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大明王冠 >

第507部分

大明王冠-第507部分

小说: 大明王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使好大的雄心壮志,就这么三言两语就要开创一个学派,成为一门学问的祖师,以后直接就青史留名了。

    如果数学以后真的被广泛运用,岂非他要立地成圣?

    一如程朱理学。

    黄昏没管他们什么反应,将手中的宣纸丢在桌子上,“看看吧,这里面是否有什么你们知道的,有什么错误你们能修改,如果没有,我就要拿去刊印,等刊印出来之后,就要作为数学的教材,在太学里广泛推广,而你们平日里教导学生,自然也要熟谙这本书里面的所有数学的公式、定理和定义,以及其中的逻辑意义,所以这段时日我都会在太学,你们之中虽愿意来学数学?我会为他进行统一、专业的授课,等他彻底掌握了这本书里关于数学的基本知识后,就可以去教导太学生了。”

    没办法。

    自己没有名望,算学现在也不受读书人重视,要开创数学,就得强行传道受业,不像吴与弼开创崇仁理学,写书立著就可以了,自然会有人趋之若鹜的拜师,然后将崇仁理学发扬光大。

    包括吴与弼在内,所有人都默不作声。

    黄昏暗暗叹气。

    没人愿意主动学习数学啊。

    果然,在这个时代推广数学确实是件难事,这些传统读书人真的很难理解数学的意义和远大,这事搞不好会成为一个无疾而终的笑话。

    许久,吴敬倏然行礼,“黄使,学生吴敬,愿意学习数学,请受我一拜,明日我备上三牲,来行拜师礼,还请黄使不要嫌弃学生愚钝。”

    算学——数学。

    痴狂与算学的吴敬,敏锐的察觉到,这个数学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很可能不逊色于程朱理学,关键是吴敬也喜欢算学。

    痴迷的那种喜欢。

    黄昏大喜过望,拍了拍吴敬,“小伙子有眼光,拜师礼就算了,以后你我师生相称就可,既然你愿意学数学,那么以后太学推广数学的事情就交给你了,随我走一趟,去见陛下!”

    吴敬只是生员,也就是秀才。

    他的身份地位还没到,就算学成了数学,也不可能在太学设班授课,需要朱棣那边走点不同寻常路,给吴敬一个官身。

    至少也得是太学博士。

 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力学诞生

    黄昏和吴敬刚准备走,一位一直沉默的太学博士,名叫牛惇,字思檀,和黄昏的年纪一般大小,忽然开口问道:“黄使,为何东西会从高处往低处落,那句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否也和这个一样的道理?”

    东西从高落地。

    水往低处流。

    千百年来,这都是一个常识,但却没有人去研究过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牛惇刚才听到黄昏那么一说后,求知的欲望被打开了一扇大门。

    他忽然觉得,这里面的东西,其实不比写文章枯燥。

    很有意思。

    黄昏顿足,回身,看着牛惇,“我最近也在钻研这个问题,你若是也对此感兴趣,近几日我会来找你,对了,你擅长什么?”

    牛惇很是自信,笑道:“无所不通,但无一精。”

    黄昏乐了,“就你了。”

    转身,带着吴敬去往乾清殿。

    朱棣只知道黄昏要去太学里和吴与弼研究教育改革的事情,哪里知道黄昏整了个数学出来,本能的认为这可能只是一个学派。

    算学方面的学派——怕不是搞耍的。

    算学确实不受重视。

    就这玩意儿弄个学派出来,也不可能如程朱二人一样成为大家。

    不过黄昏提出的要求朱棣还是满足了。

    恩赐吴敬同进士。

    同时除太学博士,不过只是虚名,暂时不在太学任职——毕竟吴敬现在自己都还没掌握黄昏开创的数学,让他去传道受业,有点不现实。

    吴敬现在也还没有声名。

    吴敬已经懵逼了。

    他做梦都没想到,自己竟然能越过秋闱直接成了同进士,还成了太学博士——这就入仕了?

    原因就因为自己愿意跟着黄昏学习数学?

    简直匪夷所思。

    吴敬现在终于明白那句朝中有人好办事的话了。

    从朱棣那里离开,重回太学,人都已经散去,只剩下吴与弼和牛惇两人在低声议论着什么,看见黄昏和吴敬归来,吴与弼看着吴敬起身道:“怎么着了?”

