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第5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越发靠近。
若再深思。先前酒宴,那番令大将军茅塞顿开之言。何进当真只从张俭处得闻么?
我看未必。
所谓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府中必有高人指点。不过是会宾客大宴,借张俭之口说出。遂令大将军何进,“醍醐灌顶,如梦初醒”。
如此,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三宫鼎立,各自丰满羽翼乃天时。宾客大宴,又趁地主之谊,自是地利。由天下党魁,名士张俭,指点迷津,便是人和。
于是乎,大将军何进,改弦更张,大彻大悟。一切皆合情合理,令人信服。
“名师”的作用,此事彰显无疑。除去足能以理服人,教化权贵,还能提供强大的信誉担保。而感化大将军,亦令张俭蜚声宇内,声名至极。
大将军何进与党魁张俭,各得其利,内外双赢。遂成一段佳话。
熙熙攘攘,利来利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人活一世,如何能逃脱“名利”二字。半生积累之赫赫之名,且看何时“变现”。何进、张俭,皆如此。无有例外。
常谓“时势造英雄,英雄趁时势”。便如此这般。事已至此,有进无退。何进若要在三宫鼎立,朝臣分属之时局中,脱颖而出,杀出一条血路。唯有不断壮大己身,吸纳一切可以吸纳之助力。党人,显然是异军突起之新兴力量。
党人之所以是党人。自有其与众不同之特殊“群体属性”。此属性,显然与屠户出身,粗俗无比之大将军何进“自带属性”,水火不容,难以调和。若要吸纳党人,引为助力。何进必须改变自身属性。于是乎,与亦需借外戚之力,屠灭十万黄门之党魁张俭,一拍即合。互相利用。
会宾客大宴,一问一答。大将军何进,幡然悔悟,至此痛改前非。完美。
『没有更好的品行,只有更好的利益』。
大彻大悟,又岂止大将军何进一人。
府中亦有孔融等一众高士的骠骑将军何苗,亦变得虚怀若谷,礼贤下士。目的,自也是为吸纳党人。唯一例外,便是何苗。整日混迹于宗室勋贵,五陵少年之间。常一掷千金,花钱如流水。此乃,反其道而行之。勋贵,亦是洛阳朝野,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长信宫,长秋殿。
“下臣,拜见太后。”新任蓟国守邸丞,刘平肃容下拜。
将礼单随手搁在一旁,帘后何太后笑道:“免礼,赐座。”
“谢太后。”刘平起身落座。
“闻守丞乃蓟王族兄,自幼相伴。”何太后笑问。
“回禀太后,正是如此。”刘平俯身答曰。
“少年时,蓟王如何?”何太后句句不离蓟王。
“少年时,王上身强体健,虎虎生风。年纪虽小,却常不甘人后。刘氏老宅,门前五丈桑。每到桑葚结满枝头,王上便领我等,攀树折枝,大快朵颐。争相攀高,乃至失足坠落……”刘平便将楼桑少年,幼时之事,事无巨细,娓娓道来。
何太后捧腹聆听,不觉已沉迷其中。
“……后待清醒,逢宗祠大考,一举成名。然却因顶撞长辈,被罚出门。待被唤入,自居其末。老族长以‘文修武备’命名。遂改刘备。”
“果真如此……”何太后稍后又问:“守丞因何改蓟王旧名?”
“太后当面,不敢隐瞒。”刘平笑答:“宗祠大考,下臣居于第五。虽未得其名,却被老族长授以王上旧名。以为鞭策。时时劝进。”
何太后又问:“蓟王因何发家?”
“乃因从马市胡商处,换来一匹怀孕母马。”
“马价甚高,如何换取?”
