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西游之绝代凶蟾 >

第452部分

西游之绝代凶蟾-第452部分

小说: 西游之绝代凶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云翔眼见火候差不多了,便话锋一转,道:“菩萨所言甚是,既然如此,那云某便问些菩萨知道的吧。不知我那位兄弟无支祁,在普陀山上过得如何?可曾给菩萨添什么麻烦了?”

    听得对方忽然提起了无支祁,望海菩萨便立刻明白了对方的目的,她心念一转,便叹道:“云施主怕是问错了人,无施主又不在我普陀山中,他近况如何,贫僧又怎能知晓?”

    云翔脸色一沉,道:“云某一直觉得,菩萨是个聪明人。”

    望海此时心绪已渐渐平静了下来,淡淡地道:“施主过誉了,贫僧虽然也算通事明理,却终究还是不如施主八面玲珑。”

    云翔只得直言道:“当日,菩萨当着云某的面将无支祁请了去,莫非已经完全忘记了?”

    望海点头道:“不错,确有此事,当日贫僧还想请施主一并前去,只可惜,施主始终不肯,贫僧虽有一番美意,却也只得作罢。”

    云翔皱眉道:“既是被菩萨请了去,又为何不在普陀山?”

    望海道:“实不相瞒,贫僧本有意请无施主在贫僧门下修行,只可惜,无施主也是严词拒绝,贫僧不便强人所难,只能送他离开了。”

    如果无支祁真的离开了南海,就一定会想方设法寻找自己,既然他没有任何消息,就说明这完全是一句谎话。不过,云翔此时更加在意的,是这番说辞背后的意思,声音已是渐渐冷了下来,道:“那菩萨以为,他眼下会在哪里?”

    望海缓缓摇头道:“这个贫僧倒是不清楚了,不过,无施主乃是水妖出身,定然离不开水,不在贫僧的南海,也许去了西海或者东海也说不定,施主不妨四处找找。不过,四海之中多有不出世的大能强者,还望施主万事小心。”

    云翔沉声道:“菩萨这话是什么意思?”

    望海道:“刚才施主的话是什么意思,贫僧的话也就是什么意思。”

    云翔冷冷地看着望海菩萨,望海却也只是淡淡地回看着他,两人眼神的交接之中,似乎有火花在闪动。

    话说到这里,其实意思都基本上已经挑明了。

    云翔两次试探,其实正是晦涩地表示出,自己已经知道了她东天内间的身份,却始终不肯道破,目的当然只有一个,就是逼她交出无支祁。

    不过,望海菩萨也很快就想出了破解之法,无支祁当然不能交出去,否则的话,自己便再无抵抗之力了,所以直接否认了无支祁就在普陀山,而且还隐隐提到,无支祁已经被她送到了东天。

    不错,东海上有理由,又有能力擒住无支祁的,除了东天还会有谁?

    可如此一来,云翔便陷入了被动之中,如果无支祁真的被送到了东天,生死几乎就在望海的一念之间,自己即便是揭破了她的身份,也根本无法将人救出来,恐怕反倒会害了他的性命。

    不过,云翔并不相信,无支祁已经在东天了,他更倾向于,无支祁还在普陀山。然而,这并不影响到这威胁的效果,只要望海愿意,随时可以将人送走,甚至直接杀死,嫁祸东天。

    头疼,头疼啊,本来是想要威胁对方的,结果反倒被对方威胁,这个女人果然不简单啊。

    望海见云翔目露迟疑之色,终于暗暗松了口气,看来,这云翔并非无情无义之辈,否则的话,她可真的就危险了。

    思忖了片刻,她决定再加几道筹码,便道:“说起来,贫僧送岛上的客人离开,也不算是第一次了,还曾有一位与施主相识之人,好像是唤作敖烈的,当年也曾来普陀山一游,如今也不知去了何处。

    对了,还有我那善财龙女敖婕,似乎与施主也是旧识,还与那敖烈有过婚约,她若是前去寻夫,贫僧恐怕也是不便阻拦。至于当年贫僧带回来的那只鱼妖,他到底还在不在岛上,却是贫僧也不曾注意,只不知施主与他是否相识?”

    她每提到一人,云翔的脸色便更冷上一分,待得连海棠都提到的时候,云翔终于忍不住喝道:“望海,你究竟想要如何?”

    望海菩萨嘴角微微一挑,使得那冷若冰霜的脸上多出了一丝轻柔,道:“贫僧什么也不想,施主不如问问自己,你到底想要如何?”

    “好!好得很!”云翔咬牙恨声道:“菩萨的一番慈悲之心,云某今日也是领受了,日后若有机会,定会再登门讨教。不过,云某那些朋友,多少也算是菩萨的客人,若是真有什么三长两短,恐怕菩萨也良心难安吧?”

