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第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扬见这年轻人被锦衣卫追缉,先以为是建文旧臣或者是靖难之战后被陛下肃清的皇亲国戚,觉得可以趁机敲诈一笔,于是将年轻人和于彦良一起关押在地牢之中,不料这年轻人为了求生,竟然暴露了他真正的身份。”
朱棣眸子一紧,“嗯?”
刘思清缓缓的道:“他说他是明教中人!”
朱棣倏然站了起来。
又缓缓坐下,“你们验证了他的身份?”
刘思清道:“我们和明教并无交往,张扬也是不信,不过那年轻人说了个明教高层的名字,张扬为了稳妥求见,派去通知了明教,其后将年轻人和于彦良一起关押在地牢之中,等待消息,不曾想一个多月后,那明教高层竟然真的不远千里来到泉州,到庄园取那年轻人。”
又道:“当时草民不在现场,只是听心腹说的,那明教高层来了一家三口,和那年轻人称兄道弟,其后明教高层和张扬密谈,应该是定下了盟约,再其后便带着那年轻人和锦衣卫于彦良离开。”
最后道:“陛下若是不信,可召锦衣卫于彦良对质。”
从始至终,刘思清都没说年轻人的名字。
但满堂文武都知道。
必是黄昏无疑。
锦衣卫于彦良和黄昏一起返回的应天,如今在黄昏的操作下,调入南镇抚司。
而黄昏出使兴化府时,确实失踪了一两个月。
这件事经得起推敲。
甚至不用找于彦良对质,大家都相信这个刘思清说的就是事实。
朱棣心中明镜。
亦是恚怒无比。
好你个黄昏,我待你不薄,几乎将你等同于纪纲的待遇,你竟然吃里扒外,悄悄勾结明教,难怪当初为了做到简在帝心,迷信那一套搞得那么熟溜,原来是本色出演。
这就是邪教的看家本领啊!
朱棣怒归怒,面上不动声色,他岂会不知今天这事的初衷:梅殷是想用这件事,除去黄昏,摘掉自己的一条臂膀。
这件事怎么处置?
既要惩戒黄昏,又不能让梅殷得逞?
朱棣思来想去,觉得不能两全。
起身,对满堂文武道:“兹事体大,需要细审,朕决意亲审,着人去锦衣卫宣黄昏、于彦良乾清宫觐见,纪纲、梅殷,退朝之后,你俩带着刘思清来乾清宫。”
扫视众人一眼,“还有事奏否?”
陛下都起身了,明显今日的事情是处置黄昏,臣子们也不是不懂事的人,有事也得留着下一次大朝会来,果断跪下,齐声恭送朱棣。
乾清宫中,朱棣坐下之后喝了口狗儿奉上的茶水。
此刻人还没到。
朱棣可以通过奉天殿后门直接回乾清宫,其他人要到乾清宫得绕路,还得先检查,至少要晚个半刻钟。
没事问狗儿,“你和黄昏关系较好?”
狗儿吓了一跳,急忙跪下叩头,“陛下,奴婢有罪,不该和黄昏走得太近,但奴婢绝对没想到黄昏会是明教的人,要不然给奴婢一万个胆子,也不敢和他走得太近。”
朱棣没好气的笑道:“没问你罪,就是以你对黄昏的认识,觉得这货会不会蠢到留下这种把柄,他若是明教的人,会留着于彦良的活口?他若是明教的人,回到兴化府后,岂会容忍张扬那一批人活到现在,要知道他是钦差,有资格调动张辅的兵力,朕当时可是让张辅带兵驻扎在福建边境。”
狗儿讶然,“陛下不信黄昏是明教的人?”
朱棣摇头,“按照刘思清的说法,黄昏笃定是明教的人,但个中必然有我们不知道的内幕,所以这件事朕才要亲审。”
顿了一下,声音骤然杀意凛冽,“朕不差臣子。”
黄昏若是不能完美的给朕解释清楚,没有绝对能让朕相信的理由,仅是勾结明教、欺君这两件事,朕就必须杀他。
必杀!
