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第4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高燧就是朱高燧,就算朱阳是个人才,就算桑脱是曾经的万夫长,但他俩兵力联合起来之前,没有一起合训。
彼此之间没有配合。
何况桑脱的一千九百人都是残兵,残兵的意思,就是曾经被大明雄师打溃了编制流散在草原的丧家之犬,勇猛尚在,但心气已无。
何况又一次面对大明的雄师。
再者,朱阳虽然也是个人才,但终究年轻了,也许他将来大有作为,但现在作为武将指挥战事的沙场经验远远不如朱高燧。
尽管有骑军可现在地上还有雪,骑军的作用被削弱到最低。
所以很快出现败迹。
黄昏远远看见己方士卒有溃败的迹象,就已经和唐青山、阿如温查斯等人缓缓撤退,没有回长平,而是直接走入雪原深处。
而桑脱在激战之余,看见黄昏已经撤退,打了个胡哨。
麾下儿郎中,顿时有三百人面目决然的上前,作为敢死队断后,拱卫大部分的撤退,朱阳见状也不怠慢,率领麾下儿郎在桑脱部死士的拱卫下,迅速有组织的撤退。
战场撤退,基本上都是必死无疑。
不过这一次,桑脱和朱阳配合完美毕竟都是后备计划中的事情。
朱高燧有点懵。
双方其实刚打了片刻功夫,对方远远没到溃败程度,大概还处于边缘,再战死三四百人,就会脆败了为何在这个时候撤退?
而且撤退也留下三百人送死?
这不合理。
不过事实就是这样。
朱高燧顾不得想其他的,率领麾下将士凶猛出击,妄图迅速斩杀三百断后的兀良哈残兵,然后追击黄昏和朱阳。
只要撕咬上了,黄昏和朱阳必死。
战场就是这样。
除非黄昏还有大量人手作为接应和埋伏就像孙膑和庞涓的故事。
但这不可能。
如果黄昏真有兵力优势,没必要如此折腾,还让三百兀良哈残兵白白送死,所以真相只有一个:黄昏已经穷途末路。
所以朱高燧在斩尽杀绝那三百兀良哈死士之后,无所顾忌的追击!
朱高燧追得很郁闷。
因为没有粮草补给,所以他不得不很快收兵回到长平,然后进驻布政司,掌控事务之后又有点懵逼没有给大军准备到粮草。
这其实可以想象。
因为长平本来就只有一个千户所,储备的粮草哪能绝对满足两千七八人的需求,何况朱阳和黄昏早就将粮草转移了。
要不然他们撤出长平后喝西北风?
朱高燧有点无奈。
他发现黄昏在给他耍流氓现在进退维艰,进,不一定找得到黄昏,找得到也不一定追得上,追的上也不见得能一击必杀。
退,没有足够的粮草支撑他回到奴儿干。
发等庆州支援,时间上来不及。
朱高燧这才悚然惊觉,怎么隐约感觉有点中计了的意思,黄昏这是在用坚壁清野的方式来让自己饿死在草原上。
但朱高燧岂会坐以待毙。
他可是大明藩王,是天子最受宠溺的小儿子,他的命何其精贵,万一有点意外,他可是有机会成为天下共主的人。
他可不愿意死。
但他没得选择,所以他铤而走险。
将长平布政司的百姓已经周边所有牧民的粮食全部集中起来,并且大肆占据牧民的牛羊,杀之为食,准备好足够的分量,也给长平极其周边的牧民留下极少量的粮草。
但朱高燧心里明白,他留给长平居民和牧民的粮草,最多够他们三五天之用,也就是说,等到雪化之后,庆州那边过来支援时,整个长平布政司乃至于周边牧民,至少饿死五成以上。
甚至在征用牧民粮草和牛羊的时候,不少牧民为了活命反抗,也死在了刀下朱高燧麾下的将领也知道情况的严峻,只能动用血腥手段。
不过朱高燧管不到这么多了。
不是他们死,就是自己死没了粮草,不饿死,军队也要哗变,到时候局面更加难以控制,所以朱高炽只能孤注一掷。
朱高燧同时派出斥候寻找黄昏的踪迹。
不得不说,这是朱高燧在当下困境唯一的办法。
也是有效的办法。
粮草问题解决了,黄昏的踪迹也找到了,就在距离长平一百里左右到地方在萨尔都鲁和长平之间的一个湖边。
然后朱高燧出击。
在出击之前,朱高燧没有忘记他真正的目的:他将那封密信作为战报,迅速着心腹顾晟带着一队人马离开长平去往顺天。
虽然没有杀了黄昏和桑脱那些人,但占据长平后,朱高燧想了个法子,让麾下儿郎在黄昏的帐篷里搜查出来这风密信。
其实这封密信怎么来的已经不重要。
重要的是,送到顺天之后,父皇看见后,认定这是太子的笔迹,这就很重要,以父皇多疑的性格,不管这密信是真是假,他都会发作。
