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第5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瓦剌大军却可以以此为据点,不断发展实力。
因为有水泥官道!
瓦剌的骑军将会更加快速的游走在鞑靼的整片草原之上。
到了冬天,大明北伐大军不得不退回关内。
到时候瓦剌就可以趁机收服瓦剌区域,再大肆征兵,等明年开春之后,以延平为据点,攻破独石关去关外抢劫,如果可以,打到顺天也不是没有机会。
把秃孛罗笑道:“都说大明的妖臣黄昏辅佐朱棣一手打造出了永乐盛世,可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黄昏在军事上的无能,葬送了大明在北方的最好局面,如今我等占据了瓦剌和鞑靼,将来再拿下兀良哈,大明将再无法在关外重现昔日辉煌。”
脱欢点头,“不过当下还是有点麻烦,大明的北伐主力在向这边行军了。”
马哈木沉默了一阵,“无妨。”
城池可守。
如此强大的钢铁堡垒,火炮都无法轰开——在拿下撒儿都鲁后,马哈木利用城内几尊没来得及被破坏的火炮试验了。
撒儿都鲁城池的强大,超过了他的想象。
而就是这强大的城池给了马哈木信心,让他选择了放弃草原儿郎最擅长的野外游击、骑战,选择了以撒儿都鲁为基础进行城池攻防战。
这段时日,他整日里训练瓦剌大军,就是要增强攻守城墙的能力。
这一点,马哈木能够胜任。
他早些年就在大明学习过相关方面的知识。
大明那边说的没错。
马哈木是草原上对大明威胁最大的人——远远超过了阿露台。
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决战前夕
雄霸率领三万吴哥大军抵达延平,面对太平和暖答失倚靠延平城市群建立的防线,雄霸没有急于出击,而是摆开阵型,等待战机。
奴儿干亦失哈在确定女真人那边没有异动后,留下足够的驻防兵力后,派出五千人抵达长平都司,在长平都司都指挥使柳升,长平布政司暂代布政使工作的谢客和刘絮的配合下,长平布政司艰难的组建了一支五千人队伍。
其中大部分人连制式盔甲都没有。
不过战马和弯刀不缺。
草原上,最不缺的就是战马和刀。
这一万多人直奔竹节城。
在马哈木进驻撒儿都鲁之后,黄昏终于从安加拉河流域靠近顺平的区域现身,大摇大摆的率领三万神机营直奔镇北城方向。
同时,当地部落组建起来的三千骑军,蚂蚁一般游曳在相关区域。
就在与此同时,朱瞻基率领数万兵力,放弃了鄂毕河流域的瓦剌疆域,开始大规模快速行军,对顺平和延平两个方向形成支援,也是对这两个地方形成合围姿态。
局势已定!
随着马哈木占据顺平和延平,以撒儿都鲁作为核心区域,放弃了游击和骑战后,大明终于逮到了这难得的机会,形成了合围姿态。
这基本上就是决战了。
当朱瞻基的七万人和黄昏、雄霸形成犄角阵型后,瓦剌已经没有撤退可言。
唯有一战。
当然,这是一场绵长而盛大的战役,绝对不会三五日就打完,毕竟彼此双方加在一起的兵力,已经接近三十万。
这是正儿八经的三十万。
不是历史上那些号称三十万实际只有五万的那种三十万。
双方都已经各自落位。
看起来,顺平和延平再次变成了孤岛。
不过上一次是被瓦剌围成孤岛。
这一次是大明。
风水轮流转。
和大明一样,瓦剌大军也丝毫不担心会被围而不打导致全军覆没在马哈木占据这两座布政司后,就迅速派出大量骑军,将周边区域的粮草征收殆尽。
也征用了诸多民夫。
所以这一次的北伐,其实最苦的是鞑靼的百姓,其次是瓦剌的百姓。
瓦剌百姓被大明北伐大军犁了一遍。
鞑靼百姓则是被瓦剌大军犁了一遍。
其次,就算大明围而不打,想要困死瓦剌,马哈木也不急,熬几个月就下雪了,一旦下雪,大明的骑军和神机营更没战力。
他就可以出击。
就算出击也打不赢,他还可以率领大军突围。
所以马哈木一点也不急。
他等着大明来硬碰硬。
你们自己修建的钢铁城墙有多强硬,现在是你们自己来享受这份“辛苦”的时候了,我倒要看看,到底是你火铳攻城厉害,还是我的弓弩居高临下一轮轮的齐射更厉害。
弓弩居高临下,基本上可以弥补和火铳的射程差距。
朱瞻基抗旨不遵,不愿意换帅。
这一动作在应天朝堂激荡起了万层浪,别说朝中那些支持朱高煦的人没想到朱瞻基会放弃和这个好机会,就是太子党的人也觉得万分诧异。
跌足叹气,说太孙怎的如此仁厚。
当然,其实真想说的是太孙愚钝。
只不过
得给咱们的太子和天子面子,你这么骂太孙,太子和天子的面子往哪里摆,而且看这架势太孙迟早是要登基的,你现在骂了他,将来他记仇怎么办。
人前不敢骂,但私下里骂起来就狠了,这其中又以三杨为首,私下里聚会时,把这个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太孙骂了个狗血淋头。
太孙短见!
