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第4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也。”曹节从谏如流:“先择此五县,请陛下定夺。”
“喏。”梁鹄领命而去。
临乡蓟王宫,正殿。
“下臣拜见王上。”新任幽州牧王允,肃容下拜。
“使君免礼。”刘备伸手虚扶:“赐座。”
“谢王上。”王允取一漆木匣,双手奉上:“身受大恩,无以为报。闻王上喜得百子,下臣手书绢字一卷,聊表心意。”
“多谢使君。”命人接过,亲自取来细细观瞻,刘备不禁叹道:“使君字字珠玑,当为王佐之才。”
“王上谬赞。”王允目光坚毅,表情如一。
“此去蓟北(县),数日可达。使君无需心急。今日相见,孤有一事,欲托付使君。”
“王上但说无妨。”
“出兵半岛,重开数郡。陛下因功封赏,或再增数县。蓟国横亘幽冀,十有六县,皆是圈占周遭郡国旧地。若再增封,诸如涿郡、广阳、渔阳、右北平等郡,削弱过甚。国强州弱,非孤所愿。故与使君相商,重开塞外滨海数县,以为补充。”
“哦?”略作思量,王允便问道:“敢问王上,重开何处?”
“白檀、平刚、石成、广成、白狼、乐亭、骊成等县。”刘备如数家珍。
“乐亭、骊成,等沿海之地,两汉之交,毁于海侵。余下皆是幽州塞外旧土。”王允还未到任,竟已知晓。
“正是如此。”刘备轻轻颔首:“北疆已定,四十万扶余南下,可命其屯守各地,重筑旧城。”
“王上之意,下臣已尽知。”王允问道:“王上心仪之土,是否在数县之中。”
“正如使君所言。”刘备实言相告:“除先祖陵寝,孤实不想再分诸王之地。余下诸县,宜当东扩。”
蓟王乃前汉中山靖王后。中山靖王与王后,合葬之陵山,便是后世鼎鼎大名的满城汉墓。位于今中山国北平县境。
“原来如此。”王允肃然起敬:“王上将四十万扶余尽纳国中,欲除幽州一患乎。”
“正是如此。”刘备道出心声:“蛮夷不知汉仪,尚未向化。故而不通礼数,只畏强者。若散布边郡,与塞外胡人勾连,恐聚众作乱,滋生事端。将其悉数囤于鄙国,自当畏服。不敢轻起祸乱。”
“王上明见。下臣,自当尽力而为。”王允拜服。
1。89 一州之国
西邸,万金堂。
选部尚书梁鹄,趋步入内。上承初选方案,请陛下定夺。
“中山之蒲阴、渔阳之潞县、渤海之章武、右北平之无终、辽西之海阳。”陛下依次看过,不置可否。
偷看陛下脸色,选部尚书梁鹄心头一颤。陛下似很不满意。
“将中山国蒲阴县,更为北平县。”陛下言道:“蓟王六百里上表,请赐还祖陵。”
梁鹄遂醒悟:“据载,前汉时,中山靖王葬于北平凤凰山王陵。”
陛下轻轻颔首:“蓟王忠孝两全,既开口,朕又岂能不全人之美。今汉与前汉,同出高祖一脉。不过远近不同罢了。”
梁鹄再拜:“臣已记下。”
“渤海郡下之土,不宜再动。渔阳、右北平,郡境本就狭窄,亦不宜再分。传语老大人,余下诸县,当细加斟酌。”陛下言道。
“臣,领命。”梁鹄三拜而出。
梁鹄此来,实为替曹节“投石问路”。
陛下不满意,早在曹节预料之中。事实上,究竟增封何处,曹节也不在意。重点是,陛下欲增封几县。
梁鹄此来看似无功而返。实则不然。因陛下已认可曹节所断,再增五县。
啧啧,二十一县,真不能再大了。
西林邑,十二轨路,六列车楼前。
一半大少年,正懒洋洋的靠在门旁。两侧车楼底层,上半边厢壁,皆已高高撑起。前后通透,凉风习习。厩内良马,毛光发亮,神骏异常,正悠闲的咀嚼着草料。
每户车楼,饲骏马十几到二十匹。每年出栏两三匹,一匹骏马的售价,多可与五十亩良田一季收成相比。
每逢赛马日,再去赛马场打打零工,售卖一些自制小食,生活过得轻松又写意。
蓟国俊马,贵精不贵多。驽马作价十万。乘马作价二十万。军马作价三十万。若能在赛马场扬名,作价五十到百万。
若是一骑绝尘之千里马,作价千金亦一马难求。
比起在塞外游牧。西林邑中的蓟国牧人,生活际遇,可谓云泥之别。
一传十,十传百。经年来,不断有草原零散牧人,南下投奔。西林邑,一扩再扩。今已横竖八里,二万余户。单单西林邑中,便豢养良马三十余万匹。
蓟国号称万马之邦,可谓实至名归。
正因马匹金贵。
即便在没有赛马的日子里。蓟国牧人,亦不敢有丝毫怠慢。将厩内经由大厩令署、家马令署,不断混种改良的各式骏马,照看的妥妥当当。
田马、驽马、乘马、军马、赛马,分门别类,各司其职,皆有专人饲养。
至于万里挑一的千里马,可遇而不可求。并不完全受人为操控。除去后天的精心照料饲养。天赋灵性亦是重中之重。
谁家槽头若能诞生出一匹千里马,不仅全家除三年赋税,户主还能升民爵一等。饲养更多骏马。
牧人不善农耕。民爵所授予之良田,悉数折算成马匹。
换言之。新入籍的牧人,只被允许饲养作价二万钱的田马十匹。从草原带回的多余马匹及牛羊牲畜,皆会按照市价,抵充入籍西林时,所购买的车楼售价。
游牧民族,对车楼的酷爱,深入髓里。此也是西林人,很少迁移到蓟国别处的,原因之一。
各种马的评选标准,分门别类,清晰合理,童叟无欺。
是骡子是马,口说无凭,何不下场一试。
是何种类,品相几等,作价几何。有经验的厩令,甚至只眼可辨。无有偏差。
言归正传。
云舒云卷,日暮西山。忽闻一阵清脆的马蹄声响起。
少年猛支起耳朵。稍稍分辨,便喜上眉梢:“阿姐!”
