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第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曳然而止。
想起饭后去坤宁宫时,徐皇后还忧心忡忡的说过徐辉祖,说他整日里这么喝酒,身子骨怎么受得了,言辞里满满都是亲情。
朱棣在心里叹了口气,罢了,给他留点颜面。
改口道:“赐酒罢。”
既然喜欢喝酒,那你就喝死得了!
狗儿太监急忙出门。
黄昏闻言起身当下的状况早就在他预料之中,要不然在来乾清宫后,也不会提出“寻道张三丰”和“组建无敌舰队下西洋”的事情。
就为了用这两个功劳,换徐辉祖一命。
且不提未来大舅哥的身份,仅仅是徐辉祖作为儒将,靖难之战中让朱棣吃尽了苦头这一点,他对于黄昏未来的宏图就还有用。
哪知他刚起身还没说话,狗儿又匆匆跑进来,神色复杂,“万岁爷,他来了,在殿外侯见。”
朱棣愣住,本就没了面子的他狂怒无端,旋即一摔手中的书,“他还敢来?!”
道衍不着痕迹的咳嗽了两声。
道衍的分量很重,他此刻咳嗽,立即让朱棣醒悟,这件事还有再看,不能冒失处置,稍有不慎,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沉吟片刻,“宣!”
倒要看看他今日冒死出城,又前来乾清宫,究竟想干什么。
第一百六十八章 升官南镇抚司镇抚使
身着华服,气质昂扬的徐辉祖走入乾清宫,站如松。
盯着朱棣片刻,才跪下行礼。
在徐辉祖傲然站立那短短时间内,朱棣差点挥手让人拖下去砍了,就算是因为徐皇后的关系,你徐辉祖就算再忠诚建文帝,可面对天子不行礼,也是不行的。
好在徐辉祖还是行礼了。
你给我台阶,我也给你台阶,这是钢铁直男的秉性。
朱棣没让徐辉祖继续跪着。
让他免礼。
徐辉祖起身,不发一言,等着朱棣询问。
朱棣沉声道:“说吧,为何要杀庞瑛,他与你有何愁何怨。”
徐辉祖扫视了一眼殿中诸人,除了朱棣,尚有郑和、道衍、黄昏三人,心中知晓,今天乾清宫中都在等大风冈那边的消息。
道:“因为有人想他死。”
朱棣不解,“可据朕所知,你和黄昏之间并无此等过命交情,你心中明镜,奉命被圈禁于府中的你,此次出城去击杀一位锦衣卫官员,违背圣意,纵有徐皇后说情,也难免一死。”
徐辉祖点头,“然。”
又道:“所以我来此处,只想告诉陛下一句,莫因罪臣之过,而迁怒于皇后,此事是我徐辉祖一人所为,所有责罚,一肩担之。”
一死而已。
朱棣颔首,“皇后是个好姐姐。”
徐辉祖长出了口气,“也是个好皇后。”
听朱棣意思,不会因为自己做的事而让徐皇后受到池鱼之殃,这就很好。
长揖到地:“徐辉祖,请死!”
朱棣默然无语。
只是定定的盯着这个舅子。
靖难之战,他让自己吃了不少苦头,登基之后,自己并无杀他之意,加上老婆说情,于是将他圈禁,不让他参与到靖难余晖之中,也算是变相保护他。
可惜他还是参与进来了。
忽然问道:“真只是因为黄昏而杀庞瑛?”
徐辉祖抬起头,豪迈大笑,盯了一眼黄昏,对朱棣道:“你问他,他敢这么自认么?”
朱棣看向黄昏。
黄昏苦笑,“因为锦姐姐。”
这是明摆的事情。
徐辉祖之所以出手,是为了让徐妙锦今后有好的生活,当下的情势已经明显,徐妙锦和自己之间,如今只差一层纱窗没有说破了。
朱棣懂了,却有些恼羞。
徐辉祖你个蠢货,真要为了徐妙锦好,难道不应该让她入宫为妃,有我朱棣保护,不比黄昏那货强上一百倍?
徐辉祖却笑着说了句二妹近来喜欢上了易安居士的词,犹喜那一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又喜那一句“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女子对于爱情的美好憧憬,跃然字间。
二妹对黄昏动情,已在明面。
这是二妹憧憬的爱情。
当大兄的,留着无用之躯虚度韶华,不如为二妹的幸福爱情博一把。
朱棣黯然。
很有些挫败感,身为天子,在抢女人这方面,竟然输给了臣子,着实有些难以接受,不过转念一想,徐妙锦这样的人,她对于爱情绝对不会掺杂任何俗事富贵的影响。
她只会向往美好爱情,和身份地位无关。
倒也释然了。
既然事情已经摊开了,那也没什么哑谜好打,问黄昏,“你此次布局杀庞瑛,早就意料到徐辉祖会出手帮你?”
