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第2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贤弟且慢。我等兄弟自在散漫惯了。且又有官司在身,岂能连累贤弟与大将军。”
见杨奉仍要强劝,那人便又开口:“不瞒贤弟。为兄此来,却有一事相求。”
“大哥但说无妨。”
“听闻大将军每月有万石明轮船,往来洛阳水道。运送名产到小市售卖。可否将装卸转运之差事,交给我等兄弟打理。”
“还不是做苦力?”杨奉断然摇头:“不可不可。”
“贤弟且听我一言。”那人又道:“先让我等隐姓埋名,落脚就食。待官司一了,再无后患。那时,再劳烦贤弟,在大将军面前代为引荐。”
“如此……也罢。”杨奉这便抱拳:“此事何须惊动主公。只需禀过右丞便可。想来不难。”
“哦?”那人大喜过望:“如此,愚兄代一众兄弟,谢过贤弟活命之恩。”
“大哥言重了,不过是举手之劳。”
“既如此,愚兄暂且别过。若事成,劳烦贤弟遣人来粟市通报一声。只说是河东郭大即可。”
“弟记下了。”
那人正要伸手取钱,却被杨奉阻止。
“兄且自去。”
“告辞。”
“慢走。”
目送那人离开。杨奉不由暗自叹息。少年时,飞鹰走犬,呼啸山林,肝胆相照,两肋插刀的生死兄弟。如今寄人篱下,颠沛流离。
唉,这世道。
想想自己,一年前不过也是朝不保夕的兔园游侠。若非遇到主公,下场或也如郭大哥这般落魄。
食俸六百石军曲候。以前想都不敢想啊。
思前想后,杨奉对眼前境遇越发珍惜。
将酒菜打包。便返回大将军府。
后院让给了主公的外域女卫。杨奉等人便搬去了前院西楼。西楼与东楼之间,以庭院相隔。四周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期间点缀园林花圃,互以长廊相通。
曲径通幽,寄情于景。别有生趣。
返回二楼精舍。杨奉以清水敷面,散尽酒气。又换了身常服,这便赶去东楼,与右丞相见。
在刘备西通丝路的日子里。贾诩少不得杨奉等人的守护。关系自当莫逆。
听完杨奉所求,贾诩这便笑道:“有何不可?”
“多谢右丞。”杨奉大喜。忙不迭起身行礼,便要去寻郭大。
又听右丞随口问道:“此是何人?”
“乃我少年好友,以侠气著称河东。因贩私盐得罪豪强,吃了官司。这便远避洛阳,落脚粟市,卖力为生。”杨奉随口答来。
“既是豪侠,岂能做苦力。何不引入府中。”贾诩言道。
“我亦有此意。奈何郭大哥身背官司,不愿连累主公。只说待官司了结,自会来相投。”杨奉解释道。
“果然是豪杰。”贾诩欣然点头。让杨奉自去。
大将军,后院。
女王正率女卫习练战技。
为战而生的亚马逊,确实极具周期性。
一旦过了发期,便再不会去想。一门心思的训练杀敌。挺好。
吃完所有二十八副亚马逊施药,余毒尽消。耳聪目明,筋骨强健。身体机能亦多有提升。
不愧是虎狼之药。所谓是药三分毒。反过来说,毒药亦是补药。
关键看一个度量。
安氏两姐妹已能下床行走。府中良医诊过。确认无大碍。日后怀孕生子,皆不受影响。
母亲和公孙氏已来信。安氏姐妹当聘为小夫人。断不能以婢女待之。
刘备亦深以为然。
到了他现在这个品秩,以前身受的滴水之恩,便都可涌泉相报了。
此话对身边的亚马逊亦适用。
余毒既已拔除。
剩下安氏二姐妹,再无需身受其痛。
当然。从长远来看,也是免不了的。
唯一区别是。无需再用约药。不堪承欢时,姐妹们亦能为其分担。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洛阳东郭粟市。
眺望着耸立东墙外的巨大粮仓。杨奉下意识的掩住口鼻。
那股混合着新谷的清香,陈谷的霉气,驴马的尿骚粪臭,还有壮汉们身上的汗馊的恶臭,令人作呕。
习惯了一身薰香华服,居于流芳里弄的杨奉,一不留神,吸进大口,呛的险些背过气去。
曾几何时,自己不也和这些人一样吗。
轻吐一口浊气,稳住心神。这便拦住一个车夫,和颜悦色的问道:“请问,郭大哥何在?”
“哦,郭大在里间。”车夫乐呵呵的点头。
“多谢。”杨奉称谢。
“不敢不敢。”车夫受宠若惊,急忙避过。自去忙碌不停。
沿车夫所指,杨奉来到一栋有些年头的商肆前。驻足仰望,这便朗声问道:“郭大哥何在?”
