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明江山堪舆图,这玩意儿可是军事物资,不过在黄昏的利诱下,朱棣还是给了一份没有标准任何兵力分布的堪舆图给黄昏。
黄昏拿给沈熙礼用。
沈熙礼指着应天周围的各大城市道:“以应天为核心,周围的经济重镇中,我们都已布局成功,大的城市有两家分店,小的城市有一家分店,钟山下老李负责的工坊已经扩大了三倍有余的规模,保证供给周边城市,因为运费的增加,这些分店的价格比应天这边要贵一成,不过反响依然很好。”
顿了一下,“接下来就是辐射其他省。”
黄昏点头,“我只提一个要求,大明疆域之内的所有省中的经济繁华大城,必须要有时代商行的分店,我的意思,凡我大明王旗飘扬之处的大明百姓,都要知晓我时代商行的大名!”
沈熙礼点头,“大概还需要两年来布局。”
黄昏笑道:“不急。”
忽然想起一事,“对了,如果有闲钱了,可以考虑购买或者自己找人建造大船,到时候准备携带大量物资,跟随国家舰队出访西洋。”
沈熙礼吃了一惊,“尹庆不是已经出使西洋了吗?”
黄昏摇头,“别问,听我的就行。”
沈熙礼懂了。
沉吟半晌,“这可是个不比全国布局的战略意义小的举动,你放心,就算商行资金周转再艰难,我也要在国家的舰队下西洋之前,给咱们商行弄至少一艘商船,并且要满载货物。”
有舰队保护,根本不用担心海盗。
若是一起出使西洋,必将赚得盆钵满盈。
黄昏当然也是这么想的。
要不然费心费力促成郑和下西洋干嘛?
家国大义不提,自己也要赚钱的……
嗯了声,“全权交给你。”
起身,“这些日子你会很累,等全国布局结束,等下西洋的事情告一段落,你就轻松了,到时候我会聘请更多的商贾天才来辅佐你。”
沈熙礼神采飞扬。
这才是他这一生存在的意义,累一点如何?
千百年后,世人不会只记得沈熙礼的祖上沈万三是元末第一富贾,人们也会说,大明王朝的沈熙礼,是个不弱于商祖范蠡的绝代人物。
临走之前,黄昏对沈熙礼说了句婚礼赶早。
沈熙礼笑说恭喜恭喜。
又去了一趟钟山。
本以为只是呆一会,哪知这一去,竟然在工坊里呆了一整天,如今的工坊——应该说叫工厂了,规模极大。
占地百亩,仅是各种工人,就有数百。
老李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负责生产工艺,而他自己牢牢掌控着材料配方,总领全局,要不然哪能供应各大店铺的货物。
无色玻璃已经被老刘实验了出来。
当然,花费巨大。
仅是用作实验的原材料,老李拿出来账本粗略一算,花费了上千两白银。
倒也还好。
无色玻璃已经通过时代商行卖了不少出去。
只是还没开始盈利。
毕竟这玩意儿现在算奢侈品,买得起的都是富贵人家,利润大而销量小,要想盈利,大概还要等一两年,待市场发酵成功。
黄昏多了个心思,觉得可以用自己那座废弃庄园的装修来给无色玻璃打下广告,反正结婚是要大肆宴请的,到时候应天城的那些富贵老爷们看见自己那座庄园,还不惊艳成狗。
又和老李商讨了沐浴露、润肤水的高端品牌。
其实就一个套路:换包装。
之前的包装,要么是用精美瓷瓶,要么是用琉璃瓶。
都不算高大上。
黄昏的意思,是要制作出各种色彩的小玻璃瓶,如后世兰蔻用的那种精美瓶子——这就有点卖瓶子的意思了。
不过有钱人可不在乎这一点。
所以关于如何制作这个彩色玻璃瓶的事情,黄昏和老李研究了一下午。
最终还是黄昏出了工艺原料的配方。
至于各种材料的占比以及工艺流程的改进,都要老李去实验。
不仅仅是配比的问题。
还涉及到退火等工艺。
这又是个耗钱耗时的事情,不过两人清楚,这东西一旦弄出来了,绝对是暴利,而且有助于产品的长远发展。
所以必须弄。
黄昏当起了甩手掌柜,索性全数交给老李——又多了个心思。
下西洋的时候,得让沈熙礼聘请一点西洋工艺人回来。
至此。
有负责销售、业务推广的时代商行,有负责产品研发、生产的工厂。
黄昏的商业帝国堪堪有了雏形。
第一百七十七章 暴风雨
奉天殿大朝会上。
朱棣身着绣“十二纹章”的黄色通天冠服,大马金刀坐在奉天殿中,目光俯视着殿内众臣,在殿门之外,臣子两分,一直绵延到奉天殿外的大广场之中。
陆续有臣子上奏。
朱棣一一回复,其实大多要事,早就和六部尚书等人商议妥当后,再到大朝会宣布而已。
原本以为今日没甚大事。
准备退朝之际,御史顾佐出列,“臣有奏。”
朱棣笑了,“顾卿有何事?”
