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第6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帐汗国那边早就得到了谍报,十几万大军已经集结,就等着看大明这边的动静,然后怎么布置防线——至于被大明随便找了个借口征讨,金帐汗国闷头认了。
也找不到谁去哭诉。
更没必要。
金帐汗国作为曾经元朝的四大汗国最强汗国之一,打仗从没怂过。
反正战争嘛,就是那么回事。
胜者为王。
第1385章 入境第一战
永乐十六年的下半年,世界终于明白,出现在他们面前的大明王朝,究竟露出了一副怎样的獠牙,穷凶极恶这样的词汇当然不足以形容。
但也找不到词语形容。
如果真要形容一下,就简单直接的两个字:无敌。
元朝覆灭之后,金帐汗国虽然也衰落了一些,但基本框架还在,平时国内矛盾不断,万户之间没有相互协调合作,但外敌入侵,国内还是很快组织出兵力。
而且此时的金帐汗国,人口千万之多。
一点也不比漠北差。
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暴兵,百万兵力大概有点难,但几十万兵力还是没问题。
何况金帐汗国内有突厥人和蒙古人。
这两个种族打仗……
猛得一匹!
但是,面对大明的入侵,金帐汗国的国君扎巴儿·别儿迪汗很快运筹帷幄指挥大军去迎战,而率领大军的将军也自信满满。
远征之师,疲惫之师。
己方以逸待劳,又有天时地利人和,怎么看都不可能输。
然后他的前锋大军就和朱瞻基遭遇了。
朱瞻基是前锋。
这事……朱高煦喜闻乐见,黄昏怎么劝都劝不住,也就随他去了,一万人的精锐,全部配备火铳,敌军没个五万人,怎么都别想撕咬掉朱瞻基。
然后这第一仗打得轰轰烈烈。
大明作为入侵者,率军之人还是太孙,火器在手,士气昂扬,面对敌人迎面而来的三万前锋大军,一点也不怂。
同样,金帐汗国的三万前锋大军一点也没怂。
一个字:就是干。
双方第一次交战的战场在金帐汗国的一个叫迈腾的边城,说是一座边城,其实就是几个“小土堆”规模,根本不能称之为城。
但毕竟是边境要地。
属于兵家必争之地,金帐汗国在这里也曾驻军,只是过去那些年,瓦剌一直要面对大明的进逼威胁,无暇顾及这边,而金帐汗国一直在内耗,这个叫迈腾的边城便逐渐荒废。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金帐汗国和瓦剌比邻的地方虽然不是荒漠,但也好不到哪里去,两队对垒之后,黄沙飞扬,落日之下,显得分外壮观。
而浑身披甲的朱瞻基看着远处落日,浑身热血沸腾。
同样的,对面的前锋大军将军是金帐汗国一个叫科儿失的万户,以勇猛著称,麾下三万大军更是他的嫡系部队,这一次被其他万户推出来当前锋,科儿失一点也不恚怒。
战争都是要人去打的。
虽然这一次战争打下来,自己会元气大伤,但自己势力范围内有数万户人。
打得起。
而且万一打赢了,自己在金帐汗国的威望将如日中天,搞不好还能再上层楼。
擂鼓!
出兵!
科儿失一马当先,身先士卒,率领儿郎嗷嗷叫着凶狠的冲向敌军——他算是看出来了,大明的太孙殿下就是个花架子。
这里是迈腾,是一片平原。
双方又都是骑军。
嗯,科儿失的三万前锋不完全是骑军,只有八千骑军,但八千也足够了,八千骑军一马当先,后面两万两千的步卒跟上,咬也要把大明这一万前锋部队咬个精光。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一万先锋大军不想着迂回作战,而是选择正面硬撼,这不是傻么,虽然你是一万骑军,但你中原王朝的骑军的战力……
真要有战力,当年还会被我蒙古铁骑打得爹娘都不认识?
一万铁骑硬撼三万?
找死!
不止科儿失如此认为,科儿失麾下的将领,都觉得大明太孙在找死——己方铁骑已经在冲锋了,你的一万人还在原地发呆,不是找死是什么。
须知铁骑对撞,那是在双方都冲起来的状况下。
现在这状况是己方有了速度,而对面却在原地,这基本上是等死,而且科儿失已经侦缉过,大明入侵的军队,并没有火炮!
