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大明王冠 >

第631部分

大明王冠-第631部分

小说: 大明王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妙锦立即道:“于谦回过,姚广孝的后事就是于谦一力操持的,姚少师的那个义子姚继,基本上就是废人一个,若不是于谦帮忙,姚少师的后事会很难堪……嗯,礼仪方面有陛下把持,但人情方面,全是于谦一手操持的,甚至将姚少师故乡的亲人都请了过来,不至于送葬的时候那么凄凉。”

    如果不是于谦,姚广孝出殡的时候就只有姚继一个义子。

    多难堪……

    又道:“于彦良的话,我不太清楚,不过从锦衣卫出来后,兜兜转转,最后去了沿海,好像是进入了大明海军,担任了一个指挥,仕途不太顺畅,没有许吟和李潋滟那般独掌一方的兵权,这段时间也没回过应天——”

    忽然呆滞了一下,“我想起来了,于谦在办完姚少师的丧事后,没呆几天就回了中南半岛,不过在他离开之前,去拜访了一个人。”

    黄昏心里一跳,“谁?”

    徐妙锦道:“沈熙礼,好像是交谈时代集团在中南半岛那边的事情,还有就是时代集团出西洋的船队,是否可以经由中南半岛诸地顺带帮助中南半岛的海外贸易,这是沈熙礼来询问你要多久才会回国时,无意间透露的,说于谦对中南半岛实在是太上心了,想方设法的让那边的百姓过上好日子,为此甚至愿意给时代集团的商船开放各种优惠政策。”

    黄昏点头,懂了。

    看来要见见沈熙礼,于谦这样的人物去见沈熙礼,绝对不仅仅是因为中南半岛时代集团的生意问题,肯定涉及家国大事。

    而且看这状况,一定和自己有关。

    这很正常。

    于谦也是个人,而自己多次帮助了于彦良,甚至还带兵去过于家埭,于谦在合适的情况下,在不惹怒朱棣的前提下提醒自己几句,也是有情有义。

    话说,于少保的建策,绝不会没有营养。

    想到这笑道:“那行,等过一两日,我去见见沈熙礼,就知道于少保到底有什么话要对我说了。”

    徐妙锦一脸讶然,“少保?于谦是少保了?”

    黄昏尴尬的笑了笑,“说急了,不过以于谦的能力,迟早是要到三公三保的,我甚至认为,大明接下来的数十年,于谦会和刘宁然一起,成为这一个时代的最强重臣,是大明的鼎国之柱。”

    徐妙锦哟了句,“鼎国之柱,不是咱家的大明妖臣么。”

    这不是戏谑。

    是真心话,因为现在整个大明的朝野,尤其是户部和大明皇家银行那边的官员,对黄昏的崇拜最为浓厚——这两个部门才知道,黄昏的种种改革到底给大明带来了什么。

    因为国库和皇家银行里的钱是铁证。

    所以徐妙锦说这句话的时候,满眼都是骄傲、自豪和崇拜。

    黄昏哈哈一乐,很受用。

    将先前复盘的宣纸折叠起来,找了火折子,将之点燃丢入火盆,待它燃烧成了灰烬后,对徐妙锦道:“走罢,夜了,早些休息。”

    说完去拉徐妙锦的手。

    徐妙锦笑了,“你这个当爹的,这个时候还是去看看豆芽和豆苗,之前都在打笑呢,说豆芽和豆苗见你的时间,加起来还没有陛下见你的时间多。”

    黄昏略有尴尬。

    确实,自己陪豆芽和豆苗的时间太少了,不过这个时候,两兄妹应该睡下了,嗯,豆苗也许睡了,豆芽应该还在读书。

    笑道:“过几日我好好陪他们去郊游一下,现在么……我想好好陪陪我的锦姐姐。”

    禄山之爪不着痕迹的落在臀上。

    狠狠一捏。

    嗯,不错。

    养尊处优,保养有道,依然弹手。

    徐妙锦吃痛,从鼻子里嗯了一声,身体有些软,顺势倒在了黄昏怀里,两夫妻依偎着回到卧室,关门,关灯。

    一夜无眠。

    久别胜新婚,黄昏为了今夜,提前戒色了一个月,甚至还进补了一番,而徐妙锦也是三十如狼四十如虎,见丈夫状态不错,也就不体恤他长途跋涉了。

    花开一夜。

    嗯,这是夸张的手法。

    反正就是浪。

    ……

    ……

    同样的夜色里,乾清殿孤家寡人一个的朱棣,看着地球仪上偌大的地图,又看了看铺在旁边的元朝疆域图,忽然冒出一句:元朝之大,大明不可及乎。

    若是大明可及,那哪还有给黄昏打造两极世界的空间?

