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第6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大概还不明白,咱们打金帐汗国,根本不是为了什么藩属国和宗主国的关系,我们要的,是那片疆域里的金银铜铁矿,是那片土地上上千万的劳动力,我大明国库之所以越大越有钱,正是因为如此。”
这番争辩已经很直白了。
赵羾心思电转,“好,既然夏尚书都这么说了,那么敢请问一句,打下来固然好,可若是打不下来,到时候太孙殿下在金帐汗国那边出点什么差池,谁承担得了这个事关国本的重责?要歼灭兀鲁黑·马失嘛十多万精锐,我们还需要投入多少人力和财力,战损的士卒,我们又需要花费多少抚恤金,何况现在女真那边状况不好,如果金帐汗国那边再偷鸡不成蚀把米,还有什么力气去打女真,等女真缓几年喘息上来了,我们再征讨女真,是不是又要突然多伤亡?”
打女真,这是朝堂所有的共识。
毕竟女真对大明确确实实存在着威胁,既然打了漠北,留着女真不打,说不过去,索性一并打了,解决后患。
夏原吉想说什么,却发现这个不好辩驳。
因为赵羾把太孙拉出来了。
这个责任确实背不起,这赚钱和亏钱没有关系,太孙的安全重于一切。
赵羾却得理不饶人,“何况现在兀鲁黑·马失嘛自封可汗,若是金帐汗国的万户们反应过来,被兀鲁黑·马失嘛拉拢,重新凝聚在一起,太子殿下在北固城那边输送到金帐汗国的后勤粮草,就会彻底被断,风险无比之大,到时候两万多铁骑全军覆没,这个责任又谁背得起,夏尚书,战争不是生意,能赚钱固然是好,不赚钱也无所谓,最主要是巩固我大明的百年基业,咱们让金帐汗国成为藩属国,就能操纵他的可汗继承,如此一来,确保数十年来金帐汗国都无力进犯瓦剌区域,而我们就可以长久经营漠北,等以后国家更加富强了,再彻底打金帐汗国也不迟。”
除夏原吉外,其他几位尚书闻言,也微微点头。
赵羾虽然保守了点。
但他这个说辞确实有道理。
唯独夏原吉暗暗叹气。
等几年?
陛下已经快六十了,等陛下老了,太子登基,以太子的性情,就算金帐汗国那边不称臣了,估计也不会发兵去打。
第1394章 继续打
关键时刻,五军都督府的几个都督看这情形,知道不开口不行了,如今留守京畿的五军都督府的左右都督和都督同知,大多是老臣。
和薛禄一样,基本上算是处于养老状态。
其中就有后军都督府左都督,泰宁侯陈圭,这位早些年还去打过鞑靼,后来确实上了年纪,朱棣索性就让他一直在京畿养老了。
不过因为大明一直缺人,而张辅、徐辉祖这一批还需要在前面顶事,许吟、房陵、刘明风这一批资历又还不够,所以陈圭这批老人一直占着五军都督府的左右都督这些茅坑。
陈圭出列道:“其实老臣以为,战争其实和打架一回事,都是趁你病要你命,现在金帐汗国这个局势,不继续打的话,前功尽弃不说,还会寒凉将士的心,那女真那边,将士就会认为反正打来打去也是个藩属国,牺牲的没有意义,如此一来,军心将乱,最重要的一点,我认为如果对金帐汗国手软,可能会影响到朝鲜的请归。”
李裪为何要请归?
就是被大明打亦力把里吓的。
结果现在一看,哟,你大明打金帐汗国只的为了让他成为你的藩属国,可我朝鲜已经是你的藩属国了,那就没必要请归了。
大不了对你宗主国再听话一点就是。
不愧是老臣。
只用一段话,就说中了朱棣心中最在意的事情。
朝鲜的请归很重要。
而且现在国家的发展也需要大量的资源,仅靠掠夺中南半岛,似乎有点过于残酷了些,加上漠北和金帐汗国的话,中南半岛那边压力也小很多。
最重要的一点,朱棣的担心是一个人。
黄昏。
这个人的野心虽然不在于大明的皇权,但他要的也是朱棣目前无法给的,如果不给黄昏创造走出去的机会,黄昏就会被束缚在国内,那么君臣之间最后一战必不可少。
不论谁输了,对大明都是致命的打击。
而且黄昏一直呆在国内的话,对太子和太孙将来也是个巨大的压力,到时候君臣之间无法和睦相处,大明势必陷入内乱。
那么好不容易打造出来的盛世就可能衰败。
朱棣挥挥手,阻止了还要再驳斥陈圭的兵部尚书赵羾,不容置疑的道:“金帐汗国离应天实在太远,具体情况我们也无法得知详细,所以那边到底适合打,还是适合接受称臣,我们在这里讨论都有点不切实际,朕想,不如将此事的决断权交给太孙和镇北侯?”
