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大明王冠 >

第522部分

大明王冠-第522部分

小说: 大明王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可能是太孙判断,目前的局势都在黄昏的运筹帷幄之中,也许放弃撒儿都鲁和延平,都是黄昏这一次北伐的战略目的。

    所以朱棣多了个心眼。

    他没有处罚去黄府闹事的臣子,但也没有放纵,罚薪了事。

    同时,让赛哈智派出大量锦衣卫保护黄府。

    既是保护,也是监视。

    因为徐皇后恢复的不错,太子不再监国,而是在朱棣的授意下,火速赶往顺天主持大局,朱棣重新坐镇应天乾清殿主持政事。

    同时,朱棣秘旨陕甘一带的朱高煦和靳荣,随时备战。

    并旨意到奴儿干,让亦失哈做好准备。

    而在庆州那边的张辅,也接到圣旨,迅速聚拢战斗人员,准备汇同亦失哈的兵力对鞑靼区域展开反攻,如果需要,可以在延平周边区域设立防线,谨防瓦剌破开独石关南下。

    太子北上的当天,朱棣在乾清殿开了个小朝会。

    人员众多。

    六部尚书侍郎,五军都督府在京高官,以及出征中南半岛后得胜归来的徐辉祖都出席这次小朝会狗儿和沐晟还在中南半岛掌控局势。

    小朝会上一片热闹。

    几乎所有官员都在弹劾黄昏无能误国,还忽悠太孙殿下抗旨,着实应该重罚这和私怨无关,黄昏这一次的北伐,在众多臣工眼里,真的是罪该万死。

    唯独一人沉默不语,徐辉祖。

    朱棣看着吵闹成一团的众位臣工,沉默了一阵,才道:“其实朕已经接到姚少师的章折,他和大家不一样,他认为北伐才刚刚开始,而且他认为,瓦剌必亡。”

    姚广孝?!

    乾清殿里一下子就安静了起来。

    不过旋即又沸腾起来。

    一位读书人出声的侍郎破口大骂,读书人,气氛得连矜持都不要了,“他姚广孝一个和尚知道个屁,局势都如此恶劣了,好不容易经营了多年的鞑靼区域被马哈木掌控,我大明要想再打回撒儿都鲁,面对钢铁城池和十万瓦剌大军,没个三十万的大军就别想了,就算能打下来,也会有数万儿郎场面关外,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都是黄昏无能误国!”

    说到激愤处,这位侍郎索性一屁股坐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泪,“妖臣误国,妖臣误国啊!”

    朱棣无语。

    但也有些感动,这样的臣子至少是爱国的。

    起身,走出书桌前将那位臣子拉起来,“爱卿莫急,形势虽然不好,但也不是不能挽回的,别忘了,我们在中南半岛那边,其实还可以抽调一二十万人北上,如果再征召中南半岛的青壮组建军队,至少能凑出五十万人,国库的钱财也可以支撑起这个军队体量,所以不用太过焦急,只要咱们这一次解决了马哈木,大明的关外将一劳永逸。”

 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大国重器

    说起来轻松。

    众臣工都在心里暗暗腹诽,现在瓦剌占据了顺平和延平城市群,其中顺平是用钢筋水泥打造出来的钢铁堡垒,是连火炮都轰不开缺口的城池,再想从瓦剌手中拿回来,谈何容易。

    一片大好局势,被黄昏祸祸完了。

    别看朱棣说的轻松,其实他心里一点也不轻松。

    姚广孝根本没说过那番话。

    不过是他稳人心的说辞而已。

    到了现在这个情况,朱棣也感觉到了:自己高看了黄昏。

    这小子真就是个军事庸才!

    关外的大好形势已经被他毁于一旦朱棣也不知道,黄昏到底是什么人格魅力,能让自己的孙儿朱瞻基抗旨。

    局势已经定下来了,接下来还是商讨如何收服延平和顺平。

    正思索间,康宁匆匆进来,“陛下,军器院军器令洪继来求见,说有关关外的战事要亲自向您启奏,见吗?”

    这个时候,你个军器令来凑什么热闹。

    洪继来原本是军器同知,后来军器令外调地方担任布政司使,洪继来补缺,再后来本来他也要去中南半岛担任布政司使,不过他不接受。

    一句术业有专攻,就把朱棣的旨意给说服了回去。

    朱棣一想也是。

    洪继来这样的火器人才,就应该继续呆在军器院。

    朱棣听说洪继来求见,本想说不见,都什么时候了,朕这时候哪有心情听你说那些火器研发改进的细节,更没心情去理睬你要钱要人的要求军器院那边从来就不缺人和钱。

    这是黄昏说的火器是大势所趋。

    军器院那边务必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这是大国重工的立身基本,是国家发展百年大计的保障,朱棣也认为有道理。

    只是转念一想,洪继来这个时候求见怕没这么简单。

    洪继来不知道关外发生了什么事么?

