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第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高煦两兄弟还真上当了。
再其后,梅殷几个人的马车在大明境内消失,直到一个月后出现在福建境内。
从靖难余晖到如今,梅殷将每一步都算计在内。
近乎完胜!
……
……
清凉山巅,朱棣天子剑归鞘。
看了一眼徐辉祖。
笑了笑,轻声说了句:“皇后终于可以放心了,这一两年,她就没怎么睡过安稳觉,有时候甚至对朕卑躬屈膝。”
为何?
因为徐皇后始终是想救徐家,想救徐辉祖的。
她怕徐辉祖会死在朱棣的屠刀下。
现在好了。
她不用再担心,因为今日之事,朱棣已经看明白徐辉祖,他虽然曾经对朱棣不满,但如今,已认可朱棣为帝。
要不然以今日的状况,徐辉祖就算不出手,朱棣也会死。
他要是出手,朱棣更是必死。
徐辉祖选择了保护朱棣。
他表明了立场。
徐家,自可世代富贵。
朱棣是高兴的。
但也是头疼的——靖难之后的功臣,对徐辉祖意见很大,包括平安、盛庸等人,军营之中的意向一直是杀之而后快。
毕竟这几个人都在靖难之中让北军吃足了苦头。
所以,总得给靖难功臣一个交代。
徐辉祖现在是不能杀的了,平安也在北平那边担任指挥使,倒是盛庸,被俘之后致仕在老家,可以敲打一下他,安抚军心。
当然,能不杀盛庸还是不杀。
作为沙场长大的人,朱棣其实对平安、盛庸没有恨意,多是尊敬。
朱棣又斜乜一眼黄昏。
黄昏苦丧着脸,哀叹道:“陛下,能否让微臣点时间,明天早上,不需要陛下的旨意,微臣自己去南镇抚司的诏狱待着,等候您的发落。”
今夜老子洞房呢。
就算死,也得先洞房,只是好像有些委屈老婆徐妙锦了。
朱棣嗯了声,“可以。”
徐辉祖欲言又止。
他想为黄昏求情,可知道他现在的身份地位,求情不仅没有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索性不说话,只能暗暗为妹夫担心。
姐夫杀妹夫……徐辉祖也是日了狗了。
山下零散的护卫上山后,朱棣下令,将纪纲和庄敬送入太医院,不顾一切代价,一定要将这两人救活,否则让御医拿人头来。
黄昏暗暗可惜。
庄敬被张良穿胸一刀,竟然连肺叶都没刺穿,这货还活着!
当然,以大明王朝的医学水平来说,也说不准一个炎症就把这位虽然坐在都指挥使位置,却没有都指挥使实权的新晋大佬送去阎王爷那里做客。
纪纲也还活着。
他受的伤比庄敬轻了许多,没有致命伤,但估摸着也得十天半个月下了不床。
蛋疼的是,经过今天的事情,这两货肯定会更受朱棣信重。
宿敌啊!
偏生黄昏这一次要受杜金明、张良等人的牵连,别说南镇抚司镇抚使这个官职,保住小命就算是赢,此消彼长,黄昏当下很忧郁。
天子起驾回宫。
黄昏和徐辉祖带着几个人跟着保护。
紫禁城内已经平息。
朱棣回去之后,呆在御书房,不见任何臣子——除了天子亲卫军和五军都督府的官员以及锦衣卫。至于京畿府衙、县衙班子关于城内乱局的后续处置,朱棣暂时不愿意管。
黄昏和徐辉祖走在回家的路上。
两人心头沉郁。
还是徐辉祖打开了僵局,示意身后的许吟、钱沣等人落后几步,小声对黄昏道:“你别担心,他既然同意你明日自去诏狱,就说明不会杀你了。”
黄昏苦笑,“那是给你们徐家面子。”
徐家的女婿结婚当日就被朱棣给杀了,大明百姓会如何看待徐皇后?
徐辉祖也唯有叹气,“梅殷确实可怕。”
布局之深,筹谋之远,令人叹为观止。
黄昏也是一阵汗毛倒竖,由衷的叹道:“如果没有大舅哥你,梅殷这一次布局只怕是大获全胜,一旦朱棣死在清凉山巅,梅殷根本不用南下,直接带着朱文圭进城登基,自此,靖难就成了一场笑话。”
徐辉祖摇头,“我并不是决定性的人。”
黄昏不解。
徐辉祖想了想,决意不隐瞒妹夫,轻声说道:“因为我被圈禁,其实梅殷乃至整个朝堂的人,都没在意过我,但自那次梅殷借柳大的画像想要栽赃陷祸于我,意图让我徐家堕入深渊之后,我便开始反击,只是比较隐晦,但恰好发现了一个秘密。”
黄昏来了精神,“什么秘密?”