 第1403章 最难的是教育改革

    极,终极,极致也。

    朱棣理解的两极世界,不是说南北极的两极,这个时候也没有南北极的说法,而是两个强大到极点的王朝国家。

    所谓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

    国家越强大,那么越不容许旁边近邻变得强大,一山不容二虎就是这意思,所以朱棣看着地球仪,没发现欧亚大陆之外,还有适合黄昏去打造一个王朝的地方——地球仪上还没有南北美洲。

    只有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部分区域。

    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都还没发现。

    黄昏现在也没空去干这事。

    所以朱棣今夜才恍然醒悟过来,于是有点矛盾,黄昏哪来的空间在大明之外建立一个照搬中原文明的王朝?

    以前没觉得,是因为朱棣在打金帐汗国之前,没想过复制元朝的辉煌。

    毕竟朱棣的观念被束缚了。

    在他想来,既然是打下来的疆域,肯定要像对中南半岛一样,逐步加强掌控,并形成绝对的控制力,在掠夺该区域的为国内发展的同时,也要为该区域的百姓谋福祉。

    这不矛盾。

    国内为先,满足国内的同时,为外扩疆域提升生活水平,是加强该区域掌控力度的有力措施,也是一个千古君王应该做的事情。

    不能涸泽而渔。

    所以从一开始,朱棣就觉得大明不可能有元朝那么大的疆域,因为如此庞大的疆域,确实没办法治理,仅仅是为了维持统治,大明需要派出去的军队,就是一个海量的数字。

    而维持这样庞大的军队,大明再有钱也撑不了一两年。

    但是……

    现在时代忽然就变了。

    随着火器的发展,随着黄昏两万多铁骑就把金帐汗国打了个稀烂,朱棣忽然意识到,如果大明军队全部替换火器,那么要统治元朝这么大的疆域,其实也要不了多少人。

    而大明现在人口暴增,是有可能建立一直统治元朝那么大的疆域的军队!

    至于治理,照抄中南半岛的作业就行。

    而大明一旦扩张到元朝当年的疆域,那么地球仪上已有的土地中,就根本没有黄昏去建立王朝的空间了。

    还有一个问题。

    黄昏凭靠什么去入侵一片土地建立一个国家?

    这不是说建个商行的事情。

    你要一片陌生的土地上去建立政权,首先一点是军事方面的力量,其次是文明方面,然后就是和原著民之间的矛盾,涉及的事情非常多,最好的方式去在那片土地上建立当地文明的政权,可你外来力量始终是侵略者,若是远离大明疆域之外,你的军事、文化、后勤都是空中楼阁,支撑不了多久,而黄昏没有大明的支持,文化同化这些战后工作根本没法展开,也就是说,只有被同化的可能,而不是同化别人。

    黄昏不可能不知道这些道理。

    那么他为什么还是有两极世界的蓝图?

    朱棣有些茫然了。

    他觉得,有必要和黄昏开诚布公的谈一下,作为姐夫、大舅子,如果黄昏幡然醒悟迷途知返,朱棣愿意给黄昏留一条活路。

    解散蚍蜉义从,交出时代集团关于军工方面的分公司,做一个富而不贵的人,那么君臣之间的最后一战,我留你一命。

    ……

    ……

    翌日,虽是夏季,太阳还没升起来,应天城就醒了。

    醒得最早的恰好是大明最有权势的那一批人,因为要开大朝会,大家都得早起,然后去奉天殿外等着——准时进场。

    你总不能让陛下去等你臣子稀稀落落的进殿吧。

    住得远的官员,四点过就得起床洗漱之类的,然后点着灯笼,在城里形成一道道火龙,向着皇宫蜿蜒而去。

    这是以前的光景。

    现在没了。

    官老爷嘛,可不想受苦,既然已经是不夜之城,那么提前一点将路上的灯打开,也是可以的,而且现在有了三轮车,大家去皇宫的时间大幅度缩短。

    所以那古老的一幕已经不复存在。

    黄昏几乎是闭着眼麻木的洗漱,绯春给他穿衣服时,黄昏昏昏欲倒,没办法,夜里太激情了,两夫妻一年没见面,很多心里话只能通过身体语言来多姿态的表达。

    有一说一,男女之间那点事,当有深厚感情时,这种享受是普通的云雨无法比拟的。

    何况徐妙锦这些年保养得当。

    本身又是大明第一美人儿,黄昏乐不思蜀也是情理中事。

    被绯春喊醒时,黄昏刚从徐妙锦身上翻下来不久,就木偶一般被绯春操控着洗漱换衣。

    要去参加大朝会。

    临出主院前,又洗了把冷水脸,这才清醒了许多,来到照壁时,发现吴溥已经穿好了朝服等候多时,两叔侄并肩而出。

    大门外,一辆豪华三轮车已经等着了。

    吴溥如今是内阁首辅,也加封了内阁大学士,目前来看,还没有让他外出担任布政司使的迹象,倒是在吏部那边,权兼了一个主事的职责。

    黄昏打了个呵欠,问道:“叔父,与弼呢?”

