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昏摇头叹气,“如今应天城暗涌潮动,纪都指挥使也是官场摸爬滚打的人了,难道没看出来,若是上元大火案陛下应对失策,大明就要变天,没有陛下的庇护,绣春刀上沾满了建文旧臣鲜血的纪都指挥使,能活得了几日?”
没记错的话,大明朝有位锦衣卫都指挥使,直接被一干文臣殴杀在大殿。
甚至血肉被生吞活嚼。
纪纲倏然站了起来,又默默坐下,“你知道什么?”
黄昏笑眯眯,有那么一点笑面虎的气场,语出惊人,“纪都指挥使,我们合作罢。”
纪纲这把屠刀是朱棣的狗。
迟早得宰了。
但这条狗现在可以派上大用场。
君子善利器尔。
第六十四章 忍辱负重的御史大夫
纪纲直愣愣的盯着黄昏,眼神凶狠。
黄昏淡定自若。
再凶,凶得过朱棣?
纪纲见状无奈,青屁股娃儿不知道天高地厚啊,得了,这种人是吓不住的,叹道:“我只有一点比较好奇,你不是那什么……可以预知的穿越者么,有什么事能难倒你?”
黄昏闻言干笑一声,“都指挥使不知太公乎?”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钓上了周武王。
我黄昏自诩穿越者,不过是求简在帝心,现在目的已成,自然是要洗白封建迷信——搞迷信的人当不了大官。
钦天监就是例子。
事实上……我真是可以预知的穿越者啊!
纪纲哈哈大笑,说了句少年有为啊。
这是给彼此台阶。
黄昏也笑着说哪敢在都指挥使面前少年有为,您当年慧眼如炬,弃笔从戎跟随陛下,气魄雄壮令人仰慕。
两人打起了哈哈。
纪纲收敛笑意,“说吧,黄进士需要我锦衣卫做什么。”
黄昏直接问道:“纪都指挥使可知刘莫邪?”
纪纲点头。
黄昏又道:“那你们近来调查她,可有什么收获?”
纪纲茫然,“调查她?”
哪敢!
刘莫邪是长公主的座上宾,锦衣卫虽有先斩后奏的特权,可涉及长公主,没有朱棣的旨意,哪敢随意调查。
狗也不能乱吠。
黄昏也愣了,“你们锦衣卫没有调查她?”
纪纲斩钉截铁,“没有!”
锦衣卫绝对没人敢瞒着他做事。
黄昏陷入沉思。
锦衣卫没有调查刘莫邪,许吟没被发现,到底是谁惊动了刘莫邪?
继续抛出今日来锦衣卫的主题,说道:“根据我的线报,刘莫邪与上元大火案有干系,顺着她很有可能找到上元大火案的真凶,我一直以为你们锦衣卫知道。”
纪纲腾的一下站了起来,“依黄进士的意思……”
黄昏大袖一挥,“查!”
纪纲犹豫了一刹,旋即下了决心,沉声道:“那便查。”
没有锦衣卫查不到的事。
黄昏心中暗乐,出乎意料的顺利,主要是一来就压住了纪纲,又笑着寒暄了一阵,纪纲忽然抛出一个炸弹:“想不到黄进士如今还有闲心管上元大火案。”
黄昏,“???”
什么意思。
纪纲皮笑肉不笑,“那句‘龙归北境,天将不许,祸与万民’不仅沸于民间,陛下也知道了,昨日乾清殿,纪某可是差一点就领到奉兵踏平平康坊的旨意。”
黄昏出了一身冷汗。
问道:“后来陛下怎么说?”
纪纲笑而不语。
为什么要告诉你。
黄昏也是无奈,不过已制定不变应万变的策略,没再纠结这件事,索性笑眯眯的,“此事我早有算计,倒是有件事不得不提醒纪都指挥使,黄金失窃案,真是冤枉庞镇抚使了吗?”