    吴敬笑了笑,被黄昏抢先道:“还能怎么着,同进士,太学博士。”

    吴与弼摇头,“陛下对你真是言听计从。”

    黄昏哈哈一乐,“这倒不是什么事,主要是现在人才压力大,有人愿意跟着我学数学,继而推广数学,已经是很好的事情了,当然,吴敬也算不错。”

    说到这里眼角余光观察牛惇。

    发现这位同龄读书人听到自己说吴敬入仕升官后,脸色依然平静如水,没有丝毫羡慕嫉妒恨,暗暗点头,就他了。

    搞学问的人,不能有太强的功名心。

    这点上来说,吴敬还需要再淬炼,之前在乾清殿就喜形于色了,不过不伤大雅,毕竟吴敬还年轻,刚及冠的人,心境都还没成熟。

    对吴与弼道:“与弼,我事情比较多,关于吴敬学数学的事情,前期有些东西需要你帮我教导他一下,主要是让他掌握你编的那个字典里的新字符。”

    吴与弼编写的字典,主要是简化了一些繁体字,同时采用了注音法。

    这和“反切法”是截然不同的方法。

    更清晰明了。

    但是二十四个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以及声调,黄昏教给了吴与弼,吴与弼也完美掌握了,这本字典将来一旦推广,吴与弼必将留名青史。

    数学中也要涉及到这些字母,比如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方面的。

    所以吴敬的第一步,是要掌握这些字母。

    吴与弼笑道:“善,若是吴敬愿意,我便将编写的字典推荐给他罢,一方面学习数学,也可以同时掌握新的字典,将来推广新字典,也是得力助手。”

    黄昏大笑,“好。”

    看向牛惇,“你其实也可以和吴敬一起,学习这些东西,对于咱们将来的研究,都是必须掌握的东西,不过现在么……你跟我走一趟。”

    牛惇想了想,“请稍等,我去拿笔和纸。”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片刻后牛惇返回,手上拿着宣纸和鹅毛笔——因为黄昏在时代商行推广鹅毛笔,现在这玩意儿已经风靡了整个读书人圈子。

    这玩意儿是速记的利器,但是书法艺术性确实乏善可陈。

    两人出了国子监。

    黄昏边走便说,“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善于思考,并从中发现道理,再运用到生活之中,从而不断的进化,所以很多时候,在我们司空见惯的常识中,蕴含着深奥的原理,只是我们都没想到而已,我最近钻研的项目,除了数学外,还有一门学问,也已有了雏形,现在还需要王景弘航海归来验证而已。”

    这一次王景弘出海,朱棣听从了自己的建策,让大明舰队分成两支,从苏州出发,一支舰队北上,一支南下,都按照星象图,尽量走直线。

    这是要验证脚下大地是个球体。

    当然,沿途肯定也要搞一些“皇家走私”活动的。

    科学研究和赚钱两不误嘛。

    不过有个麻烦的事情,一旦验证了脚下大地是个球体,朱棣为了保证君权神授,肯定还需要自己拿出一套说辞:证明世界上是有神仙的,只不过没住在地球上而已。

    这个不难。

    反正历来的读书人,其实都不相信神的,所为君权神授都是忽悠老百姓的,读书人可一个都不相信,因此到时候随便说说星空之外的理论就行了。

    宇宙这么大,总有神仙的地盘,比如……捏造一个“阿斯加德”?

    来到城外找到一颗长满樱桃的树,黄昏笑道:“曾经有一次,我坐在一颗橘子树下看书,然后脑袋被成熟透了的橘子落下砸了一下,当时我就在想,橘子从树上脱落,为什么不向天空落去,而是砸向地上?”

    牛惇急忙记录。

    黄昏站在树下,用力一摇,大量成熟的樱桃纷纷落地,“看,这个状况,是不是我们都习以为常了,但却从没人想过,为什么是向下落而不是向上落。”

    又从地上捡起一个石子,用力的向上扔出去,看着它落下,继续道:“为什么我们抛向高空的石头到了最高顶后会落下来,而不是一直向上?”

    牛惇犹豫了下,“力用尽了?”

    黄昏点头,“道理是这个道理,但力用尽了,石头落下来是不是也需要一个力?这个力是什么,是不是让橘子从书上落下来的力是一个力,这个力又是怎么产生的,又是从什么地方产生的?”

