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诸天福运 >

第20部分

诸天福运-第20部分

小说: 诸天福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敬大老爷情况类似的,就是荣国府已经去了的贾珠,这位考上了秀才也跟族学没有丝毫关系,都是请的家庭老师。

    可以说,贾氏族学一无是处!

    先生贾代儒,就是坑害学生的能手!

    可叫贾琮无语的是,这次族学一口气出了四位童生,贾氏族学的名声一时大振。

    当然,受到震动的是四王八公的勋贵圈子,官集团根本就不会理睬。

    更叫贾琮无语的是,什么都没做的先生贾代儒,竟然得到了最大的好处,被一干勋贵好好吹捧一番,甚至还有意将家族旁支子弟送到贾氏族学求学。

    瞧贾代儒那一副满脸自得,坦然受之的模样,贾琮真真有打人的冲动。

    当初贾芸等人考中童生的消息传来时,正好贾代儒在上课,那时他那张老脸全都是惊愕,这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当然,贾琮并不是很在意,反正贾芸等小弟真正学习的地方,是在会友书店隔出的书社。

    只要族学没烂到骨子里,甚至连点卯都会受到影响,贾琮和手下小弟都不会太在意。

    倒是听闻,荣国府里的老太太和二太太有些不高兴,可此时她们的心思都放在生病的凤凰蛋贾宝玉身上,也没心思理会其它。

    到了这时,贾芸等中了童生的小弟,就用不着担心来自荣国府的打压。

    此时的贾芸等童生,绝对是贾氏一族关注的焦点,作为族长一脉的宁国府当家人贾珍甚至还开了宴席庆祝,算是在宗族过了明路。

    这时候若是老太太和二太太想做些什么,那些族中老一辈也不会答应啊。

    别以为荣国府势大,真的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红楼梦世界就是标准的华夏古代封建世界,乃是相当传统的宗族社会,宗族长者的威望还是不弱的。

    更别说,老太太和二太太还是女性,在宗族方面女性的话语权真的很一般,在这种情况下根本就不敢太过造次。

    贾芸等四位新晋童生也很争气,表示要再接再厉,继续参加之后的府试和院试,希望能够得到秀才功名。

    族中长者,还有当代贾氏宗族族长贾珍自是相当开怀,纷纷表态贾芸等人尽管努力读书考试,其余一切由宗族负担。

    到了这一步,贾芸等四位新晋童生,只要安心读书准备考试即可,用不着理会那些有的没的。

    只是接下来贾芸等新晋童生的做法,有些打脸最近颇为风光的族学先生贾代儒。

    他们并没有返回族学,而是统一将学习的地方放在会友书店旁的书社,直接将书社公开了。

    大部分族人不甚理解,甚至觉得贾芸等人有些不尊重先生贾代儒,未免表现得太过狂妄了。

    当然也有聪明人,看出了某些端倪,却并没有说出口。

    新晋童生的存在,帮贾琮吸引了足够的关注,甚至盖过了因为三国热造成的某些情况,起码在京城贾氏宗族就是如此。

    可以说,贾琮的运气真的相当不错。

    不仅自己写书冒头的风险差不多消散,估计以后府里对他的约束,也会放开不少。

    老太太和二太太再有想法,也不好频繁插手宗族事务。

    有贾芸一干小弟吸引火力,贾芸这个写的,也就不那么吸引眼球了。

    而他,正好可以进行下一步动作!

    别误会,贾琮之前之所以弄出三国演义这等白话,可不仅仅只是为了杨名还有卖钱。

    当然,此时的三国演义已经卖出了数百部数千本书,贾琮一口气赚了差不多上万两银子,这是事实。

    同时,随着的持续火热,贾琮这个作者收获的人气也是持续提升,通过金手指全部转化为气运,这对他来说自然是好的不能再好的好事。

    收获很大,贾琮并没有被眼前的繁华迷昏脑袋,也没有忘记他之所以写三国演义,最重要的目的却是放在评论上啊。

    没错,贾琮花费了不少精力,鼓捣出来的三国演义,除了借宣扬三国故事之外,最重要的目的还是在后面的评论上。

    就像现代某些评论家一样,通过评论三国人物,发生的事件,还有自身的某些思考,让读过喜欢三国演义故事的读者,明白他不仅仅只是一个作者那么简单。

    三国故事里,多的是各种军事权谋,还有正治生态。

    不然现代社会也不会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的说法,就是因为三国故事中的阴谋诡计太多,而且还都是涉及朝堂以及豪门世家的权利纷争。

    一旦贾琮对三国故事的评论得到广泛认可,甚至影响到了荣国府大佬的判断,是不是就可以参与府里部分事务的决策?

