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灵小镇大有问题-第6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期比赛有啥好看的,你老老实实打点农场,干得好了,还有额外奖金。”
听说有额外奖金,小闺蜜顿时干劲十足,开始指挥留香猪把土地拱翻出沟沟坎坎,种下南瓜子。
平川江是6区超大的水系之一,连通苏淮市,在虹海市入海。
川滩公园建在平川江水道平缓出,那儿恰好地势平坦,降水流速放缓,呈“U”字型,是水上竞速的赛道选址之一。
所谓物尽其用,除了缓慢水流造带来的肥沃土壤,能够建造花海景区,川滩公园还有很大一块区域属于郁郁葱葱的森林散心路。
今天的野外生存项目安排在川滩公园森林区域开展。
李十三和参加水上竞速那时一样,没有研究过任何比赛规则,毕竟自身战斗力高出学生们太多,应该要享受享受未知挑战带来的乐趣。
“李十三选手…真不愧是你,又踩着时间点过来。”
“哈哈哈。”
高校联赛维持秩序的外围工作者习以为常,检查好李十三的证件情况,引导走选手专用通道。
“这边~”
和其他项目一样,选手有对应的休息区,带着艳丽棒球帽的小妹妹青瓷在休息区招手。
“课代表。”
“十三,你又迟到了。”
“没迟到呀,这都还没开始安全检查呢。”
“哼~”
可以看出青瓷的心情非常好,去年水上竞速也是这样,她给李十三当后勤按摩师,总觉得自己在陪伴着李十三一步步走向高处。
“课代表。”
李十三非常熟练地在按摩床上躺好,“给我读一下比赛规则吧。”
“哈?你是选手唉,又要我考前帮忙补习?”
“你是课代表嘛。”
“真是的…”
青瓷早有准备,开始介绍野外生存项目。
每场比赛三名选手参加,第一名得2分,第二名得1分,第三名不得分。
这里的分数指的是野外生存项目的总比赛积分,前期赛程如此,后期会发生改变,使竞争更激烈。
除此之外,每场评委还会给出本场的评分来决定一、二、三名。
最简单的理解就是限定时间内,利用赛场内的野生食材做出越好吃的菜品、分数越高。
满分100分,其中70分来源于烹饪,另外30分是对野外行动的探查能力、隐蔽能力以及支援能力的综合评分。
毕竟野外行动不可能专门带个只会料理野菜的厨子,高校联赛想要通过生存项目培养出的是既作为侦查、支援人员,又能辅助全队生存的修行者。
“听上去有点意思呀。”
每场共有五个评委,几乎来自官方修行者部门等经常参与野外行动的人员,参赛者对应需要准备五人份的食物。
这里有个先后战术问题。
因为同一波评委需要吃三个参赛者提供的食物,第一份送上很可能因为评委饿了,导致分数比较高,有可能影响后边的味觉评判。
其中细节说不完。
“反正十三你这样什么都不研究就来参赛,输了也很正常。”
“开啥国际玩笑,我能输?”
李十三已经做好准备,如果让壶壶帮忙,几乎就是碾压性的胜利,没有意思。
所以不依靠老师傅级别的壶壶,顶多让其他精灵它们追加点增益效果,打打下手,提升行动力,李十三打算只靠自己的野外生存经验完成比赛。
讲道理,在校学生中绝对没有人拥有大量的禁区旅程经历,李十三自信满满,直到被进行安全检查的助理裁判员问住。
“李十三选手,你厨具呢?”
“咦?”
李十三这才想到自己参加的不是战斗和竞速,选手好歹得带个菜刀之类的东西。
锅碗瓢盆,各种炊具也是选手自备。
主办方限制的厨具容量不得超过一个手提包,虚化灵器展开不得超过一个行李箱,否则判定为影响野外行动,直接失去资格。
除了最基础的盐,其余调味料一律不得携带。
“我我我…”
李十三身上能符合标准的只有中级钓竿、利箭鱼叉,更不可能从背包里拿出盐巴来。
“哎。”助理裁判摇摇头,“李十三选手,你准备得不够充分啊…”
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紧急取材(免费章节)
“没事没事,总有办法的。”
李十三带着求助的眼神看向青瓷。
青瓷愣在原地,完全想不到居然连个菜刀都没有。
“十三,我只能支援你一块盐巴了。”
朴素的塑料袋里是一块矿盐,也可以叫岩盐,区别于来自大海的海盐。
“课代表,你是天使吗?为什么会随身带着盐巴?”