“在呢。”楼上一妙龄少女,闻声探身。
“太……”半大少年话刚出口,便听头顶一声娇呼:“太史哥哥!”
“阿招妹妹!”马背上太史慈,沐着暖暖的夕阳,扬眉一笑。
路上牧人纷纷俯身行礼。太史慈亦抱拳回礼。
蹬镫下马,太史慈随手抛缰,半大少年飞身接过。駜駽与少年亦十分熟络,亲昵的打着响鼻。
胡女裙摆飞扬,旋身下楼。冲到门前,又忽然止步。稳住气息,绷紧身躯,盈盈一礼:“见过公子。”
“见过阿招。”太史慈亦回礼。
一动一静,一上一下。
发乎于情,止乎于礼。
阿招是杂胡马贼王之女。少时被上谷乌桓王难楼,贩到楼桑。与太史慈青梅竹马。相伴十载。少女情窦初开,芳心暗许。太史慈亦心有牵绊,非她莫娶。慈母本颇有顾虑。太史慈贵为蓟王亦弟,少年英雄,如何能娶马贼之女。
太妃一语中的:“其父为贼,其女必为贼乎?前有潘鸿、朱盖,后有蒋钦、周泰,便是典韦,亦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阿招心地善良,冰清玉洁,与慈儿当是良配。”
听太妃一席话,慈母涣然冰释。
话说,自太史慈年将十五,四方媒妁便踏破门槛。其中不乏宗亲国戚,肱骨重臣。皆被慈母婉拒。
蓟国娶妻,从不计较财富门第。只需是清白人家,良人之女。贤良淑德,秀外慧中,即可。若有宜男之相,更好。
君不见蓟王,便是如此啊。
结亲如结盟。
然蓟王义弟,与蓟王同气连枝,休戚与共。本就英雄了得,还需借谁的力!私情无损公义。若一味想着借势助力,授人以柄,拾人牙慧。焉能恪守公义,不生损公肥私之心。
何为豪杰。不忘初心。
濯龙园,华云号,皇后寝宫。
云蒸霞蔚,波光粼粼。
珠帘内,何后袒胸露背,玉体横卧。
舷窗清风徐徐,暑热稍退。
“报。”中常侍郭胜,趋步入内。声音不高不低,将将入耳。
“何事?”何后慵懒发问。
“启禀皇后,陛下已定五县,增封蓟王。”
“二十一县藩国。”何后轻轻抬眼:“可比一大郡。”
“何止。”郭胜答曰:“或已大过兖州,堪比青州。”
“一州之国,来之不易。”何后语透深意。
“皇后所言极是。”郭胜低声道:“大将军暗中命人散布流言,亦未见效。今大将军与蓟王势如水火,恐非长久之计。”
“我岂能不知。”何后一声叹息:“大将军一战破胆,夜不能寐。暗中笼络外藩武臣,欲悉数调驻京畿,壮大声威。陛下又岂能无动于衷,任其施为。自乱阵脚,强者不为。此非大将军之福。”
郭胜欲言又止。终归未能忍住:“大将军自取其祸,皇后需早做打算。”
“我已尽知。”何后眸生异彩,一闪而逝。
1。90 白身野士
副伏罗归义王,立王庭于白海之滨。
与刘备重筑的白檀城,互市多年。随高车日益汉化,受三郡乌桓、南匈奴等内迁部族所染,亦逐渐适应农牧。如今皆筑城而居。再加众所周知的“北有蓟,莫纵缰”。边郡形势,逐渐稳定。
长城以北。前汉时所置,今汉已废数县:白檀、平刚、石成、广成、白狼等,今多有部族定居,广种苜蓿,习得青储饲料制备等诸多技艺,变游牧为半农牧。水草丰茂时,在草场间迁徙游牧。隆冬枯草季,则入安居点。避暴雪极寒。水洗水暖,享一年安逸,故称“半游牧”。只需不在游动,游牧还有何所惧。
刘备与副伏罗老王商定。前汉时边郡,悉数复置。立高车十二归义侯国。类比“使匈奴中郎将”,设“使高车中郎将”。
使匈奴中郎将,主护南单于,比二千石,可拥节,有从事二人,有事可新增。主,持节出使、领护或卫护南匈奴等职责,亦主监察北匈奴动静。
高车归义侯国,类比管理东夷之乐浪。大事小情,无需上洛。可入白檀城,向使高车中郎将通禀。