    老太太和二太太不松口不要紧,只要大老爷和二老爷有这样的意识就成。

    他需要的,是某些府里决策的话语权

 第四十五章 好奇

    傍晚的会宾楼,热闹喧嚣。

    借着三国评书热潮,会宾楼一举从京城中等酒楼,进入高档酒楼行列。

    特别是说书先生快嘴老李,此时已经成了会宾楼的招牌。

    据说,为了笼络快嘴老李,会宾楼幕后东家,甚至不惜拿出部分分红,也要把大有京城第一说书先生势头的快嘴老李,牢牢绑定在会宾楼。

    也不知为何,会宾楼和快嘴老李,总是能够先旁的酒楼茶馆,以及说书先生拿到三国演义最新章节。

    快嘴老李也是个妙人,每天说三章三国故事,比起同行可要实在得多。

    时间一长,优势逐渐转化为胜势,会宾楼和快嘴老李都在在一波热闹之极的三国热中得了大利。

    当然,幕后的一些情况,其实瞒不过一些有办法的存在。

    比如,会宾楼的东家乃是新近从金陵抵京的薛家,快嘴老李和出版三国演义的会友书店,有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

    这些事情并没有宣扬,有办法查到这些的存在,最感兴趣的还是三国评书,至于其他的根本就不重要。

    话说,会宾楼从中档酒楼,晋升高档酒楼的标志,就是二楼雅间几乎全被有头有脸的权贵还有豪商包下。

    这时代的娱乐活动着实贫乏,青楼戏园子对于某些存在而言,就跟自家后花园似的,早就没了新鲜感和兴趣。

    三国评书一出,以其热血澎湃又激荡人心的情节,一下子吸引了某些存在,把听三国评书当做难得的消遣娱乐。

    不仅如此,三国故事里头的某些情节,还很值得讨论,甚至在史书上都有记载,这就很难得了。

    其中的权谋诡计,还有沙场争锋,说实话很有一些可取之处,在明眼人看来甚至都能套用到眼下的朝堂的纷争中。

    这样的认识,甚至叫某些朝堂大佬骇然色变,自然而然吸引了更多上层人士,热衷于听三国评书。

    甚至就连三国的作者琮三少,都悄然进入某些朝堂大佬眼中,只是贾琮本身和荣国府没有察觉而已。

    唐太宗不是说过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某些大佬眼中,能写出三国的琮三少,起码已经有了谈论某些事情的资格。

    贾琮不知这些,若是知晓的话,肯定会露出满满的姨妈笑,他要的就是这个结果啊。

    只是可惜,荣国府已经被朝堂边缘化,根本就察觉不到这些十分隐秘的变化。

    更古怪的是,同为八公家族的其余顶级勋贵,也是一点都没有提醒的意思。

    甚至,就连吹捧琮三少这个勋贵集团的潜力后辈,都没有付诸于行动。

    只能说,荣国府真的已经落寞了。

    本来三国评书已经说完,就算贾琮在写三国演义的时候,按照网络模式灌了水,可总共也就一百二十来章,差不多四十来天就说完了。

    会宾楼掌柜,还有快嘴老李本来还担心听众减少,没想到傍晚吃饭时间那些老客依旧准时上门。

    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

    那些已经习惯了在会宾楼听评书的老客,包括包下二楼雅间的权贵们,还是按照习惯来了。

    这是三国评书结束后的头一天,若是没有新的内容吸引他们的话,相信从明天开始会宾楼的生意将受到极大影响。

    这不,已经有二楼贵客身边的小厮开口询问:“今天是什么段子,还是将三国重新说一遍么?”

    一下子,吸引了所有客人的关注,就连喧闹都小了一些。

    “诸位放心就是!”

    快嘴老李走上酒楼中央搭好的台子,坐下后悠然笑道:“我老李最近也有了些名气,怎么可能做那等自坠名声的事?”

    “那你今天说什么啊,以前的隋唐英雄么?”

    “若是隋唐英雄的话,那就不要说了,都听腻了的故事!”

    “就是,最好是能和三国搭上边的新奇故事!”

    “老李,可不要砸了自己的招牌啊!”

    “”

    一时间,会宾楼的客人纷纷开口,整个一楼喧闹异常。

    就连二楼贵宾雅间都跟着起哄,一点都没有上等人的矜持,可见三国评书到底有多吸引人。

    “哈哈,诸位放心就是!”

    等会宾楼的喧闹慢慢降下,快嘴老李这才慢悠悠拿起一份书稿,笑道:“新鲜出炉的三国评论,琮三少经不住我老李的央求,这才写了一份三国背后隐藏的故事!”

    琮三少写的三国隐藏故事!