镇西侯,就是黄昏。
在亦力把里一战之后,因军功封侯,朱棣也不可能真给黄昏某个具体的侯位,尽可能的消除黄昏在地上的影响力,所以就让礼部鼓捣了一个镇西候出来。
朱棣看向众人。
众人也都愣了下,这么大的事情,交给太孙和黄昏决定?
其实就是交给黄昏决定。
太孙这次出征,也是个副帅,监军是郡王朱高煦,真正掌控兵权的是主帅黄昏。
夏原吉最快反应过来,他作为户部尚书,和时代集团接触最多,也最了解时代的布局,从中也能看出黄昏的野心。
所以他迅速道:“如此最好,毕竟镇北侯在金帐汗国最了解当地的情况,如果我们贸然让他班师回国,搞不好就成了第二个岳武穆。”
朱棣脸色一沉,“嗯?”
你说朕是宋高宗赵构?
夏原吉也知道自己说错话了,刚想请罪,朱棣却挥挥手,没好气的道:“就这样吧,没事就退下,北固城那边,朕已经下了旨意,让抽调的兵力进入金帐汗国,不管是打也好,是接受称臣也好,总得有兵力去拱卫太孙和镇北侯从萨莱撤回瓦剌。”
这就是尘埃落定了。
半个月后,从金帐汗国陆续传回来的消息,让当日参加了这场议事的六部尚书和陈圭等人觉得,那天都是搞空事!
因为黄昏已经去打兀鲁黑·马失嘛了。
而且并不是接到旨意才决定的。
从时间上来看,兀鲁黑·马失嘛自封可汗后,黄昏就开始准备征讨兀鲁黑·马失嘛,所以半个月后,应天这边才会接到战报。
首战双方不分胜负。
因为双方首战,不是大明铁骑对上兀鲁黑·马失嘛,而是萨莱王都的参与兵力几千人,再汇整了王都周边兵力共计三万人,由黄昏从监狱里放出来的一个万户率领,对上了哈斯其的三万人。
双方旗鼓相当。
那位在监狱里待了两年,以为必死无疑的万户博剌出来之后,为了活命,对大明这边极其忠心,很快整顿了军队,然后献策,让黄昏开始以王都为中心经营民心。
所以才能很快汇聚三万人。
博剌也是白银帐系出身,几年前因为反对扎巴儿·别儿迪,所以扎巴儿·别儿迪成了可汗之后,这位万户就成了阶下囚。
很快又陆续又战报传回应天。
黄昏和雄霸、尼格买买提配合,让博剌的三万大军作为诱饵,取得了一次重大的攻城战事胜利,歼敌一万有余。
并迅速对兀鲁黑·马失嘛形成合击态势。
而金帐汗国国内的其他万户,见状不秒,赶紧向大明表忠心,目前各路兵力向王都萨莱汇聚,只要聚拢起来,兵力就能胜过兀鲁黑·马失嘛。
当这些消息传回国内,朱棣就懂了。
他甚至没有宣召臣子商议。
因为他知道,黄昏是势必要把金帐汗国纳入大明的疆域,在那边成立布政司,加强大明对这块疆域的掌控力度。
朱棣当然喜闻乐见。
一则,这算是自己当政的武功,另外一个方面,只有把金帐汗国打下来,黄昏以后想要打造两极世界,才有从金帐汗国向西扩进的跳台。
或者这么说:金帐汗国以后很可能是两极世界之间的中间区域!
但真的让黄昏这么去做?
朱棣这些天又开始犹豫了,作为君王,他不得不考虑更远,万一将来黄昏在西域那边建立的王朝太过于强大,对大明构成威胁怎么办?
所以他现在其实很想当面问一句黄昏,他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然而得等。
等黄昏从金帐汗国回来。
第1395 形势复杂
永乐十七年,大明暂停对了女真的征讨,而在朝鲜那边,李裪继位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出现了数次暴乱,李裪对朝鲜的掌控,还没落实到位。
请归一事遥遥无期。
大明这边很快有朝堂重臣揣摩出了意味:估摸着也是看大明打不下女真了,所以李裪对于请归一事开始动摇。
朝鲜国内所谓的反叛和暴乱,极有可能是李裪自导自演。
也就是说,朝鲜要请归,就必须先打下女真。
这就很蛋疼了。
亦失哈、张辅、徐辉祖这样的黄金组合,在优势兵力下,拥有神机火器,大明儿郎在女真那边死了两万人左右,历时两年了,都还没打女真,哪可能在短时间内拿下。
所以对此,朱棣也很蛋疼。
没办法,只好派使臣去了一趟朝鲜看情况,去的还是内侍黄俨,然而这货到了朝鲜之后,什么消息也没打探到:被李裪严防死守!