就算黄昏有再大的人格魅力,就算他在关外的布局万般精妙,最后达成了效果,可这终究只是一疆一域的得失。
何况黄昏已经布局完成,太孙这个时候去当主帅,基本上就是捡落地桃子。
何乐不为。
更何况,一旦你捡了这个落地桃子,太孙在军中的威望将会一步登天,得到无数武将的支持朝中又有臣支持你父亲。
有有武之后,汉王殿下还拿头来和你家父子竞争啊!
这不是一疆一域的得失了。
是整个天下的得失。
愚钝。
实在是愚钝!
可惜事已至此,谁也没办法,而随着姚广孝返朝,在一次大朝会上分析了关外局势后,指出了黄昏这一系“无能”布局背后的深意:以延平和顺平为饵,让马哈木放弃游击和骑战来攻城阵地战,其实是一劳永逸将瓦剌一网打尽的妙计。
朝内外也不怎么好意思再弹劾黄昏了。
不过也不是没有。
毕竟现在马哈木占据着撒儿都鲁城市群,大明要重新夺回,需要牺牲无数将士。
然而这些弹劾声音很快消失。
尤其是六部和五军都督府那边,基本上没有声音因为这些部门的大佬陪着朱棣去了一趟军器院的火炮场,他们知道黄昏这么布局的底气所在。
正因为有这份底气,哪怕是五军都督府那群自诩用兵如神历来看不起那群酸溜溜读书人的将军们,在推演多次之后,都有了一个共同的认知。
如果不是这份底气,黄昏在关外的布局,可以被认为是古往今来最昏庸的兵道。
但是有了这份底气,黄昏在关外的布局,可以被认为是古往今来最精妙的兵道。
应天城这边没了内斗。
朱棣也放下心来,于是下旨意,让兵部、五军都督府、工部、户部、顺天行部,在已经抵达顺天的太子的指挥下,全力配合徐辉祖的北上出关。
真正的决战,就在徐辉祖抵达撒儿都鲁城市群周边疆域后开始。
而这之前,黄昏不会动。
这大概需要两个月时间,也就是说,决战会在中秋左右这个时间大明和瓦剌都能接受,瓦剌已经征用到了足够他们支撑到开春的粮草。
而大明大军因为有官道,有强大的后勤保证,也不担心这两个月的时间。
当然,大战不会有。
不代表就没有小战。
大明还是要意思着在小范围内进攻一下城池的,若是能提前一些比如镇北、归南、竹节、顺中中的一两座城池那是极好的,或者提前收复延平,亦是相当不错的局势。
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细节决定成败
然而没等大明攻城,瓦剌先动了。
黄昏抵达撒儿都鲁城市群外布下阵型后没几天功夫,连绵细雨了几天,然后马哈木一看,哟,下雨了,那你神机营的弹药应该回潮了。
而且还在飘小雨,那么你的燧发能击燃弹药么?
马哈木派了两千骑军出城。
黄昏在中军大营里,正在阿如温查斯的侍候下看书——临阵磨枪不快也亮,从出征到现在,黄昏看的兵书也不少了。
然后瓦剌这两千骑军的突袭让黄昏摔了兵书。
有个锤子用!
这玩意还真他妈得讲天赋。
黄昏阵中有三万神机营,大部分都是骑军,当然不惧怕瓦剌的这两千人,何况瓦剌也没有正儿八经的想打,就是过来试探试探火铳的击发成功率。
所以在一轮冲锋骑射试探结束后,两千瓦剌骑军只留下了三五十具尸首,就大摇大摆的走了,而大明这边,竟然折损了七八十人!
