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第2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何总是少年夺冠。骑术精湛、马匹优良是其一。半大少年,身轻体健,马匹步履轻盈亦是关键。
冠亚季军,乘天梯,直升五层。由蓟王亲自颁奖。
第一次见到众人口口传颂的蓟王,马超竟生出一丝小小的紧张。万幸还有二人陪同。
三人单膝跪地,口呼:拜见上上。
刘备笑着虚扶:免礼。
除去马驹儿,剩下二人皆是西林胡族少年。以刘为姓。乃是最早入住西林邑的杂胡马贼家眷,如今也渐已长大。幽州汉话精纯无比,学业亦未曾荒废。
所骑良马,亦是自家繁殖。尤其令刘备欣慰。
西林少年,皆是蓟国精骑的明日良才。
“可还住的惯?”刘备忽然开口。
马驹儿受宠若惊:“回禀王上,一切皆好。”
“母亲何在?”
“在看台售卖小食。”马驹儿如实作答。
“自食其力,甚好。”刘备笑道:“孤少时,亦和母亲相依为命。你父远在西凉,可曾知晓?”
“恩师已告知。”马超面上无喜无悲。
“作何打算?”马超的执念,刘备又岂能不知。
与演义上其父马腾先受“衣带诏”,因事败露与众子一同罹难,马超得知父兄被曹操杀戮后,尽起西凉精兵伐曹,完全不同。
事实上,马腾之死的罪魁祸首,乃是马超。
建安十六年(211年)三月,曹操遣钟繇、夏侯渊率军出河东,欲经凉州攻汉中张鲁。以马超、韩遂为首的关西诸侯疑曹操乃行假道灭虢之计,实欲吞并凉州。于是联合关中张横、梁兴、安定杨秋、河东侯选、程银、李堪、马玩、成宜等十部,共计十万兵马,起兵反曹。
据《魏略》记载,马超曾谓(韩)约:“……关东人不可复信也。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
可见。在反叛前,马超已预料到结果,并做出了最后的选择。
于是。建安十七年,五月。曹操将迁居邺城的超父马腾,二弟马休,马铁等悉数斩杀,夷三族。
马超自建安十六年三月起兵,到来年五月便祸及全家,被夷三族。
如此行事,刘备曾难以理解。然得知马超身世后,却有些理解了。马超生母之所以早亡,与其父的嫌弃冷漠息息相关。加之马超乃是混血羌人。三辅之地,又“羌胡”杂生,风俗亦相融相近。胡人皆贵少而贱老。怒则杀父兄,却不害母亲。马超或也深受影响。
当然,最大的原因是野心。为了西凉,不惜赔上一家性命。
如今母亲建在,恨无缘由。母子相依为命,生活无忧。再加上一众好友整日相伴,学坛恩师谆谆善诱。心中的戾气,应早已化为满腔锐意了吧。至于傲气,乃是天生。正如二弟关羽一般无二。无需去改。
暗忖片刻,马超昂首挺胸,掷地有声:“大丈夫在世,当举丈八之矛,立不世之功。以升王上之阶,以得天下之名。那时,我父自当慕名而来。我必与母亲,相迎十里。”
“有志气。”刘备欣然点头,又谆谆善诱:“岁末将至,所谓‘辞旧迎新’。以今日夺冠扬名为契机,定要与过去做个了断。明日之马超,定要内外一新。”
“马超明白。”
历史上的锦马超,生性薄凉,只顾自己,罔顾他人。刘备本以为是天性使然。今日得见,许还有转机。
刘备借辞旧迎新,喻马超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便是对他最大的期许。
少时练剑,公孙氏言道:“剑式都对,但气势不对。义无反顾和孤注一掷,是不同的。”
刘备问道:“有何不同?”
公孙氏答:“不同之处,在于信或不信。”
刘备又问:“信如何,不信又如何?”