天子多疑,绝对不容许太子这么早就来争夺皇位。
所以朱高燧其实明白,他的任务已经达到了。
但他还是想杀黄昏。
另外,他现在也没有选择,孤注一掷后的粮草确实够他回到庆州,但他不愿意放弃这个机会,因为就算他回到庆州,等朱棣事后彻查,万一黄昏自证成功这一点他不得不防,以往的经验告诉朱高燧,绝对不要小看黄昏绝境求生的能力。
那么他这一次的作为,也势必要被问责。
徒然便宜了老二。
但如果杀了黄昏和桑脱,将密信的事情笃定下来,让黄昏和太子没有自证清白的空间和机会,那么他不仅没有罪责,反而是大功一件。
所以朱高燧恶向胆边生。
可是朱高燧没想到的是,他在长平的所作所为,也全部落在了黄昏留在长平的谍子眼中,然后这些事迹很快在草原上传开
其实雪还没化完,原本不会如此快速的传开。
但就怕有心人。
黄昏似乎早就料到了朱高燧会这么做,设身处地,黄昏曾经在推演的时候就算到了这一步,如果没有粮草,朱高燧不想死的话,他只有走这一步。
这种以战养战的骚操作如果是在以前的兀良哈区域,绝对没有问题。
但是现在不同。
现在都兀良哈是大明疆域,长平布政司是大明的行政机构,朱高燧这么做,几乎是在广而告之整个兀良哈区域:我大明赵王就没拿你们当子民看待。
第一千七十七章 英雄末路
暴秦无道,天下共反之。
昔年大秦一统六国,始皇帝在位之时,便有六国旧人反秦,待秦二世登基,更是野火燎原,盛名强如大秦,行残暴政策之下,尚且如此,何况你朱高燧?
区区一个朱高燧,压得住兀良哈这些豪迈男儿。
不提战事立场,毕竟兀良哈区域也是自古以来的中国疆域,不同民族而已,认真的说,草原男儿从不缺热血豪情。
从能征善战变成能歌善舞,是因为时代潮流。
热武器时代,火器成了战争主角。
决定战场走势的是兵器,不再是人当然,个人单兵素养也很重要,只不过那段百年黑暗的岁月里,咱们中国实在太弱,而新世纪的世界军事,又进入了崭新篇章。
但你不能忽略一个真相,论热血豪情,草原男儿绝对不逊色于任何一个民族。
当然,提到这不得不称赞袍哥。
蜀中,历来少战事,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蜀中那个地方就属于外面打不进去,里面打不出来,但在那百年黑暗岁月里,壮士出川谱写了无数英雄赞歌。
要知道,那段岁月里川军在外抗战备受各路军阀的不待见,物资补给都不怎么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川军依然浴血而战。
家国情怀,可见一斑。
扯远了。
朱高燧在长平的破釜沉舟,在黄昏可以安排人的散布下,消息很快传遍周边区域,然后在朱高燧去追击黄昏的路上,他迎来了兀良哈区域残兵的报复!
兀良哈残兵有多少,这个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毕竟每一个兀良哈男牧民都可以拿起弯刀骑上战马成为战士。
朱高燧也想到了这一点,只不过他并不觉得兀良哈的人能如此快的行成战斗力来反抗他,而等兀良哈的人反应过来,他已经杀了黄昏在班师回庆州的路上。
但人算不如天算。
或者说,他的每一步都落在了黄昏的计划之中,而黄昏以逸待劳制定好计划,就是为了等朱高燧落入大网之中。
朱高燧还没追上黄昏,就惊恐的发现他面对着何等的局势。
忽然之间,在他的大军和黄昏之间这段短短的百里之间,出现了无数的兀良哈残兵,不是那种散兵游勇,残兵形成了有组织有纪律的军队!
一场两场战事下来,对方人数不减反增。
从最初的几百,到了两千,然后到了三千、四千而且还源源不断的有兀良哈残兵加入,形成了绝对的兵力优势。
朱高燧就像是一只蝗虫,被困在草原上,周围广袤区域里,无数残兵像蚂蚁一样汇聚而来,逐渐将朱高燧这只蝗虫淹没。
战争就是这么残忍。
于是结局便注定了。
清晨,大日初升。
天地之间残雪无数,而在无数的残雪堆里,也有无数的血和尸首,双目通红几天几夜没睡安宁觉的朱高燧猛然觉得不对劲。
挣扎着起身,带着几个亲兵来到帐篷外。
帐篷外杂七杂八的林立着近千士卒,几乎没有一个人是完好无损,再强大的战士身上也挂了彩,经过十数个日夜的鏖战,麾下儿郎的精气神包括体力都已经到了极限。
但哪怕如此,面对兀良哈残兵,朱高燧率领的这三千儿郎,也没有一个投降的。
一个都没有!