黄昏犹豫了下,坦白道:“实际上是臣去请的他。”
朱棣不解,“你什么时候去的?”
黄昏解释道:“臣身边有个护卫叫许吟,以前是锦姐姐的护卫,最早是跟随徐辉祖在军中,靖难之后留在应天,后来成了臣的护卫,臣让他夜访徐府。”
朱棣恍然。
大袖一挥,“那你便背着对徐辉祖和徐妙锦的愧疚度过余生罢。”
徐辉祖一死,徐妙锦会不怨恨黄昏?
黄昏却道:“陛下,臣想为徐辉祖求个情。”
朱棣恍然。
难怪黄昏来到乾清宫后,会就寻找侄儿朱允炆的事情提出“寻道张三丰”和“组建无敌舰队下西洋”的建议。
就是为了这一刻。
不得不说,这两个建议是很大的功劳。
朱棣陷入沉思之中。
黄昏继续道:“臣知道陛下不欲杀庞瑛之心,是想借庞瑛这条线索,挖出靖难余晖幕后主谋的事情,臣在此保证,只要您不杀徐辉祖,臣愿意和他一起,在今年之内,让梅下再无奔马!”
如今迹象清晰。
应天城中,有资格有能力有立场演绎出这一场靖难余晖的,只有驸马梅殷,嗯,还有个李景隆也存在微弱可能性。
朱棣看向道衍。
道衍微微颔首。
朱棣又沉默片刻,忽然想起一种可能,面色凛然,对徐辉祖道:“你先出去。”
徐辉祖请死,但并不代表真的想死。
转身出殿。
朱棣对黄昏、道衍和郑和三人道:“朕倒是想到一种可能,会不会是徐辉祖和梅殷是一伙的,他借黄昏的理由出手,目的就是帮助梅殷灭庞瑛的口?”
殿中三人都愣住。
这
完全有可能!
道衍思索片刻,道:“既然如此,徐辉祖更不能杀,等留着,至于去挖梅殷之事,让黄昏一个人办就行了,郑大监那边全力配合。”
黄昏苦笑,“那我很难啊。”
不出意外,因为庞瑛之死,纪纲的北镇抚司会对自己全力发难。
而这种状况朱棣帮不上忙。
就算朱棣敲打纪纲,纪纲也不得不展开报复,因为纪纲不报复,他的心腹对他的信服力和凝聚力就会溃散,没了心腹,纪纲知道他迟早会被其他人取代。
横竖一死,纪纲只有不顾朱棣这边的威慑,强行弄死黄昏,才有活路。
朱棣嗯了声,说能者多劳。
黄昏只能接了。
没办法,如果徐辉祖是梅殷的同谋,那自己认栽便是。
如果徐辉祖不是,有他帮助,弄倒梅殷也不难。
但是
这个机会可不能错过!
黄昏恬不知耻的对朱棣说,陛下啊,你看徐辉祖不能信任了,而臣要面对是一群忠诚于建文帝的旧臣,仅仅是南镇抚司的千户,力有未逮啊,你看不是应该
言下之意,升官!
朱棣一想也是,于是当即下旨,免去赛哈智南镇抚司镇抚使一职。
由黄昏补缺。
第一百六十九章 花须堪摘直须摘
庞瑛之死,在应天来说,不算小事。
涉及多方势力。
首先便是纪纲。
因为庞瑛之死,他麾下的李春、王谦、庄敬、袁江等人如今心有戚戚,都害怕自己会成为下一个庞瑛,而这几人中,庄敬的心态已经起了变化。
因为庞瑛让姚楚山在兴化府追杀黄昏一事而受到牵连,纪纲被降职。
而庄敬却成了锦衣卫都指挥使。
庞瑛之死让庄敬看到了一种可能:纪纲失宠的话,作为锦衣卫都指挥使,他庄敬如今是最有机会从真正意义上取代纪纲的人。
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个傀儡的都指挥使。
所以庞瑛死后,庄敬对纪纲的态度有了一丝变化,不再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李春、王谦、袁江三人看在眼里,心头亦在谋算。
是不是应该到庄敬哪去表表忠心?
纪纲岂会不知。
但他无可奈何。
当下的敌人不是庄敬,庞瑛死后,自己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威望扫地,在其余臣子看来,自己在陛下那边也已失宠。
所以,要想重拾辉煌,只有一件事:杀黄昏。
而且必须借陛下的刀来杀黄昏。
由此向所有人证明,我纪纲依然是陛下最信任的臣子,只有这样,纪纲才能回到他的巅峰。
他开始筹划。
要杀黄昏很难,但当下就有机会。
靖难余晖还有最后一丝光彩,在这最后一丝光彩之中抓住机会扳倒黄昏,着手点便是徐辉祖、梅殷等人。
还有一点:黄昏当初在福建那边,消失的那一两个月究竟干什么去了?
