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第2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要让宝钞真正达到作为货币主体的功能,还需要增加面额,按照微臣的设想,宝钞应该有这些面额:一文、两文、五文、十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两百文、五百文、一贯。”
一贯是一千文,一两白银,按照大明市价,六百多软妹币的样子。
所以这个数额已经不小了。
朱棣不解,“为何是这些面额?”
黄昏笑道:“这些个面额,是最合理的组合,方便各种交易支付和找零。”
朱棣又问道:“你说的这些,朕能理解,但你说一下,你让时代商行组建个私人的钱庄——那什么银行,又是什么用意,仅仅是为了赚钱?”
黄昏摇头,“陛下但问,微臣不敢隐瞒,直说罢,真正让宝钞成为货币主体的还是要靠国家银行,而微臣的银行确实是盈利性质的,同时也是微臣为大明奉献的利器,有了这个银行,微臣可以拢聚权贵人家的闲散资金,将这些资金聚拢起来,发挥出它们最大的功效,比如华为房产,如果有这些资金进入,就能很快的运转起来,而微臣建立的那些研发工厂,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一旦取得成果,就能让大明的各项工艺飞速发展。”
朱棣倒吸了一口凉气,“你这不就是民间集资?”
还是非法的。
只不过黄昏现在做的事情,是要把这个非法集资变成符合大明律的方式,而且还会变成一个行业,这简直是异想天开。
黄昏一想,也对,确实是集资,笑道:“确实如此,陛下若是组建国家银行,也可以和微臣一样,采用同样的方式,有国家银行的支撑,陛下可以快速的拿到钱,您懂的。”
有钱好办事。
打漠北不要钱?
发展经济和工业不要钱?
都要钱。
到时候你朱棣就不用在民间搞那苛捐杂税,直接用银行里的钱就行,当然,用了得补上,而不是肆意的增发宝钞。
所以,必须有相应的可以规范君王的律法来约束。
朱棣确实有点心动。
但也顾虑重重,“就算朕能从国家银行里拿钱用,如何填补回去?总不能用了就增发宝钞罢,如此一来,民间财富就会蒸发,容易激起民愤。”
黄昏笑道:“对啊,所以陛下从银行里拿了多少钱,就要准备多少铜币和银子、金子到国家银行的钱库里,假设啊,只是假设,陛下要用钱打仗,打了漠北,花费了千万之巨的钱财,如何填补?到时候打完之后,可以把漠北的金银拿过来填坑嘛。”
这叫死道友不死贫道。
再直白点,这就是财富的掠夺,将国外的钱财掠夺回国内,资本主义国家干这行贼溜。
第五百七十六章 空手套白狼
其实还有个招数黄昏没说:国债。
这招是把双刃剑,确实能快速聚财,但容易伤民,非万不得已尽量别用,所以还是不说的好,免得朱棣真学了去——不论是处于当下还是在意今后和朱棣的之间的关系,黄昏总得留点后手。
朱棣一听,还有这种事,本只有点点动心,现在很是动心。
不过兹事体大。
朱棣不会立刻表态,咳嗽道:“关于建立国家银行一事,朕要和诸多朝堂臣工商议之后再做定夺,你等消息罢。”
黄昏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这种大事,不可能你提出来君王就同意的,需要一大堆的参谋来讨论,最后才会定下大概策略,然后组建大批人才制定详细计划。
要知道从古至今的君王,都有自己的智囊团。
所以他今日要达成的目的还是自己时代商行要成立的时代银行,笑道:“那微臣静等陛下的好消息,那关于微臣时代商行下建立时代银行的事情,陛下觉得如何?”
朱棣笑了笑,“你说呢?”
他其实很理解黄昏。
从黄昏建立时代商行到今日,黄昏赚了很多钱没错,但他自己享受了多少?
很少。
一座宅邸,当初还是分期付款从应天府衙向宝手中买的。
至于生活上的用度,黄昏这个地位层次的人不该高大上?
至于美女……
徐妙锦倒贴了钱到黄府,还顺带送了个绯春。
娑秋娜、乌尔莎这些西域妖姬,黄昏其实也没花什么钱,都是缘分使然——其实也可以理解成是黄昏的人格魅力。
那么黄昏的钱用到哪里去了?
下西洋国家舰队里,有黄昏的钱,舰队之中随行的商船,有黄昏的钱,文渊阁那群编书人领的俸禄之中,有黄昏的钱,梅殷反叛鞑靼南侵时太子为了打仗增发宝钞,抚平这个后遗症中,有黄昏的钱,钟山工坊、顺天的几个工坊之中,都有黄昏的钱。
而这些钱,全是为国为民。
所以朱棣现在一点都不担心黄昏赚钱,更不担心他大肆贪污钱,哪怕就算是贪赃得来的钱用来做这些事,朱棣也不会责罚。
既然如此,就让黄昏赚更多的钱又何妨。
于是继续道:“行了,不绕圈子,国家银行的事情朕要考虑,你这个私人银行的事情,朕不需要考虑,说吧,需要朕做什么?”