    又几年了,吴与弼应该早就完成了全国调研的事情,早该回到翰林院和国子监那边,准备推广教育改革了才对。

    吴溥笑道:“与弼这段时日在苏州那边,按照陛下的意思,好像教育改革同时在苏州、杭州两个城市试点推动,一个月前,与弼运了一批他在你指导下编撰的那个字典,要在官学和私塾推广,这事难度很大,基本上是推翻以往的识字方法。”

    吴溥看过新字典。

    其实也是一种注音法,但又有一套崭新的体系,那些字符吴溥倒是能接受,可对于全国其他各地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这崭新的注音体系,恐怕不是那么简单就能接受的。

    反对的声音很大。

    所以教育改革,是所有改革中最难的。

    因为牵扯到那些书香世家的利益了,而这些书香世界又有不少族人在朝中为官,在民间有声望,他们要是反对,没有强势的官府政策,教育改革就是个空口号。

    而朱棣也不太愿意得罪江南士族。

    所以让吴与弼在苏州和杭州试行。

 第1404章 倭寇之患

    黄昏点点头,“等几日,等我忙过了,我到苏州去找一下他,关于教育改革的事情和他详谈一下,在这之后,我会有点忙。”

    教育改革基本上要靠吴与弼一个人撑大梁了。

    女真还没打下。

    朝鲜还没请归。

    日本倭寇还在逍遥。

    我还不能休息。

    吴溥笑了笑,“既然是你笃定的事情,想必是有益于国家和未来,与弼此生能把这一件事做完做好,便是功德无限了。”

    黄昏哈哈一笑,“就凭那个字典,必将名垂青史。”

    吴溥乐了,“你俩哪来的自信!”

    黄昏耸耸肩。

    吴溥忽然收敛神色道:“今天大朝会,你要小心着些,你这些年参加大朝会的次数屈指可数,可能不太适应,奉天殿大朝会,各有算盘,哪怕是最要好的朋友,都有可能背后捅你两刀,尤其是你刚才金帐汗国回来,我估摸着今天会有人因为蚍蜉义从的事情弹劾你。”

    黄昏道:“我有心理准备,不过我不认为今天会爆发矛盾,就算要爆发,也要确定陛下不给我封国公之后。”

    吴溥刚收敛的神色一下就松懈了,乐呵呵的,“哟,国公。”

    黄昏也浑身舒爽。

    国公啊……

    有明一朝,这是臣子最高荣益了。

    吴溥忽然伸手,在黄昏胳膊上拽了拽,“这个别弄歪了,陛下心情不好,最近好些臣子都因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被陛下骂了个狗血淋头。”

    黄昏看着胳膊上朝廷发放的给徐皇后守孝的麻袖,叹了口气。

    可以理解朱棣的心情。

    今日大朝会,与会人员比较多,有资格来参加大朝会的人都来了,包括太子朱高炽,郡王朱高煦,太孙朱瞻基,各部稍微消息灵通点的人,今天都不会缺席,毕竟黄昏回来的第一个大朝会,而这有牵扯到金帐汗国那边发生的诸多事情。

    必须亲眼目睹,才能知道朝堂局势会发生什么变化。

    也就是说,方便站队。

    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油条几乎都知道,黄昏走到现在这个地步后,和陛下之间想要君臣和睦的度过余生是不可能的。

    那么陛下这一次会不会动手?

    所有人拭目以待。

    如果连这都不动手,那这事的背后就值得揣摩了。

    大朝会主要是宣布一些在小朝会上决断了的重大事项,以及一些关系外邦的事情,像影视剧中那种当众弹劾人的事情,其实很少发生。

    都是有身份地位的人,彼此还是要留面子。

    你今天当众弹劾我让我下不来台,那明天我的好友同窗同乡什么的,也当众弹劾你,让你下不来台,几次套娃下来,大家都下不来台。

    有辱斯文。

    所以一般的弹劾,不是图穷匕见那种,都写章折里去了,不会在大朝会上来弹劾。

    都察院例外。

    一般都察院要弹劾人了,基本上表示那个人要凉。

    朱棣端坐于龙椅之上。

    他今年五十九了,已不是那个刚进应天城意气风华的中年男子,是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早些年征战沙场对身体造成的后遗症,如今也逐渐显现出来。

    不过相对于一般五十九岁的老年人,朱棣依然龙精虎壮。

    甚至还可以负甲上沙场。

    此刻鹰扬虎视,将众臣扫视了一遍,目光落在站在五军都督府一众都督和都督同知、都督佥事后面的镇西候黄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