徐辉祖越发小声,“根据我的人调查得知,在早些时候,刘莫邪和李景隆有过秘密联系!”
这是个炸雷!
黄昏震惊得口瞪目呆。
第二百一十章 观战
李景隆也牵扯进靖难余晖了?
完全有可能!
朱棣登基之后,李景隆位极人臣,一时间显赫无双,然而好景不长,永乐元年到永乐二年间,他不断被朝臣弹劾,最终削爵圈禁黯然去世。
这里还真可能有猫腻。
黄昏忽然出了一身冷汗。
如果在今天清凉山巅的那种状况下,李景隆若是带人上山,朱棣和自己等人有几分生还希望?
要知道,李景隆现在还是有一点兵权的。
万幸……
看了看天色,还有些早。
黄昏准备回家继续享受新婚的幸福。
赛哈智从后面匆匆跑来,喊住黄昏,压低声音道:“黄老弟,你怎么回事,怎的让梅殷的人潜伏在你麾下了?”
说没有抱怨是假的。
就因为这事,赛哈智刚刚在乾清宫被朱棣骂了个狗血淋头,意思很明确。
你这个指挥佥事是吃屎的,别干了,滚回南镇抚司罢,要不是因为赛哈智是西域人,有点出身,朱棣还要用他,估计就是一撸到底了。
所以说,赛哈智有怨念完全合理。
但这货聪明,他能爬上指挥佥事,黄昏功莫大焉,现在不过是回到原点而已,且别看黄昏这一次要跪,但没准他又一次化险为夷呢,所以赛哈智依然敬重黄昏。
道:“也是老哥我的错,以为是你带回来的人,就没派人去福建那边调查,若是调查一下杜金明等人的来历背景,也不会有今天的事情了。”
黄昏摇头,“查也查不到的。”
梅殷敢把杜金明等人安排过来,自然早就将他们的身份掩饰好了,哪会让你赛哈智轻易查出来。
赛哈智一声长叹,“现在可怎么办是好,纪纲和庄敬卧床,暂时死不了,锦衣卫除南镇抚司外,其余尽数归袁江、王谦、李春三人调派。”
黄昏也无奈叹气,“明天我就要去咱们南镇抚司的诏狱了。”
赛哈智:“什么意思?”
黄昏简短说了。
赛哈智沉吟半晌,“陛下没有立即把你送入诏狱,说明这事还有转机,你且先回去,容老哥今夜好生想想,谋个万全之策保你无恙,我先去诏狱那边交代一下。”
说完匆匆而去。
徐辉祖看着赛哈智的背影笑道:“这位怎的如此信任你?”
黄昏没好气的回了句,我人格魅力大。
徐辉祖嗤之以鼻。
出了宫门,黄府和徐府不在同一条线路上,黄昏斜眼看大舅子,“要不要去闹洞房?”
徐辉祖哭笑不得,“都这时候了,你还有心思闹洞房?”
心思电转,忽然一把扣住黄昏,“你是真心对妙锦的吧?”
黄昏理所当然,“这还用问?”
徐辉祖认真的道:“我知道接下来这些话有些不合理,毕竟你和妙锦已经办了婚礼,她如今是你黄家的人,但她终究是我三妹,为了她的未来和幸福,今夜的洞房能否暂缓?”
这个事很重要。
万一黄昏明天死了,难道妹妹要守一辈子活寡?
徐辉祖不愿意看见这样的局面。
所以他要为三妹做点事。
黄昏之死无可解救的话,那么不妨让三妹保持清白之身,有徐家背景,加上冰清玉洁,再嫁显豁朝臣之家是不奢望,但一般富贾人家的公子哥儿还是可以。
所以必须阻止今夜的洞房。
黄昏甩开徐辉祖的手,“不可能!”
我特么奋斗这么久是干什么的?