最后灰溜溜的回来了。
倒也不算空手。
又带回来二十多个朝鲜贡女,然而咱们的永乐大帝已经五十九岁了,哪消化得了这么多美女,索性就留了两个好看的,其余一般好看的就着人送去金帐汗国,让黄昏处理。
怎么处理?
当然是赏赐给金帐汗国那些听话的万户。
也算是收买人心。
而在永乐十七年的春天,逆天改命了多年的徐皇后,终于还是油尽灯枯了,卧床不起,哪怕是御医用尽手段,徐皇后也是一日比一日削瘦。
到最后饭都吃不下了。
虽然身边有太子妃陪着,徐家四妹和徐妙锦也会每日都去探望,连豆角豆苗有空也会去找大姨,但徐皇后心里依然牵挂着她的至亲:太子在北固城,太孙朱瞻基在金帐汗国,二儿子朱高煦也在金帐汗国。
或许是因为这个缘故,本该油尽灯枯的徐皇后,竟然一直没有咽气。
朱棣踌蹴了很久。
最终还是下了圣旨,让朱瞻基、朱高煦和太子返回应天。
同时,让李谦去金帐汗国监军。
和徐皇后的苟延残喘不同,另外一个明初大人物的逝世来得干脆直接得多:老和尚张定边在过了百岁之后,这位元末明初第一猛将,在永乐十七年的春天的一个普通早晨,被小沙弥发现圆寂了。
建初寺上下,包括如今在建初寺修行的溥洽也觉得惊诧莫名。
昨夜张定边都还精神抖擞。
怎么才一夜的功夫,就圆寂了。
朱棣虽然政事繁忙,又要操心徐皇后的病情,但对于张定边还是仁慈了一把,允许他的尸骸送回故乡,甚至还给他追封了个大明的伯爷——不管你要不要,朕给你了。
然后,又让礼部那边看情况给张定边弄了个谥号。
对于一个曾经差点让太祖嗝屁了的敌军猛将,他的重孙子后来又在福建那边搞事,朱棣对张定边身后事的处理,简直仁慈到了极点。
而就在朱棣忧心忡忡的时候,黄昏以朝鲜美女为借口,召见了金帐汗国内诸多的万户,然后“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几乎将五成以上的万户都拉拢了过来,然后对兀鲁黑·马失嘛形成了绝对的兵力优势,就在朱瞻基离开金帐汗国的半个月后,黄昏发动了总攻。
大败兀鲁黑·马失嘛。
不过处于种种原因,原本有可能被活捉的兀鲁黑·马失嘛“自杀”了。
真实原因大家都知道。
黄昏这是不想让金帐汗国内还有人利用兀鲁黑·马失嘛为借口,来重新搞事,但事情显然没有这么简单,这毕竟是一个国家,不可能这么简单的就被征服。
所以兀鲁黑·马失嘛自杀后没多久,在王都萨莱以西的地方,有几个万户联合起来,拥立其中一个有皇家家族血脉的万户为可汗,要对抗大明。
对这种情况,黄昏采取了零容忍。
聚集优势兵力,以蚍蜉义从和朱瞻基留下的兵力为中坚力量,在投降的那些万户的配合和辅助下,直接将那三个万户杀了个尸横遍野。
没有一点心慈手软。
黄昏就是要用这种举动来告诉金帐汗国,跟着我混的万户,你们可以吃香的喝辣的,而且目前还允许你们保留兵力,当然,等大明在这边彻底站稳脚跟,那就要来个“杯酒释兵权”了。
而对于选择反抗的万户,那你们就只有一条路。
死。
没有第二条可言。
只不过在黄昏的血腥手段下,靠近沙哈鲁疆域的一个万户,毅然带着大量军队和金银财宝,去投靠沙哈鲁了。
对此沙哈鲁当然举双手欢迎。
沙哈鲁毕竟是帖木儿的儿子,对大明历来虎视眈眈,虽然现在大明足够强大,沙哈鲁的力量已经无法威胁大明,但沙哈鲁也不相信,大明有这个能力,能让十几万大军从中原那边来征讨他。
至于在金帐汗国的那几万大明雄师,沙哈鲁并不觉得是威胁。
远征之师,岂能胜我数十万雄师!
这个时候的帖木儿帝国虽然已经不是当年的帖木儿帝国,但基本盘还在,沙哈鲁也算是有能力的人,所以他辖境之内,真要有战事,分分钟动员个三五十万兵力,不是问题!
而且沙哈鲁对国境内的掌控远非金帐汗国的可汗扎巴儿·别儿迪能比你的,金帐汗国之所以如此简单的被大明征服,最根本的原因是内斗太严重。
那些万户根本就不遵从中央政权的命令。
虽然沙哈鲁很跳。
黄昏却没有贸然行事,他还需要稳定住金帐汗国的局势,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