也就是说,集群冲锋根本没有威胁。
八千铁骑冲撞一万木桩——怎么看,依然是绝对的优势,何况后面还有两万两千的步卒跟上,大明太孙简直是军事白痴。
话是这么说,科儿失和他麾下的将领却不是白痴。
他们知道大明有火铳。
所以在接近敌军时,己方骑军要散开一些,尽量降低敌方火铳的杀伤力,而一旦冲入敌军之中,八千铁骑虽然无法全歼对方,但却能搅乱敌军阵型。
然后在步卒的配合下进行收割。
这个过程,己方士卒会在敌军的火铳下死伤无数,但都是可以接受的范围,而且大明的火铳也不可能不间断连续的射击。
战争哪有不死人的。
如果今天大获全胜,就算三万儿郎死光了又如何,己方可是能斩获大明太孙的头颅……嗯,最好活捉,可以让大明拿钱来赎人。
更重要的是,己方若是首战告捷,大明很可能就此撤军。
己方用太孙赚一笔钱,美滋滋。
和科儿失一样,朱瞻基也是这么想的,这是他和黄昏出兵金帐汗国的第一战,如果这一战输了,那也别去打金帐汗国了,哪里来的回哪里去。
虽然敌军三万,己方只有一万,朱瞻基却一点也不急。
战争已经过了靠人来堆的年代了。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朱瞻基一点也不急,缓缓下令命令大军准备迎敌——他这一万精锐全部是大明雄师神机营里挑出来的,是打过撒儿都鲁攻防战的百战老卒。
又熟稔火器。
之前也没参与亦力把里之战,一直在西也城操练战术,对火器的熟稔度今非昔比,朱瞻基甚至根本不用亲自下令,那些百户和千户就在估摸着战机,看什么时候还击比较合适。
双方都有同一个理念。
那就是第一战,必须把对方打崩,打痛。
落日昏黄。
阳光照射在金帐汗国铁骑上,映照着寒光,黄沙飞扬,天地之间一片潇洒,恍然间让人想起了一两百年前蒙古铁骑南下的辉煌。
那时候的宋朝,无力抵抗。
人,还是中国人。
但大明却不是弱宋!
彼时的大宋,只能承受蒙古入侵,而如今的大明,却是主动的悍然入侵蒙古人建立的国家。
第1386章 一触即死主将阵亡
在距离迈腾城四五里的一个山丘上,黄昏大而化之的坐在一块石头上,手持一面望远镜,看着远方的战场,愉快的哼着歌曲。
要打起来了。
但他却一点都紧张不起来。
这只是一场开胃小菜。
所以他没有亲自上阵,而是让朱瞻基去任性一次。
反正也是个钢铁直男。
你不让他打安逸了,后面可能就没那么听话,况且作为主帅,哪能第一战就亲自上场,所以他坐在这里看着远处的战场,很是惬意。
周围,十个西域妖和阿如温查斯姬按刀而立。
拱卫着他和娑秋娜。
这是必须有的安防措施,没办法,监军是朱高煦,不得不防着那货,当然,此刻其实有点大题小做,因为朱高煦也在这里。
他就坐在黄昏旁边。
也举着望远镜看着战场,有些百无聊赖的说了句“太孙殿下这是不是有点托大了啊,对方毕竟是三万人,就这么站着等对方冲锋,怕是要吃大亏的”。
黄昏嗯了声,“这不是你心心念念的事情么。”
朱高煦冷哼一声。
朱瞻基那毛头小儿死便死了,可要堕了我朱家大明的威风,我这个当二叔的哪能同意,你小子要死,也得大败敌军后,死在最后一根流矢下。
黄昏道:“其实你想多了,呃,我忘记了,自我大明神机营形成战力一来,二殿下还没怎么率领神机营出征过,所以不太熟悉神机火器的威力,也不知道战争其实已经不再是冲锋就能解决的事情,当下这个情况,我只能说,科儿失的三万人冲得越快,死得越快。”
朱高煦冷笑一声,不置可否。
老子再落后,也依然是大明在军事上最接近父皇的人,嗯,只算皇家。
臣子当中,朱高煦自认不如张辅和徐辉祖。
其实现在大明臣子中,能打仗的人实在太多,徐辉祖、张辅、狗儿、郑和、郑亨、李谦、亦失哈、王聪、火真、靳荣……甚至还有很多后起之秀。
比如房陵、许吟等人,已经从北镇抚司被调到五军都督府,如今在奴儿干那边跟随徐辉祖出征女真的原北镇抚司高官刘明风。
都是武将中冉冉升起的新星。
黄昏道:“接下来,二殿下就拭目以待,看看什么是火器时代的战争罢,如此你才知道,如果日本那边掌控了超越大明的火器,会对我中国构成什么样的威胁。”
火器时代,兵力要素已经不是绝对重要的了。
朱高煦问道:“你确定不派人去支援太孙?”