顾佐孤傲清正,在督察院那边基本不和同僚凑堆子,如今这“顾独坐”的雅号连朱棣也听闻了。
顾佐朗声道:“应天府衙昨日出售了一座废弃庄园,此庄园价值上万,但府尹向宝却以低到令人发指的两千两的价格,出售给了南镇抚司镇抚使黄昏,此事大有猫腻,恳请陛下下令详查。”
此言一出,群臣沸腾。
大家都是当官的,赚钱的门道彼此门清,但你一座价值上万的庄园,竟只卖了两千两白银,也太心狠手辣了点。
这当中吃了多少回扣?
站在朝班中的纪纲心头暗爽,顾佐哪知道这些消息,还不是自己着人巧妙的告诉他的。
这种事,借顾佐这种人比自己弹劾黄昏、向宝更有效果。
朱棣愣了下,也觉得不可思议。
两千两?
想起黄昏找到自己说过的话,说他有办法从向宝那买到房子,只要价格合理,应天府衙不亏钱,自己答应他不干涩。
但现在才两千两,应天府衙裤子都亏没了。
扫视一眼,“向宝何在?”
应天府尹向宝出列,躬身道:“臣在。”
朱棣冷声叱道:“你不给朕一个解释吗?”
向宝大声道:“顾御史所言既是事实,又非全部事实,那处庄园卖给黄昏,是经过府衙慎重讨论后决定的,当时黄昏确实只支付了两千两款项——”
话音未落,群臣再次哗然。
朱棣咳嗽一声。
重臣噤声。
向宝继续道:“但这座庄园真正的成交价格是两万五千两白银,而非顾御史所说的两千两,远远超过了它的价值,应天府衙因此买卖,获利达四千两白银左右。此事有签订的买卖契约佐证。”
朱棣不解,“那为何黄昏只支付了两千两?”
向宝解释道:“黄镇抚使因资金周转问题,一时间无法全额支付,是以他提出一个折中方法,用时代商行做抵押,在买卖成立后的两年内,逐月支付,每月支付一两千,最终支付的总额将达到两万五千两白银。若是发生意外无力支付,时代商行就收归为应天府衙所有,若是有事耽搁支付,则下月起,滞纳的金额中,额外支付千分之五的滞纳金。”
群臣面面相觑。
还能这么操作?
朱棣也是震惊得不要不要的,黄昏这货脑子灵活啊,这都能想到。
他有时代商行垫底,每个月一千两白银真不难。
这个商业模式可以。
自己也可以借鉴。
思来想去,觉得这事应天府衙不亏,而且大赚特赚,顾佐的弹劾自然不成立。
朱棣问群臣,“诸位觉得如何?”
淇国公丘福站了出来,“买卖一事,本是民间事务,不过此事因为涉及到应天府衙,所以才能在朝堂讨论,如今应天府衙并无亏损,反而大赚,微臣看来,此事向府尹不仅无罪,反而有功。”
朱棣笑而不语。
他知道丘福站出来为向宝说人情的原因。
靖难余晖之余,立储风波隐然。
丘福这是在为老二拉拢阵营。
不过立储之事,朱棣还想再压一压,他想彻底弄倒梅殷之后,再从老大老二中选一个接班人出来。
连丘福都这么说了,其他人自然没意见。
站在朝班中的纪纲面有苦涩。
你妹,没想到黄昏搞了这一手,自己昨日得知消息后还大喜过望,没想到黄昏是这种妙招。
向宝退下。
朱棣看了一眼狗儿。
狗儿正要喊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忽见一人出列,“臣有事启奏。”
驸马梅殷。
朱棣心中一紧,旋即一喜。
从靖难之后的朝堂议事,驸马梅殷几乎从不发言,就似隐形人一样,此刻忽然站出来,只说明一个情况:他扛不住了。
不怕梅殷出手——他出手的还少了么。
就怕他不再出手。
只有出手,才能抓住他的失误。
问道:“有何事启奏。”
梅殷道:“众所周知,南镇抚司镇抚使黄昏,在夏初出使福建兴化府,任职兴化府百户所百户,后来发生诸多事情,导致兴化府百户所的所有锦衣卫被贬,总旗姚楚山被杀,而在此次事件中,黄镇抚使是受害者,甚至还因此高升。”
朱棣颔首,“然后呢?”
