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第8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喏!”
待火起,陈宫反身下城,径直而去。
城外伏兵,度日如年。忽见火起,军心振奋。
吊桥徐徐下落,无声坠地。
曹操亲眼得见。如释千钧重负。
捉刀上马,一马当先。
虽裹马蹄。然大军冲锋,近在咫尺,仍起闷声如雷。奔冲入城,曹操挥鞭一指:“烧东门,有战无退!”
“喏!”
身后火箭逆袭,谯楼燃起烈焰。
“杀——”诸校兵分数路,四散街巷。曹操自领中垒,直取车骑大营。
所过街巷,空无一人。曹操走马观花,不及细辨。
眼看大营在望。忽见一人,匹马单枪,立于营前。
火光亮处,人马如龙。正是奉先吕布。
“孟德别来无恙乎。”吕布挥戟,大营举火如龙。
曹操心头大骇,然却退无可退:“杀!”
便有数骑,自两侧超出,直取吕布。
吕布傲然一笑,只手提缰。胯下火龙驹,前蹄高扬,电射而出。
寒光一闪,身首两处。
方天戟下,如雨血崩。无一合之敌。杀尽先锋,吕布长戟一挥。
弦如雷鸣,箭发如雨。
“将军小心!”亲卫奋不顾身,为曹操举盾。
周遭惨叫不断,人仰马翻。
不等翻滚坠地。杀声四起。六健将,各领兵马,自高门深宅,杀奔而出。更有弓弩手,伏与街道两侧高楼。居高临下,箭如飞蝗。
“中计也!”曹操悔不当初。
“孟德何在!”音犹在耳,热血泼面。身前亲卫,四分五裂,人马倶碎。便有一人,透阵而出。正是杀神吕布。
危急关头,曹操挥鞭怒叱:“义兄,何故背义!”
果见吕布身形一缓。勒马答曰:“情势所迫,无可奈何。”
曹操冷笑:“今夜阴谋,亦是所迫乎?”
“多说无益,孟德何不弃刀下马,以免你我二人,刀兵相向。”
曹操稳住心神,顾左右言道:“杀无义逆贼!”
“杀!”亲卫舍命扑上。
曹操趁机脱离。
“哪里逃。”吕布纵马追上。身后人马嘶鸣,接连血崩。
曹操偃旗遁走,仓皇逃命:“速退,速退——”
何须曹孟德多言。伏兵四出,诸校皆心知肚明。误中敌军之计。身陷重围,恋战危矣。夏侯惇、夏侯渊、曹氏兄弟,当机立断。与曹操败军,合兵一处。裹挟乱军,且战且退。
退至街心。吕布麾下六健将,四面杀出。
“明公先行!”夏侯惇、夏侯渊、并曹氏兄弟,各领麾下残兵,拼死挡住敌将。曹操慌不择路,冲入陋巷。
耳畔,箭声呼啸。身旁亲卫,接连中箭落马。
侥幸未亡。捉刀起身,草结薄阵。挡住追兵。
万幸入城时,箭火焚楼。遥看赤红火光,笼罩半城。曹操左冲右突。循光而行。
“休走了曹孟德——”
“休走了曹孟德——”
蹄声如雷,杀声四起。眼看追兵将至,逃生不易。身后仅存一骑,忽勒马:“明公自去。”
“何不同行。”曹操惊呼。
骑士捉刀反冲,不置一语。
少顷,忽闻敌将喝问:“来将通名!”
“司马楼异!”
曹操涕泗横流,掩面遁走。
奔出陋巷,果见城门大火,逃生在望。猝不及防,一队兵马,斜刺杀出。
胯下骏马,陡然止步。
生死一线,忽闻对面骑将喝问:“曹操何在?”
电光石火,曹操脱口而出:“乘黄马走者是也。”
“传命,乘黄马者为曹操。”骑将遂释操,而追黄马者。
城门烈火冲天,热浪席卷。人马不得近身。曹操刀刺马臀,强行冲入。
鬃尾飞火,须发皆燃。
眼看突火而出,城头梁木,轰然折断。
危急关头,曹操撑臂遮挡。
恰逢吕布杀奔而至。
遥见曹操连人带马,被火瀑吞噬。不由心头一松。
“传我将令:曹孟德葬身火海,余众下马乞降。”
“曹操葬身火海,余众下马乞降——”
城中,车骑营。
闻四面欢呼。陈宫颓然坐地。
百般滋味,涌上心头。一时泪如雨下。
1。120 骄兵必败
“道不同,不相为谋”。
然终归“人心肉长”。陈公台有此感伤,亦是性情所致。毕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后人皆如此,何况时人乎。
比及天明。
吕布浑身浴血,入营来见。
“哈哈,大胜,大胜!”
陈宫已收拾心情,面色如常:“曹孟德尸身何在?”
