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上梁山-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现在,听了差人的学舌禀报。高健很清晰的知道,这天,弄不好,还就真的翻了。故此,他在得听梁中书又要动兵抓人,这才急急的拦住。只可惜,这个高健虽有几分才智,可还是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不仅不知道外面的那些人和声势,不过就是一个无意中的巧合。更不知,就连这个差人的回禀,都是吓破胆地自我想象。
所以,当梁中书不满的问起,高健微微的叹了一口气说道:“大人。此献宝人声称宝物能镇压国运,又有这么多的人知道,支持。而我朝圣上,又自称教主道尊皇帝,恐怕除非破了此物的真伪,谁人都无法动得此人了。擅动之下,必被扣一个意图坏我大宋国运的罪名。大人不可不防。何况,大人难道您忘了,您前不久才落了这大名府众将的面子。他们此时不看笑话,就已经是好事了。哪还能指望他们出力。若是您动了官兵,那将领再借机参您一个滥用兵权,激起民变。您的麻烦,那可就大了。”
梁中书闻听,当即激灵灵出了一身冷汗,连对高健称谢不已。从这方面,这梁中书还有几分收拢人心的手段。
不过,梁中书谢完了高健之后,还是有几分不满的说道:“高先生,话虽如此。可咱们现在有该如何?难道还真要我亲自去迎接他不成?”
高健笑道:“这有何不可。这献宝人,虽能借的民望,一时风头无二。可民望终是一时之力。那些百姓,还是要吃饭睡觉的。宝物再好,也不能让那些百姓不用操心生计。大人此时虽接了献宝人,可等那献宝人入府之后,那些无关的百姓,自然也就散了。到时候,还不是大人您说了算。若是哪宝贝真有气运,咱们算不了他,也可拉拢他,给相爷添一个羽力,到时候,自有大人一份功劳。若那宝物只是一般,凭咱们也能看出蹊跷。到那时,大人怎么出气,那都是随您了。”
这梁中书能在官场上混到北京留守,除了靠了蔡京女婿的路子,本身做官的学问,也是有的一二。忍几口闲气,丢几分面子,那也是等闲。当时也就会意的笑了起来。
可梁中书刚笑了几声,突又皱眉说道:“高先生,我去迎接他们,自是无妨。可若是哪些刁民,爆起伤人,我一个文人,又如何受得了?”
高健心说:就这胆,还当北京留守?那些人既是献宝的。怎么可能还伤你。那还怎么献宝?
可奈何,此时高健的前程,还要靠着梁中书。只能安抚梁中书说道:“大人,您前些日子不是才收了一名大将么。此时正是他出力的时候。让他护着您,当可无失。”
梁中书当即大喜,笑道:“怎生忘记他了。”随后又命人道:“请杨提辖来此。”
不大会的工夫,一个凶恶大汉,进的屋来,冲梁中书施礼道:“杨志拜见恩相。不知恩相唤我哪旁差用?”
梁中书看的很满意。
这杨志二月初九杀人犯事发来的北京。当时梁中书因大名府的地方军,对他这个文人又是上派的京官,老是阳奉阴违,不怎么听话,又爱惜这杨志一身本事,故抬举了他。不仅免了杨志的罪,还让他做了官。这杨志到也真的提气,当即帮梁中书落了大名府本地军官的面子,好好的镇了他们一把。本人更是从此住进了梁中书的宅院,虽当了提辖,却以梁中书的家将自居,很是铁心跟着梁中书的样子。
梁中书笑道:“无甚大事。只因府外有人献宝,因其人多,我恐暗中藏有歹徒,若爆起伤人,引发骚乱,激发民变。与国有损,故请你来护卫。”
这梁中书不愧是会当官的,几句话,倒把自己的胆小给藏了起来,还一幅忧国忧民,大义凛然的样子。
那杨志当即大声的说道:“恩相勿忧!有杨志在。当保恩相无恙!”