公孙氏又答:“信,你的剑刚猛无匹,可斩神魔。不信,你的剑色内厉荏,终无一用。”
少时懵懂,如今越发体会到公孙氏言之精妙。
此话,对锦马超亦适用。
信或不信,或在于,爱与不爱。
1。126 分胙之礼
既是七国赛马会。年度盛会,冀州六国君自当亲临。人皆在四层包厢,不便露面,便遣人来贺。并与蓟王相约国宴日期,遂安心观看年度总决赛不提。
除去观看赛马,腊日一大早,刘备还亲临楼桑祖庙祭祀。替王太妃,王妃,贡献祭品。国事亦家事。通常来说,百官亦要列席,刘备却免了。此次行家祭,只有楼桑刘氏宗人陪同。
刘备为主,立于正中。从兄弟,族兄弟分列其后。献膰俎(盛膰肉的祭器),祭拜祖先。
“生曰脤,熟曰膰。”
祭祀所用生肉叫脤(shèn)。祭祀用的熟肉称膰(fán)。合称脤膰。
《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
上古时,祭祀“自然神”用脤,祭祀“人祖神”用膰。随着后世人文占比越来越重。时至今日,祭祀人祖神的比例,远大于祭祀自然神。故“膰”的使用范围在祭礼中,不断扩大,几用于所有的祭祀场合。“脤”则相对缩小,固定于一些月分节令时的自然神祭及戎事之中。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脤膰之礼,亲兄弟之国。”郑玄注曰:“脤膰,社稷宗庙之肉,以赐同姓之国,同福禄也。”贾公彦又疏:“分而言之,则脤是社稷之肉,膰是宗庙之肉。”
脤与膰又统称为胙(zuo)。天子于祭祀宗庙、社郊后,将祭肉分给群臣,称“赐胙”。
民间无赐之说,宗人祭祀后将祭品分而食之,称“分胙”。乃分享祭神之肉也。
《荆楚岁时记》云:“社日,四邻并结宗会社,宰牲牢,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食其胙。”民间盛大的社日祭祀,分食社肉,分饮社酒,场面非常热闹。
刘备分胙于宗亲兄弟,亦是祭祀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古人认为,祭祀时以牲体通神,神灵在享用祭肉后,便将福祉寄寓在祭肉中。分胙,便能得到神的恩赐。家祭后行分胙,被认为是祖先对子孙的庇护与赐福。
故而,“分胙之礼”亦可视为后辈与祖神之间的精神交流,亦是同宗血脉相连的重要仪式。分胙而食的精神羁绊,时下甚至要超过歃血为盟。
能在宗庙与蓟王刘备分胙而食,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卜日家祭灶,牲肥酒香清。分胙虽薄少,要是邻里情。”分胙既要平均,又要体现等级差异,由主祭者掌握分配权力,又从受胙部位和受胙顺序上,体现受胙者的身份尊卑。
《庄子·天道》:“宗庙尚亲,朝庭尚尊,乡党尚齿。”
也就是说。今日家祭,主祭者便是蓟王刘备。由他按“品秩尊卑”,依次分配胙肉。简单理解,蓟王以降,先按官秩排序,再依辈分高低,最后比年龄长幼,依次分胙。
之所以刘备身后排列从兄弟,族兄弟。正因刘氏兄弟与刘备血脉最亲,且又皆有官职在身,故列在最前。
祭祀完先祖。刘备这才乘车驾,抵达赛马场,登临五层大平座,与恭候多时的群臣见面。
待决出年度总冠军,刘备随即大宴群臣。令马驹儿等人亦列席。而后入住楼桑老宅。群臣分批前往楼桑客舍、邸舍、蕃邸入住。楼桑乃蓟王发迹之地。又称五缺。大路朝天,进出自由。防御不是一般的严密。
安全自当无虞。
老宅虽多空置,却仍有婢女仆人日日打理,从未荒废。内中摆设,与刘备迁离时无异。史涣领人守护前后院落。中庭则交给亚马逊女卫。亚马逊女卫称御卫。和御婢类似。却又兼顾“卫士”职能。
前为“约药”的二十八御卫,分七人侍寝。多与刘备有云雨之欢。虽未受孕,身形却有大变化。腰部越发纤细,而流线型的身躯,脂肪开始上下堆积。臀部尤其丰腴。这其实都是在为生育,潜移默化的进行着身体的再造。
夜夜蚌孕七珠,二十八御卫之所以未能受孕。乃因刘备的生殖能力,高温受损,正缓慢恢复之中。
此也是身中淫毒的后遗之一。
换句话说。百二十子完美达成,怕是要延后了。
一夜无话。
清晨起来,神清气爽。沐浴更衣,又携百官前往楼桑演武场,观看军演斗降。领众人遍游楼桑,午宴后折返。万民夹道欢送,乘船直抵南港,临正殿。待百官车驾排列宫门,迎回妻母。刘备方才与众人依依惜别,入后宫拜见母亲,与王妃侧妃相见。
贺岁自当与家人一起。
如前所说,正腊除围猎、祭祖,还要行驱疫行傩仪式。蓟国无黄门,更无黄门子弟。以往皆是选楼桑刘氏宗人家,十至十二岁少年,百二十人为逐鬼童子。
今也不例外。逐鬼童子,皆戴大红头帻,穿皂青衣,手持大兆鼓。为首一人,扮演驱邪之神方相氏。方相氏主舞,头戴面具,身披熊皮,手持戈矛盾牌,率十二扮成鬼怪之人,与百余童子呼喊舞蹈,击鼓而行。
