祈祷,希望那三个大内侍卫能找到。
站在正阳门前的广场,周围人来人往,人心惶惶。
黄昏内心忧郁。
完了。
只有惊动朱棣。
应天城这下又要鸡飞狗跳草木皆兵甚至血流成河了!
这场大火来得很诡异。
那么巧,恰好就在自己和徐皇后等人旁边?
说不是阴谋,谁信。
可是又有谁知道徐皇后会微服出来赏看花灯呢?
正阳门大开,此时又有数百京营士卒从门中出来,显然朱棣也知晓了走水的事情,派出部分驻防大内的京营士卒来处理灾情。
第五十三章 明教大佬
黄昏等了许久,没有一个大内侍卫出现。
那三个人逃了!
弄丢了公主,后果他们承受不起,索性趁乱潜藏在城内,只等明日天亮,就逃离应京畿命天涯,至于城内的家眷……顾不上了罢。
人心总有黑暗。
不是每个人都能心向光明,说到底,人也是一种动物罢了,也有求生本能和自私,只不过随着文明进程,熏陶出忠孝礼义廉耻的道德准则和善恶之分。
圣贤之所以是圣贤,正因为文化熏陶下,人性光辉的一面覆盖了内心黑暗——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也是人类文明前进的充分必要条件。
然而并非人人皆圣人。
所以有人性本恶和人性本善之争。
感慨之余,黄昏只能先回徐府,徐妙锦见他归来,上前急声问道:“没找到吗?”
黄昏摇头。
如此盛大的节庆日找一个小女孩,不啻于大海捞针,尽人事而已,
徐妙锦一脸惶然,“那怎么办?”
黄昏沉吟半晌,目光落在昏昏欲睡的唐赛儿身上,有了主意。
对徐妙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