“杨贤弟。”人未至,声已到。阔口黑面,一把钢髯的郭大,迈步而出。虽委身陋室,却仍难掩那一身英雄气。
杨奉面露钦佩,抱拳行礼:“事成矣。”
“多谢贤弟仗义相助。”郭大肃容行礼。早上方见,午后已成。如此神速,杨奉自当是尽心了。
“寒舍蒙尘,无法立足。愚兄便不留贤弟了。改日自当谢罪,为兄做东,你我兄弟不醉不归。”
“如此,小弟先回。若有所需,便到胡姬酒肆二楼雅座告知酒保,弟自来相会。”
“愚兄记下了。”目送杨奉远去,郭大缓缓直起身躯。目光中透着一丝莫名的伤感。
江湖虽远,该相见时,自相见。
1。26 循迹追凶
“少令。”
“右丞。”
大将军府前堂。贾诩与黄门令左丰相互见礼,各自落座。
饮了口婢女送上来的香茗,一路着急赶来的左丰这才言道:“幸不辱命。陛下永乐宫家宴时的一干人等,皆在簿上。”
说着,左丰便将一卷白绢从袖中取出。递给贾诩。
贾诩双手接过,徐徐展开。
陛下的一言一行。皆有史官记录。把陛下的一举一动。亦见录于起居簿。称:起居注。
”古之人君,左史记事,右史记言,所以防过失,而示后王。记注之职,其来尙矣。”
时下尚无专职官吏。多是陛下身边的内官自行记录。
左丰乃是黄门令。自然有权查看。又细问过当日值班的黄门、宫女、侍卫,等一干人等。
这便家宴那日的人员往来,守卫布置等诸多内情,探查的一清二楚。
右丞为何对家宴之事耿耿于怀。虽未曾对黄门令明言。但从辅汉大将军一月未曾见客。左丰亦窥知一二。
必事出有因。
这便品茶安坐,静待右丞将白绢上手书看完。
饶是,智多近妖的贾诩亦未能发现异常。
“家宴中,两位太后,皇后,皆中途离开。除去何后滞留在园中,两位太后又去了何处?”
“窦太后自回云台。董太后仪仗亦入偏殿。”
“为何入偏殿?”贾诩问道。
“五月,庚申,永乐宫署灾。殃及寝殿。数月来一直在修缮,故而董太后便移居偏殿。”
“家宴那日,仍有工匠在永乐宫中?”
“然也。”左丰轻轻点头。
“可是由将作监修造?”
将作监职掌宫室、宗庙、陵寝等的土木营建。长官为将作大匠。
“非也。因是董太后寝殿,事出紧急。陛下令善机关营造的掖庭令毕岚全权负责。”
“哦?”贾诩沉思片刻,这便问道:“少令与掖庭令毕岚相熟否?”
“掖庭令毕岚乃大长秋一系,我却不熟。”左丰摇了摇头。
原来是大长秋曹节的人。曹节与主公关系非浅。且所服续命之药,亦是主公所赠。加害主公,对曹节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
也就是说,掖庭令毕岚或也清白。
“右丞何不当面相问。”左丰言道。
“此事便要劳烦主公出马。”
送走黄门令左丰,贾诩这便入中庭,蹬三楼书房,拜见主公刘备。
“何须劳烦大长秋。”刘备微微一笑:“命史涣登门投帖,掖庭令毕岚自会来见。”
“遵命。”虽不知主公与掖庭令毕岚有何交情。主公既如此说,贾诩照办便可。
出门前,刘备又道:“文和定要谨慎。切勿打草惊蛇。”
“臣知也。”贾诩再拜而出。
果如主公所言。
先有史涣趁夜投帖。后有毕岚踏月而来。
贾诩与毕岚不熟,还需刘备引荐。
宾主落座。
刘备引大将军府丞贾诩,与掖庭令毕岚相识。
贾诩之名,掖庭令毕岚亦早有所闻。乃是大将军心腹重臣。
大将军又封蓟王。位高而权重。不似先前那般随意。为避嫌,许多事切不可亲力亲为。
今日介绍贾诩与其相识。其用意不言自明。
也即是说。今后但凡有事,掖庭令毕岚皆可登门与贾诩相商。再由贾诩转告主公刘备。
刘备今日亲自出面,引二人相识。便是担保。
“掖庭令与我相交莫逆,文和有话但说无妨。”有贵女为二人担保,且刘备又豪掷钱一亿。利益关系不可谓不深厚。确实称得上“相交莫逆”。
掖庭令毕岚先冲刘备谄媚一笑。又冲对面而坐的贾诩作揖道:“如大将军所言,奴婢亦不算外人。不知右丞欲问何事?”
贾诩回礼道:“诩想问永乐宫署修造一事。”
毕岚一愣。本以为贾诩想去瞻宫折桂。却不料竟问起后宫修造。
见大将军面无表情。毕岚这便振作精神:“五月永乐宫署失火。殃及太后寝殿。陛下令奴婢全力修造。于是奴婢按图索骥,原样复原。七月底已完工。却不知,此事有何疑问?”
