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涉及驸马?
哪个驸马?
朱棣的长女朱玉英刚被封为永安公主,其丈夫本在宗人府任职仪宾,随着妻子高升,升驸马都尉,他算一个驸马。
还有个驸马李让,是朱棣二女儿的老公,靖难功臣。
这两个人都是朱棣信任之人。
所以这个驸马……只能是朱棣那些姐妹们的老公,结合近期大事,朱棣立即想到了景清要启奏事宜中涉及到的驸马。
梅殷。
心中一阵暗喜,难道景清知道梅殷的阴谋。
笑道:“你随朕去乾清宫。”
起身,宫女和太监在前引路,朱棣刻意慢了几步,绕过大殿高台后,等着景清一起同行——这是天子恩赐。
朱棣是信任景清的。
景清面容淡定,快走两步,即将走侧面来到朱棣身畔。
“且慢!”
一声惊雷。
有一道身影狂奔而来。
此刻奉天殿前群臣已经散去,各回衙门或者公事房,刚放完大假没多久,大家事情都还多着,尤其是应天府衙,就没消停过。
至于其他部门,比如六部的户部也忙得鸡飞狗跳。
北平改顺天府,立为行在。
一大堆的事情需要户部去做,用钱、迁民等繁冗事情,足以让户部尚书睡不着觉,工部尚书也一样,因为北平那边也要修缮宫殿。
行在得有行宫啊,燕王府肯定无法满足这个条件。
是以当黄昏匆匆而来时,没人在意。
倒是朱高炽和朱高煦两兄弟对视一眼,知道有事发生,默契的停下脚步,朱高煦一个人独自跟了上去,朱高炽在随从扶持下,也缓慢跟了上来。
黄昏很急啊。
进洪武门倒是简单,可直奔奉天殿时,他被京营士卒拦住,里外上下搜了个遍。
安全第一。
万一黄昏藏着匕首去刺杀朝中臣工,或者直接刺杀朱棣,那这些京营士卒们的脑袋也得搬家,谨慎起见,哪怕是备受陛下青睐的黄昏,也得按规矩搜查。
这浪费了不少时间。
眼看着众臣退下,奉天殿里只剩下一道身影,而且这身影还在向前快步走去,想都不用想,这个人必然是景清。
千钧一发之际,顾不得身后尚有两个人追来,大喊了一声。
“且慢!”
有些时候,历史重大转折,往往就在几个字之间。
比如靖难之战。
是朱允炆太弱还是朱棣太强?
这不好评断。
但后世对靖难之战这个大明转折点,最多的节点评价还是朱允炆那一句话:“莫要让我背上弑杀叔叔的恶名。”
简直搞笑。
你都把你的一位叔叔逼得自焚身亡了,还介意这个恶名?对其他没有反心的藩王铁血手段,对朱棣这个最强势的藩王反而要怀柔?
正因为这一句,朱棣在战场上修成了金刚不坏之躯。
从而改写历史。
黄昏的这一句且慢,能改写当下这件事吗?
不能!
景清听到有人喊后,不着痕迹的快走了两步,很快来到朱棣身畔,朱棣听到声音,回身侧首看去,发现黄昏慌里慌张的跑来,此刻已跨入奉天殿大门。
身后不远处是满脸茫然的大儿子和二儿子。
朱棣一时间有点讶然。
黄昏不是在昨日被奔马撞伤了么,不在家里好好养伤,这个时候闯入奉天殿干嘛。
思绪未落,骤见寒光!
景清不知何时丢掉了朝笏,一只手伸入袖笼里,旋即便听见哧溜一声,一道寒光撕裂袖衣,闪耀着嗜血光芒,凶狠的扎向朱棣心口。
这一幕太过突兀。
狗儿太监以及其他人都愣在当场,一时间反应不过来。
谁能想到。
谁会想到。
自朱棣登基之后,比解缙、胡广表现得还要恭顺的景清,竟然会藏刃在身入奉天殿,更是无所畏惧的拔刀刺杀朱棣。
景清离朱棣很近。
也就两三个身位,在他丢掉朝笏,伸手拔刀的瞬间,仅仅是一个小跃步,就和朱棣面面对,这突兀的一刀,基本上没有扎不中的道理。
眼看朱棣就要透心凉心飞扬……
第七十五章 不是所有臣工皆如卿
寒光炸裂,刀身映照景清坚毅的脸庞,也映照着朱棣的睚眦目裂。
景清,我待你不薄,竟敢刺杀于我!
狗儿太监反应过来,嚷着护驾,像螃蟹般张牙舞爪扑上来,欲要救朱棣,可惜他是个弱鸡,也就尽人事听天命。
更远的御前侍卫叫嚣着涌来。
依然无济于事。
走在最后的朱高炽本来跑不动,见状心头一颤。
臃肿身躯罕见的爆发出超越寻常的力量,一把推开随从,竟然一路小跑起来,歇斯底里的喊着父皇小心,父子之心拳拳。
朱高煦犹豫了刹那。
他在衡量。
若父皇今天驾崩,自己有武将支持,能否正常的登基为帝。
答案是不能。
因为老大这废物有文官支持。
朱高煦立怒吼如虎啸,“腌臜小儿,休要伤我父皇!”