    望海菩萨合十道:“施主放心,贫僧若有机会,自会多加关照,还望施主也谨言慎行,好自为之。”

    “好自为之!”云翔冷哼一声,拱了拱手,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第八十节 胡宁之危

    返回了长安城中,云翔只觉胸中气闷,一股有力无处使的感觉涌上了心头。

    望海菩萨这个女人,真不愧为西游记的故事中真正堪称女主角的存在,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对付得了的啊。

    按照他原本的计划,经过前些日子那一系列的安排,自己又找上门去隐晦地恐吓一番,一般人都应该是张皇无措,乖乖束手就范才对。

    这是一套依据现代心理学所制定的严密计划,先通过一系列手段营造出一种自己无所不能的感觉,再向对方的心理防线发动致命攻击,从而逼迫对手听命,即便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侦查人员,一不注意也会落入陷阱之中。

    可出乎预料的是,望海那个女人,虽然也表现出了一定程度上的惊慌,却很快便冷静了下来,还在第一时间就发现了她的优势和云翔的弱点,通过言语试探,一步步扭转了局面,最后硬生生从受到胁迫变作了互相制约,不简单,真的不简单啊。

    这个女人,抛开修为暂且不说,简直是天生的谍报员啊,果然无愧于后世那崇高的名声,同级别的文竹、普仙二人与她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不过,面对这样的对手,反倒让云翔莫名感觉到了一丝兴奋,自从来到这个西游的世界,高手大能已经见过不少了,但如此工于心计之人还是第一次见,也让他生出了一种棋逢对手的感觉。

    看来,哪个世界都不缺聪明人,要想达到原本的目标,还需要他多花费些心思啊。

    心中暗暗感叹着,他信步回到了胡宁的府邸,看来,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日子,他只能安心在这里度过了。

    今天的这次行动,将胡宁彻底推上了前台,也将他彻底摆在了风尖浪口之上,随着事态的发展,东天很有可能对他出手,而自己要做的,就是保证他的绝对安全。

    云翔这一番担心并非毫无道理,东天当然不肯放任胡宁继续为难他们,很快就采取了行动,不过,确是以一种出人预料的方式。

    两个多月后,随着新年即将来临,大唐各地的官吏纷纷将辖地的邸报送往长安城,而这些送往太宗案头上的奏折之中,居然夹杂了不少密报。

    这些密报的内容出奇地相似,大约就是说最近辖地内发生了一些天灾人祸,幸亏有神仙临凡,方才得以保得一方百姓无忧。不过,这些救苦救难的仙人离开之时,都留下了一些箴言,暗指朝中有妖邪作祟,而这妖邪的身份,却全都指向了国师胡宁,若是妖邪不除,灾祸也会愈演愈烈。

    此事一出,顿时引得朝中众说纷纭,有忧国忧民者,都以为空穴来风,定然事出有因,纷纷上谏太宗,请他驱逐国师。

    不过,这些上谏的大臣,显然都并非太宗的心腹,并不明白太宗真正的心思,所以这些奏折并未惹来太宗的猜忌。而且,太宗还专门将此事告知了胡宁,向他求教应对之策,毕竟,天下如果真有太多的灾祸,他这个皇帝也不会太过好受。

    当云翔得知此事之后,心中也是暗赞东天的明智,虽然他一早便知道东天会谋害胡宁,却没有想到他们竟然用了这种嫁祸的方法。

    东天在中土经营多年,天下各地自然少不了为其张目呐喊的爪牙,足以自地方影响到太宗的决策,这本来就没有什么奇怪的,只可惜他们算漏了一点,那就是太宗对胡宁的信任。可想而知,若是此事解决不当,太宗早晚会生出些猜疑,就算不会真的驱逐胡宁,也会削弱胡宁在朝中的影响力,尚需仔细应对才行。

    然而,虽然东天这手段出乎了预料,却并不影响云翔提早便做好的准备,只是花了一晚上的时间,他便与胡宁商议好了应对之法。

    按照云翔的说法,如今敌我分明,其实他只怕敌人不出招,一旦出招,就有破绽,若是能利用好哪些破绽,反倒能使敌方偷鸡不成蚀把米。

    次日下午,胡宁专程进了皇宫,找到了太宗,一见面就奏道:“陛下,臣因为各地奏报之灾祸,昨晚特地占卜了一番,方才知道,此乃天赐陛下之良机也。”

    太宗奇道:“国师此言何意?既是灾祸,又怎能算作良机?”

    胡宁道:“如今天下初定,自然少不得居心叵测之辈,陛下英明,那些歹人在朝中掀不起什么风浪,便前往地方作乱。臣以为,陛下不如趁此机会,派人前往全国各地,名为彻查灾祸之事,实则整顿地方吏治,既能解决了问题,又不会惹来地方民怨,岂不是两全其美?”

    太宗沉吟道:“国师的意思是,那些灾祸都是有人存心祸害我大唐的?”

    胡宁点头道:“正是如此,陛下想必还没有忘记那白莲教之事吧?”