没有第二种可能。
天子的逆鳞很多。
这两种恰好都是。
第一百七十九章 我黄某人何惧
朱棣心中了然明镜,黄昏是明教中人一事,可能是真可能是假。
不论真假,都是梅殷对黄昏的反击。
也是纪纲在借刀杀人。
梅殷素有势力,能摸清泉州那偏僻地方的势力,而整个天下有这个能力的,除了他朱棣和梅殷还有纪纲。
因此这件事也可能是纪纲的手段。
利用梅殷,借朱棣的刀来杀黄昏。
这事朱棣喜闻乐见。
若是假的,那么可以趁机治梅殷一个诬陷朝臣的罪,先小题大做贬一下他的官职,后续更好操作,若是真的……
朱棣真不介意杀了吃里扒外的黄昏。
叛徒历来招人恨。
没过多久,梅殷带着刘思清来到乾清宫,在殿外候着,一位侍卫匆忙进来禀报,说纪纲请求佩刀入殿,望陛下恩准。
朱棣心中有些触动,觉得自己没白恩重纪纲。
纪纲请求带刀入殿的原因很简单。
等下亲审黄昏,殿中有梅殷、刘思清、黄昏、于彦良,这些人若是心怀叵测,殿外的护卫根本来不及护驾。
有他纪纲配绣春刀在一旁,足以保护天子安宁。
但是——
朱棣是天子,天子多疑。
在朱棣这一生中,他连他的三个儿子都不绝对信任,何况纪纲,整个天下,能让朱棣绝对信任的只有两个半。
发妻徐皇后是一个。
多年前就在他麾下办事的三宝太监是一个。
还有半个是道衍。
道衍在朱棣眼中,介于臣子和朋友之间,按说其实也是可以绝对信任的人,但靖难成功后,道衍富贵美女功名都不要,这就让朱棣不太安心。
道衍只是喜欢造反,练的屠龙术,万一以后你帮着老大老二老三中的某一个再来一次靖难呢?
因此道衍只能算半个。
所以纪纲不在朱棣绝对信任之列,闻言沉吟一刹,道:“可以,先让他们在殿外候着。”侧首对狗儿太监道:“你走一趟,去把三宝叫来,对了,让他带着他麾下的那个叫什么王顺的宦官一起过来,许他俩佩剑入殿。”
有三宝和王顺在,加上殿外的护卫,朱棣才能彻底安心。
狗儿急忙去了。
……
……
黄昏和于彦良走在紫禁城前往乾清宫的路上,心思沉重。
在前带路的是个小太监。
黄昏见过一两次,以前狗儿出宫宣旨的时候,这个小太监总是跟在狗儿身后,如此推测,他应该是狗儿太监的心腹。
这小太监来宣旨的时候,很是聪慧。
说陛下有旨,宣黄昏和从兴化府调来应天的于彦良一起去乾清宫问话。
这个旨意宣得很有水平。
表面上看,看不出任何问题,但仔细揣摩,却能感觉到狗儿太监的好意:朱棣哪可能在意一个从兴化府调回应天的锦衣卫。
偏生宣他觐见问话,还刻意强调从兴化府调回来的几个字。
明显有事,而且就是关于在兴化府发生的事情,再仔细一揣摩,恐怕就涉及到那场追杀中不可告人的秘密。
狗儿这是隐晦的提醒黄昏,早做应对。
所以说朝中有人好做官,这句话是千古真理,有狗儿太监在朱棣身边,黄昏不啻于多了一道隐形的保护色。
于彦良毕竟是出身诗书世家,很快想到了被宣见的原因。
压低声音对身旁的黄昏道:“恐怕是东窗事发了。”
黄昏颔首,“不离十。”
于彦良问道:“你可有预计到今日之事,可曾提前做过什么布局?”
黄昏摇头,“想过,布局没有。”
我又不是真的全知全能,哪能想到这么快就被查出失踪那两个月的事情,倒也是奇怪,纪纲之流,能如此快速查到张扬头上去?
张扬作为张定边的后人,竟然如此无能么。
于彦良心头一沉,望着两畔恭送的宫禁门墙,叹道:“怕是有去无回了。”
于彦良不蠢。
他已经想到,黄昏若是想脱身,有个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做法:把所有事情都栽赃嫁祸给他。
黄昏岂会不知,笑道:“我不是那种人。”
于彦良不语。
生死面前,谁知道谁是什么样的人。
忽然问道:“你就不怕我全部和盘托出?”
黄昏摇头,“怕。”
于彦良乐了,“现在是不是后悔当初没有杀我灭口了?”