大点说,为国。
小点说,为女人。
一看徐辉祖脸色变得异常难看,似乎要暴走,黄昏无奈叹气,说出了心里话:“这件事我说了不算,但其实我有想法,今夜的洞房是否暂缓,我听锦姐姐的。”
她愿意,我便提枪上马。
她若不愿意,我等便是。
徐辉祖长吁了口气。
暗想,三妹若是知道了今天发生的事情,应该不会这么蠢的让黄昏爬上婚床罢,毕竟这一夜之后,若是黄昏死了,她要付出的代价是难以想象的。
……
……
大风冈以西两里左右,有座小山。
或者说小山包更合适。
高不过百余米,山势平缓,林木稀少,覆盖着一层荒草,乍然看去,宛若一座无比巨大的坟茔,是以又被应天人称为仙人台。
此仙人非彼仙人。
仙人台其实就是墓地,是应天城部分人葬埋先人的地方。
所以仙人台是美好寓意。
希望自家去死的亲人,死后上仙人台而登仙,庇佑子孙后代。
仙人台的坟茔很多。
在一处背山的地方,有几座原本很是简陋,近来用砖石修葺一新的坟堆,经年之后,坟头草已尺高,因进入了寒冬时节,荒草枯黄,焉搭石缝之间。
黄观在饭后来到仙人台,将这几座坟堆的枯草尽数除去。
读书人,哪做得这许多事。
片刻之间,已是大汗淋漓。
除去枯草之后,又从携带的竹篮子里拿出酒肉、豆腐、刀头和香蜡,在这几座坟堆前摆上后,斟酒,烧纸钱。
一语不发。
最后来到居中的坟堆前,盯着墓碑上的字,忽然没了精气神。
缓缓坐在地。
黄观伸手轻轻抚摩着墓碑,忍不住潸然泪下,里面睡着的,就是他那拉着家中女眷在太平桥跳水的妻子。
阴阳两隔,纵有千言万语,亦不得述。
许久之后,黄观轻叹一声,说了一句话,“不值啊。”
耳畔忽然传来沉闷雷声。
贴地滚滚而来。
黄观讶然回首望山前。
山前,在应天城到不远处的空旷平野间,出现了一片黑潮,列阵整齐的大军无声而来,距离应天城南门五里左右,稳住阵脚。
黄观讶然不解。
侄儿黄昏说过今日会有事情发生,但看这些士卒盔甲和战马旌旗,应该属京营五卫,朱棣又在参加侄儿的婚礼,京营五卫的兵力来到城外是要作甚?
黄观起身,站在妻子的坟前居高临下默默看着。
许久。
应天城那边,传来了红衣大炮的炮声,没过多久,又见紫禁城方向升腾起烽烟,这一下让黄观彻底迷糊了。
什么状况?
应天城竟然出现了炮声,这是要内乱了吗?
心头忽然一颤。
黄观想到了一种可能:有人要借朱棣出紫禁城的机会,发动兵变!
是什么人?
答案不言而喻。
只能是陛下旧臣,可如今在应天有兵权的建文旧臣,一个都没有。
会是谁?
第二百一十一章 三元状元哑口无言
是谁已经不重要了。
但见那数千人忽然间起势,直接杀向正阳门,又见正阳门那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竟然缓缓打开城门,任由上千步卒杀入城内。
片刻之后,紫禁城燃起了烽烟。
似乎有人放火。
又片刻,从正阳门驰出几辆马车,穿过士卒人群后,直接南下。
数千人的士卒立即缓缓收阵,退回先前位置。
并不急于撤退。
黄观看得莫名其妙。
正阳门为何会开门?
紫禁城内发生了什么?
紫禁城的安防呢,形同虚设么?
这些人进紫禁城去,放了一把火后,又做了什么?
黄观不知道,但他隐然猜到了一点:正阳门会被打开,肯定是有内应,要知道这数千士卒,一点也不像是来列阵让朱棣阅兵的。
所以……肯定发生了大事。
直到看见两员猛将率领数千人从应天城其他两个方向杀来,黄观才恍然大悟。
确实兵变了。
这两员猛将他见过,早些年差点在应天城当了质子。
是朱高煦和朱高燧两兄弟。
倏然间,黄观面色潮红,他明白先前紫禁城发生了什么。
有人去抢走了朱文圭!
黄观叹为观止。
他不知道,谁这么大才,能在朱棣眼皮底下抢走朱文圭,要知道仅靠京营五卫中的部分兵力,没有妙计,是不可能做到的。
天子亲卫军不是摆设。
但这人还就做到了。
不得不服。
下一刻,黄观目睹了一场小规模的厮杀:双方各有数千人,加起来也就一万两千左右,彼此兵力比较平衡,规模确实不算大。
很快,抢人那方落入了下风。
没过多久,应天城清凉山方向的天空上,出现了一朵烟花。
旋即便见抢人那方出现了变阵。
步卒列阵断后,骑兵趁机远遁。
这非常不合理。
一般来说,负责断后的是骑军,利用机动性牵扯敌方兵力,让己方的步卒有时间和空间撤离战场,但此刻的诡异让黄观明白,这是弃车保帅。
抢人的那方,需要时间,所以更需要骑军拱卫。
选择了牺牲步卒。
于是就牺牲了。
但见朱高煦和朱高燧的军队,在骑军冲撞敌军军阵的配合下,像收割草芥一般,肆意收割着阵营被摧毁而大乱崩溃的叛兵。
一切悲壮言语在眼前的这一幕画面之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黄观纵为三元状元,也找不到词语来形容。
他经历过靖难。
但却没上过沙场,第一次知道,原来战争如此残酷。
目睹这一幕的黄观脸色苍白。
几欲呕吐。
很快,朱高煦和朱高燧率领骑军去追击,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