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大明王冠 >

第648部分

大明王冠-第648部分

小说: 大明王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高炽咳嗽一声,没吱声。

    金纯恍然惊觉自己说错话了——这玩意儿现在还没成功,成功了还好,但要是失败了,那么投入钱的数目说的越大,留下的诟病就越大。

    到时候黄昏更惨。

    片刻后,就见交通司令、工部右侍郎张本过来,“有请殿下剪彩,试车!”

    剪彩,本来是没有的习俗,不过从黄昏的时代集团开张,带后来所有产品的面世,时代集团都会举行剪彩仪式,所以如今剪彩已经成了商贾圈的一个新时尚。

    这种历史性的时刻,本该是天子殊荣。

    因为火车一旦成为创造性的产物,那么必然传承青史之中,那么剪彩和第一次试车人的名字,也会一起记如史书之中。

 第1439章 时代的号角

    因为朱棣在奴儿干,应天是太子兼国,太子也是未来的天子,这好事自然就落在了朱高炽头上,不过今天这事吧,朱高炽还是有点惴惴不安。

    就怕试车出问题。

    那么一桩美谈就要成为笑谈。

    然而箭在弦上。

    朱高炽咳嗽一声,示意身后的一个老内侍搀扶他到火车前面去,从一名工部主事、交通司主事手中接过大剪刀,准备剪彩,然后站在火车周围的京营士卒准备掀开红布。

    一切有条不紊。

    谁也没有注意到,站在百官末位的一个中年人扯起嘴角露出了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此人是钦天监官员,经过这么多年“奋斗”,终于熬死了钦天监监正,在朱高煦封了汉王没多久,成了新一代的钦天监监正,也算是五品大员了。

    王射成。

    一个几乎不被人重视的官员,除了朱棣和户部和工部之外,谁都不想鸟他的人。

    朱棣在意钦天监,这是因为帝王身份。

    帝王是很在意这些东西的。

    而户部和工部,则要根据钦天监那边观天象得出的结论,整合信息资源,针对性的对全国各地的气候和日常进行资源调配。

    比如钦天监各地的信息汇总到应天钦天监后,得出某个地方风调雨顺,某个地方的旱情会持续多久,某个地方的洪涝灾害要持续多久,然后户部和工部就可以根据这个结论去补款做什么民生工程,或者赈灾之类的事情。

    朱高炽已经众多朝政知道,王射成的擢升,少不了汉王朱高煦的功劳,不过也没放在心上,钦天监基本上没有权柄。

    唯一能说的,就是借助天象来泼污臣子和太子。

    然而这种事……

    朱棣又不是傻子,基本上不会信,除非抓住了证据,而王射成也不会那么傻,所以钦天监最大的作用,就是未来某一天,给朱高煦“靖难”之类的操作,弄个糊弄百姓的借口出来。

    朱高煦如今跟随朱棣在奴儿干区域,王射成不能出京,所以一直呆在京畿,今日来看火车试车,是因为昨日夜里观过天象,今日必有非常之事发生,按照方位来看,就是试车的地方。

    所以他内心很惬爽。

    觉得今天这个试车搞不好要出点大事。

    至于出现刺客什么的,王射成不作此想,京营和锦衣卫以及东厂不是吃素的,不管什么立场,太子要是遇刺身亡,这三个部门的人都得掉一大批的脑袋。

    朱高炽哪知道这些。

    剪彩。

    没啥异常发生,然后一众人掀开红布,火车第一次面相世人,一时之间就嘈杂了起来,不止围观百姓惊叹莫名,官吏们也被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眼前的火车,基本上就是另外一个泰山号的翻版。

    五节。

    除车头那一节稍微短一丢丢,其余每节长三丈有余,按照工部多年前新制定的长度标准来说,就是十米,宽虽然不足一丈,但也有两米出头。

    每一节车厢有一个衔接的地方。

    车头顶了个大耳朵。

    大部分框架是钢铁材料,而透过车窗可以看见里面又有很多地方是用的木材,显然是为了减轻火车的自重,提高载重量。

    这是一个黑色的庞然大物。

    除了见过泰山号的人,从没见过世间还有如此梭长的交通工具,什么自行车三轮车,和这个一比都是小巫见大巫。

    哪怕见多识广的朱高炽看见身畔的火车,也由衷的叹了一句。

    天工开物!

    这究竟需要何等的技术和思想,才能设计生产得出这样的火车,在此之前,世人从没想过,可以把交通工具变得如此庞大。

    关键是这个火车不靠牛马来拉。

    是用那种蒸汽机。

    而且看这体量,一辆火车拉松的物资,至少也是百辆马车的量,如果拉人的话,拥挤一点,一节车厢可以拉个一百人多人不成问题。

    四节车厢可装五百人。

    一万的兵力,二十辆火车就可以完全装上,关键是这个火车不需要牛马,也就是说可以昼夜驰骋,不过最大的优势不在于此,还要看它的速度如何。

    工部右侍郎、交通司令张本对站在不远处的火车操作员挥挥手,两个火车操作员登上头节车厢,然后又是三个身强力壮的壮汉登上去。

    待一切准备就绪,张本来到朱高炽面前,“请殿下登车试车!”