“十二侯国”的设立,可谓神来之笔。与刘备先前,将羌、氐分治,立护氐校尉,如出一辙。
归义侯国,既稀释瓦解了高车十二部过于集权的部落制度,又分散了各部渠帅,对老丈人王位的觊觎。
可谓一石数鸟。参考西域都护府之于西域城邦。分而化之,对大汉有利。
归义侯国的建立。标志着高车正式纳入大汉治理体系。
通商互市,各取所需,各补所短。再加有蓟国虎踞在侧。衣食无忧,生活日渐安逸的高车,又岂敢轻起刀兵。
饥寒起盗心。亘古不变之真理。
但凡过的下去。谁又愿提着脑袋,铤而走险。终归是“逼上梁山”。
趋利避害,人之常情。便是塞外胡人,亦不例外。
分立高车十二侯国,效果斐然,远超刘备预计。
所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又谓名不正而言不顺。能被大汉认可,方能名正言顺。从此往后,被各自部族,乃至整个部落联盟,所认可。
蓟王又约定。新任高车归义王,当从高车十二归义侯中,由部落联盟并汉庭,共同推选。
并将此项制度,不断延续乃至发扬光大,形成“祖制”。
一旦高车部落习惯了推选制度。必会传承有序。降低老王去世后,兵乱四起,各部互相攻伐,联盟随即瓦解的风险。
轮流推选制度,也能有效防止一家独大。汉庭的介入,如同西域都护府,防止小国被大国所并。
使高车中郎将,与汉廷“使者校尉”,有异曲同工之妙。
毫不客气的说。大汉的使者校尉,在举目皆是奴隶国度的暗淡星空下,以封建制度的先进性而言,绝对是维系区域稳定的中坚力量。
当然,对封建体质的种种先进性,部落联盟最直观的体验,便是与之打交道的汉人官吏。
换言之。首任使高车中郎将的人选。直接关系到“推选制度”成败与否。
刘备必须慎重。
现任西林令阎柔,是蓟王心中不二之选。
唯一掣肘,阎柔名声在外。乃是众所周知,直少年时便追随刘备的肱骨家臣。若堂而皇之,调任高车中郎将,恐遭人非议。尤其在蓟国再并五县,举世瞩目之际。不可轻易落人口实。
况且,西林邑二万余户牧人,豢养三十万匹各式良马,干系重大。民情政务,皆需阎柔打理。急切间,亦难假他人之手。
知主公刘备忧心使高车中郎将人选。阎柔、阎志二人,遂向刘备举荐了幽州渔阳人,鲜于辅、鲜于银。
二人久居边郡,与胡人常有往来。熟悉胡人习俗,又颇知兵事。最关键,与蓟王并无交集。乃野士白身。刘备见过甚喜,荐于幽州牧王允当面。由王允表为使高车中郎将、副中郎将。治白檀城,掌使高车,处理与之有关事务。
一言蔽之。正副中郎将,兼有“使节”性质。
洛阳。
幽州牧王允与蓟王刘备上表,不分先后,抵尚书台。曹节看过,不敢怠慢,急忙入宫呈报陛下御览。
请开“白檀、平刚、石成、广成、白狼、乐亭、骊成等县。”在曹节的提示下,陛下先看王允表书,方才御览蓟王上表:“求增夕阳、昌城、乐亭、骊成并北平五县。”
“哦……”陛下欣然点头:“除去祖陵所在之北平县,蓟王所求,皆是前汉废县。两汉之交,毁于海侵。”
曹节伏地奏曰:“陛下明见。”
“今水退否?”
“海水已退,散布大小水泽,皆是无人白地。”曹节已事先查问。
“蓟王此举,何意?”陛下面色如常。
“老奴窃以为,蓟王心有所虑。”曹节不做隐瞒。
“老大人且说来。”
“王上东征西讨,劳苦功高。归国前,陛下赐加黄钺,替主‘伐不义而征无道’,扩土二千里。我朝有功必赏,军功尤重。然,蓟王归国前,披丧送亲,险屠大将军满门。自知必为人所忌,故心有所虑,只要废土。”
“老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