“我买回宿舍点盐灯的呀。”
使用香料点起盐灯,可以使环境舒缓安神,便于入睡。
好在青瓷今天来当后勤人员时顺带补了个货,否则真连盐巴都没有。
经过两轮安全检查,李十三的钓竿、鱼叉顺利过关。
官方限制的厨具体积是不超过手提箱,虚化灵器不超过行李箱。
这里说的是体积,换算长宽高,中级钓竿和鱼枪加上拳头大小的一块岩盐,完全在限定范围内。
开场出了大的乌龙,观众们可都看着呢。
野外生存项目不存在把观众席安排进比赛用的森林区域,所有观众都在始发点,也就是靠近五位评委的地方。
在这儿能看到所有选手的出发的前半段,以及返回情况。
其余区域有无人机跟拍,反馈画面到观众席附近的超大屏幕上。
因此,观众朋友们亲眼看着李十三没有厨具
“啊,李十三选手,为什么他不参加单人擂台赛啊?我好期待看他在擂台上的表现。”
“参加水上竞速也好呀,去年水上竞速,他的表现没话说,只可惜后来退赛了。”
观众们的谈论声以及各种不周全的准备,搞得李十三有点小紧张。
站在起跑线上,两边的参赛者各自带着不透明的方形盒子,款式大同小异,里面装着什么样的厨具不得而知。
正前方三十米左右进入森林区域,才能看到一条临时制造出来的小溪。
主办方对比赛场地进行过调整,肯定不是原先的川滩公园森林散心区。
里头会被剔除掉部分野物,也会额外增加一些食材。
“预备!”
李十三心中还没形成规划,裁判已经发令。
噌噌噌往外头跑出几米,李十三才发现另外两名选手的移动速度不快,而是一边前进,一边打量整体环境,对可取食材的区域进行判定。
这比赛比水上竞速难上手多了!
李十三心中给出评价,又看了一眼出发点的大电子钟,上边显示倒计时40分钟。
比赛时间只有40分钟,参赛者必须假设自己的队伍在野外行动,需要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佳的食物,兼顾营养、美味、安全。
“啧,至少要拿20分钟时间烹饪,我的搜索时间是另外20分钟。”
好歹经历过大风大浪,李十三的心境很快稳定。
既然没办法像其他选手那样看场地分析可能出现的食材大类,那就用最快速度找到想要的,多争取些烹饪时间。
进入森林区域,放出直冲熊。
比赛前说过不借助壶壶的力量进行烹饪,先让其他精灵在行动方面提供帮助。
居合斩!
44级的直冲熊,居合斩斩断前方成排树木,李十三的手背浮现出超古代纹路,连续喷出几道水流。
力道控制恰到好处的水枪将树干击出拳头大小的光滑凹槽,再把这些凹槽区域全挖出来。
十个碗!
短时间内制造完成!
评委有五人,李十三的想法很简单,每人一份主食一份汤,以最快速度上菜,抢占评委空腹的先手优势。
主办方往赛场范围内投放的东西不仅有额外增加的野菜,还会放进来一些动物。
李十三再三考虑,料理四条腿的动物需要很久,且不说剥皮、剔骨、放血,寻找足以腌制大块肉的野生调料就够花时间的了。
那么鱼!
出发前李十三大致张望过比赛场地前段的环境,赛场前段有溪流痕迹。
溪水从出发点附近开始朝森林方向延伸,没看见水源,简直像凭空冒出来似的,说明是主办方改造场地过程中搞出来的临时人工河。
大费周章弄一条水系,肯定要往里边投放食材,否则没有意义。
鱼类料理很多时候用不着太多配料,只要本身新鲜,哪怕少了葱姜蒜,炖汤照样没问题。
脚步挪动,李十三在大树底下找到一株结满米粒大小果实的植物。
这东西类似于野生的白胡椒籽,磨碎后加入鱼汤可提鲜。
此外,李十三还在河边的灌木林获得野山芋,弄个烤芋泥作为主食,同样只需要简单的岩盐调味即可。
说着尽快尽快,准备以上物品已经花费十五分钟,鱼还没抓呢。
涉足水边,另一位参赛选手已经升起火堆,架起折叠式小锅,没见在煮东西。
看样子是为了节省时间先开锅。
“我们也不能输。”
放出烈焰马,李十三依旧打算保留实力,没让炒菜控火最强的鸭嘴炎兽出场。
但这样也颠覆了一开始的设想:精灵不支援烹饪,只管加持。
现在不行了,至少要帮忙生火,否则来不及。
“这个比赛好难啊。”
手背上的超古代纹路流转光华,感应着整段溪流的情况。
官方搞出来的人工溪流下方深浅变化异常,一会儿十多米深,旁边又只是膝盖浅,增加判断水产品位置的难度。
好在李十三和靛蓝色宝珠的契合度够深。
“起!”