黄昏大笑,“用不着。”
……
……
一万大明儿郎,其实组成的阵型并不大,共有六排的方阵。
一排是五百人。
这就是九千人。
还有几百人游走在左右两翼,防止有没被侦缉到的敌军,或者是越过了己方斥候的突袭军队——斥候是有蚍蜉义从担任。
而且是漠北的蚍蜉义从。
这对漠北蚍蜉义从而言,实在是最合适的兵种之一。
所以朱瞻基这一万人,是实打实的一万人。
不过此刻阵型有点怪。
在这阵型之前,有一百人匍匐在地,而在这一百人的后面,还蹲了一百来人,守着一个木箱子,似乎随时准备前面的一百人。
在这之后,才是骑军阵营。
而此刻的骑军,已经全部下马,第一排的人手执火铳,半蹲在地,做出射击的姿态,第二排的人则火铳朝天,随时准备上前接替第一排。
第三排的人也是如此。
后面三排,则坐在战马上,火铳已经准备好,随时准备越过参差不齐的阵营,对敌军发动追兵——也就是说,从一开始,朱瞻基就准备了追击的阵容。
换言之,朱瞻基确定敌军必定溃败!
这是何等的自信。
不过只有后方的黄昏知道,换成任何一个武将,都很难没有朱瞻基这样的自信,因为己方的火器确实是碾压了敌军的。
兵力悬殊根本不是问题。
科儿失哪知道这些——亦力把里那边的战争,他只是听说亦力把里脆败,真正的具体情形并不知道,只知道大明的火铳确实厉害。
但火铳也不可能不间断射击,而敌军原地等死,己方骑军冲起了速度,完全可以弥补敌军火铳带来的伤害,所以几乎是必胜无疑了。
尤其是当他率领骑军冲到两百步位置的时候,更是狂喜。
两百步!
距离一百步的骑射,只剩下短短的一百步,而这一百步,对于跑出了速度的战马而言,几乎就是弹指一挥间的事情。
身后儿郎已经举起了弯弓。
箭上弦。
弓如月。
片刻之后,便会有一轮箭雨疯狂的收割敌军性命——而这个时候,敌军的火铳也应该对己方造成伤害了,但不足为惧。
己方散得足够开。
且速度起来了,己方两轮齐射就可以冲入敌军阵营,而对方大概也是两轮射击——区区两轮射击,己方大概战损一千人左右。
剩下的七千人冲入敌阵,就是刀剑的天下。
火铳被近身,那就只有等死。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科儿失在战马的嘶鸣中,在马蹄如雷声中,听到了一阵爆竹声,看见了敌军阵营前出现了一团团的细小火舌,然后便见大明第一排阵型的士卒开始设计,不断响起的火铳声中,战场上沸腾起一片片的青烟。
火舌?
这是什么玩意儿?
这不像是火铳啊!
科儿失心中略有讶然,但下一刻他就不讶然了,而是惊恐,因为他发现身边的士卒儿郎一片接一片的倒下,顷刻之间,就是上百人的伤亡!
而己方的骑射依然还没到射程。
火铳比弓箭的射程远,科儿失知道,但他不知道那几十团火舌是什么,也没意料到己方的士卒会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如此大范围的倒下。
速度已经起来了。
没法停下!
只能冲。
然后科儿失就看见那几十团细小火舌疯狂喷涌,己方冲锋的骑兵不断的一片接一片的倒下,就在他茫然之计,眉头骤然一亮,脑海里似乎爆炸了一样,科儿失便什么都不知道了。
第1387章 坚不可摧的防线
弓箭不长眼。
在古代战争中,很多猛将当先士卒,结果军功累累,牛头马面好像找不到他们,只找得到一般的士卒一样。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中的将军,并不是指将军。
而是泛指。
其实这里面有个很重要的因素——古代将军,他们的盔甲不是一般士卒能够比拟的,也就是说,一般的流矢,射到盔甲上对他们是无法造成致命伤害。
比如那个锁子甲。
密密麻麻的铁链衔接成网,除非是驽,否则一般的弓真破不了它的防,就是寻常士卒的刀砍剑劈,也最多有点皮外伤,而这种锁子甲,一般士卒没办法拥有。
将军才穿戴。
士卒穿了影响机动性。
不过还有一种:重卒。
比如当年袁绍的大戟士,就是重装步卒,这种重卒一般都是人人披甲,不追求机动性,是战场性能士卒,一旦到了战场,就是收割性命的怪物,一般的士卒根本挡不住重卒的缓慢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