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大明王冠 >

第9部分

大明王冠-第9部分

小说: 大明王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功告成。

    接下来就是等,等它彻底成型,大明天下就将第一次出现现代意义上的香皂!

    大明有肥皂团和澡豆,但是效果低得令人发指。

    富贵人家也会在肥皂团里加上各种香料,然而哪能和香皂媲美,何况自己还在里面加了葡萄酒,对肌肤保养效果极佳。

    清末,现代香皂进入国内,立即将传统肥皂团和澡豆打败,成为风靡一时的“洋胰子”。

    等打开市场,再去研究沐浴露。

    什么钱最好赚?

    女人和小孩的钱。

    自己现在还没有技术制造奶粉,况且奶粉市场还没开拓出来,只好暂时从女人身上下手,女人嘛,总是爱美爱香。

    这就是市场!

    市场需求决定生产力。

    四块香皂能致富?

    当然不能。

    黄昏就没打算卖这四块香皂,而是想用它来得到超越它价值的回报,所以这件事离不开徐妙锦,有事没事还得去和她继续勾兑。

    抢老婆嘛,得殷勤。

    ……

    ……

    朱棣登基,废建文年号,建文四年改为洪武三十五年。

    拟定他的年号为永乐。

    朝中动乱随之平息,暗地里却是波澜起伏。

    即位诏书是解缙写的。

    有两千余字,诏书中有一句:“天位不可以久虚,神器不可以无主,上章劝进,朕拒之再三,爰乃俯徇与情,已于六月十七日即皇帝位。”

    很好地替朱棣做了一番掩饰。

    这份诏书写的朱棣是身心舒爽,倍外待见解缙。

    在写诏书之前,解缙是待诏。

    写了诏书之后,升为翰林侍读,官七品。

    连升四级。

    解缙这位识时务的读书人,即将步入他人生最辉煌的时期,最终名垂千古——当然,这是不提“驰谒”朱棣马首这个污点的前提下。

    恰好和方孝孺形成反照。

    实际上方孝孺和谢缙两人,究竟谁对谁错,青史自有定论。

    方孝孺错了吗?

    没错。

    他保留了读书人的脊梁,守住了气节。

    解缙错了吗?

    没错。

    他至少在永乐朝为后世读书人做了件功莫大焉的事。

    同样飞黄腾达的还有召之即至的胡广,被升为侍讲。

    因为香皂成型还需要等待。

    黄昏便终日里跟随着吴与弼一起看书。

    主要还是认字。

    好在有简化汉语可以参考,不像学习外语那么难,可那些复杂的繁体字还是弄得黄昏痛不欲生,最后笃定主意,一定要把汉语拼音弄出来,整一本新华字典。

    朱棣登基后没几日,朝廷终于发了薪俸。

    但也仅仅能保证三人的温饱。

    吴溥对此没有任何怨言,丝毫不觉得黄昏这么蹭吃蹭喝有何不妥,同时他又兼职黄昏的四书五经老师,启蒙课程则是吴与弼担任。

    日子平淡。

    黄昏对此分外满意,穿越者也需要发育时间和空间嘛。

    然而树欲静风不止。

    这天傍晚,来了个人。

    男人。

    这是废话。

    不过这个人着实让黄昏有些意外,差点以为看见了年轻时候的朱棣。

    年纪二十三四,身材健壮雄伟,因常年驰骋疆场,肌肤略有粗糙而呈小麦色,极其的运动健康,双眉浓长鼻子挺直,双眸深邃明亮。

    英姿不凡!

    不用想就知道这货是谁。

    未来将会和明仁宗朱高炽演绎一场惊心动魄的储君之争,并且屡屡压得朱高炽濒临绝境,却又自己作死储君之位的汉王朱高煦。

    现在还不是汉王。

    这货作风极其强硬,很有点朱棣的风范,加上相貌也像,所以在朱棣那边一直比朱高炽受欢迎,极受武将拥戴。

    大家都是沙场同甘共苦过的人,武将登基才有共同语言嘛。

    他怎么来了?

    黄昏心里咯噔一下,这事不在我预知范围内啊。

    朱高炽身着便服,一个人。

    今日来见黄昏,不敢让他人知晓,所以才在夜幕初上,即将开始夜禁之前到来,免得被父皇知晓,怀疑他有二心。

    走入院子里,看见出门查看情况的黄昏和吴与弼,略一沉吟,笑道:“谁是黄昏?”

    黄昏上前了一步,弯腰做揖为礼,“殿下有事?”

    朱高煦讶然,还了一礼,“你认识我?”