“王上自制‘果仙冻’。”
“守丞可曾见过此物。”
“未曾得见。”
何太后一声叹息:“朕,亦只闻其名,未见其物。”
刘平言道:“自王上自制果仙冻始,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寝垫、松泉酿、楼桑重器、机关马车……”
何太后忽轻抚身怀六甲,喃喃道:“麒麟之子,神秀天成。”
声音虽小,却字字入耳。刘平不动声色,进言道:“王上三百子嗣,能称麒麟之子,凤毛麟角。太后凡有所需,可命人传语蓟邸。下臣,自当尽心竭力,死而后已。”
“此,是蓟王之意乎?”何太后柔声相问。
“正是王上之意。”刘平肃容下拜。
何太后忽落泪:“得王上如此,朕心满意足。守丞且去,后会有期。”
“太后保重。”刘平遂告辞而去。
送走刘平,长信太仆郭胜喜滋滋而回:“王上果然仁义。未曾冷落太后。”
“嗯?”何太后不禁嗔道:“朕乃堂堂帝后,如何能被藩王‘冷落’。”
“老奴该死。”郭胜谄媚赔笑。
似受鼓舞。何太后神采飞扬,妖丽逼人:“待腹中麒儿,呱呱坠地。那时……”
郭胜趋步近前,隔帘言道:“有仇报仇,有怨报怨。”
何太后直抒胸臆,又道:“速召车骑将军入宫。”
“喏。”郭胜这便领命而去。
腹中悸动突生,何太后急忙散去凛然盛气。宛若慈母,捧腹低语。
长秋殿外,一时风和日丽。
水衡都尉座舰,游麟号。
“合浦水路,自秦汉以来便沿途设津,以屯疏来往辎重,歇舟船劳顿之疲。尤以‘伏波营’为重。乃伏波将军南下平乱时,屯兵储粮之地。翻越桂门关可见。”爵室内,随行海市吏娓娓道来。
“翻越?”周晖一愣:“莫非水路不能相连。”
“然也。”海市吏答曰:“需弃舟登岸,徒步翻越桂门关,方能入合浦水。”
“何不早说。”周晖言道:“若早知如此,我便顺江出海,直下合浦港。”
海市吏讪讪一笑:“下官以为都尉当已知晓。”
“我虽久居江左,却从未南下至此。如何得知?凡与水路有关,事无巨细,悉数报来。”周晖挥手道:“以此为戒,下不为例。”
“喏。”海市吏躬身领命。
1。171 南北船闸
海市吏这便娓娓道来:“建初八年,郑弘为大司农。苦于旧交趾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福州),泛海而至,风波艰阻,沉溺相系。弘奏开零陵、桂阳峤道(山道),重筑武帝时,伏波将军路博德伐南越,出桂阳,下湟水之旧路,于是夷通,至今遂为常路。”
略作停顿,海市吏又道:“后伏波将军马援,疏通灵渠南下水路,至圭水(北流江),凿桂门关,继接合浦水。恒帝延熹九年,下邳周憬任桂阳太守,疏浚乐昌泷。至此,水、陆交通、南北通途,南海诸郡始达上国,有衣冠、礼乐之教化矣。”
“周府君如何行事,前后诸情,且细细说来。”周晖忽道。
“都尉当知,桂阳接南海,郡界溱水入始兴溪,至曲红(韶关)通南海,商旅辐辏(聚集)。然自瀑亭至曲红,峡中一水名武溪。亦名泷水。其水源出桂阳王禽山,经临武,入乐昌,合诸水为泷,惊涛骇浪,驚(惊)湍激石数十里,水中多石,舟多撞沉。周府君命人,贯山钻石,凿石通舟,排颓盘石,投入寥谷,铲高填下,凿曲平直,开九泷十八滩,于是溪水乃平直,水道通便。泷水疏通后,南海诸郡船商,舟楫往来,经浈阳至曲红津(坪石)。曲红津,遂成南北货商云集之地。因而繁盛,礼乐大兴。后有零陵曲红长区祉,在泷上建周府君庙纪念,并勒石《神汉桂阳太守周府君功勋之纪铭》于庙中,颂其功德。桂阳、南海等地,亦建有祠庙纪念,称其善政。(周憬)与卫飒,茨充,栾巴,许荆,并称桂郡‘五公’。德泽后人,名迹长存。”
言及此处,海市吏不由心驰而神往。
“先秦至两汉,历代名臣续力凿穿岭南。向化蛮夷,功莫大焉。”周晖亦感同身受。又话锋一转:“先前,周府君疏浚乐昌泷时,工师故吏,今何在?”
“延熹九年距今已有二十载……”海市令忽道:“功勋碑阴(背面),刻有治水有功臣名。遣人一问便知。”
“如此,且速遣人去办。”周晖言道。
“喏。”海市令遂去传令。
艉门开启,机关快船入水。顺下漓水,取道桂林,抵番禺。再逆武溪水(北江),过浈阳,奔曲红津。寻找治水能臣。
周晖自领船队,在苍梧广信西入郁水,下分圭水,前往合浦港。
“都尉,前方便是伏波津。”便有兵士来报。圭水后世俗称北流江,只因其水逆向北流,故名。
“靠岸。”
“喏。”游麟号船大而深,无法抵近河岸。船翼翻转,与大小船只,依次桥接靠岸。
此处类野渡。岸边有聚落,却无亭长里魁。闻是水衡都尉,巡游至此。野渡人家,急忙列队迎接。队前老者自说,乃汉军后裔。又告知曰:此处,本是前汉朱卢(玉林)旧县,今汉建武十九年,伏波将军马援平交耻,省朱卢。
周晖又问:“合浦水何在。”
老者又曰:“便在桂门关后,居此地约二十里。”
周晖疑道:“其间相去不过二十余里,何不凿渠通舟,以便行旅?”