来而不往非礼也。
黄昏笑着继续说道:“那二十斤黄金,除了大内的狗儿太监,真只有庞镇抚使见过,我在这里也向都指挥使推心置腹一句:我真没拥赃自盗。”
纪纲脸色阴沉。
他知道黄昏在调拔离间,可由不得他不重视。
按照黄昏所说,偷窃二十斤黄金的只能是庞瑛,这就有意思了——庞瑛此举,分明坏了锦衣卫的私下规矩。
他想独吞黄金。
只不过没想到这二十斤黄金来历非同寻常,最后搞砸了。
黄昏走后,纪纲把庞瑛叫了进来。
让他去盯刘莫邪。
绝口不提黄金的事情,待庞瑛离去后,纪纲先是叫来庄敬、李春等心腹,隐晦说了庞瑛和黄金之间的事情,让他俩盯着庞瑛。
又起身去了一趟南镇抚司——南镇抚司镇抚使赛哈智和他不对付,虽然纪纲官职更高,但南镇抚司地位特殊。
纪纲还真的喊不动赛哈智。
这是朱棣的制衡。
纪纲得去摸一下赛哈智那边的底,是否对庞瑛有所行动,锦衣卫成员违法,南镇抚司最是高兴,纪纲可不敢让庞瑛落在赛哈智手中。
黄昏去锦衣卫,目的很简单。
建文旧臣中有一批类如景清之流的忠义之士,要救,从历史结论来看,建文旧臣似乎在做错事,但置身历史,会明白他们并没有做错。
谁知道朱棣会成为永乐大帝啊。
万一是暴君呢。
所以来锦衣卫找纪纲合作,目的只有一个:让锦衣卫出手去调查刘莫邪,不过刘莫邪已经警惕,锦衣卫必然查不到什么。
有锦衣卫吸引目光,黄昏可以趁机行事。
他去见景清。
救其他人,尽人事听天命。
景清一定得救。
因为不救景清,死的不是一个人,是数百人——瓜蔓抄啊,这是真没办法,景清做的事,别说是朱棣,换做其他帝王一样如此。
天威不可冒犯。
景清在家,但是不见客。
黄昏颇有些无奈,没有放弃,绕着御史大夫的府邸走了一大圈,铤而走险,从后门处翻墙进去。
但低估了大户人家的安保力量。
刚落地就被几个护院团团围住,大有乱棍打死的节奏。
黄昏怒吼一声,“我乃陛下御赐同进士,谁敢打我!”
同进士出身就不是进士了么。
一众护院面面相觑,旋即轰然大笑,搞笑呢,你区区一束发少年,会是今天子御赐同进士?况且这样的人,会干这种鸡鸣盗之事?
眼看要动手把黄昏揍个七晕八素再丢出大门,景清终于出现。
“你是黄昏?”
景清相貌不太出众,唯其目光坚毅,兴是忧国忧民过甚,脸色苍白五官清瘦,身着青花长衫,读书人的儒雅之气极为昭彰。
黄昏大喜,“景御史?”
景清颔首,“正是。”
倒是没甚官架子。
黄昏挣脱护院,上前两步,“想见一下景御史真难,不得已出此下策,还请见谅。”
景清仔细打量黄昏。
挥挥手,示意护院都退下,这才坦然道:“本官如今声名狼藉,应天城官吏唯恐避之不及,不知道黄进士行如此小人行径也要见本官,究竟何为。”
黄昏眯缝着眼看着景清,叹道:“景御史虽声名狼藉,然应天又有几人知,您是在忍辱负重啊!”
景清脸色大变。
第六十五章 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黄昏看景清神态变化,心中了然。
自己穿越引起的蝴蝶效应,并没有影响到景清,他继续壮怀激烈的走在作死道路上,且渐行渐远,沉声道:“我知景御史忍辱负重所为何,但不知您是否想过后果,您应该明白,大势已去,所有的挣扎都是徒然。”
知道建文活着的人不多。
黄观、吴溥、朱棣、徐妙锦,或加一个老和尚道衍。
胡濙现在还不知道。
所以景清更不可能知道,他的所作所为,只是为故主复仇。
景清淡然道:“我不知道你说的什么意思,如果没事,请你离去,否则我只好将你押送应天府衙。”
强闯民宅,送衙门是常规操作。
黄昏知道读书人迂腐。
说服黄观不要投水殉国,用“建文帝没死”这个真相,对景清不敢用,景清若是知道真相,以他的性情,大明就准备天翻地覆吧。
只好重操旧业,拿起迷信这把神器,当然,这玩意儿在读书人面前,其实也不好使。
试一试又不会怀孕。
叹道:“景御史可知晚生是如何做到简在帝心的?”
景清心中迅速思忖,黄昏今日来究竟是为了什么,如果说他知道自己的心思,告诉朱棣岂非大功一件。
没有必要专门来威胁自己。
冷笑,“神神鬼鬼的卑鄙小人耳,我大明君王秉信你之妖言,明珠迟早蒙尘。”
明珠,意为大明江山。
黄昏哦了一声,不以为忤,道:“可知晚生叔父黄观为何没有殉国?”
景清冷笑依然。
黄观之流,徒有虚名,还不如王艮!
黄昏继续道:“如今人尽皆知我是穿越者,有预知之能,这就是我今日非要见御史的原因,若是任由御史走上歧途,到时候死的不仅仅是你,还有数百族人!”
就差没挑明说瓜蔓抄了。
景清哈哈大笑,儒雅之中满脸讽刺,“子不语怪力乱神,朱棣信你那一套,我可不信,你且告诉我,你预知了什么?”