    整个会宾楼猛的一静,而后更加的喧嚣热闹。

    可以说,在场的几乎所有客人,都是琮三少的簇拥,对于这位出名作者的新书,自然十分好奇期待。

    特别是,快嘴老李还说明了,这是有关于三国的隐藏故事。

    三国能有什么隐藏故事,不是已经讲完了么?

    普通听众可能不会在意,但某些心思灵活,又有某些生活经历的存在,却是知晓,三国故事里隐藏了太多秘密。

    比如此时的会宾楼二楼,一干相熟的客人干脆聚到一起,听到快嘴老李的话,脸上全都露出惊讶神色,互相对视一眼,露出了一抹古怪微笑。

    “莫非,荣国府大房的那位庶子,还真的写出了三国演义就大有感悟不成?”

    “还真说不准,这三国演义虽然许多故事都是虚构,却也难免要查阅三国志之类的史料,指不定还真能看出一些名堂!”

    “要真是如此,那这小子可就了不得啦,三国背后的那些事情,就算套用到眼下的朝堂,也是合用的!”

    “确实如此,没想到贾家还有此等人物!”

    “那又如何,就算那小子有混官场的能耐,可荣国府什么样子你们又不是不知道,那小子就是想科举都难,至于出头更是遥遥无期,不然也用不着写故事赚钱改善生活!”

    “怎么,你这老家伙悄悄查过那小子的底细?”

    “别说的这么难听,就好像你们没查过一样,真虚伪!”

    “”

 第四十六章 评论

    “汉末的一系列混乱局势,最后导致四百年大汉帝国彻底崩塌,除了天灾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人祸!”

    “历史上的诸多王朝,都是因为内部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最后国势衰微崩塌,唯独大汉却还属于强盛状态突然崩溃,其中因素值得深思!”

    “灵恒两帝时期的大汉,其实还是很强悍的,起码当时的三大边疆军团,战斗力都相当不俗!”

    “”

    会宾楼,快嘴老李这次难得没有自由发挥,而是按照手中书稿慢慢念叨。

    声音清朗,清晰传入一干听众耳中,引来不一样的反应。

    一楼的大众客人,只是听个乐子,觉得有趣就道声好,根本就没怎么往心里去。

    可二楼雅间的客人却是不同,他们有身份有地位更有见识,快嘴老李念叨的这些东西,让他们颇有感触。

    特别是独汉以强亡这个说法,更是与他们本身的想法吻合,很有那么点子深得我心的感慨。

    他们现在已经习惯了琮三少写的故事,以大白话的方式宣扬,听久了倒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至于某些自诩人的家伙,一味贬斥这种行说话方式,简直就是好笑之极。

    有本事,就不要看三国故事,听三国评书啊。

    既然看了,也听了就不要叽叽歪歪,不说话没人当你们是哑巴,一帮子虚伪的家伙。

    琮三少对三国背后故事的评论,刚开始还比较温和,不知怎么的一干听众竟然有点小小失望。

    比起三国故事的壮怀激烈,好像太过平和了点吧。

    只是接下来,叫所有听众大吃一惊的评论接连出现,有些东西一旦揭露,仔细思索简直不寒而栗。

    “其实说白了,大汉帝国之所以突然间崩塌,源至于皇权和世家之争的过程中,刘氏皇族彻底失败的缘故!”

    此言一出,整个会宾楼就是一静,所有听众直刷刷看向台上的快嘴老李,眼神中全是震惊还有难以置信。

    这样的话,能随便出口么?

    快嘴老李此时也是满头大汗,心中暗骂琮三少胆大妄为,可此时却是万万不能停歇,不然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至于说大汉皇帝和皇室,真心没什么大不了的。

    隋朝英雄的评书中,唐太宗李世民戏份不少,还涉及了太原李氏的内部纷争,不也一样流传甚广么,只是没琮三少的评论这么直白罢了。

    “咳咳,将大汉四百年所有皇帝全部拿出来比较,其实灵恒二帝还是不错的,起码知道该怎么维护刘氏江山的地位!”

    “从灵帝时期开启的党锢之祸,不管史书上如何评价,其真实用意却是打压世家势力,稳固刘氏江山根本!”

    “一派胡言!”

    就在这时,一楼某桌客人拍案而起,怒斥:“简直就是一派胡言,谁不知道汉末灵恒两帝昏聩,宠信宦官外戚,两次党锢之祸明明就是残害忠良!”

    轰!

    整个会宾楼都沸腾了,没想到竟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开启了辩论模式。

    谁不喜欢看热闹?

    就是二楼雅间自诩身份高贵的贵客,都忍不住来了兴趣,看向台子上手足无措的快嘴老李,满满都是好奇之色。

    开口驳斥的是一位书生模样的中年,一看就是读书人出身,此时一脸愤怒瞪着快嘴老李,好像老李十恶不赦一般。

    听众们议论纷纷,有觉得中年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