黄昏心中彻底放下了心。
所以说,为何我黄某人一到大明就坚定的选择了朱棣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样的君王哪怕最后和自己会有一战,也值得辅佐。
道:“微臣的时代银行,需要信誉,而这个信誉仅靠时代商行和微臣黄昏这个名字,还远远不够,所以需要陛下的名字和本金,或者有户部的批条也可以。”
这样一来,就是公私合营。
朱棣无力的翻了个白眼,你妹的黄昏,又要让老子出钱,老子内务库拿点钱被你忽悠了太多出来,现在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了。
钱是没有了,朱棣这两个名字也不可能挂在你的银行上面。
毕竟你这个银行和扶摇会馆是有差距的。
银行是纯粹盈利的机构。
而扶摇会馆是人才汇聚之地,挂天子之名更能名正言顺,至于华为房产的入资,那也是低调行事,百姓根本不知晓。
天子也要面子的,作为一朝天子,却亲自去经营生意,传出去不好听。
毕竟当下大明,商贾的社会地位还是不高。
笑道:“行,那朕让户部给你批条,拟准你成立时代银行,话说,既然是钱庄性质的,听你之前话中意思,别人可以存钱到银行,也可以来银行借钱,如果借钱的多于存钱的,你有多少本金来支持这个钱币流转?”
黄昏笑了笑,“所以有个微不足道的请求。”
朱棣:“???”
黄昏贼笑道:“微臣其实没有多少钱了,最多就几万两本金放入时代银行之中,后期等安南那边赚钱了,才有资金注入银行的金库,所以这一次是打算空手套白狼。”
朱棣讶然,“怎么套?”
黄昏咳嗽一声,“请陛下借微臣五万两黄金,过一遍手,三日之后还给陛下,如此让百姓和京畿富贾相信,微臣的时代银行,是有资本来保证存钱的利息支出,也能保证借贷。”
朱棣一脸黑线,“五万两?!”
真敢狮子开大口。
五万两黄金,那就是二十多万两银子,自己是内务库勉强凑一下,都不一定能凑出来,就算凑出来,内务库也会一干二净,甚至连老婆徐皇后的私房钱都得掏光。
这笔钱要是出点纰漏,老子两口子还过不过日子了?
黄昏有些尴尬。
确实有点狮子开大口,五万两黄金,按照购买力,就是人民币一点五亿左右,别说是君臣了,就是亲兄弟,也不会借这么多钱出来。
弱弱的道:“要不四万九千两黄金?也是可以的。”
朱棣:“……”
你在逗我玩?
不过也算是明白了,黄昏的时代银行确实需要这个钱来做噱头,要不然这小子也不会如此不要脸的讲价还价。
咳嗽一声,“内务库没那么多钱,朕想办法给你凑一点,剩下的,要不你去找户部商议一下,朕也会给户部那边打招呼,至于你能否说服夏元吉,就看你的能力了。”
这个钱只有从国库中才拿得出来,但是用国库的钱,还是私用,哪怕只有几天,这事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夏元吉很难同意。
除非有绝对的利益。
夏元吉是户部尚书。
黄昏要的就是朱棣这句话,但他还是想继续空手套白狼,“这个简单,微臣打算从户部借钱的时候,按天支付利息,而且微臣打算和户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后时代银行出现资金周转问题,微臣也可以继续找户部,陛下您看到时候您要不要帮微臣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忙?”
朱棣是彻底无语了。
这货感情是盯上了国库里的钱,想要借鸡下蛋,倒也不是不可以,只要你还得上,国库凭空多一份收益,是好事。
不过黄昏肯定是想要一个最低的利息。
也罢。
要想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黄昏做的事情都是为国为民,让他有草吃于国有利,可行。
于是笑道:“善。”
第五百七十七章 借鸡下蛋
却见黄昏还没有告退的意思,朱棣无语,“还有事?不能一次性说完?”
还有完没完。
别说,现在朱棣对于黄昏的求见,心态极为矛盾。
见吧,各种事情。
不见吧,黄昏说的事情大多都是为了国家,让身为帝王者很是期待。
黄昏笑道:“陛下莫急,微臣还有最后一件事,万一微臣和户部达成合作,这就涉及到大额黄金的运送问题,安保工作很重要,可微臣也不敢公器私用再让赛哈智调动南镇抚司缇骑,所以微臣想自己组建一支私人力量,一二十人即可,并且微臣会从兵部购买这一十二人的制式装备。”
只要这力量建立起来,时代商行就有了东印度公司的雏形。
这事当然要给朱棣报备。
而且必须!