老者再曰:“都尉有所不知,二水被大容山所隔。此山,北坂高而南坂低。故圭水北流汇郁水,而合浦却南流于海。若凿渠互通,则北水南流,圭水河道因而拥塞变浅,无法行船。故伏波将军弃船登岸,凿桂门关,以通合浦。”
周晖这便醒悟:“原是地势不利。”
“正是如此。”老者手指山隘言道:“翻过此关,便可建伏波营。营旁沟渠,可通合浦水。乃先前伏波将军所建。城下泊有渡船,往来合浦,十分便捷。”
周晖抱拳道谢:“多谢老丈指点。”
“不敢。”老者这便退下。
周晖环顾左右,遂言道:“可有良策?”
便有随船匠师,近前答曰:“可效仿灵渠,设‘斗门’。”
“何为‘斗门’?”周晖喜问。
“斗门,亦称陡门,渠内置斗门,每舟入则复闸之,水积而舟以渐进,故能循崖而上,建瓴而下,以通南北之舟楫。”匠师这便娓娓道来。斗门原理,与后世船闸,极为相似。
“如此,当仿效灵渠,排设斗门,连通二水。”
“此渠何名?”匠师又问。
“既穿容山,便唤‘容渠’。”周晖灵光一现。
“喏。”匠师这便领命。
水路中断,游麟号无从南下。周晖亦不心急。命船队就地驻扎。广发能工巧匠,勘察地形,择址凿渠不提。
又六百里传书蓟国,细说详情。蓟王遂开朝会,商议通渠之事。
在蓟王眼中,斗门虽称巧妙,然远不及后世船闸效率之高。
“……六十里间,置(斗)门九座,舟入一斗,则复闸之,积水而渐进。浮舟过岭,上下贯通。便是千斛之舟,亦可往来。治水巧妙,无如灵渠者。”左国令黄承彦,取图在手,为与会众人,细细道来。
“二水相距不过二十余里,广置斗门,费时费力。”刘备言道:“可否只开二渠,足令通行船只,往来无助。”
“只开二渠……”将作寺一系官吏,纷纷苦思。
见就无人应答,刘备遂取图板,绘制草图。
虽有左国令居前,苏伯却下意识上前,双手接过。
细过之后,略作思量,便已幡然醒悟:“妙!”
仿千斤门闸。渠道前后,对设南北二道水闸。旁设翻车,可内外汲水。待船舶列队驶入,后闸下落,截断渠道。若北下,则用翻车注水,待水面上升,与圭水持平甚至超过,再开前闸放行。顺流而下。
若南下,则先开北闸,待船舶驶入渠道,再先落北闸,再开南闸。亦可顺流而下。
“此渠何名?”苏伯忙问。
刘备言道:“便叫‘船闸’,通俗易懂。”
“主公英明。我等远不及也。”左国令黄承彦亦想通一切。
“将作寺确定尺寸,物料,将模组快马发给水衡都尉。”蓟王言道。
“喏!”
1。172 备思前后
灵渠,亦称秦凿渠、零渠。后世俗称陡河、兴安运河。由铧堤、铧嘴、陡门、大小天平石堤及南北二渠构成。其整体设计结构,举世闻名。其“陡门”,更被誉为“世界船闸之父”。
然斗门,只是单闸门。而刘备所绘,却是前后双向闸门。换言之,只有前后闸门同时开启,南北二水才会合流。如此,既能正常通行,又解高差之患。游麟号上,百工齐备。只需得图卷及模组。船内工坊,便可依样仿照。绝无差池。
散朝后,黄承彦等人,乘公船,返回楼桑将作馆。对比斗门与门闸,黄承彦忽有感而发:“管子曰:‘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王节信亦云:‘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单从此船闸,便可知我主之明也。”
苏伯问道:“国令此言何意。”
黄承彦答曰:“旁人尚不能‘瞻前而顾后’。我主已‘备思前后’也。亦如郭奉孝‘凤凰于飞’之计,并有明隐二路。”
“前后二路。”苏伯这便醒悟:“倍于常人。”
“然也。”黄承彦轻轻颔首。“备思前后”遂成典故。寓意首尾相顾,谋虑周全。
苏伯忽笑:“少时,主公每出神鬼草图,我等皆沉迷不拔,乐在其中。将作寺盛于墨门,兴于主公。遥想当年,陷地神术,惊动钜子。遂另眼相待,后不惜亲身前来,悠悠十载,方才有这许多后事。”
“钜子死得其所。当含笑九泉。”黄承彦叹道:“今黄巾已灭,墨门再兴。我等,当守好将作寺,代代传承,休戚与共。”
“喏。”苏伯行墨礼。墨门子弟,在蓟国与常人无异。无须遮掩身份。
门下祭酒司马徽,亦与百夷使者谈妥和亲事宜。时下与异族通婚,唯有汉室宗亲,可称“和亲”。亦做”和戎“、”和蕃“。蕃同“番”,指番邦异族。“藩”,则指诸侯王国,汉室宗亲。若换成常人“与夷为婚,曰:‘遑耶(一说结盟非结亲)’”,“与夷至厚者,谓之‘百世遑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