    肯定知道。

    今天小朝会要讨论的事情他也清楚,为何一个军器令要跑过来说关外战事,只怕洪继来那边是有什么好消息?

    挥手,让他进来罢。

    片刻后洪继来进来,行礼之后看了一眼乌云密布的群臣,又看了看那位涕泪俱下的侍郎,哂笑一声,“诸位都是我大明王朝的国之栋梁,是天下数一数二的人才高官,怎的这点波澜就让诸位愁眉不展了,这要是传到番邦去,岂不徒然让人笑话?!”

    众臣工:“”

    你狗日的站到说话腰不疼。

    你知道现在局势有多严峻?

    关外牺牲那么多大明儿郎打下来的大好局面,已经被黄昏挥霍一空,关键是一旦瓦剌成长起来,没准就是下一个元朝。

    你一个搞火器的粗人懂个锤子。

    要不是军器监改制,你洪继来今天也配站在这里?

    当然,后面这句话只有个别人有这个想法。

    能道六部尚书和侍郎这个位置的读书人,德行都不会太差,一直沉默的徐辉祖也不会看不起洪继来,倒是那位涕泪俱下的侍郎,很是虚心的说了句洪令说的是。

    朱棣讶然。

    被洪继来怼了一通,这位叫张澜的侍郎竟然没有恼羞成怒,反而很是谦虚的接受批评,这心性倒是相当不错。

    可以重用。

    洪继来也没想到张澜会如此谦逊,有些不好意思,歉意的对张澜笑了笑,然后对朱棣作揖,“请陛下移驾军器院城外的火炮场,也请诸位尚书、侍郎一起。”

    朱棣讶然,咳嗽一声,“洪爱卿,现在关外形势岌岌可危,朕没心思去军器院那边,有什么事你就直说罢。”

    洪继来笑道:“陛下,是黄帅的意思,他在北伐前从应天出发时,叮嘱给微臣,如果关外局势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最差的状况就是顺平和延平落入瓦剌手中后,就让微臣请陛下去军器院那边。”

    黄帅就是黄昏。

    众人皆愕然,尤其那位侍郎,“黄昏他早就料到顺平和延平会失守?”

    洪继来摇头,“这个下官就不知道了。”

    军器令,四品。

    比六部侍郎低。

    朱棣若有所思,“遮莫当下的局势,是黄昏故意的?”

    可说不通。

    如果说黄昏故意营造这个局势,那么他就得有确保用最轻微的代价就能夺回顺平和延平的策略,可这明显不可能。

    现在瓦剌十万大军占据着这两片城市,大明要想重新拿回来,没个几万人的战损想都不要想。

    如果自己想杀黄昏,现在就是最好的机会。

    洪继来笑道:“这个微臣就不知道了,反正黄帅是这么说的,如果顺平和延平失守,就让微臣去军器院火炮场,之后由徐辉祖北上去支援。”

    朱棣若有所思。

    黄昏想让自己去军器院的火炮场看什么?

    火炮炸不开顺平城池。

    这是实验过的别说撒儿都鲁了,就是镇北和归南两座重镇的城池,火炮也炸不开,撒儿都鲁的城墙更厚。

    撒儿都鲁城市群用的钢筋水泥,几乎耗尽了北方的铜铁开采出来的量度。

    事出反常必有妖。

    朱棣决定去看看黄昏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不过在此之前,他问道:“洪爱卿,军器院那边现在对铜铁矿的大量需求,工部那边能够满足你们的用度么。”

    洪继来看了一眼工部尚书,笑道:“不是工部无法满足,是咱们现在需求太大,到处都要用钢铁铜,好在有中南半岛的补充,所以暂时能够用,目前又有两万字火铳备用,如果有人北上,可以带到北伐军中,备用或者换代。”

    朱棣颔首,心情极好。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尤其是有了中南半岛的铜铁资源后,再加上这两万字火铳,大明的神机营数量已经差不多到了十万!

    这是一个何其恐怖的数字十万神机营!

    打谁不是打?

    甚至可以说你们一起上我赶时间了。

    于是挥手,“走罢,诸位爱卿随我一道去军器院,看看咱们这位罪魁祸首到底要给我们什么惊喜看看。”

    朱棣和诸位臣工出城。

    然后,在军器院的火炮场,他们看到了这辈子最为壮观的一幕。

    一件大国重器。

    这一日应天城郊,地动山摇!