贾诩这便笑道:“外臣岂敢怀疑内官。诩只是想问,修缮永乐宫署时,可有异常?”
毕岚断然摇头:“按部就班,别无异常。”
贾诩又问:“匠人何来?”
“自是由永巷招募。”
前汉未央宫的后宫,称永巷。本是皇宫中的一条长巷。供未分配到各宫去的宫女,集中居住。后亦成为幽禁失势或失宠妃嫔之地。
今汉分设掖庭令、永巷令。掖庭令掌后宫贵人采女事;永巷令典官婢。两官均由宦者任职。
掖庭亦设在此地。
掖庭令毕岚在此地招募工匠,自然合情合理。
线索就此中断。
见贾诩沉默不语。不知身陷何事的掖庭令毕岚,眼珠一转。便开始为自己开脱:“因是太后寝宫,奴婢不敢有丝毫耽搁。日夜监工,分身乏术。故将招募工匠一事,托付给永巷令。右丞若想知其中详情,何去问永巷令?”
贾诩双眼一亮:“敢问内官,永巷令又是何许人也?”
“中常侍徐奉。”毕岚脱口而出。
见贾诩看向自己。刘备摇头道:“我亦不识。”
毕岚笑道:“说起徐常侍,还需说起一人。”
“何人?”刘备追问。
“陛下食母,程夫人。”毕岚又答。
此人,刘备亦有耳闻。乃中常侍程璜养女。
程璜其人,刘备岂能不知!其养女攻略,更是别树一帜。
前司徒刘郃娶其养女。司隶校尉阳球小妻亦为其养女。
程璜收受贿赂,排挤忠良,以其资格老而年长,作威作福。被人喻为“程大人”。光和元年(178年)蔡邕奉命上疏,多提及程璜之罪。陛下起身更衣,乃至奏章泄露。
程璜因此与大长秋曹节联手陷害蔡邕,致其流放。后司隶校尉阳球与刘郃等人谋划铲除宦官,程璜在大长秋曹节等人的逼迫下,出卖女婿。乃至计划泄露,使刘郃等人被杀。
引发连锁反应。乃至人人自危。朝政日非。
刘备如何能想到。一场宫廷红丸风波,竟牵扯到如此多的大人物。
亦更让他下定决心。定要追查出幕后真凶。
何人竟有此通天手段。
“敢问内官,永巷令与陛下食母有何牵连?”贾诩替刘备问出。
1。27 为君离忧
刘备也是领俸的。
辅汉大将军,仪同三司,俸同三公。食万石。月谷三百五十斛,一年四千二百石。折钱一百二十六万。
加上未曾除官的给事黄门侍郎的六百石。
半钱半谷,足月发放,刘备皆交给七位小姐姐掌管。大将军府的衣食住行,皆来自这笔不菲的官俸。
依循旧例。大将军幕府的属吏,俸禄亦出自这笔万石官俸。
也正因是用自己的俸禄,去养属吏。所以幕府的规模不可能太大。
刘备却不同。
除去是辅汉大将军外。亦是六县为国的蓟国之君。每年税赋不可谓不丰厚。
蓟国官吏多食双俸,足见国富。
且官俸皆由赀库发放。
辅汉大将军府属吏亦不例外。乃是由设在金水小市的金水赀库统一发放。
而西域都护府的一众属吏,亦由西域赀库统一发放。
比起设在蓟国内的赀库。洛阳金水赀库,有一个更强大的功能。
典当。
洛阳王侯贵胄,世家豪强何其多。便是家道中落,亦有几件祖上传下的镇宅之宝。
急需用钱时。便会纷纷到金水赀库典换成钱。虽签的多是活券。但过了约定时日,还未见人来赎回。活券便成了死券。典当之物,便归于赀库。交由市中良匠精心修缮改造后,另行售卖。一出一入,翻掌之间,获利何止十倍。
金水小市,每月能为刘备带来,一亿到数亿不等的纯利。
之所以不等。正因诸如机关驴车,西域宝马,于阗美玉,这些顶级奢侈品,销售数量不一。但凡多售出一两套机关车。三五匹西域宝马,本月盈利便会暴涨。
足可见洛阳的购买力冠绝天下。
每月盈利亿钱。
陛下虽未许刘备铸币权。每月有一亿枚五铢钱,源源不断的输往西域。亦足够流通。
刘备暗自揣度圣意。铸币权,可以谈。且看蓟王出价几何。
出价若能令陛下心花怒放。铸币权亦不在话下。
只是自己刚刚封王。再买来铸币权,必受人猜忌。
身上淫毒刚刚好利索。还是低调做人为好。
几位府丞估算。能有十亿枚五铢钱在西域市面流通,足以。
好办。不到一年,洛阳小市便能足量运去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