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第5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了一句太子有德。
最近一直都在应天,顺天那边已经快要放弃作为迁都的行部了,所以朱棣近来其实不算太忙,有朱高炽帮忙嘛。
所以和朱高炽接触的多了些,多多少少也学会了朱高炽的一些春风化雨的手段。
但你要说被朱高炽影响——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所以黄昏既然不在京畿,那就撤了监视,让黄府的人自在些——这个事情,朱棣脑壳疼,他之前其实没想过这事。
但是,往往有个但是。
因为晚上要和藩王夜宴,那么作为太祖最喜欢的小公主,宝庆肯定也是要出席的,而且还得挨着皇后和天子坐,位置是最尊崇的那种。
这无关权势。
只是感情。
朱棣对此也是这么安排的,他又何尝不疼爱这个最小的妹妹呢。
半个时辰前,来宫中参加夜宴的宝庆,嗯,带了个贴身丫鬟,贴身丫鬟竟然是绯春——朱棣一下子就猜透了宝庆的心思,大概是想让绯春看看自己这个天子是如何掌御藩王的。
让绯春学习的意思——现在绯春掌管黄府。
很是搞笑。
大妇不在,正妻宝庆公主不想管琐碎事,平妻徐家四妹那更加不喜欢家长里短了,另外一个平妻娑秋娜还在西域那边为国效力,于是黄府持家之责竟然交给了一个小妾。
这真是古往未有之奇葩。
关键是这个小妾竟然还把黄府操持得井井有条,连吴溥的妻子吴李氏都耍起了懒——根据之前的监视得到的信息,现在吴李氏是真的咸淡,已经打算明年带着儿媳妇和孙儿去外出京畿去照顾在全国考察调研的吴与弼了。
嗯,明年吴与弼不能出去了。
考察调研基本上告一段落——两三年了,应该可以了。
想到这朱棣多了个心思。
明日应该召见吴与弼,看看他对教育改革有什么想法,改革的事情不能一直依赖于黄昏,朱棣也想自己干成一件改革的大事。
而教育改革,绝对是和医疗改革一样,垂名史书的重大改革。
只怕可以媲美隋文帝的开科举。
又扯远了,朱棣之所以让王振撤掉对黄府的监视,一则么是觉得黄昏不在,绯春操持黄府也还井井有条,时代集团和朝野官员也不去黄府走动,没有监视的必要。
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宝庆来拉着徐皇后来闹了一场。
宝庆可不管那么多,跑进乾清殿,抱着朱棣的胳膊就嚷道:“皇兄,皇兄,你能不能让东厂那些狗腿子别在我家门里门外了,弄得皇妹我好尴尬的,连月事来了都要担心会不会被偷窥画下来,这日子根本就没法过嘛。”
当时朱棣就有点懵逼。
宝庆没心没肺,热情如火,这个大家都知道的,但没想到成婚之后没心没肺到了这个地步,关键你诉说的对象是天子啊。
这基本上算是失仪了。
关键是这里是乾清殿,不管怎么说,你进来见天子,哪怕你是公主,也得跪拜称陛下,结果你跑进来不跪不说,还直接抱着朱棣的胳膊,还称呼皇兄……
简直大胆至极。
然后……在乾清殿顶替康宁服侍朱棣的内侍见状不妙,不动声响的对门口的宫女和护卫使了个眼色,他自己也悄无声息的退了出去,乾清殿前,瞬间空无一人。
什么?
宝庆公主殿前失仪?
我们没看见也没听见啊。
朱棣当然也不会追究最疼爱的妹妹这点事儿了,实际上他虽然懵逼尴尬,但内心其实很甜蜜幸福,作为一个宠妹狂魔,嗯,这个算不上,太祖那么多女儿,朱棣也就宠宝庆一个而已。
但还是板起脸来,“成何体统!”
宝庆咧嘴一笑,“要是皇妹的丑态被东厂的人画成画册,传到民间去了,那才叫成何体统,皇兄,你就撤了嘛。”
不停的摇晃朱棣胳膊。
朱棣一脸无奈。
徐皇后也在后面笑眯眯的,“这事四妹也和我说过,其实都有点怨言,主要是妹夫不在,东厂还这么干,确实有点对黄府女眷不友好。”
朱棣被宝庆摇晃得实在受不了,没好气的道:“再说。”
宝庆还要嚷,徐皇后却看出了门道,笑道:“走了,宝庆,陛下现在还要忙呢,咱姑嫂赶紧去招呼一下你那些嫂嫂侄儿们,我可是准备了很多礼物,你呢?”