“被压谯楼,与之俱焚。”吕布抖擞精神。话说,亲眼得见,曹孟德身亡。吕布似卸下千钧重担。身心俱爽。只因再无道义羁绊。
陈宫心中一动:“莫非自投东门大火。”
“然也。”吕布答曰。见陈宫目露疑色,便又宽慰道:“乃我亲眼所见,公台当可信之。”
稍后,便有败兵来报:“禀将军。我等追至濮水,被盖海大舰,乱箭射回。”
“退下。”吕布面露不悦:“盖海之利,不可相争。”
陈宫又问:“盖海是走是留。”
“留。”败军答曰。
陈宫言道:“必有人统领残局。”
“可是程立?”吕布皱眉。
“尚不得而知。”陈宫答曰。
盖海舰上爵室。
曹孟德斜卧榻上。船上良医正为其包扎。所幸蓟式铠甲,皆内衬防火石绵。全身披甲,除去须发全无,并无外伤。唯一创伤,便是左掌。时梁木崩折,曹操举手遮挡。被火木烧伤。千钧一发,胯下良驹,奋力一跃。逃出火海。
“报,折冲、典军二校尉,领后军归来。”
“甚好。”闻夏侯惇、夏侯渊二人平安得还,曹操终是心安。此战虽损兵折将,然诸校皆得以保全。
尤其夏侯二校,为败军断后。能杀出一条血路,足称帅才。
稍后清点兵马,折损过半。中垒二司马,李整、李典,皆力战被俘。中垒校尉李乾,领一队死士于巨野城,监视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料想此时,恐已凶多吉少。
果不其然。
便有中垒死士拼死来报。薛、李二人,帐内置酒会。摔杯为号,将一干人等,砍成肉泥。李乾宁死不降,遂被枭首。
曹操悲从心起:“是我不察,误中奸计。累及仲雄,身首异处。”
俗谓“主忧臣辱,主辱臣死”。见曹操如此,程昱亦感同身受。这便拭泪言道:“未料陈宫之谋,程昱之过也。”
“仲雄已死,断不可再令二子有失。”曹操言道:“仲德,可有良策?”
程昱已有计较:“兵法云:兵不厌诈。吕布大胜,必然骄横。又谓‘骄兵必败’。明公可退避三舍,命三军缟素,诱其来攻。”
“诈死。”曹操心领神会。
“然也。”
事不宜迟。盖海舰队,顺下北濮。重返咸城行营。
稍后三军缟素,哭声恸天。
濮阳,吕布大营。
“报,曹军重返咸城营。内外皆缟素,不见曹孟德。”斥候来报。
吕布笑道:“孟德亡矣。”
陈宫反问:“闻将军与曹孟德约为兄弟。孟德既亡,将军何以独乐?”
“这……”吕布面红强辩:“两军交战,公也;兄弟之交,私也。岂能,因私废公乎。”
陈宫闭目无言,不置可否。
“为今之计,该当如何。还望公台教我。”吕布低声求问。
“兵进甄都。”陈宫答曰。
“咸城曹军未灭,何以轻出?”吕布不解。
陈宫答曰:“哀兵必胜。”
“主将身亡,军心动摇。”吕布求问:“不战自溃,如何能敌?”
陈宫正欲开释,忽又临时改意:“将军,自便。”
“公台安坐。”吕布遂自去。
吕布,边郡武夫,傲视桀雄。自持勇武,素怀轻慢。苦口婆心,告以用兵之道,不过空费唇舌。唯有一败涂地,方能晓以利害,言听计从。
待吕布点兵出战。陈宫这便传令:“速清扫庵庐,制疗伤汤药。命军中医护,随时待命。”
“喏。”营士虽不解其意,却不敢怠慢。
不等入夜。
吕布引败军归营。
见营中药香扑鼻,庵庐内外一新,良医笑脸相迎,似已恭候多时。这便怒气冲冲,入帐质问:“公台,早知有此败。”
“将军不闻‘哀兵必胜’乎?”陈宫不动声色。此正是今早,陈宫所言。吕布不由面红耳赤。
“‘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便是‘谋定而后动,知止而后定’。”陈宫字字见血,啪啪打脸:“逞一时之快,匹夫之勇耳。”
后世谓“吃一堑,长一智”。若是轻狂少年时。一怒杀人,远走他乡。“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今统兵为将,身系满门家小。若有闪失,再无立锥之地。
吕布今非昔比,抱拳认错:“悔不听公台良言。布当言听计从,若违此誓,天人共戮。”
见其心诚。陈宫这便起身回礼:“将军言重。宫,平生所愿,但求明主,共匡汉室。曹孟德虽非明主,却足可称雄一时。将军客军远至,根基全无,败失人望,如何相争?”
“公台所言,布当谨记。”吕布拜服。
陈宫遂问:“可有将校被俘。”
“侯成、郝萌,身陷曹营。”吕布答曰。
“曹孟德所求,我已尽知。”陈宫言道:“李整、李典二将,可换侯成、郝萌。”
吕布一惊:“公台,早知曹孟德未死乎?”
