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西游之绝代凶蟾 >

第604部分

西游之绝代凶蟾-第604部分

小说: 西游之绝代凶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完,她便转身朝着来时的路大步走去,悟空也是有恃无恐,紧跟在她的身后。

    来到了一处大殿之外,那将军方才停下了脚步,道:“孙长老,人都在这大殿之中,还请你谨守礼数。”

    悟空却懒得多搭理她,手中提着几个水坛,匆匆上前推开了大门,定睛便朝着里面看去。

    可是,当他看清了殿中的情况之时,却是瞬间呆立在了当场,脸上尽是疑惑之色。

    大殿最上方,端坐着一个相貌绝美的年轻女子,头戴一顶金凤王冠,想来定是这西梁国的女王了。

    女王的下首,陪坐着十余个文武官员,也都是清一色的女子,倒也没什么蹊跷的。

    而真正令悟空吃惊的,却是那些官员的对面,正端坐着三个熟悉的男子,不是别人,正是玄奘、八戒、沙僧三人无疑。

    玄奘此时似乎正在与那女王说着什么话,八戒则是毫不意外地在埋头苦吃着前方桌案上的许多瓜果点心,沙僧则是小心翼翼地守护在玄奘的身旁。只是此时悟空猛然闯入,却是让所有人都停下了动作,齐齐转头看了过来。

    更让人意外的是,三人的腹部,此时都已经不再鼓胀,显然,他们腹中的胎儿,已然都被解去了。

    “这这是怎么回事?”悟空提着几只水坛,脸上不由得闪过了疑惑之色。

    身后那女将冷哼一声,大步上前,一把将悟空推到了一旁,朝着王座上那女王单膝下跪一礼,道:“陛下,孙长老到了,只是他不知礼数,未曾通报,还请陛下恕罪。”

    女王听得这话,脸上却露出了一丝笑意,便如同百花绽放一般,直看得一旁的八戒都忘记了吞咽口中的食物,口水垂下了老长,喃喃赞叹道:“人间仙子,真乃人间仙子啊。”

    只听得那女王笑道:“之前你请人之时多有不敬,孙长老有所误会也是在所难免,又何罪之有?孙长老,这宴席就差你一人了,还请快快就坐。”

    悟空转头看向玄奘,见他也对着自己轻轻招手,又低头看了看手中的水坛,苦笑道:“师傅,看来,老孙辛辛苦苦得来的落胎泉水,已是用不着了吧?”

    玄奘道:“徒儿辛苦了,女王陛下早已赐下了泉水为我等解胎,倒也用不着多的了。”

    悟空无奈叹了口气,正要随手将那几个水坛抛去一旁,却听得女王又道:“孙长老,这落胎泉水极为珍贵,若不介意,还请存在我宫中便是。”

    悟空自然是无可无不可,随手将水坛交给了一旁的那女将,道:“如今倒也没什么珍贵的了,就在那聚仙庵后面的古井之中,要多少有多少,女王陛下只管派人随意取用便是。”

    女王叹了口气,道:“朕自然知道这泉水的来处,只是那聚仙庵中的如意真仙极难说话,一桶水便要换得黄金千两,我西梁国虽然富庶,却也不敢如此浪费啊。”

    悟空笑道:“什么狗屁如意真仙,一个修炼鬼术的区区妖道而已,早已被老孙打成了飞灰,至于那落胎泉水,自然也再无人看守。女王不妨派人去看看,说不定还能找到他积蓄多年的钱财,便当做是老孙替师傅师弟谢过陛下的救命之恩了。”

    女王闻言大惊,连忙派那女将带人前去查看,方才转向玄奘道:“御弟初到敝国,令徒便解决了我国中的巨蠹,实乃天大的功德,朕代国中百万子民谢过御弟大恩。”

    说着,她率群臣朝着玄奘师徒恭恭敬敬一礼,玄奘也不敢生受,连忙带众弟子回礼,一行人才再次分宾主落座,继续着之前那不明所以的宴席。

 二百一十一节 劝谏

    大殿之中,玄奘师徒再次坐定,便继续着之前的宴席。

    却见玄奘朝着女王行过一礼,侃侃而谈道:“陛下,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贵国如此排斥男子,却终非长久之计。贫僧以为,陛下当更改法令,让天下男子皆能出入西梁国,国中百姓也可自行选择男子婚配,方为兴国之道啊。”

    悟空初来乍到,听得这话,顿时一愣,忍不住低声问一旁的沙僧道:“沙师弟,师傅这是在发什么疯?他一个出家人,莫非还要给人做媒不成?”

    沙僧撇了撇嘴,无奈道:“大师兄,你又不是不知道,师傅念佛经早就念得傻了,天天念叨着众生平等,一心想着便是度化世人,最见不得不平之事。如今见着了西梁国的情况,自然会忍不住劝说几句,咱们也不必多管他,只需保得他无灾无难便是。”

    悟空转头看了看一脸悲悯之色的玄奘,只得无奈叹了口气,道:“也罢,摊上这么个师傅,任由他唠叨便是,反正有你我三人在,保他安然离开倒也不是难事。”

    说到这,他顿了顿,又问道:“对了,你们明明是被抓来这王宫中,怎的又变成了女王的座上宾?”