第1322章 天子恩宠
这一次藩王进京声势浩大,拖家带口,诚意十足。
意思就说,陛下你要留质子随便选就是。
当然,朱棣现在也不干这些事,因为全国军事他都掌控在手中,对这些阉割了的藩王根本没什么好忌惮的,藩王们也心知肚明,索性就带家眷和子女来京畿感受应天的不夜之繁华了。
同时表达忠心和诚意,一举两得。
宝庆闻言嘟嘴,她还没反应过来朱棣话里的意思,不满的道:“皇兄不同意那就算了,不过臣妹没准备礼物,我又不是这皇宫的主人嘞,给那些侄儿侄女的礼物,必须皇兄来出这个血。”
徐皇后乐了,“那还是不得我来给啊,宝庆,我可对你不薄,你就这么剥削你嫂子我的那点私房钱,我也穷啊。”
朱棣看着这一幕,忽然间竟然有点热泪盈眶的感觉。
自古以来,皇家天室是最没有亲情温暖的。
然而眼前这一幕是何等的和谐。
关键是真。
于是哈哈大乐起来,“哪能让皇后破费,这些礼物,朕出了。”
有钱,任性。
反正郑和下西洋很带了些值钱的小玩意儿回来,拿出一批来分给藩王的子女作为赏赐,对朱棣而言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宝庆还想说什么,被徐皇后一把拉过,“走了走了,别在这打扰你皇兄,晚上宴席上,你多敬皇兄几杯酒,这事不就成了么,傻丫头。”
宝庆一亮,“咦,我怎么没想到,晚上把皇兄灌醉,哼哼!”
朱棣哭笑不得。
黄昏你个渣渣,赶紧回来管好你家婆娘,还想灌我酒,怕不是要被教做人。
……
……
回想起这一幕,朱棣嘴角不自觉的上扬。
问王振,“从地方到京畿的这些藩王,没有问题吧?”
王振应道:“回陛下的话,奴婢和锦衣卫合作,全力彻查了,所有藩王都是干净的,没有任何问题,陛下大可放心。”
这话有点过于自负了,王振也很快醒悟,立即补救,“至少他们不可能在京期间威胁到陛下的安全,奴婢愿意用头颅担保。”
朱棣微微颔首,“你的头颅朕要了何用,好像说三宝明日抵达京畿,你去迎接一下,他也算是你的恩人,另外,你接到三宝后,看时间,如果时间合适,立即着人进宫汇报,朕要宴请于他,如果时间不合适,就改后日。”
关于钢铁战舰的进度,朱棣急需知道。
亦力把里已经打下来了,接下来还真得去中南半岛那边的西洋——时代集团已经先行一步,那么大明的钢铁战舰也应该尽快跟上,要不然辜负了时代集团打下的打好局面。
时代集团是金钱,那么大明的钢铁战舰就是大棒。
当然,时代集团购买了大船,还组建了大量的蚍蜉义从,并且配备火铳,也算是有大棒,但毕竟不是官方的,有些事情就显得名不正言不顺,所以还是需要加快钢铁战舰的进度。
王振立即领旨。
朱棣挥手,“没事就下去吧,以后这些事情,多和薛禄和赛哈智沟通一下,锦衣卫那边,有些经验你们东厂也是需要学习的。”
当初设立东厂,是为了掣肘锦衣卫。
因为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实在太强势,现在锦衣卫指挥使是赛哈智,算是自己的绝对心腹,而且不用担心他有什么不良心思,再加上北镇抚司指挥使是薛禄,现在的锦衣卫朱棣放心得很。
所以也希望东厂和锦衣卫能多多合作。
当然,什么时候锦衣卫或者东厂又一家独大了,朱棣依然会擢升另外一边,达到相互掣肘的局面,天子制衡之术,永远不会过时。
王振告退。
朱棣沉默了一阵,挥手,示意门口的内侍,道:“传朕旨意,按照今夜宴请藩王的规格和档次,黄府那边,赐三桌,徐府那边一桌,张辅那边一桌,丘福两桌,建初寺老和尚一桌,六部尚书各一桌……”
密密麻麻念下来,几乎朝堂所有一二品大员,都得到了赏赐。
黄府官职反而是最低的,但却是最多的。
这没办法。
谁叫别人黄府有个公主,还有两个徐皇后的亲妹妹,这皇亲国戚的关系有多强大,从这阵容来看你一般人就不得不服气。
但是真正让应天朝野震惊的,还不是这件事。
因为就在宫内不断的往外面送御赐美食的时候,从宫内出来了一辆马车直奔黄府,然后黄豆芽和黄豆苗两兄妹,竟然跟着徐家四妹去了皇宫参加夜宴去了。
据说是圣旨宣召。
这意味着什么?
如果说是徐皇后宣召,大家都还能接受理解,毕竟是徐皇后的亲生侄儿侄女,可圣旨宣召,就意味着是陛下想见这两孩子。
当然不是作为质子。
而是因为陛下喜欢这两个孩子!