猛虎下山,快如闪电疾奔而出。
纵然救不了,姿态要摆好。
朱高煦心中已经有主意,一旦父皇遇刺身亡,他立即去找驸马王宁等,不能正常登基,那就用非常手段。
以绝对兵力控制应天城,老大就算有文官支持也无济于事。
黄昏已踏入奉天殿。
寒光炸裂之时,奋不顾身一个鱼跃,扑过去欲要拦住景清。
黄昏想救的不是朱棣一个人。
也不是景清。
是瓜蔓抄下景姓数百人,是煌煌的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
历史上景清刺杀朱棣,短刀没出鞘就被朱棣查获,因之前钦天监说过帝星犯急,提防红色。
而景清穿的绯色朝服。
大概自己引发的蝴蝶效应,景清昨天谋划奔马案后,今日上朝没有穿绯色朝服,朱棣也就没注意到景清。
况且朱棣的注意力也被奔马案吸引。
这是景清的目的。
用长街奔马案来转移朱棣的注意力,毕竟这件事涉及到了黄昏。
可以说,因为黄昏引起的蝴蝶效应,历史上景清刺杀朱棣这件注定要失败的事情,已经变成了即将更改历史的重要拐点。
朱棣一死,永乐时代提前结束,朱高煦和朱高炽谁登基且不说,没永乐盛世奠基,朱高炽父子能打造出仁宣之治吗?
不好说。
所有人都想救朱棣,远水解不了近渴,所有人都鞭长莫及。
朱棣注定要死?
在这关键时刻,大家都忘记了一件事情。
被刺杀的人是朱棣。
钢铁直男朱棣。
不论征讨外敌还是靖难之战,都亲自登上战场厮杀,无数次从尸山血海里走出来的朱棣,正值壮年又从不沉迷美色,绝非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可比。
千钧一发,朱棣伸手,在短刀堪堪扎到他胸口之时,抓住景清的手腕,旋即转身、弓腰,双手发力,一个干净漂亮的过肩摔……
蓬!
可怜读书人景清,直接被摔晕了过去。
朱棣松开手,退后数步。
狗儿太监恰好赶到,伸开双手挡在朱棣身前,让御前侍卫将景清牢牢控制住。
鱼跃扑空的黄昏从地上爬起来,恰好看见朱高煦冲进奉天殿,又看见朱高炽还有几步,等他也进入奉天殿后,这才和御前侍卫一起将殿门关闭。
景清肯定救不了了,但这件事不能宣扬出去,否则会引动其他建文旧臣效仿,朱棣为了杀鸡儆猴,瓜蔓抄就不可阻挡。
朱棣深呼吸一口气。
侧首看了一眼朱高炽两兄弟和黄昏,漠然转身,在狗儿和一众御前侍卫的拱卫下直奔乾清宫,充斥杀意的声音在每个人心头缭绕:“都来!”
朱棣无比愤怒。
更甚于方孝孺拒绝草诏一事。
方孝孺的草诏在预料之中,而景清的刺杀却深深的扯动了朱棣敏感的神经。
老子已经如此善待你们了,还不够好吗。
非逼我将你们这些建文旧臣赶尽杀绝?
那老子便杀光你等又如何!
乾清宫一派萧杀。
朱棣坐在那里,默默无声的盯着被御前侍卫牢牢控制着,依然还没醒过来的景清,但在场的人都知道,沉默之下隐藏着沸腾杀心。
朱棣要杀人,绝不会先言辞威胁说一大堆无用的话,直接就下旨了。
朱高炽和朱高煦两兄弟站在一起,惴惴不安。
狗儿太监小心翼翼的站在一旁。
黄昏靠墙而站,他有伤在身,今日如此奔波,累成狗了。
也没人在意他的失仪。
许久,朱棣侧首看了两个儿子一眼,微微颔首,表现不错,在黄昏闯入奉天殿广场后,就能预见到有事发生。
尤其大儿子,先前那一刻,臃肿身躯竟能一路小跑,让朱棣颇感心酸。
朱高炽两兄弟心里松了口气。
朱棣又看向黄昏。
他现在很疑惑,为何黄昏会在大朝会未完之前就赶来,是碰巧吗,又或者黄昏知道了景清的谋划,所以急忙赶来。
冷声道:“你硬闯奉天殿有何事。”
黄昏微微站直身躯,却牵动伤势,忍不住蹙眉一声闷哼。
朱棣眸子微暖,“赐座。”
狗儿太监急忙去帮忙搬椅子——乾清宫内,除了四名控制景清的御前侍卫,就只有朱棣三父子和黄昏,没有其他宫女和太监,只有他去搬椅子。
黄昏谢恩之后坐下,道:“救人。”
朱棣嗯了一声,“救朕?”