    太宗道:“不过,据朕所知,那些灾祸也未必都是人为啊?”

    胡宁笑道:“居心叵测之徒,也未必都是凡人,恐怕那些各地出现的仙人,也未必安着什么好心,陛下只要派人去仔细查证,便不难发现其中的蹊跷。”

    太宗恍然道:“若是国师以前说这些,朕还未必能明白,不过自从大寿之日见过了那些菩萨,朕算是真的信了,这世上恐怕多有那些奇能异士,只是朕派去的那些官员,又怎会是奇能异士的对手?”

    胡宁道:“这个就更简单了,陛下莫非忘记了,咱们大唐如今可是有护国菩萨的,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太宗点头道:“国师果然妙计,不过,那三位护国菩萨都天各一方,属神佛之流,朕又该如何下令给他们?”

    胡宁从怀中取出了一纸文书,道:“陛下只需依此文下旨,臣保证,三日之内,三位菩萨定会应召而来。”

    太宗接过那文书略微一扫,指着那最后一段文字疑惑道:“如此措辞,只怕惹来三位菩萨不喜吧?”

    胡宁笑道:“陛下乃天下之主,身份尊崇,又何必诸多顾忌?须知,那些神佛找上陛下,实则都是有所求而来,陛下若是敬他们,他们便是神佛,若是用他们,他们也不过是陛下的棋子罢了。”

    这话倒是甚合太宗的胃口,顿时让他大笑道:“国师所言极是,朕便依你之计。”

    贪玩的提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八十一节 圣旨

    太宗发下的这一纸诏书,其实比他预想的还要重要,因为,就在第二天,这份诏书已经落在了本去佛祖的手中。

    圣旨上明明白白地写着,大唐除建,国内妖邪横行,竹、普仙、望海三位大菩萨身为太宗亲封的守护菩萨,当担负起责任,协助朝廷诛妖灭邪,教化民智。

    而诏书的最后,更是隐晦地提及,如果西天佛门无法完成此重任,则是辜负了大唐的期望,更是辜负了大唐亿万百姓的期望,到时国家礼乐崩坏,则是西天佛门的责任。

    不过,太宗曾刻意问起的这句威胁之言,却并没有引来佛祖的不满,反倒是让他大喜过望。所谓责任越大,权利也就越大,唐王如此看重西天,岂不是西天崛起的最好机会吗?

    于是,他一面传下法旨,令三位大菩萨即刻赶往长安,全力配合朝廷诛灭妖邪,另一面则命智慧胜佛持此圣旨,与前部护法金吒一道前往天庭,面见玉帝。

    这些日子以来,西天与玉帝多有消息往来,玉帝已经明确表示,西天作为三界中最强大的势力之一,不应满足于偏安一隅,而是应该在三界中发挥更多的作用,他也愿意为此提供一些支持,只是欠缺一个合适的契机罢了。

    毫无疑问,此时中土唐王所下的这一道圣旨,正是最合适的一个契机,于是乎,他也是顺水推舟,当即让太白金星发下了一道圣旨,令本去佛祖加派人手前往中土辅助三位大菩萨,务必为大唐清剿妖邪。

    而这一道圣旨,无疑便是为西天打开了一道最重要的大门,要知道,在此之前,西天除了三位大菩萨,任何神佛都不得随意进入中土。

    当然,事实上,这当然是不可能完全控制住的。别的不说,就说当年那河西村之事,就有不少神佛在中土住了下来,比如伏虎罗汉,甚至住了数十年之久,不过,这些都是上不得台面的,就好像是后世的非法移民,就算在外国安了家,也必须事事小心,更不可能做出什么逾越之事,一面落下话柄。

    而这一道圣旨的颁布,显然就是放开了此方面的限制,以后诸神佛完全可以假借协助大唐诛邪的名义,在中土找个寺院住下来,行事也不必太过畏首畏尾了。

    不过,玉帝虽然是三界之主,但道门在天庭的势力不可小觑,所以这道圣旨中还强调了一点,就是这些人进入中土是协助三位大菩萨的。

    言下之意也很清楚,作为辅助者,身份当然不能比三人高,否则未免有喧宾夺主之嫌,普通的罗汉、菩萨自然可以随意进入,而那些地位更高的佛陀,怕是就不太方便了。

    事实上,玉帝留下了这个含糊的界限,意图也比较直接,是希望控制住西天的介入力度,同时观察效果,如果真的发挥了制约东天与道门的功效,他也不介意释放更多的权利,如果效果不佳,也便于加以控制。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本去佛祖手握两道圣旨,简直是意气风发,当即传令灵山普通菩萨三十人,罗汉二百人,揭谛、珈蓝近千人,立刻收拾行装前往中土,进驻各大佛门寺院之中,讲经传道,诛妖灭邪,全力增加西天的影响力。

    自此开始,中土神佛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