要不然以黄昏的地位,组建成编制的私人力量,等同于谋逆。
朱棣想了想,一二十人而已,不多。
可以容忍。
一般大户人家的护院也有这么多,只不过黄昏这一二十人是职业力量,而不是护院那么简单,但依然在可控制范围内。
挥袖,“好了,你可以滚了。”
黄昏咧嘴一笑,行礼,心情大好,于是马屁精的道了句“谢主隆恩”。
朱棣看着黄昏出门后转身的背影,懵逼了一圈,谢主隆恩是什么鬼,以前可没人这么谢恩过。
别说,听着甚爽。
事不宜迟。
黄昏出了乾清殿,直接奔往户部衙门。
户部尚书夏元吉正准备放衙,却见有个主事匆匆进来,说神机营中军指挥黄昏求见夏尚书,夏元吉愣了下,他来找自己作甚。
估计没好事。
思忖了一阵,对那主事道:“你去通知其余同僚放衙罢,我去接见这位黄指挥。”
双方见礼,落座。
黄昏对这位建文旧臣其实颇多尊敬。
夏元吉确实是个人才,洪武年间,因为乡荐而进入太学,被选入宫中书写制诰,和那顾独坐顾佐一样,夏元吉年轻时候也不合群,有时太学生们大声喧笑,夏原吉却端坐不动。
太祖看见后觉得这小子不错,沉稳大气,是个做大事的人,于是升授他为户部主事,虽然户部的事情繁琐,但他主事的部门都能处理得井井有条。
很快得到了户部尚书郁新的赏识。
适逢郁新弹劾各部门中办事懒惰的人,太祖那时候杀的臣子够多了,不知道怎么回事,想仁慈一把宽宥他们,郁新坚持不许。
太祖怒问郁新是谁教他的。
郁新也是耿直,直接说是堂后的书算生。
书算生是一个官职。
太祖于是将书算生逮进监狱。
有个姓刘的郎中,忌妒夏原吉的才能,便对太祖谗言说:“在此事中教郁尚书坚持出发各部慵懒臣子的是夏原吉。”
太祖是和等人,哪会被忽悠,怒叱,“夏原吉能够帮助郁新处理户部事务,是难得的人才,你是想陷害他吗?”
得罪太祖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结果刘郎中和书算生都被处死,暴尸街头。
所以说,洪武朝内做官,脑袋瓜子真的是随时都挂在腰间,哪天一不小心就挂了,这位刘郎中就因为那么一句话,成了笑柄。
这只是夏元吉在洪武朝得太祖信任的琐事。
真正让黄昏敬佩的还是后来的事情。
建文初年,夏原吉升任户部右侍郎,次年,充任采访使,巡视福建,所过郡县乡邑,都检查吏治好坏,询问百姓疾苦,名声大噪。
靖难之后,夏元吉被逮捕献给朱棣,不料朱棣不仅没砍他脑袋,还重用夏元吉,升为户部左侍郎,在郁新去世后升为户部尚书。
这期间,夏元吉做了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治水。
永乐元年,浙西发大水,有关官员治理得不得力,朱棣命夏原吉前往治理,不久又命侍郎李文郁做他的副手,派佥都御史俞士吉带水利书籍赐给他。
夏原吉请沿着大禹所开的三江入海的故道,动用十几万民工,疏浚吴淞江下游,上接于太湖,然后,量地建闸,按季节不同开闭闸门。
工程竣工后回京,他说水虽然已由故道入海,但支流还没有全部疏通,还不是长久之计,永乐二年正月,夏原吉再次前往浙西,疏浚了白茆塘、刘家河、大黄浦,同年九月工程完工,流水畅通,苏州、松江一带农田获得大利。
永乐三年,夏原吉回京。这年夏,浙西发生严重饥荒,夏原吉又奉旨率领佥都御史俞士吉、大理寺少卿袁复和左通政赵居任前往赈济,发放三十万石粮食,并供给饥民耕牛和种子。
连姚广孝称赞不已。
黄昏入仕之后,虽然一直在风浪之中搏斗,但对于这些政事还是清楚,是以对这位户部尚书,尊敬有之。
夏元吉在官场浸淫多年,年少的锐气磨去了许多。
见面知心。
发现这位中军指挥天子宠臣对自己的态度颇为尊敬,也便放下尚书的架子,人都是这样,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
笑道:“黄指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