梁中书很是欣慰,觉得杨志这个人没收错。随即叫齐府内的差人,开大门出府。
古代,这大门,一般没什么事,那都是不开的。进出都走旁边的侧门,小门。这回,梁中书把大门都开开了,两旁更是站满的差人,算是给足李民面子了。
可李民,却并不太了解这些,只是知道,这个梁中书让自己等了半天,现在又搞出这个阵仗来,分明还是要给自己一个下马威。若是自己今天不把这个梁中书忽悠晕了,降服了。那以后就别想忽悠那些比梁中书更大的官员了。光是那身份架子,就能把自己压死。
反之,这一阵打好了基础,后面的人有梁中书作样子。自己在忽悠,那可就轻松多了。
正所谓:天欲弄人,必先是其疯狂。李民的无知,却又弄出一番事来。
⒈⒈第三十回 做人厚道终有报
“献宝人何在?本官梁世杰恭迎宝贝。”梁中书上下打量着李民说道。
虽说这梁中书决定了低姿态。可梁中书这俩年在大名府,给谁低过头啊。虽然看着李民站在了众人前面,那架势应给是一个为首的,应该就是献宝人,可梁中书还是装摸作样的问了一声。
不过,这也不怪梁中书,以梁中书今日北京留守的身份,那绝对绝对比现今的省政一把手的实权还高。他能主动出来,能率先开口说话,而且还加上了恭迎二字。面对李民这么一个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家伙,实在是够意思了。绝对算是低姿态了。
只可惜,李民虽说是个现代人,论见识和知识,绝不是这个时代人可比的。可那不过是李民生在了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有一个互联网的渠道熏得。可论社交,李民原先的那个***,直来直去得惯了,打打骂骂都是平常。那懂得这些古代官场道道。梁中书的这番做作,李民丝毫没想到好,光看到拿架子了。
故此,李民上前半步,很是倨傲的拱手说道:“在下李民,正是献宝人。见过大人了。”
那梁中书还没说话,一旁的杨志先到怒道:“大胆!你这刁民,有何功名在身。见了相公,因何不跪?”
我靠!相公?还老婆呢。
李民心中一时没转过来,下意识的就以为这家伙要占自己便宜。可李民随即想到,这大庭广众的。这人好歹也是梁中书带出来的官人,就算有意见,也不至于拿梁中书作话头。想来这相公应该是代表梁中书身份的一个词,不光是这个时代老婆喊老公的尊称。不过,貌似我家玉儿,也没喊过我相公。嗯,这不清楚的绝不能乱说,免得漏出马脚。一定要小心说话。
别说,李民的脑筋确实很快,这个年代,相公可还不是一般人能叫的呢,大约到了明代,那才成了女人对自家男人的一种尊称。
李民脑筋转过来,随即看向杨志,当即心中一渗。好凶恶的大汉!只见此人身高足有一米七五,宽肩厚背,面皮上老大一块青胎记。上面还长着渗人的红毛。粗眉大眼。往这么一瞪,胆小的,能活活吓死。
李民现在还能站在,证明李民的胆子,还真不算小。李民心中一动:脸上这么大一块青胎记,莫非此人就是水浒中有名的青面兽杨志?他怎么跟了梁中书了?难道现在还没到七星聚义智劫生辰纲的时候?
不过,李民随即想到:连水浒那本书,都不见的真的,谁知道有没有劫生辰纲这回事。还是别节外生枝了。
李民随即不理杨志的喝问,向梁中书说道:“梁大人,非是草民不知礼法。只因草民重宝在身,此宝可镇压我大宋国运长久不衰。此宝在身,我是不便给大人大礼参拜的。”
那梁中书本来打定的主意,就是先低姿态,有什么都先忍了。等把李民弄到府里,把这些百姓散去了在说。故此,虽心喜杨志给自己张目,可还是不挑李民的说道:“本官晓得。本官晓得。献宝人可随我入府恭请宝贝。若果如献宝人所说,本官当具书上奏朝廷,给献宝人请功。”
李民没想到梁中书这么好说话,事先准备的词,白准备了。此时,初次往这个圈里钻的李民,还没想到梁中书会这么阴险。
不过,好在李民原本的计划,就是拉住大伙来抗衡官府得强权。李民心存厚道的没忘了卢俊义和薛老等人,却在无意中,帮了李民一把。
李民当即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说道:“多谢大人。草民领命。不过,我身后这些人,都是参加了我亮宝会,欲为我向大人引荐的保人。草民想请大人让他们同观,也可再分些福运给他们,也算是草民的一点回报。请大人恩许。”
梁中书暗中咬牙,没想到这个献宝人,如此刁滑,竟然不单独跟自己进府。好在那数万的百姓,那是无论如何也进不来的。总还是要散的。梁中书多少安慰一些。
只是等梁中书一看李民身后这些人,梁中书当即倒吸一口凉气。
好家伙,大名府的名流,都在这了。就是当初地方名流欢迎自己到任,也没来这么齐啊。尤其是那个翠微居士,那个薛老头,可是和朝中有关系的大人物,就连皇上,那都对他的书法很是赞许。绝对是有能力直达天听的人物。