这是大明雄师连番征战后凝聚出来的军魂。
朱高燧并无悲怆。
他已经麻木了这些天,接近两千多儿郎已经战死沙场,没有一个孬种。
看着远处出现的密密麻麻的敌军,朱高燧心底里深深的叹了口气。
最后的决战来了。
但是我朱高燧又怎能忍心看着这最后的一千儿郎和自己殉葬,他们都是有功于大明江山的好男儿,不应该葬身在这里的。
朱高燧深呼吸一口气,按剑,上前,穿过人群,在无数战士的注视下,默默的来到最前面,然后让身边负责翻译的亲兵大声喊道:“让黄昏那狗日的给老子滚出来!”
朱高燧不蠢。
他其实已经知道自己落入了黄昏的圈套之中,否则到长平布政司时的那一站,黄昏的人为何会溃败得那么简单,撤退也有章法,显然早就是如此设计。
其实这个计谋并不高超。
和当年孙膑杀庞涓差不多,难的是在于黄昏对于人性和人心的把握,他完美的猜到了自己为了解决粮草问题会抢夺牧民的粮草。
也就是说,他其实是借刀杀人。
借刀杀人?
黄昏听到阿如温查斯过来说朱高燧要见自己时,冷笑了一声,这可算不上借刀杀人,这纯粹就是自作孽不可活。
简而言之,朱高燧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
他忘记了一个事情。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兀良哈,牧民就是一片汪洋,你不能顺应这片汪洋,要逆流而上,那就只有自寻死路一条。
只不过这些水中,还有自己一千的蚍蜉义从冒充的兀良哈残兵。
沉默良久。
黄昏看向唐青山、桑脱和呼兰巴特,道:“你们随我前去见朱高燧,阿大和阿二你俩也来,阿如温查斯,你要特别注意保护我。”
其实大可不见朱高燧。
因为见了朱高燧,等他死后,自己在朱棣那边会有些被动,但若是不见朱高燧,那么接下来就是一场一边倒的屠杀。
朱高燧麾下剩余的近千儿郎都得战死沙场。
黄昏有些不忍。
毕竟都是我大明好儿郎,他们不该用生命来给朱高燧的错误买单,如果可以,黄昏愿意拯救这一千人,当然,前提是用朱高燧的命来拯救。
前提也是朱高燧敢作敢为。
不过
不抱希望,毕竟在死亡面前,你不能奢望朱高燧这样的人用自己的性命来换一千人的性命,而且朱高燧确实还有一点点突围的微末希望。
但黄昏早就下定了决心,只要朱高燧来长平,就一定要让他葬身此地。
人的忍耐是有限的。
若是一味的防守,朱高煦和朱高燧两兄弟只会变本加厉。
所以黄昏打算去见朱高燧。
不过怕朱高燧这小子不要脸的玩心机,所以身边还是有人保护,而他点名的这些人,有最擅长沙场厮杀的桑脱、呼兰巴特和朱阳,还有沙场江湖厮杀的唐青山、阿大阿二以及阿如温查斯。
足以拱卫黄昏全身而退。
抵一千七十八章 狗日的读书人
看着走投无路的朱高燧,黄昏没有大意,这货好歹也是武将,靠他太近,别让他给擒贼擒王了,离了十来米,大声道:“赵王殿下,别来无恙乎。”
朱高燧看着那个活蹦乱跳的年轻人,尤其是那嘚瑟的小眼神,恨不得将他的嘴撕烂,可惜,当下困局由不得自己。
深呼吸一口气,压下心头对黄昏的憎恶,大声道:“你乃长平布政司使,奉陛下之命治理此地,你且给本王解释一下,为何会有如此多的暴民,为何”
黄昏无语。
这都什么时候了,朱高燧你能不能成熟一点,咱们都生死相见了,你还搞那些有的没的面子话,也难怪你被朱高煦和朱高炽玩的团团转。
太幼稚了。
咳嗽一声打断朱高燧,“殿下,省点口水吧,当下局面什么状况,你我心知肚明,说那些于事无补,不如说点正事?”
朱高燧冷笑一声,“说罢,你要如何才肯罢手。”
黄昏沉默了,不言语。
我要你死。
但这种话老子可不能说出来,一旦说出来,意味着这剩下的一千大明儿郎都得跟着你朱高燧陪葬,要不然就是自己死。
没得选择。
朱高燧悚然心惊,第一次感到了恐惧,双眼圆睁,呼吸急促起来,“你想杀我?”
黄昏越发无语。
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