在宫内往来奔逐,象征邪魔怪兽,四散逃奔。
如此辛苦演出,自当犒赏。服履礼匣,漆木果盒,皆如往年一般。另得人手一枚压胜金币。遂喜笑颜开,被刘氏宗人接回家去。金币虽贵,却也比不过蓟王母子情义。刘氏宗人虽生活富足,却并未享有高人一等的权利。
分胙之礼,行傩之仪。皆有刘氏宗亲在场,便是情义。
恩义和情义,需面面俱到,兼容并蓄。
家国天下,可不是说说而已。
宫中子嗣渐多。刘备初尝天伦之乐。上表求分诸县,为八子侯国的消息,后宫已人尽皆知。夫君一视同仁,王妃、侧妃自别无异议。安氏四姐妹,出则行女御长、女宫长、女尚书、女侍史之责,入则与王妃、丽妃、莲妃凑齐蚌孕七珠之数。居功至伟。
为处理内宮文书。左国令士异,又从白湖女校招募“宫中学事史”数人,皆入南殿。女师赵娥,亦时常协助处理书文事宜。
蓟王年方二十。风华正茂。待与五十五国公主行和亲之礼,子嗣必然众多。便是五十五国公主人均二子,加现有八子而女,亦百二十子也。
只需生殖能力康复如初,何其易耳。
满打满算,受孕一月足矣。
每每想到此处,陛下便足以安心。
尔等皆言蓟王春秋鼎盛,朕又何尝不是?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九天神皇:
1。127 因时而变
蓟国多行募兵制。
如刘备少时随恩师南下平乱,堆钱伐贼,便是募兵。幕府五校、麴义别部,还有蓟国荡寇、讨虏、破贼、戈船四校尉。及典军、横海二中郎将麾下兵士,皆重资募集。
蓟国崇文尚武。刘备不在国中,或外出平叛,或暂居洛阳,王傅黄忠虽未擅自募兵,各城却皆有大量民兵驻防。
比照更赋,时下非职业军人,约有三类:“更卒”、“正卒”、“戍卒”。
正卒源于周代军制。每户出一人,编成正式兵员,谓之正卒。“其馀为羡(卒)”。“一家兄弟虽多,除(出)一人为正卒。正卒之外,其馀皆为羡卒。”
大肆募兵必遭人忌。关东播乱,朝廷令不能出洛阳,控制力大不如前。此一时彼一时。又说此消彼长。陛下对蓟国的容忍度,必然急速萎缩。如此大背景下,刘备断不可轻举妄动,引火烧身。
陛下之所以对刘备诸多关照。钱给的足是其一。作为一个成功的皇商,陛下有商人重誉守信的自律。拿人钱财定要与人消灾。明码标价童叟无欺。还懂得打折促销,名人效应诸如此类。
今汉与前汉,国情完全不同是其二。前汉诸侯王乃是心腹大患。而今汉,外戚专权,把持朝政,才是生死大敌(请注意)。
试想,诸如大将军梁冀,竟敢毒杀幼帝。为把持朝政,接二连三尽取汉室童子为帝。待梁冀伏诛,先帝驾崩,窦大将军即便与刘淑、陈蕃合称“三君”,依然立了个小皇帝。
其中原因,不言自喻。
再加上,饱受打压的诸侯王,早已不成气候,龟缩在王城之内,整日寻欢作乐,不问政务,混吃等死,何谈威胁。
故在陛下眼中,最大的威胁不是刘备。而是何后以及大将军何进——他自己的外戚。或许陛下心头大患的排列顺序,外戚>党人>世家>反贼>宗室。刘备甚至排不到前三。
刘备又号称天家麒麟,起于微末,为人忠义。陛下悉心提拔,便是为“以宗室制衡外戚”。
为何是刘备?
起身微末,没有庞大的勋贵人脉。娶平民发妻,与世家大族亦无干系。自身又是豪杰,知恩图报,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义之所向虽千万人吾往。汉室宗亲之中,还有比刘备更合适的人选吗。
为什么非要是宗室?
家国天下。
最放心的当然是自家人。
如前所说,看看陛下任命的首任州牧之中,有多少出身宗室,陛下之心,便可窥知一二:诸侯并起时,天下十三州,刘氏宗亲为州牧刺史者,有幽州牧刘虞、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焉、扬州刺史刘馥、兖州刺史刘岱、扬州牧刘繇。说半壁江山也不为过。
刘备以蓟国君兼领辅汉大建军,也不是陛下首创。明帝时,东平宪王(刘)苍为骠骑将军,位在三公上。
再加上刘备弃配享太庙,又上表分封诸子。所以,若不发生天下大乱。皇权一如既往,还像原先那般,正常轮替。刘备永无可能,觊觎皇位。
问题是,如今天下大乱,情况似乎不正常了。
陛下开始担心刘备了。
当然,陛下的担心,与时局息息相关。一旦黄巾之乱被剿灭,天下重归大治。一切皆恢复正轨。陛下的担心,自当涣然冰释。
“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作为一名旷古烁今的皇商,如何趋利避害。陛下自当远超常人。
一言蔽之:天下太平时,首害乃外戚。天下大乱时,首害便是宗室。
对陛下而言,
此二者,皆是危及江山的心头大患。
故而“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可拘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