    朱高炽深呼吸一口气,“好。”

    想了想,挥挥手,不远处的薛禄和王振立即过来,朱高炽压低声音问道:“锦衣卫和东厂可曾仔细检查过火车,以及沿途,可曾在沿途设立警戒力量?”

    薛禄和王振急忙道:“万无一失。”

    朱高炽点点头,“善。”

    对工部尚书宋礼道:“去通知一下,在场的五品及五品以上的官员,可自愿登车试车,若是不愿,也不勉强。”

    朱高炽其实也担心,所以先问了王振和薛禄。

    万一有人在火车上面做了手脚,弄点火药爆炸了事,那么应天五品以上的官员就会被一锅端,所以要先找薛禄和王振确定。

    自陛下登基黄昏入仕之后,大明的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百官们虽然多有酸儒,不过这些年早习惯了新奇,抵触心理也不大。

    自行车就很香,现在这个火车可能更香。

    所以朱高炽登上火车后,其余百官听说都可以上去,于是在几位尚书的带领下,也纷纷登车,不过第一节车厢,只有朱高炽和六部尚书,其余官员在后面车厢。

    这是社会阶层的最直接体现。

    待所有人上车之后,张本一阵忙碌后来到朱高炽面前,“殿下,可以发车了么?”

    朱高炽颔首,“善。”

    张本立即去头车,吩咐火车操作员和三个力士准备发车。

    朱高炽环视车厢——这应该是造出来运输人力的,车厢的左右两边,各有两排座位,都是用最简单的木板搭成的椅子,还有一块木板做成桌面,而在车顶上还有放行李的架子。

    过道略小,仅容一个人自由行走,两人会面时则要侧身才可错开。

    也很宽敞了。

    就在观察之际,众人耳畔忽然响起巨大的呜咽声,旋即所有人都感觉身体一顿,便见脚下的庞然大物开始缓慢向前。

    从地面传来车轨和车轮摩擦的哐当声……

    车外,百姓发出了浪潮一声的惊叹声,但见一道黑烟直冲云天,但见这黑色的钢铁怪物缓缓向前,开始极慢,旋即速度越来越快。

    朱高炽坐在车里,目睹远处百姓的惊诧状,忍不住赞叹道:“这火车鸣笛,便是这时代的号角啊!”

    也许今日起,人类的交通就要走向新的篇章。

 第1440章 永乐十八年匆匆而过

    福建宁德。

    太孙朱瞻基闲的蛋疼,华藏寺那边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不管建文旧臣再有何等的势力,都不可能将朱允炆转移走。

    强攻?

    更不可能了。

    福建宁德极其周边,早已将周边卫所的兵力调了过来,为此甚至放弃了沿海卫所的驻防,任由倭寇海盗横行。

    所以朱瞻基就无所事事了。

    但太孙朱瞻基是最像朱棣的人,福建宁德这边飞鸟难渡,沿海区域因为兵力空虚,被倭寇海盗知道消息后,数次上岸掠夺。

    朱瞻基哪能忍?

    趁着朱棣的圣旨还没到福建,带着一千精锐去埋伏了一波,刚嚣张了几日的倭寇海盗在抢劫一个渔村时,面对突然出现的大明精锐,被杀了个懵逼,留下一百多颗头颅逃海上去了。

    朱瞻基站在海边,盔甲上干净得像刚洗过一样——他也想沙场舞剑,然而神机营一阵轰射之后,倭寇就溃散了,根本没给朱瞻基冲锋陷阵的机会。

    所以他很愁。

    愁的不仅是现在的战争让他无法英勇杀敌,更愁的是没有战舰让他去追击倭寇,而也就是这个时候,朱瞻基心里冒出了一个想法:凭什么倭寇海盗可以在我大明的海域里来去自由?难道就没有一劳永逸的方式一次性解决掉倭寇和海盗?

    水师!

    不对,是海军!

    朱瞻基暗暗有了个想法,等有一天他能给这个国家当家作主的时候,一定要打造出最强的海军,让大明的海域里,再没有任何倭寇和海盗敢来横行。

    而这个时候,黄昏已经在去往交趾的路上。

    其实没啥大事。

    一则是找黎利,让他配合自己,在交趾这边继续扩征蚍蜉义从备用兵源,二则也是视察中南半岛的时代集团。

    同时要考察一下交趾那边,有没有是和建立港口的地方。

    称霸海权,多建港口很重要。

    不过表面上,黄昏还是游山玩水——就是要告诉朱棣,老子现在不想干了,你还怎么作怎么作,反正大明如今的辉煌,也可以碾压其他国家百年之久。

    你不配合我让我去北美大陆建国,那我在有生之年帮你把日本解决掉就行了。

    其他时间,该是老子的享受时光。

    经历过之前和朱棣的一次内卷,黄昏是彻底解脱了自己的桎梏,大明这么大,人口暴涨了这么多,凭什么要让我一个承担起所有?