“乱世枭雄曹孟德,岂无天命乎。”陈宫慨叹。
吕布前脚回营。曹营使者,后脚而至。果不出陈宫所料,曹孟德欲用侯成、郝萌,交换李整、李典。
李整、李典二人,力战被俘,宁死不降。留之无用,杀之可惜。换回侯成、郝萌,吕布乐见其成。
待二人归营。吕布设宴压惊。
席间,吕布求问:“曹操不死,我心难安。公台可有良策破敌?”
陈宫答曰:“再使田氏诈降。”
此言一出,举座皆惊。先前中计,损兵折将。如何还能再信?
见麾下六健将,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虑及今日之败,吕布强笑:“公台……可否明言?”
无视满帐质疑目光。陈宫云淡风轻:“今可命田氏亲客诈言:前为将军所迫,不得不为;今知曹孟德,反戈一击,先败后胜,必应天命。故真心来降,以全家小云云。曹操,必信之。”
1。121 避实击虚
此言一出,帐中寂静无声。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吕布麾下六健将,皆刚烈耿直,强项赤脸。说一不二,说走不留。何曾见过不三不四,九曲八折。
细思恐极。只因,言之有理。曹操
无怪史上,西凉诸将畏贾诩。“傕等亲而惮之”。至此。之于陈宫,自吕布以降,六健将无不敬服。
智多近妖,生人勿近。
如其所言。吕布言听计从。命巨贾田氏,再行反间。
田氏不敢不从。遂命亲客,再赴咸城曹营。言,愿为内应。
初闻此言,曹操切齿冷笑,正欲将此獠拿下,千刀万剐,泄心头之恨。然与程昱四目相对,陡然清醒。
见曹孟德无语。亲客一时汗流浃背。
“若真心悔过,某既往不咎。”曹操居高言道。
“谢将军,不杀之恩。”亲客暗道一声好险。
曹操观其言行,忽话锋一转:“那日突火出城,为火木所伤。待火疮初痊,再做计较。如何?”
“敢不从命。”亲客只求早日脱身,焉能有异。
“贵客即来则安,毋需急返。”曹操眼中,一闪戾芒。
“这……”亲客心生迟疑,又急忙遮掩:“庶民,遵命。”
待其拜退,曹操面露难色:“信乎,不信?”
“姑且观之。”程立亦无十全把握。
曹操心中慨叹:‘文若在此,必不使(曹)操,有此败。’
“报——”便有帐下军士来报:“甄都信使至。”
“文若知矣。”曹操喜极。果是荀彧来函。确认无误,曹操拆封视之,乃至泪流。
“文若,何若言?”程昱不知所以,急忙求问。
曹操拭泪不答,唯将手书示之。
程昱接过细观,亦不由钦佩之至:“文若大才,我不如也。”
闻曹操濮阳之败,乃出田氏反间。于是荀彧断言,陈宫必再行反间计。于是定下“避实击虚,反·反间计。”
田氏本为濮阳豪商。因坐拥北濮之便,往来甄都,贩运蓟米。因成巨富。其存粮邸舍,皆在垂亭。
“(北)濮水又东北,经句阳县小成阳东、垂亭西,而北入瓠河。”
垂亭,亦名犬丘。春秋时卫邑。战国时属魏。隐公八年(前715),“宋公、卫侯遇于垂”。既此。
只需尽取垂亭之粮。诈言,乃濮阳田氏自愿捐赠。吕布必起疑心。纵然陈公台,窥破天机。然吕布毕竟五人,其麾下六健将,皆是恩怨情仇,睚眦必报之辈。闻田氏开仓放粮,接济曹军,必生怨恨。登门威赫,出言不逊,乃是出手伤人,乃是必然。那时,田氏必恼羞成怒,因怨生恨。
那时,曹操在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田氏必真心投靠,甘为内应,夜开城门。吕布猝不及防。当可一战胜之。
曹操大喜。
荀彧,竟能窥破陈宫所谋。始料不及。且言辞恳切,君子之风。故曹孟德,相形见绌,颇多悔意。
事不宜迟。曹孟德遂令盖海大舡,顺下北濮。仿刻田氏私印,临摹田氏血书,伪造开仓书文。守邸家兵,不疑有他。遂奉命开仓,任由曹军搬取。
自吕布举兵,兖州争战不休。农时俱废,粮荒初显。曹吕二军,皆缺粮少食。滎阳敖仓,虽积粮如山。然毕竟蓟王家业。一石谷,值三百钞。十年如一日,童叟无欺。奈何人吃马嚼,耗费极多。更加辗转运输,梅雨耗损。一石谷需折去三成,乃至五成。曹操破豪强坞堡所得,大半用来订购新船。吕布久居朝廷,并无寸土,何来余粮养兵。自举兵,便仰赖张邈,输送粮草。战事绵延,日渐不济。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