五条大小、品类几乎一样小鱼在水球包裹中弹出水面,干净利索的抓鱼手法惊呆溪流对面才刚返回的竞争对手。
拔出利箭鱼叉,用尖端破开鱼腹,取出内脏。
没有各种刀具,只能用鱼叉了,好在这东西锋利得很,利刃处开膛破肚放血,背锋处打鱼鳞,挺好用的。
将大石块挖开一个缺口,形成大石锅,将鱼放入其中。
石锅煮东西会更加透彻,而且能起到保温、焖香的作用。
缺点在于不容易加热,粗暴刨成的石锅外壁太厚,正常生火煮一小时水才刚开。
这时候交给烈焰马。
“不能加热太猛,石头会裂的,尽可能均匀。”
在当前位置看不到出发点的电子时钟,除了主办方给的迷你通讯器,选手禁止携带电子设备,时间计算全凭感觉。
只要心不乱,40分钟倒计时范畴不算难事。
李十三估摸着还有15分钟,绝对够把鱼汤煮熟、锅沿的芋头煮烂再剥皮捣成淤泥。
至于岩盐和野生白胡椒入味到何种地步,难说
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实力差距(免费章节)
“起锅!”
估算时间差不多,剩余五六分钟确实能让鱼汤更加入味、鱼肉更加软嫩,也可能失去最先送上菜品的优势。
将五条鱼放入新刻好的大号汤碗中,小一号的木碗里装盛烤芋泥。
叫出皮可西、百变怪皮可西一起端菜。
空气中飘起香味,和壶壶那种让人恨不得把头埋到碗里猛吃的级别没法比,却也是野外不可多得的美味。
离开溪流边,李十三疑惑着回头,对面的参赛者一直在煮水,中间往水里加了些香叶,煮出清新的底味。
看似要煲汤,一直没见下主料。
此时回头,李十三眼皮子一跳,那位选手将一种可以生吃的野菜迅速过热水抄起。
那是再做沙拉!
可生吃的野菜带点涩味和土腥味,迅速过香叶煮的水,在保持爽脆口感的同时断生味,集补充维生素、解油腻的优势于一身。
而他的主菜
篝火被踢开,参赛者刨出三个大土球。
叫花鸡!!
视野随着李十三的远去被森林阻隔,不清楚那种裹大叶、包黄泥的地锅里头煮的是什么,反正是叫花鸡的手法。
“野外生存项目水好深啊。”
冲出森林,主持人的声音跟随喇叭响起。
“有选手回来了!”
“是李十三!李十三选手带着两只可爱的召唤兽端菜来了!”
“他是第一个返回出发点的”
李十三瞥了一眼起跑线边的电子钟,剩余四分钟,比预估时间多一些。
观众们爆发出热烈的欢呼,从无人机跟拍的画面上,他们已经看到李十三通过巧妙的术式运用化解没有厨具、餐具的窘境。
就连筷子和汤匙也用木料临时加工出来。
这门手艺得益于长期禁区行动,有时候便携式小锅连同餐具遗失,只能就地取材。
李十三自信满满端上鱼汤和芋泥,摄像机给到特写,观众们再次欢呼。
从官方部门随机抽取五名有野外生存经验的修行者组成,他们先对最先摆上桌的菜品做直观评价。
“分量十足,闻味道也很鲜美。”
随后,评委没有马上吃,而是把其中绝大部分分出来,待会儿给现场其他工作人员。
野外生存项目需要考核菜品分量,分量一定要足。
之所以分给其他工作人员,是为了防止评委在一道菜上吃到饱,吃不下后边的菜品。
李十三这才意识到第一个端上菜确实有优势,至少评委空腹,做菜速度够快也是加分项。
但不会出现绝对的不平衡,五名评委大致只吃13,剩下的由附近工作人员品尝,他们的品尝不计分,纯粹为了避免浪费食物。
“嗯,鱼汤鲜美,而且在短时间内剃尽鱼骨,可以大口大口放心吃肉。”
李十三凭借野外生存经验选定的鱼只有中间一条大骨以及上下两端的带状小刺,非常容易将鱼分割成两片肉。
另一位评委对芋泥给出评价,“短时间内能在森林里找到数量足够的野芋头,挺不容易的。”
五位评委的评价中规中矩,没啥太抢眼的地方,毕竟李十准备不充分。
很快,那位抱着叫花鸡和水果沙拉的选手赶到。
敲开后的泥土球壳里头确实是类似于鸡的禽鸟类生物,烤成那样分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