    继续捡起圆圆的石头,向远处滚动,看着它慢慢停下,黄昏继续道:“你看,我们用力滚出一个石子,它迟早要停下来,也就是说,我们使出的力,最终会被慢慢耗尽,再想一下,当我们射箭时,用的力气越大,箭是不是射的越远?而力气越大,它的速度越快威力越大,同理,当我们把一根羽毛甩出去,根本不会造成什么伤害,但是我们把石头甩出去,却会砸伤人,这个常识我们都知道:越重的东西,打人越痛。那么在这个重量、力量和速度之间,到底存在着一个什么关系?如果我们能弄懂这个关系,那么就可以利用这个原理来做更多的事情。”

    顿了一下,“这就是我最近研究的东西,因为和力有关,所以我称之为力学,牛惇,你可愿意跟随我研究这门学问,当然,研究这门学问不会让官至六部尚书,最多也就是当个学问大家而已,所以你要斟酌清楚,一旦答应了,我会给你最好的条件,让你去验证、推广我提出的力学的各种定理和公式。”

    主要还是推广。

    物理的一些基础力学,黄昏掌握得还是比较可以。

    大明王冠

 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圣人的感觉

    工业体系,需要理论的支撑。

    要不然就是空中楼阁。

    而一套完整的数学、物理、化学理论黄昏没有掌握,他知道的都是些基础而已,所以他只能做一个萌芽者。

    把他知道的理论创立学派。

    然后再由人发扬光大,形成一个完善的近代物理化学和数学的基础体系,然后由此打造出一整套的工业体系。

    一个国家能否真正的进入工业化,完整体系很重要。

    否则便是畸形发展,最终走不远。

    黄昏的想法很丰满,现实如何,需要看天了。

    牛惇听到黄昏的话后,他一直在飞速记录,直到黄昏说完片刻,他才停下来,思忖了许久,才缓缓的道:“这个看不见的力确实很有意思,我也愿意跟随你学习,不过现在是一片茫然,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去钻研。”

    黄昏笑道:“无妨,我会给你整理出我最近钻研的成果,到时候你在我这个基础上去验证已经得出来的理论,发展、补充我没研究出来的空白地带,然后再继续深研的同时,带一片学生,让他们也学会力学,并将之发扬光大,运用到社会生产之中,多年以后,你牛惇的名字,毕竟悬挂于青天之人,为子孙后人世代敬仰。”

    牛惇略有羞赧的笑了笑,“那就不奢望了。”

    黄昏咳嗽一声,“这样,你也先回城去找吴与弼学习,我这几日抽空会把我最近的钻研汇总成册,到时候再慢慢教你。”

    反正时间还很充足。

    这一次大明北伐瓦剌,朱棣本着不成功便成仁的态度,准备万全,务求一次将瓦剌击溃,所以估计要入夏之后才会去往北方。

    自己有的是时间来搞这些理论。

    牛惇愣了下,“您不和我一起回城?”

    黄昏点点头,“我还要去一趟钟山工坊,实不相瞒,我最近不仅钻研了数学和物理力学,还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冶金之中可以运用炼丹的学问,那么这个学问是否可以继续深挖一下,如冶金一样,去废留利,从而形成物质的转变,这也会是一门新的学问,因为是设计物质的转变,所以我将其暂定为化学,关于这个事情,我要去钟山的琉璃工坊找几个资深的专业人士来研究。”

    工业体系的发展,数学、物理、化学,是三巨头。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既然已经对数学和物理下手,那没有理由不弄一下化学好歹也得想办法弄出元素周期表,已经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牛惇听得瞠目结舌。

    他今天全程目睹了黄昏抛出数学、力学和化学,一个读书人,能开创一个学派,那已经是名垂千古的奇才了。

    也便罢了。

    毕竟黄昏大名在外,谁都知道这位妖臣有着源源不绝的奇思妙想,而且都是已经落实下来了的,一个光明神器,九迭河那个神迹一样的东西,保证了整个应天成为一座不夜之城,仅是这一点,黄昏的奇思妙想就可以睥睨古今。

    而且听说黄昏还在顺天那边设立了一种叫蒸汽机的研发厂,虽然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但想来会和光明神器一样,是跨时代的神作。

    所以黄昏抛出一个数学,包括吴与弼牛惇在内,都觉得这很稀疏平常,尤其吴与弼丝毫不觉得意外,自己编写的那个字典,黄昏可是研究出了一整套的注音符号。

    是前所未有的字。

    字也便罢了,关键是黄昏还研发出了一整套的声母、韵母、平仄音出来,这在字上没有个几十年的功夫,是不可能做到的。

    等黄昏抛出力学,牛惇也还能接受,毕竟这位妖臣是个全才。

    开创数学和力学,只不过是让他惊艳的人生变得更加传奇而已,而这也更符合他黄昏在大明作为妖臣的身份。

    当黄昏竟然还要开创化学。

    牛惇再淡定,也要震惊得说不出话来了,眼前这个和自己同岁的人,究竟脑海里装了什么,为什么能在这短短三十年不到的人生岁月里,开创三门学问!

    须知开创一门学问,一般人都要穷其一生,甚至还要靠弟子来发扬光大。

    但黄昏一下子就要开创三门。

    简直不可想象。

    如果这三门学问真的被黄昏的弟子学生发扬光大,而且这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