    黄昏笑了,“不用认识,就殿下这英明神武的样貌,只要见过陛下的人,都能猜到您的身份,只是不知道殿下此来何意。”

    朱高煦犹豫了。

    总不能见面就问黄昏,你既然是穿越者,有可以媲美推背图的预知能力,那你能否告诉我,我家老头子是把江山是交给那个废人朱高炽还是交给我朱高煦。

 第十八章 春风化雨朱高炽

    黄昏大概猜到了朱高煦的来意。

    沉吟半晌,道:“殿下之意草民已经明白,但殿下和大世子皆是天选之子,而我纵为穿越者,可也无法觊觎皇室天机,倒叫您失望了。”

    朱高煦哪会相信。

    打量了黄昏一阵,笑里藏刀,“你是不愿意说罢。”

    黄昏笑而不语。

    朱高煦笑容深沉,“你不说,是预知到我会输给朱高炽那废物?所以怕和我沾上关系,将来被那废物清算?”

    黄昏依然笑而不语。

    朱高煦冷笑,“可知靖难之时,我父皇说过一句话么。”

    黄昏心里冷笑,朱高煦你也太天真了。

    不过话说回来,朱棣那一句话真不见得是忽悠朱高煦的空头支票,毕竟朱棣历来都比较喜欢朱高煦,而不是得过小儿麻痹导致身体臃肿不堪走路都需要人扶的朱高炽。

    朱高煦狂笑一声,“父皇勉励我,说世子多疾,让我多加努力,如果你真拥有预知能力,应该知道如何选择。”

    黄昏叹气,“我只是个为了温饱努力奋斗的一介草民,哪敢涉及如此天机之争,以后大概率也就是靠读书进入朝堂,甚至因为叔父黄观的缘故,连科举资格都难以获得,殿下还是莫要为难草民了。”

    朱高煦以为黄昏在坐地起价,挥袖道:“无妨,我可以让你入仕朝堂。”

    黄昏不假思索,“无功不受禄。”

    朱高煦蹙眉,眼眸渐冷,“你是要找死,嗯?”

    黄昏哪会惧怕他。

    同样的鼻音冷哼,朱高煦和朱棣差远了,笑道:“陛下最青睐殿下,且殿下之英明神武满朝文武皆看在眼里,您又何必在意我这区区一介白丁呢,须知穿越者再有预知能力,也就一相士尔,但这大明天下,终究还是天子皇权的天下。”

    黄昏说这话,其实只是想告诉朱高煦,你有时间来拉拢我,还不如去多巴结一下朱棣。

    哪知朱高煦想多了。

    他以为黄昏屈服于他的威势,承认身为穿越者也在他朱高煦这位未来天子的皇权掌控下,心中顿时暗喜,觉得这是黄昏给他的暗示。

    争夺江山的雄心越发沸腾。

    脸上的笑容便真诚了些,“好,我知晓了。”

    转身欲走,走了几步,忽然回头,“有件事倒是让人好奇,你和徐妙锦去了安庆,倒真是巧,募兵走到安庆的黄观就这么人间蒸发了,你说黄观会在哪里呢?”

    说完得意的扬长而去。

    他自信满满。

    黄昏先是在自己的威压下示弱,如今再这么一敲打,就不信黄昏敢不臣服于他。

    黄昏见状郁闷无比。

    感情自己无形之中助长了朱高煦争夺江山的野心。

    关键这货还敢威胁自己。

    有点麻烦。

    若是让朱高煦找到了叔父黄观,到时候他一不小心说漏嘴,告诉朱高煦是自己说的建文帝还活着,那么自己的下场大概和傅洽一样。

    在诏狱里永不见天日。

    目睹了这一场有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交锋,吴与弼轻声问到:“黄昏哥哥,他难道就是——”

    黄昏点头,“朱高煦。”

    吴与弼倒吸了一口凉气,讶然震惊得很,“他可是朱棣的二儿子,将来会被封王的人物,为何也会来拉拢你?”

    黄昏笑着解释,“他有野心,如果能得到一个我的辅助,加上他自己的各种优势,实现他心中野望真不是太难。”

    吴与弼确实不适合仕途。

    这么简单的真相都难以推断出来。

    正聊天间吴溥归来,黄昏便将朱高煦来访的事情说了一遍。

    吴溥闻言并不意外。

    轻声道:“如今朝堂内外已有传言,当然,颇有些以讹传讹了,说黄观侄儿黄昏因祸得福,投河不死之后成为无所不知的神……”

    吴溥吹不下去了。

    神个屁。

    在我家里,就是个连字都认不全的毛头小子。

    一天就知道瞎折腾。

    黄昏笑得很嘚瑟,“那岂非这段日子会有很多人来找我算命什么的,要不咱们就趁机赚点外快?”

    吴溥一个板栗敲上去,“忘记你自己说的话了?”

    泄露天机太多,会遭天谴。

    黄昏脑袋很疼,心里很暖。

    摸了摸脑袋,问道:“吴叔,那接下来咱们应该怎么办?”