黄昏语结。
我擦,还真没法反对,关于预知能力的事情,都是私谈,世人只知我能预知,却不知我和这几人的谈话内容。
景清又道:“所谓预知,不过是时势结合人心的推测,包上一层蛊惑的言论,在我看来,皆是圣贤书中理,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黄昏:“……”
不得不说,景清是穿越以来最难忽悠的人。
这货太明白了。
世上所有的预知都是神棍。
但老子真是穿越者啊!
沉默良久,叹道:“景御史说的没错,我确实是结合时势,利用心理学、人类行为学等推测一些事将要发生的事情,从而做到简在帝心,可有些事并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世界很大,很多事超乎我们想象。”
是时候给你科普一下十万个为什么了。
景清冷笑不语。
黄昏转变思路,继续道:“既然如此,那我们便来推测一下,景御史之心,你知我知,结局如何,你我大抵可从历史先例知晓一二,但想问一句,景御史应知朱棣性情罢。”
景清不语,有些话现在不能说。
朱棣性情如何?
八字评之:残暴无德,必将失政!
黄昏笑道:“有人言说朱棣残暴,见仁见智,但要说无德这一点,晚生不敢苟同,若是无德,您还能继续留任御史?若是无德,懿文太子的三位殿下还能活着?若是无德,朱文圭也该暴毙了。”
景清迟疑着说,“是没到时候吧……”
朱棣怕落人口柄。
这一点不止杨荣,应天城很多人都看得出来。
靖难本就不正大光明,朱棣却偏生做了很多“正大光明”的事,殊不知大家早已看透,要不然杨荣为何会在朱棣入城之后拦住马头,劝谏朱棣先去孝陵祭拜烧香?
朱棣不过是在自欺欺人。
黄昏摇头,“换个角度来想,朱棣如今已是大明天子,他要真有那么不堪,岂会在意这些面子功夫,大可杀了永绝后患,然而并没有。”
又道:“这且不论,我们可以推测一下,如果景御史欲做之事失败,被朱棣发现之后,不知道您可否想过后果?”
抛出致命三连,“夷一族?三族?甚至九族?”
景清震惊莫名。
他当然知道自己做的事如果失败会有什么后果。
但黄昏为何知道?
黄昏大声道:“也许您认为大家都为故主而亡,千秋有浩气,可您是否想过,在因您之举将死的人中,会有很多无辜的孩子啊,也许他们中的某人,将来读书等身造福万民,也许他们中的某人,将来纵横沙沙场守疆卫国,他们就该因为这些事,丧失走向未来的机会吗?”
景清瞠目结舌,他……真的知道?
旋即冷笑一声,坚决不承认被黄昏说中了心思,“死固死耳,若忠义之气可长存,何惧一死!再者,忠于大明,岂会罪坐族人!”
真执拗……
黄昏无语,尽最后的努力,道:“今日来见景御史,是不愿意如你这般的忠义之士走入歧途,大明江山是朱允炆章国也好,朱棣章国也罢,只要能造福万民,就是好君王。”
“如今朱允炆已死,大明江山在朱棣治下,即将奏响一曲盛世乐章,此是万民之福,若是朱棣出了差池,大明会成什么模样?”
黄昏深呼吸一口气,“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三兄弟为了争夺皇位,必然起刀戈,应天城将会生灵涂炭,那些在各地拥兵自重的藩王亦会伺机而动,届时大明的万里河山,将处处见烽烟。”
“退一万步,就算朱文圭在旧臣拥戴下登基为帝,可一个穿开裆裤的皇帝,不正是奸臣篡国的绝佳傀儡么,若朝中奸臣当道,大明必将重蹈西汉末年的覆辙。”
“天下万民苦战久矣,当生养休息。”
“景御史,莫要因一己之心,陷天下于战火不平。”
景清并没有被说动……读书人心中一旦有了执念,驷马难改,说你这只是猜测,并不会成为现实。
黄昏无语。
面对迂腐的而且还是不怕死的读书人,道理真他妈说不通。
六十六章 钦天监老子不去
黄昏走后,景清陷入沉思。
毫无疑问,黄昏是朱棣的人,今日来此,是他自己的意思还是朱棣的意思?如果是朱棣的意思,今天来这里的就不是黄昏。
而是锦衣卫。
可黄昏既然猜到了自己的意图,为何不去告诉朱棣以获一个大功,而是跑来试图说服自己?
关键在于,黄昏真的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吗?
景清不信。
世间哪有真能预知未来的人。
但黄昏不能留。
一念及此,景清吩咐了家里人后,从后门离开。
拐弯抹角遮遮掩掩离开府邸的景清哪里知道,在他身后跟了个小乞丐,一脸人畜无害,直到看见他从后门进入荣国公府,才转身直奔莲花桥平康坊。
黄昏给了小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