庞瑛死后当日,纪纲便派出心腹悄然去往兴化府。
他要查出黄昏那一两个月的行踪。
而他选定的未来心腹,则是锦衣卫泉州百户所的百户:周胜然。
周胜然是个人才。
仅是从他当初那一系列应对之策,纪纲就已经看出,这个周胜然的能力犹在庞瑛之上,只要重用他,查出黄昏失踪那一两个月的猫腻,绝对不难。
纪纲筹谋反击之事不提。
应天这边,朝野沸腾。
谁都没想到,朱棣要保庞瑛,却被黄昏打了一巴掌,就是这样情况下,黄昏竟然还保下了违背圣旨出城杀人的徐辉祖。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黄昏竟然还升官了。
南镇抚司镇抚使。
从四品!
短短的一两年之内,黄昏从一个白丁到了从四品的朝官,这升迁的速度不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至少也可以用骇人听闻四字来形容。
比纪纲当初的升迁速度还快!
现在大家算是看出来了,陛下要重用黄昏,这份决心比重用纪纲还甚,仔细回想黄昏仕途上的政绩,似乎并不卓著。
他只是对陛下提议组建内阁而已。
内阁组建成功。
他只是对陛下提议编修一本超越《类要》的全书而已。
文渊阁解缙为主,道衍为辅,全力编修。
他只是钦差了一趟兴化府而已。
他只是敢和陛下抢徐妙锦而已。
他只是在陛下的保护下杀了庞瑛而已。
他只是……
应天朝野的那些权贵,忽然发现他们看不懂黄昏这个人了,既能提出让陛下欣然应之的建议,又敢和陛下作对,既能发明香皂、沐浴露、润肤水,开创时代商行大石敛财,又敢肆无忌惮的和锦衣卫屠刀纪纲作对。
黄昏此人,究竟依仗的什么?
只有几个人知晓。
朱棣、道衍、郑和。
黄昏依仗的不是朱棣的恩宠,而是他自身的能力,而且君臣之间,都有同样的野望:让大明的王旗,在目光所及的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里,放肆飘扬!
所谓志同道合,便是指此。
如此一来,朱棣对黄昏越发包容。
郑和到道衍两人,对此也是喜闻乐见,尤其是黄昏提出的组建无敌舰队下西洋一事,着实震撼了这两人。
南镇抚司衙门。
随着黄昏走马上任,杜金明等六人都有了归宿,前部被调入南镇抚司,担任黄昏的亲卫职责,至于张凤阳、苟布、赵芳生三人,依然负责时代商行的资金安全。
光明正大的公器私用。
但无人敢弹劾。
现在这个局势,很多人都在怀疑,朱棣是不是也在时代商行里投钱了。
这很正常。
朱棣作为天子坐拥天下,但他也需要用钱,可有些用度不是随意能从国库拿出来的,比如后宫用度,超过规则拟定的额度,这需要他自己掏腰包。
君王赚钱不外乎就是朝臣上供之类的,可有时候远远不够,君王又不可能随意变卖古玩,所以投资黄昏情有可原。
所以朱棣投钱到时代商行也是极有可能的。
南镇抚司一派喧腾。
被除了南镇抚司镇抚使一职,如今只剩下个锦衣卫指挥佥事的赛哈智,没有半点不爽,就算黄昏如今是镇抚使,但南镇抚司还是他的南镇抚司。
可是赛哈智聪明啊。
他知道黄昏不可能一直在镇抚使位置上呆着,这个官职迟早还是他的,所以很是聪慧的当着所有人的面说,从今以后,南镇抚司只有一个镇抚使。
在黄老弟担任镇抚使没有再高升的这一段时间里,他的话就是我赛哈智的话。
赛哈智这是打算跟着黄昏一条路走到黑了。
仅此一句,黄昏根本不要做任何事情,南镇抚司便成了黄昏的南镇抚司,这柄利器,就在他手上,将要彻底磨灭靖难余晖的最后一丝光彩。
黄昏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出手。
南镇抚司精锐尽出。
纪纲、梅殷、李景隆、淇国公丘福、成国公朱能、女秀才刘莫邪,都在他监视之下,甚至派出人重新调查景清大殿刺杀朱棣一案和上元大火案。
他要彻底斩断建文旧臣的念想。
靖难余晖?
我黄某人亲手将它葬送!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靖难余晖之后,我黄某人将联手朱棣,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两个人,借永乐盛世,打造出一个举世未有的不世帝国。
远迈汉唐,甩开元帝国!
穿越而来的黄昏,在十五世纪的大明王朝,从坐上南镇抚司镇抚使位置的那一天,扶摇上青云,亲手开启这条辉煌之路。
当然,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他还做了一件事:提亲。
花须堪摘直须摘。
莫教春花空对月。
现在是徐妙锦最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