    沙僧道:“我也不知为何,那女王听说师傅是大唐而来取经的和尚,便连忙命人将我等松绑,还奉上了落胎泉为我等解胎,着实是客气得紧,依我看,说不定是忌惮东土大唐的之名,才不敢太过得罪吧。”

    悟空恍然道:“料来定是如此了。”

    却说那女王陛下听了玄奘的建议,却也并不气恼,脸上仍是挂着如沐春风的笑容,道:“大唐御弟所言,倒也不无道理,只可惜我西梁国建国百余年,从不许男子进入,祖宗早已定下了规矩,朕实在不宜擅自更改啊。”

    玄奘却仍是劝道:“陛下,此一时,彼一时也,祖先虽有成法,却也不可固步自封,当因时易事方是为君之道啊。”

    女王听得这话,顿时低头沉吟不语,却听得对面一个女文官道:“御弟殿下,你一个出家的僧人,就算要劝,也该劝陛下弘扬佛法,无欲无求才对吧,如此劝人婚配,怕是不太合适吧?”

    玄奘淡淡一笑,颇有些舌战群儒的从容之态,道:“大人对我佛妙法怕是有些误解,佛法本就分作五乘,即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凡人所修的,正是其中的人乘,人都做不好,自然也无所谓成佛了。人乘之道,本就难逃七情六欲,只需谨守五戒,恪守人伦,在家其实也是修行。”

    众女官听得这话,不由得议论纷纷,毕竟,西梁国建国已有百余年之久,随着老一代人早已逝去,当年男人带给他们伤害也早已渐渐忘却,取而代之的,却是一种由心底生出的好奇与渴望。

    再加上,不时有去过通天镇的商人,会与他们讲起一些特别的见闻,也让许多人早已有了对外界所谓婚配的渴望,毕竟,男欢女爱,乃是天道,西梁女国的存在,本就是逆天而为,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也终会转回到正常的轨道之上。

    那女王见得这般情况,却忽然发出了银铃般的笑声,道:“大唐御弟果然见识不凡,远非我们这些小国臣民可比,众爱卿以为如何?”

    说着,她眼波流转,扫过了一众女官,最后却是落在了前方一个四十多岁的女官身上,朝着他不着痕迹地微微一颔首。

    那女官乃是国中宰相,众文官之首,更是女王陛下的心腹,见状连忙上前一步,奏道:“陛下,微臣以为,若真如御弟殿下所言更改法度,百姓的许多原本难解之事,也都会迎刃而解,确是我西梁强国之道啊。”

    其余女官见那宰相带了头,也纷纷上言道:“宰相大人所言极是,臣等附议。”

    玄奘眼见女王已有纳谏之意,顿时大喜过望,正要趁热打铁在多劝几句,却听得那宰相接着道:“不过,更改祖宗成法,毕竟不是小事,微臣以为,切不可操之过急,还是要循序渐进才好。”

    女王微微一蹙眉,道:“如何个循序渐进法?爱卿且细细说来。”

    宰相道:“恕微臣直言,我国中百姓大多从未见过男子,心中难免有些畏惧,若要他们接受变法,恐怕并非易事。微臣想来想去,也只有一个办法最为稳妥。”

    女王听得这话,微微眯起了双眼,如同月牙般闪闪发光,口中道:“什么办法?但说无妨。”

    宰相道:“微臣斗胆,恳请陛下以身作则,率先迎娶一位德才兼备的王夫,有了王夫殿下父仪天下,在推行新法也就容易了许多。”

    女王听得这话,脸色微微一红,转头看向玄奘道:“御弟哥哥,你以为如何?”

    玄奘此时一心想着劝说女王更改法令,倒也并未注意到对方称呼的变化,只是道:“宰相大人果然是才思敏捷,贫僧以为,此计老成持重,着实微妙。”

    女王的脸上顿时露出了莫名的笑容,道:“这么说,你是同意了?”

    玄奘点头道:“自然同意。”

    宰相听得这话,却连声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既然御弟殿下已经同意,还请陛下立刻下旨安排大婚之事,让我西梁百姓皆能见识到王夫殿下的威仪。”

    “准奏!”女王长身而起,欣然点头道。

    “且慢!”一旁的沙僧觉察出了事情的不对,连忙开口喝止,轻轻一拉玄奘的衣袖道:“师傅,这女王说立刻便要迎娶王夫,可这西梁国眼下只有咱们师徒四人啊!”

    玄奘听得这话,方才冷静了下来,忙道:“陛下,贫僧斗胆,敢问这王夫现在何处?”