 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史上最强阳谋

    徐辉祖北上了。

    虽然朱棣对徐辉祖还是心有芥蒂,但该用还是得用,而且这些年你也确实挑不出这个大舅子的毛病,关键是他也有能力。

    和徐辉祖一起北上的,还有从中南半岛调回来的郑亨。

    他俩要按照黄昏的计划,组一个军团去撒儿都鲁,所以徐辉祖要先准备好众多事宜,然后将后勤交给郑亨,他则率领大军出关。

    姚广孝也从中南半岛回来了。

    刘宁然和于谦两个人在中南半岛那边都可以独当一面。

    可以不夸张的说,这俩人现在是中南半岛的无冕之王。

    摩诃黛维和黎利这些被扶持起来的王,面对刘宁然和于谦都倍感压力——当然,这两人为人处世相当老道,也很给摩诃黛维和黎利面子。

    所以大家相处得其乐融融。

    古往今来,说权道势,最后终究还是要落到一个利益上去,大家彼此合作,都能享受荣华富贵,这是最好。

    所以中南半岛那边形势一片大好。

    大明疯狂的开采中南半岛的矿产资源,同时推广宝钞,也给中南半岛带去大量生活物资,并且广修水泥官道,增设学堂,并允许中南半岛的人科举、入仕。

    中南半岛的生活水平肉眼可见的好起来。

    百姓其乐融融。

    是以也没多少人在意大明在中南半岛的资源掠夺。

    也许有一些人发现了。

    但人微言轻。

    所以中南半岛的状况,双方都万分满意,只要大明这边不出什么岔子,百年之后,中南半岛必将彻底被文化同化。

    然后,中国就可以骄傲的说出中南半岛自古以来都是我神州领土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年迈的姚广孝放心的回了应天。

    朱棣作为天子,竟然出城十里相迎。

    黑衣宰相姚广孝,终究还是大明那个老和尚——也是他应得的殊荣,没有他姚广孝,刘宁然和于谦不可能如此之快的成长起来,中南半岛也不会有这么好的形势。

    君臣同车回应天。

    姚广孝捻着佛珠,听朱棣说了关外的形势后,倒三角眼裂开一道缝,笑了,“看来黄昏确实无将才,但有帅才。”

    朱棣笑道:“是的,在没看到火炮场的那个国之重器之前,估计满堂文武,嗯不对,估计是整个天下除了太孙和雄霸,都误会他了,都以为他是无能才丢掉的顺平和延平。”

    姚广孝道:“确实,谁曾想他是故意放弃的顺平和延平,也不得不承认,顺平的李远配合得极好,没让人看出破绽。”

    朱棣叹道:“这小子……魄力真大!”

    敢用整个鞑靼区域作为棋子来形成诱饵,放弃了两座布政司,死伤数千人,就为达到一个战略目的,这魄力,朱棣自认他都要思考斟酌。

    在跟随洪继来去军器监看到那件大国重器后,朱棣终于明白了黄昏的意图。

    故意让瓦剌马哈木留在鞑靼区域。

    只有一个目的:让马哈木放弃草原铁骑最擅长的游击战,改为大明最擅长的阵地战,而且争取更多的时间对瓦剌主力形成合围。

    毫不夸张的说,黄昏这一次下的大局,放在历朝历代都是首屈一指的。

    黄昏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那件大国重器。

    有了它,拿回顺平和延平就简单了许多。

    而这件事的首功虽然是黄昏,但朱棣认为最大的功臣,却是军器院——军器院耗尽无数心血研发出这件大国重器,增强的不仅是大明神机营的战力,而是改变了大明雄师在世界军事上的地位。

    这个东西量产出来投放到战场上,配合神机营的火铳骑军步兵,将是无敌的。

    无论是野战还是攻城。

    都是不可阻挡的。

    姚广孝呵呵一笑,“陛下有没有想过,军器院研发出这件大国重器,也可能就是黄昏的手笔,毕竟黄昏脑子里装了太多我们无法理解的东西。”

    妖臣黄昏真不是说说而已。

    朱棣愣住。

    旋即哈哈大笑,冒出了一句衷心的话,“其实当年第一次见这小子,虽然他及时洗白神棍身份,但朕恼恨他欺骗妙锦,当时真的差一点就一把火把他烧了。”

    姚广孝低宣佛号:“陛下慈悲。”

    这就很讽刺了。

    朱棣什么时候慈悲过?

    不过朱棣却很享受,有一说一,他真的觉得自己这些年很慈悲了,靖难之后杀的人也不多——他觉得不多而已。

    此时,被夷族的方孝孺有话要说。

    ……

    ……

    撒儿都鲁。

    马哈木、脱欢、把秃孛罗、亦剌思四人站在城墙上,望着眼前的草原,看着那水泥官道通向远方,都是一脸兴奋。

    这是大明用钢铁用水泥修筑起来的堡垒。

    有一说一,如果不是李远撤退,瓦剌大军要拿下这座堡垒将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现在这座堡垒在自己手上。

    镇北、归南、竹节、顺中四城驻守兵力拱卫,大明想要拿回撒儿都鲁,难以登天。

    而瓦剌大军却可以以此为据点,不断发展实力。

    因为有水泥官道!

    瓦剌的骑军将会更加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