黄昏依然摇头,“小于啊,人生就是一场没有刹车没有倒挡的自驾游旅行,走在路上就不能回头,也没有后悔,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前进,现在出现在我们面前的,不过是一次小小的后胎爆胎意外而已,只要我们掌控好方向盘,不会翻车的。”
一些用词于彦良听得莫名其妙,但却懂意思了。
眼神有些复杂。
黄昏也不再说这些,低声和于彦良商量,如何应对接下来朱棣的发难。
来到乾清宫外。
等了片刻,狗儿太监出来,“陛下宣见。”
说完领着两人进殿,刻意放慢了脚步,压低声音,用只有黄昏才能听见的声音说道:“小心些,这一次陛下不会轻饶。”
黄昏颔首。
进得御书房,发现站了好些个人。
郑和腰间佩剑,一手按住剑柄,带着同意佩剑的王顺一左一右站在朱棣旁边,面容冷峻,宛若两尊门神,全身关注监视着书房内的一切。
纪纲配绣春刀,站在对面。
显然纪纲防范的是站在他旁边的两个人。
有个熟人。
张扬的那个老学究管家。
还有个黄昏不认识,年纪比朱棣大一点,五官方正极有英武之气,卖相极好,留有须髯,在英武气中有着一股儒家的斯文气。
应是位儒将。
大概、应该是未来大舅子徐辉祖那个层次的人。
不用猜了。
此人的身份呼之欲出。
驸马梅殷。
靖难余晖幕后的真正黑手。
他终于出手了。
黄昏心里反而松了一口气,在这个节点梅殷出手,只能证明一件事:他坐不住了,必须要垂死一击,否则就会被自己和朱棣慢慢磨死。
也许,这就是靖难余晖下的最后一丝光彩,其后靖难便成历史。
当然……
在这最后一丝光彩前,大概会有刹那的黑暗。
事到临头,黄昏反而倍感轻松。
只要熬过今日之难,梅殷就是将死之人,其后自己就可以用全部的精力来发家致富,搞掉纪纲后,打造出远迈汉唐的大明帝国。
深呼吸一口气,和于彦良一起行礼。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罢。
我黄某人何惧!
第一百八十章 君以诚待我我以国士回之
朱棣看着黄昏。
眼里满满的都是站立在自己对面的影子。
这个年轻人,束发两年,才满十七岁,却已是大明王朝从四品的南镇抚司镇抚使,更是自己亲赐的同进士。
前不久又提亲成功,将要迎娶自己的小姨子。
十七岁的自己,也在沙场上杀出了一片威望。
可惜。
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我朱棣对你不好么,竟然还要去勾结明教。
目光从黄昏身上移道于彦良身上,“你叫于彦良?是前朝湖南宣慰使于九思的孙子?听说你家有个侄儿于谦,年岁不大,已是名满乡里的神通。”
于彦良答道:“是的。”
朱棣声音渐冷,“我大明开国以后,太祖厚待元朝官吏,你祖父虽在元朝为官,但你于家世代书香,只要一心为大明,出仕耀于朝堂不难,何况你已在锦衣卫,为何要走这条路?”
于彦良抬头,“什么路?”
当然不能承认。
实际上也无需承认,因为他本来就和明教没有关系。
朱棣冷笑一看,“你看看那个老学究,你可认识他?”
于彦良看也不看,“认识。”
朱棣心中一沉。
于彦良是黄昏从兴化府带回来的人,他既然认识刘思清,这就意味着刘思清说的都是事实——黄昏竟然真的勾结明教。
纪纲、梅殷两人则是心头暗喜。
前者是少了竞争对手。
后者是因为搞掉这个屡屡坏他大事的黄昏后,再筹谋几次,也许真能让这大明江山变个天,到时候若是朱文圭上台……
郑和和王顺两人则是面不改色。
他俩任务只有一个。
保护陛下。
狗儿太监暗暗悲戚起来,觉得好伙伴黄昏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黄镇抚使啊,你就安心去罢,你是我狗儿这些人遇见的人中,唯一一个待我真诚的人,以后的清明,我一定到你坟头上柱香。
狗儿自成为朱棣的贴身太监后,他就明白他身份的特殊性。
成了无数人巴结的对象。
他也看得清自己,知道有今天都是朱棣所赐,也知道那些巴结他的为了什么。
为何对黄昏有独特的感情?
因为一块香皂!
当初研制出来的第一批香皂只有区区四块,徐皇后一块,徐妙锦一块,黄昏留了一块,然后送了一块给狗儿太监,让他给对食用。
在狗儿看来,这可是皇后娘娘才能用的稀世之物。
黄昏竟然给了他一块。
可见其真诚。
尽管狗儿收下之后不敢留着,献给了朱棣,但黄昏这个举动让狗儿感受到了黄昏对他的情分,加之之后两人之间的种种交往,狗儿对黄昏确实有朋友之情。
说起来黄昏自己都不相信。
他当初给狗儿香皂,是猜到狗儿会给朱棣,也猜到朱棣会明白自己的用意,所以当时的操作,是同时赚了朱棣和狗儿的人情。
他却没想到,竟然在朱棣身边收获了一个最重要的人心。
随着于彦良那一句认识,黄昏心头一颤。
完犊子了。
看于彦良这架势,大概是要出卖自己了,于谦于少保,你家这叔父真是让人失望啊……
于彦良继续道:“当初跟随兴化府总旗姚楚山去追杀黄镇抚使,我去这老学究所在主家的庄园讨要一杯凉茶喝,不意竟然被他们抓入了地牢。”
朱棣蹙眉,“我没那么多时间来听你们讲故事。”
于彦良立即果断的道:“他们是反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