黄昏摇头,“救天下。”
朱棣,“你预先知道景清要刺杀朕?又是靠你的那什么心理学、人类行为学推断出来的?”
黄昏继续摇头,“不是,臣并不知道景清要刺杀陛下,臣伤后醒来,一直复盘近来的大事,从两位殿下被贬,到黄金失窃案、微臣遇刺,再到上元大火案,以及长街奔马案,所有事情都发生在紫禁城外,微臣思忖,这些事隐隐间都有关联,但为何全发生在紫禁城外?”
“是以微臣大胆推测,因为有人要用紫禁城外的事情吸引陛下的注意力,真正目的是在紫禁城内策划一件大案,而紫禁城安防固若金汤,要想危害到陛下,只有朝臣在朝会上刺杀一途,是以臣不敢怠慢,哪怕是正值大朝会,也只能抱着大伤之躯,冒死前来提醒陛下,不料恰好遇见了这事。”
老子要洗白迷信外衣。
洗白的同时还要给自己争取政治资本。
合情合理。
朱棣颔首赞赏,叹道:“可惜不是所有臣工皆如卿啊。”
第七十六章 以天下太平收天下人心
没有什么话比这一句更能证明朱棣对黄昏的信任了。
黄昏却高兴不起来。
局势一点也不容乐观,景清刺杀朱棣,循着历史发展的话,接下来一番君臣对话之后,景清会死,死便死了,但朱棣会发布瓜蔓抄的旨意。
问道:“陛下打算怎么处置此事?”
朱棣不语。
态度很明确。
实际上历朝历代君王,对于刺杀者都是零容忍。
黄昏没有放弃,继续道:“如果微臣猜的没错,等下景清醒来,陛下责问于他,他必然是会说,此举乃是为故主复仇。”
朱棣冷哼,这不是明摆的事?
黄昏叹了口气,“不知为何,微臣想起了一个人。”
朱棣,“谁?”
黄昏缓缓道:“屈原。”
朱棣闻言略有愕然,旋即毫无情绪的冷声道:“我大明有如此不堪了吗?”
屈原投河,是因楚几将亡国。
而如今天下,不过是天子从朱允炆变成了我朱棣,大明的江山依然是大明,我朱棣也是朱家嫡子,老大朱标早死,老二老三都先后归天。
按照道理来说,江山交给我这个老四也是说得通的。
老头子偏要交给朱允炆。
现在不过是一切重回正轨而已,他景清哪一点配和屈原相比。
黄昏没有退缩,继续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试探,“但在诸如景清这等迂腐读书人的眼中,陛下靖难便是不忠不义的大逆之举,所以建文帝死后,他站在读书人的角度来看,守住礼节,复仇也在情理了。”
朱棣哦了一声。
杀意渐扬。
小子,你别以为我真不敢杀你。
黄昏知道朱棣动了杀意,但依然毫无畏惧,“在臣看来,景清此举愚钝,只是想请陛下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勿要伤了天下读书人的心,须知历朝历代,忠义之士万千,杀之不绝,而大明有景清这等读书人,不正是君王之福吗?陛下对于大明之功德,也不需要靠杀一个景清来证明什么,且众口悠悠最难堵,堵不如疏,疏不如收,不如趁这个机会,向天下万民显示陛下包容天下的胸怀,更以勤政、明政之举,打造一个盛世,以天下太平收天下人心,让天下更多的读书人为大明之辉煌未来贡献一生。”
这番话简直说的漂亮!
黄昏忍不住给自己点了三十六个赞,这是尽最后的努力阻止瓜蔓抄。
朱棣闻言沉默,暗暗想着一些事情,觉得黄昏话说的很有那么一点道理,确实可以借此机会拉拢天下读书人的心。
有些人真的杀不绝,杀了一个,还有千万个。
许久才微微颔首,“朕自会思量,你有空思忖这些事情,不如抽点时间去诏狱探望一下你叔父。”
这是在威胁黄昏了。
黄昏能怎么办。
在封建时代,再牛逼的人物没发育起来之前,也拗不过皇权啊。
微微叹气,不再言辞。
倒不是他怕了,而是黄昏察觉到朱棣的心思转变,很可能不会出现瓜蔓抄了。
想到这黄昏有点沾沾自喜,老子果然是舌绽莲花的大才。
朱棣对御前侍卫微微点头。
一位侍卫端起冷水泼下去,景清便悠悠醒来——目睹这件事的黄昏很有些无奈,以前在电视里看见,觉得这很搞笑,没想到事实就是如此。
科学原理大概就是用冷水刺激神经。
景清醒来,缓缓起身。
四个御前侍卫如临大敌,刀剑皆架在他脖子上。
朱棣盯着景清,森然道:“你为何要刺杀于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