    我也可以自私一点。

    所以朱瞻基在福建沿海接到胡濙紧急从宁德送过来的朱棣的圣旨后,越发头疼——黄昏都跑交趾去了,谁去和二伯交涉?

    没奈何。

    朱瞻基只得派了个有分量的人去请黄昏,然后他去华藏寺见朱允炆。

    和朱瞻基担心的一样。

    他虽然见了二伯朱允炆,也说了安排那一万多忠义之士出海的计划,不过朱允炆在没见过黄昏之前,不敢轻易相信,而福建境内的建文势力已经蠢蠢欲动。

    更让朱瞻基扎心的是,黄昏并没有立即回福建的迹象,反而是在交趾那边玩得不亦乐乎,只是着人送了封信回来,而且就两个字。

    不急。

    朱瞻基骂娘的心都有了。

    没办法,只能等着呗,不过福建这边那一万多忠义之士蠢蠢欲动是个问题,不安抚好这一群人,万一爆出群体事件,就意味着必须用暴力手段请二伯去见太祖。

    那朱棣的牌坊就彻底没了。

    所以朱瞻基没办法,又去了一趟华藏寺,用尽手段,终于得到了朱允炆一纸手书,让那一万多忠义之士稍安勿躁。

    福建这边的局势才渐渐稳定下来。

    不过朱瞻基这一日在宁德城里,守在华藏寺外的胡濙忽然来了,行礼之后坐下,对朱瞻基道:“太孙殿下,那位爷让我带一句话给您。”

    朱瞻基正在擦拭长剑,闻言有些意外,“二伯有什么话要叮嘱我?”

    胡濙道:“那位爷说,大明妖臣,已可凭一己之力掣肘朱家天室,岂是大明之福,瞻基若是不期望我朱家王朝出现权倾朝野之虎狼之臣,不至有阿瞒之流祸害皇权,则宜转呈师叔,妖臣不可长留。”

    阿瞒,就是曹操。

    终究是朱家人,朱允炆也不愿意看见大明皇权被黄昏一个臣子给削弱了。

    朱瞻基愣了好久。

    杀了黄昏?

    倒是可以一劳永逸,但问题在于黄昏给大明带来了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将大明带到了一个以往想都不敢想的高度。

    哪怕是朱瞻基,也对黄昏怀着更大的期望。

    不愿杀,也不能杀。

    他想起了那一日黄昏和皇爷爷之间的关于海外建国的交谈,现在连二伯都这么说,看来让黄昏离开大明是最好的策略了。

    皇爷爷倒是做了退步,已经下旨让工部和兵部配合,只要黄昏愿意出海,就将各地水师的宝船抽调到福建或者广州,让黄昏组织那一万多忠义之士和蚍蜉义从出海。

    但黄昏这货摆架子,他在交趾愉快的游山玩水呐。

    愁……

    ……

    ……

    相对于福建宁德朱瞻基的困局,在奴儿干的朱棣倒是很爽。

    抽调了部分水师对女真各部形成海陆夹击后,不出朱棣意料,女真部落躲进了深山密林之中,而随着天气逐渐寒凉,奴儿干区域开始下雪。

    和以往不同,这一次朱棣没有撤兵,依然着令大军对女真躲进深山密林的军队进行封锁,原本以为这个操作会有点困难。

    毕竟下雪后,后勤运送就要遭受考验。

    然而随着应天那边一辆钢铁怪兽呜咽着拉着大量粮草和弹药来到奴儿干区域,朱棣瞬间信心大增——火车终于面世!

    虽然只有一辆火车,带来的补给有限,但更多的是希望和自信。

    朱棣很快下旨。

    交通司和时代交通,一个国家部门和一个民间企业,在工部和户部的全力配合下,昼夜不停十二个时辰运转,尽可能生产更多的火车,运送物资增援奴儿干区域。

    同时,朱棣还把放在瓦剌的泰山号给抽调到了奴儿干区域——放在瓦剌没用,金帐汗国那边的官道修建困难重重。

    而奴儿干区域的官道已经形成了规模。

    在这样的形势下,大明雄师虽然要面对寒冷大雪,但士气却不降反增,加上不断运送过来的神机火器,大明雄师彻底将女真军队锁死在深山密林间。

    只要冒头,就是个死!

    女真军队也不傻,见这个状况,只能继续躲在深山密林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