    吴溥想了想,很快说道:“不用担心,虽然朝内臣子很想来求你指点,但朱棣盯着呢,谁敢明目长胆的来,又不是谁都有朱高煦的底气。”

    吴溥虽然继续在翰林院,但私下里对朱棣还是直呼姓名。

    黄昏一想也是。

    话说回来,要不要去找李景隆,这货的下场不太好,可以趁机敲他一笔,反正他有钱。

    转念又想,君子有所不为。

    吴溥叮嘱道:“你这个职业有点特殊,千万不要和臣子走得太近,尤其是不要和朱高煦、朱高炽、朱高燧走得太近,极容易引起朱棣的疑心。”

    其实这样的人,在当今天下只能为一人所用。

    朱棣。

    黄昏当然明白这个道理,朱棣还有二十多年的江山呢,自己现在就去站队,也太早了。

    所以先前没有和朱高煦闹翻。

    原因很简单,蝴蝶效应。

    万一因为自己的到来,朱高煦最后真的成为大明天子也说不定。

    正想去厨房帮助吴与弼煮饭,眼角余光看见一道黑线,闪电一般射在门廊上,定睛一看,竟然是一枚飞刀。

    刀上插了张字条。

    吴溥取下看后递给黄昏,道:“这位做事还是比较朱高煦稳妥,且善解人意,比较照顾你的处境,这一点让人有些佩服。”

    黄昏看后顺势揉成团装入怀里,准备带到厨房烧掉。

    不得不说,朱高煦反应很快。

    在得知自己是可以预知的穿越者后,很快就亲自上门来拉拢,但另一位反应也不慢,为了避嫌不敢亲自出现。

    但他让人盯着朱高煦。

    字条上只有一句话:“请放心。”

    三个字。

    意思不言而喻,朱高炽会暗中阻挠朱高煦,让他无法找到黄观。

    字条的主人是谁已呼之欲出。

    朱高炽。

    做事确实像他的作风,没有直接登门给自己压力,而是派人阻挠朱高煦,从而解决黄昏的后顾之忧,以春风化雨的手法收服人心。

 第十九章 永乐时代启幕

    果不其然。

    那一日后,朱高煦和朱高炽都极其安静,也没有传来黄观被捕的消息,倒是莲花桥平康坊外多了些锦衣卫的密探。

    朱棣应该知道朱高煦见黄昏的事了。

    并没有发作。

    毕竟朱棣还是更钟爱二儿子多一些。

    这段时日,应天城很乱。

    死了很多人。

    方孝孺最终的结局,夷族。

    被车裂于聚宝门外,尸骨由方孝孺门生德庆侯廖永忠的孙子廖镛、廖铭两人收拾掩埋在聚宝门外的山上。

    德庆候廖永忠早些年因为用了龙凤之物僭制而被处死免爵——其实就是太祖朱元璋给孙子建文帝清除有威胁的老臣。

    方孝孺的弟弟方孝友,一同赴刑场,赋诗一首而死。

    妻子郑氏及两个儿子方中宪、方中愈事先自缢身亡,两个女儿跳进秦淮河溺死。

    方孝孺是一个敢于反抗强暴的人,他虽然死得很惨,却很有价值,他的行为应该成为读书人的楷模,为我们所怀念。

    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杀人犯在残杀第一个人时是最困难的,但只要开了先例,杀下去是很容易的。

    永乐大帝朱棣,向世人展示出他两张面孔中冷酷无情的那一面。

    开始屠杀。

    在靖难之战让朱棣吃了不少苦头的铁铉,被割耳鼻后煮熟,塞入其本人口中,朱棣问他:“甘否?”

    铁铉答:“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

    铁铉被凌迟,杀其子。

    黄子澄,凌迟,灭三族。

    齐泰,凌迟,灭三族。

    练子宁,凌迟,灭族。

    卓敬,凌迟,灭族。

    陈迪,凌迟,杀其子。

    此外,铁铉妻、女,方孝孺女,齐泰妻,黄子澄妹没入教坊司为妓女。

    同为文职奸臣的黄观反而没被提及。

    事情终于告一段落,朱棣坐在了代表最高权力的大殿,这个大殿他并不陌生,以前他经常来磕头朝拜,或是上贡祈怜。

    但这次不同,他已经成为这里的主人。

    他坐在皇帝的宝座上,俯视着群臣。

    虽然这个位置不久之前还属于他的侄子朱允炆,虽然他的即位无论从法律的实体性和程序性上来说都不正常,但有一条规则却可以保证他合理但不合法的占据这个地位。

    这条规则的名字叫做成王败寇。

    朱棣终于胜利了,他接受着群臣的朝拜,这是他应得的,他付出了太多,背负了太多,现在是得到回报的时候。

    我会用我的行动证明我才是这个帝国最适合的继任者,这个庞大的帝国将在我的手中变得更加强大!

    我将让所有的人都仰视我。

    永乐!

    仰视这个伟大的国家。

    大明!

    当历史真实的在眼前上演,黄昏才明白自己有多弱小。

    哪怕他是穿越者!

    无能为力。

    他想过救这些人,可他做不到——朱棣,也不是能随意被人忽悠的君王,那可是永乐大帝,以篡位走上历史舞台,最终青史留名的伟大人物。

    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