    这话一出,顿时引得一众女官哄堂大笑,那宰相摇头道:“御弟殿下这不是明知故问吗?未来的王夫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只需照照镜子便能见到了。”

    “这这莫非说的是贫僧?”玄奘已是目瞪口呆,惊声道。

    宰相理所当然地点头道:“除了御弟殿下,世间哪还有德才兼备的男子能配得上我家陛下?之前问御弟的意见,御弟不是已然同意了吗?”

    得到了宰相的确认,玄奘顿时如同受了五雷轰顶,呆立在了当场。

    (

 第二百一十二节 迎娶

    本来只是好心劝说西梁国更改法令,结果说来说去,居然将玄奘变成了王夫,顿时让师徒四人都傻了眼。

    不等旁人开口,八戒已是一脚踢开了眼前摆满精美食物的案几,怒喝道:“师傅,这事你可干得不地道啊。说好了大家一起当和尚,结果你看中了人家的娇美女王,却要留在这里当王夫了,让我们这些当徒弟的该如何是好?”

    玄奘听得这话,也是气不打一处来,忙喝止道:“八戒,休得胡说。”

    谁知,八戒却仍是不依不饶,继续道:“既然你不仁,可休怪我老猪不义了。女王陛下,你有所不知,我这师傅虽然生得一副好皮囊,其实却中看不中用,比起老猪我可远远不如,不如让我来当这王夫,定能保你”

    话还没说完,却已被后面的悟空赶上来一把捂住了嘴,硬拖了回去。毕竟,如今的情势已经够复杂了,若是再任由这呆子胡闹下去,怕是更加不好收场。

    玄奘见八戒被制住,方才终于松了口气,连忙转向女王道:“贫僧乃是出家之人,自当谨守佛门清规戒律,又怎能与人婚配?佛祖若是知道,定会降下责罚,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话音刚落,便听得一个女官的声音道:“御弟殿下,之前你才说过,只要谨守五戒,恪守人伦,在家也是修行,佛祖又怎会责罚于你?”

    “这”玄奘顿时被噎在了当场,呆立了半晌,才道:“贫僧曾受佛祖法旨,也受唐王之命,定要去西天灵山取回大乘真经方可,又怎能半途而废?”

    另一个女官道:“佛祖与唐王要你取大乘真经,却未必要你亲自去取,你这三个徒弟,我看本事也不算差,由他们代替你这师傅前去取经,想来也不算是违旨吧?”

    “这”玄奘再次无言以对。他此时才发现,原来这些女官都极为能言善辩,之前任由他大放厥词,恐怕只是不屑吭声罢了,若是真辩论起来,他一个苦修的僧人,又哪里比得上这些朝堂上整日里唇枪舌剑的女人?

    那宰相见玄奘已是急得满面通红,忍不住轻笑道:“御弟殿下,此事你若坚决不允,陛下的婚事怕是就没了着落,我西梁国的新法自然也无法推行。到时候,我国仍是由不得男子出入,那百万民众自然也不得与男子婚配,日后的生活恐怕仍是要孤苦无依。

    传说佛祖当年曾割肉喂鹰,舍身饲虎,方才成就了大慈悲之名,你既然是修佛之人,又为何不肯效仿先贤呢?更何况,你睁大眼睛看看,我家陛下这人品样貌,比起那鹰虎还不强上千百倍?”

    玄奘听得这话,支吾了半天,却偏偏想不出半点应对之辞,只得求助般地看向了悟空三人,却见三人此时都已取出了兵刃,已是摩拳擦掌之势,顿时吓了一跳,连忙闪身挡在了他们面前,生怕他们真会大打出手,失了礼数。

    女王见玄奘如此窘迫,不由得发出了一声幽幽轻叹,听得玄奘几人都不由得心中一颤,方才道:“各位爱卿不必多说了,婚配之事,本就是你情我愿,又怎能强求?御弟哥哥,朕也知道此乃终身大事,一时间拿不定主意,倒也怪不得你,便请你回去好好考虑一番,再做决定便是。”

    说罢,她面无表情地一挥玉手,便有女官走上前来,恭请玄奘师徒四人往城中驿馆休息。玄奘早已恨不得立刻逃离,便连忙朝女王合十告辞,跟着那女官离去了。

    直至听着众人的脚步声远去,女王挥退了一众女官,只留了那宰相一人,紧绷的脸上方才露出了一丝苦笑之色,道:“今日之事,还要多亏柳姨了。”

    原来这宰相姓柳,乃是前任国王的托孤重臣,更是看着女王从小长大的,与这女王虽名为君臣,实则情比母女。

    宰相忙道:“陛下言重了,这都是臣的分内之事罢了。只不过,陛下花费了这般心思,难道还真想迎娶那玄奘和尚不成?”

    女王叹道:“柳姨,你也知道的,这西梁国中之事,本就不是我一人说了算的。”

    宰相闻言一愣,道:“陛下是说,这婚事其实是毒敌山那边的意思?”

    女王略一沉吟,先点了点头,却又摇了摇头,道:“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其实我也不知以后会如何,只是眼下要做的,就是要想方设法将这玄奘留下,打发那几个徒弟尽快离开才是。”

    宰相恍然道:“微臣明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