这还得了。
黄昏已经是得天独厚的天子宠臣,不居一二品,但在朝中的地位已是无人能及,也就老和尚和太子能动摇一下。
现在连他的一对子女都这么被天子喜欢,那还得了。
也就说,就算以后黄昏倒台了,就冲陛下喜欢豆芽和豆苗这一点上,黄昏的后人至少是可以确保安全的,甚至还可以保住富贵和繁华。
事实上和大家想的一样,朱棣是真想见豆芽和豆苗。
真正原因,是因为今夜朱家大团圆,所有藩王包括皇室重亲都道皇宫参加宴席,可唯独少了一个最为重要的人:朱瞻基!
朱棣想念他这个最喜欢的孙儿。
然而孙儿还在瓦剌那边主持大局,朱棣也没办法,小一辈的朱家子弟在他面前太拘束,而且接触不多,自然喜欢不起来。
于是很自然的想起了豆芽和豆苗。
所以说人啊,努力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投胎水平占比也很大,就豆芽和豆苗这种,豆苗就不说了,女孩子嘛,将来封个郡主就是人生完美,但豆芽若是读书,将来很可能官至尚书,若是从军,那怎么也该有个霍去病那样的起点。
至于能否封狼居胥——感觉是不可能了。
封狼居胥的土壤已经没了!
漠北和亦力把里都被打下来了,封狼居胥的事情已经被陛下、豆芽他爹黄昏搞定了,这两个人都干完了你还要怎么封狼居胥?
或者打再远一点?
也难。
因为大家看架势,再这样外扩下去,十数年后,大明就要面临无国可征的尴尬局面。
第1323章 永乐十六年
轮台,位于天山北麓。
轮台现在还不是亦力把里最繁华的地方,但却是重兵驻扎的地方,按照后世的发展,轮台其实并不是新疆首府乌鲁木齐所在地。
距离乌鲁木齐还有二十来里路。
不过现在轮台基本上属于亦力把里的政治和军事中心,是可汗王帐所在——是贞观二十二年建立,属于庭州辖治。
纳黑失之罕的王帐就在这边。
陆游同学的那首“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其中的轮台,便是指此地。
所以轮台对于大明而言,一点也不陌生。
黄昏其实很陌生。
他直到进入轮台后,还是和范闲一次闲聊,才后知后觉发现轮台就是陆游诗中的那个轮台,于是看着眼前这固陋的小城,历史厚重感铺面而来。
这是个无数春闺梦里人变成白骨的地方。
在后世,似乎成了个遗址。
因为到清朝的时候,乌鲁木齐那边发展起来了,轮台古城就渐渐荒废,最终成为遗址——本来就是个不起眼的小城,荒废起来很快很快。
如今轮台又热闹起来……
想不热闹都不行。
大明数万大军驻扎此地,每日往来的后勤车队,以及战报在国内传递开后,闻着金钱味道的国内商行派出了大量人手来到亦力把里,让轮台很快变得繁华起来。
征服一个疆域,并不是说打败他的主力就结束了。
歪思和纳黑失之罕是死了,但亦力把里的各种部落太多,而且亦力把里的幅员辽阔,人口分布不够密集,所以还需要后期扫尾工作。
黄昏派出了以雄霸五万大军为首的主力,让把秃孛罗和尼格买买提的两万多大军配合,在亦力把里境内展开了一场雷霆扫穴行动。
只要是不接受投降的部落,一律打溃他们的军队,然后留下部分大明军队帮助新扶持的部落领袖建立势力。
同时还要给当地老百姓打预防针——后期要实施文化同化项目。
有军事作为铺垫,这些事情都水到渠成的。
这会是个比较绵长的军事行动。
也会是一个持续久远且影响久远的国家长期战略,黄昏的想法,是要在一百年内,让亦力把里变成陕西甘肃一样的地方。
必须加强汉化!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有些地方实在太远太偏僻,你现在打了不趁机治理和汉化,分分钟又脱离了大明的掌控,有一说一,每每看到亦力把里全境堪舆图,黄昏都不由得感叹一句,我泱泱神州的国土面积真他妈大!
爽!
但是,还不够大,掌控的还不够牢固,要让更多的地方变成自古以来!
所以黄昏基本上要在轮台再呆一年左右。
这个时间他可以接受。
国内的工业发展,在自己编造的畸形体系下,已经开始发展起来,而且因为中华自古以来就人杰物灵,在时代的萌芽启发下,涌现了大批人才,畸形的工业体系,很由可能被时代自身纠正,也就是说,会有人来补充、完善黄昏不会的东西。
所以黄昏接下来一年,可以放心的在轮台这边,为越过葱岭,嗯,就是令人闻之色变的帕米尔高原做准备。
西域……
那是肯定要打的。
不仅要打,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