顿时,梁中书觉得这事不好办了。不可能瞒住朝廷的耳目了。原先的计划得取消了。宝贝不宝贝的,还是留给朝廷分说去吧。免得被人借题发挥。要知道,朝中可还是很有许多人,不管有事没事,都是抓着丈人身边人,穷追猛打的。
梁中书心中有了这想法,当即认定了,即使不拉拢李民,也绝不得罪李民。故此,梁中书当即满脸带笑的说道:“这是自然。这是自然。薛老等众位名流,往日我请都请不到的。如此盛会,自应是共幸之。”
随后,梁中书又和李民身后的那些名流,一一招呼起来。别说,这梁中书的身份见识,就是比刚才的差人强,这些跟李民来的名流,大多跟梁中书打过交道。不过,这些人,可不象李民那么有架子。除了那个薛老之外,其它的人,那对两中书,都是作揖打躬的。若是不是现在有着众多的百姓看着,这里面有些人,就是借机抱梁中书的大腿,给梁中书跪下行礼,那也绝不稀罕。
只可惜,现在这些人,再怎么献殷勤,那也没用。此时,梁中书早就潜意识的把这些随李民来的人,算作李民身后的势力了。虽然看齐来很和煦的招呼,可梁中书的心思,跟本没在这些人身上,只是一门心思的算计着李民。
而此时,直接被李民无视的,同时也被梁中书疏忽了得杨志,虽然气得够呛,可早经过多次磨砺和打击得杨志,还是忍了下来。只是那气呼呼的样子,却引得暗中留意他的李民,心中暗暗的好笑。
------------
零点还有一章。请各位多支持。多收藏,多推荐。
⒈⒈第三十一回 虎狼论
华灯夜上。北京留守府内,歌舞喧天。热闹非凡。
自白日里,李民进了留守府,又把那金龙珠如先一般的展示一番,白唬一通。本就准备小意做人的梁中书,彻底没了脾气。
以梁中书这个时代的见识,自是无法理解,一个浑圆无暇的宝珠里面,怎么会有一条龙的。而且还是一团能放光的龙。自然,这梁中书也就如同那些大名府的名流一般,把这无法理解的现象,归咎为鬼神之力。自认这宝珠,就是如李民所说的那般来历。再加上自认为李民带着宝珠,就能引来数万百姓追随,也就更认同了这金龙珠的功效。自然而然的,自是对李民更加高看。
就连那个高健,也不能免了这个时代的惯性思维。
故此,梁中书见识了宝物之后,立马大摆盛宴,宴请李民,以及到场的名流。李民推辞不过,也就应了。
筵席上,梁中书除了夸赞李民金龙珠的神妙,就是和李民套近乎。别说,这梁中书在看到李民的升值潜力后,曲意起来,那还真是让觉得可亲可交。
若不是李民有着后代的见识,从心理上就觉得蔡京那伙人都不怎么样,从根上就想和梁中书划清界限。单凭着梁中书仪表堂堂,正人君子的长相,以及言辞便给,博学多才的口舌,李民被不住早就和梁中书一国的了。
可就这样,时间久了,李民还是觉得这个梁中书和现代的好友老郑差不多,都是这么能说,热情。甚至,李民不无恶意的想:会不会老郑若是当了官,腐败了,也和这梁中书一样?
席间,李民接着酒意,接着梁中书刚刚称赞有金龙珠镇压国运,就可以对辽人无忧了的话茬。李民套话道:“大人,听闻当今圣上,有意与金联合,共同灭辽。大人意为如何?”
梁中书闻言,当即激灵一下子,那点酒意,当即就全消了,直勾勾的看着李民问道:“先生何以得知?”
李民心中暗地吓了一跳,不知这梁中书怎么如此变了。可李民面上却佯醉笑道:“我师兄夜观星象,掐指可知天下事。我下山时,我师兄偶合我谈起。说这宋金联盟,乃天命劫数的开启。故,我才有此一问。怎么?这事说不得么?”
梁中书心中大惊,对李民的师傅、师兄,更是神往,连带的,对李民也是更加高深莫测起来。要知道,此事涉及到辽国,又是刚刚有这个意图,乃是极端机密事,就算是梁中书,也是从蔡京那个渠道知道的,当朝二品以下的官员,根本没有知道这个消息的资格。就算如今的大员,能参与或知道这个事的,满打满算,那也超不过三十人。
故此,梁中书确信,这件事,绝对不是李民可以知道的。而如此一来,也就只能断定,李民那个所谓师兄的利害,人都还不知道在哪了,只是随便一掐指,连朝廷的机密都算得一清二楚,这不是高人,这是什么?
梁中书当即敬佩的说道:“先生果真高人。实不瞒先生,此事涉及辽国,事不成,消息泄露,引得辽国提前发兵,所害非浅。故,此事不见邸报。乃我大宋机密也。因此,初听闻先生言及,恐此事泄露流传,本官有些失态,还望先生勿笑。”
李民闻言,心中暗暗有些赞许:这大宋的保密心态还很不错么。这梁中书,倒也算是机灵人,很好很好。
李民当即笑着说道:“大人,您这才是说笑了。都是我问的鲁莽。来来来,我自罚一杯谢罪。”说完,李民一口焖了一杯。别说,梁中书着府里的梨花酿,味道还真不错。软绵绵的,纯纯的,喝到肚子里面,一团热气,还不上头,比李民常喝的二锅头,别有一番风味。
只可惜,梁中书实在是个烂土豆,实在当不得李民暗中夸奖。眼见李民如此,梁中书当即赞和道:“先生果真豪爽。不过,先生也无须为此在意。此事虽机密,不过也就是朝廷怕事不成,反倒被辽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