梅殷抬头,看了一眼朱棣,转头对群臣说道:“但诸位应该还记得,当时兴化府那边乱得很,人皆言姚楚山带着锦衣卫四处追杀黄镇抚使,而黄镇抚使却人间蒸发,最后又神奇莫测的从兴化府归来,并且趁机扳倒了兴化府一整座的锦衣卫百户所,如今福建兴化府那边,锦衣卫已经形同虚设。”
顿了一下,“问一下诸位,此事谁受益?”
众臣面面相觑。
受益人自然是黄昏。
梅殷又道:“还有一人受益,那就是陛下让黄昏去兴化府寻找的那人,兴化府百户所形同虚设之后,他便可在兴化府那边继续藏匿。”
涉及到朱允炆,朱棣的神经顿时敏感起来,在找到朱允炆和弄死梅殷之间,朱棣选择了前者:“按照驸马的意思,黄昏是故意栽赃给兴化府百户所,那么他为了什么?”
梅殷笑道:“陛下,你应该记得,黄昏在兴化府和泉州交界处,失踪了一两月的事情。”
朱棣点头。
满堂臣子谁不知晓这件事。
梅殷笑道:“那陛下你可知晓,黄昏失踪的那两个月里,和谁在一起?”
朱棣反问,“不是藏匿在一家猎户中么?”
这是黄昏的说辞。
梅殷大声道:“此即黄昏第二罪,欺君!”
纪纲立即懂了,站在朝班中问道:“敢问驸马,黄昏第一罪又是什么?”
梅殷大声道:“勾结邪教组织,伙同明教余孽藏匿建文帝!”
此言一出,满堂噤声。
这可是个了不得的大事,涉及到天子宠臣,又涉及到建文帝,还涉及到驸马梅殷、朱棣之间的斗争,又涉及到纪纲和黄昏之间的厮杀。
没人敢轻易惹火上身。
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子逆鳞
事到如今,靖难余晖终于从暗处转到桌面上来了。
梅殷的这次出手极其狠辣。
靖难之后的各种阴谋几乎都毁在黄昏手上,相信梅殷等人对黄昏必是恨之入骨,这一次抓住机会,一旦坐实,黄昏无力回天。
勾结邪教,欺君。
两项大罪,哪怕朱棣有心放黄昏一马,也无济于事,只能杀。
朱棣作为天子,很清楚这一点。
如果是真的,他再信任黄昏,杀起来也不会有一丁点的手软。
问道:“可有证据?”
梅殷道:“有人证,在奉天门外候着。”
朱棣挥手,“宣!”
片刻之后,一位老学究走入奉天殿,跪下行礼,自报身份:“草民刘思清见过永乐陛下。”
朱棣蹙眉,“你是谁?”
刘思清不敢抬头,大声道:“草民是洪武年初的秀才,福建泉州人,屡第不举之后,回到故地以开办私墅谋生,后来因缘际会,认识了张定边老将军。”
张定边!
这个名字不陌生,着实让满堂文武震撼了好一阵。
当年鄱阳湖水战,率领战舰杀入太祖军中,所向披靡,差点将太祖斩于马下,若非常遇春即时赶到,有没有大明王朝还两说。
朱棣面不动声色,“继续说。”
刘思清不敢怠慢,说道:“张定边老将军早已遣散旧部,蛰伏在泉州整日礼佛,不问世事,但其后人张扬素有野心,秘密将张定边老将军的旧部聚集起来,本欲乘靖难之战揭竿而起,无奈局势微妙,没有等到机会,只能继续蛰伏在泉州。”
靖难时,确实是好时机。
然而靖难之战中,福建那边的各卫驻兵却很少调动去勤王,张扬只能放弃。
朱棣后背一阵发凉。
万幸。
万幸侄儿朱允炆没有走昏手,调动沿海驻兵来和自己对战,要不然靖难之战中,这批人揭竿而起,明教再趁机揭竿而起……天下怕要大乱。
转念一想,这不可能出现。
我老朱家的事情,什么时候轮到你们来插手了。
一旦你们敢反,我朱棣不靖难也得先灭了你们。
问道:“这和黄昏有什么关系。”
刘思清道:“数月前的盛夏之时,张扬位于泉州和兴化府交界处的偏僻庄园里,来了个年轻人买马,是草民接待的,草民见他穿着不俗,谈吐不俗,又敢买马,想必是有钱的主儿,于是动了心思——陛下应该是知晓的,为了起事,张扬需要大额金银,所以做的很多事情上不了台面。”
朱棣颔首,“继续。”
刘思清道:“于是草民假意让人牵了匹马给他,又让奴仆在他喝的凉茶里下了蒙汗药,当年轻人走出庄园后,恰好遇见一名叫于彦良的锦衣卫,两人对峙时,药性发作,年轻人晕倒马下,和那名叫于彦良的锦衣卫一起,成了我们的阶下囚。”
“张扬见这年轻人被锦衣卫追缉,先以为是建文旧臣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