算是输了。
也便罢了。
毕竟你瓦剌两千骑军撤退,老子在后面撕咬住的话,你这两千人得全军覆没。
然后……
黄昏就摔了兵书。
实践出真理啊。
雨天,火铳成功率低就不说了,下了几天细雨,草原上到处都是泥泞一片,他让一位指挥使率领五千骑军去追。
那位指挥使高兴啊。
五千追两千,这不是唾手可得的战功么。
然而事实大跌眼镜。
五千骑军追逐敌军两千,结果是越追越远不说,己方骑军各种打滑,摔倒的不在少数,又摔伤几十人,也就是阵型拉得比较开,否则这几十人搞不好都会被战马践踏成肉泥。
也万幸瓦剌的两千骑军没有反追过来。
要不然战损更大。
当日收兵之后,黄昏就把所有中高层将领,包括百夫长全部召集到中军大帐,把具体情况详细说了一遍,然后道:“在雨天,火铳的威力会大打折扣,这个我们已经意料到了,而且也做好了准备的,只等应天那边带过来,但现在的问题不在于火铳,而在于接下来的战事中,如果再遇上雨天作战,我们的骑军追不上瓦剌的骑军,那么所有计划都是搞空事。”
黄昏就想不明白了,为什么大明的骑军在雨天会打滑,瓦剌骑军不会。
那位帅军出击的指挥使一脸郁闷,“草太滑了。”
黄昏点头,“我知道草太滑了,但为何瓦剌的战马不会滑,这里面的原因我们必须弄明白,要不然以后一旦下雨,瓦剌就来骚扰我们,没完没了,何况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入冬下雪后,咱们也可以继续在草原作战。”
有水泥官道,最大的后勤问题解决了。
谁说现在入冬大明就得撤回关内?
没有的事。
神机营的将领,无一例外全是关内汉人,听到黄昏这么一说,大家都有些懵逼,实在是搞不明白,同样都是战马,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差距。
见众人谁都说不出所以然来,黄昏也是急得不行。
刚想开口催促。
却听得一直在给自己侦查的阿如温查斯弱弱的说了句:“大官人,其实我知道原因。”
这匹草原上的胭脂烈马,早在长平就被征服了。
老实说,挺好。
不像一般草原女子,有股羊膻味。
唯一不好的一点,就是阿如温查斯的皮肤不是很好,饱经风霜显得有些粗糙,藏在衣服里的皮肤倒也还行,古铜色的滑腻感。
但裸露在外的手脚肌肤就有些粗糙了。
就连大腿内侧,皮肤也很生硬。
应该是长期骑马的缘故。
但也有优势,正因为长期骑马的缘故,双腿极其有力,若是让她骑在黄昏身上,不仅持久不累,关键是夹得很紧。
有力嘛。
这都是风月事,说远了。
像阿如温查斯的身份,其实不适合在这种场面下发声,不过黄昏并不介意,别人花木兰不也是女子,没准咱家这女人是下一个花木兰呢。
何况她本来就是草原出身。
问道:“你说说看。”
阿如温查斯看了一眼众多将领,发现大家都她都充满期翼,并没有因为她是女子就轻视。
内心略有高兴。
这是当然的事情,也不看看她是谁的女人。
别说她出身草原深谙草原的事情,哪怕此刻是唐赛儿、权氏在这里说几句话,这些将领也会做出一副听得津津有味的姿态来。
当然,觊觎是肯定不敢觊觎的。
阿如温查斯不仅是黄昏的女人,还是吴笙游的女儿——吴笙游现在在草原的地位,一点也不比两位布政司使低。
主要是吴笙游在鞑靼百姓那边有很高的威望。
吴笙游甚至有权力将章折越过两座布政司,直接送递到应天乾清殿的权力——从这点就可以知道,朱棣对吴笙游也是信重有加。
阿如温查斯轻声道:“其实我草原男儿所用战马的马蹄铁,和你们大明的有一点不一样,一般的马蹄铁是圆形内凹,而我们用的马蹄铁也是圆形,但内凹的槽中其实有一些小点。”
黄昏拍腿站了起来,将阿如温查斯拉到怀里就是狠狠的一口印在脸上,大笑道:“我知道了!”
卧槽。
原来是这个原因。
摩擦力。
大明的骑军来到草原后,马铁蹄还是以前的马蹄铁,如果不下雨,摩擦力当然够了——这也能保持战马的速度。
可一旦下雨,这个凹槽带来的摩擦力不够。
需要小钉。
只有这样,才能穿透光滑的草,让战马跑得稳——相对而言,就要牺牲一点速度。
难怪。
难怪这一次追击,明明瓦剌骑军跑得比平常慢,己方却始终追不上。
下雨了,稳比快更重要。
阿如温查斯满脸羞红的从黄昏怀里挣扎出来,她是豪放的草原儿女没错,但她也接受了他爹吴笙游的中原文化熏陶。
还是有些矜持的。
在场的其他将领暗暗无语,一边羡慕嫉妒恨黄昏的艳福——有一说一,阿如温查斯作为牧民却长在了南人的审美点上,很美。
关键是那腰那臀那腿,都是练出来的。
腰细而有力。
腿长而直,且紧绷。
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