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第1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留下那些张口结舌的将领们,怔怔地看着吴争的背影远去。
好半天,夏完淳瞪着钱家叔侄问道:“他……他究竟什么意思?”
钱翘恭翻着白眼道:“鬼知道。你怎么不自己问他?”
钱肃典总算稍年长几岁,但也没好气地说道:“不会是你我调离之后,他心里不舒服,来找你我撒气吧?”
廖仲平悠悠道:“镇国公所图之大,非你我所能想及。”
钱翘恭怼道:“就你没被骂,得意了不是?我看啊,他就是想为明天内阁之事,串连我等罢了。”
廖仲平摇摇头轻叹道:“我倒是想被他骂来着。”
钱翘恭一怔,心道你犯贱啊。
钱肃典也叹息道:“他想要篡位,何必等到此时?况且,如今他宗室身份已经坐实,手中又掌控我朝近四成大军,恐怕主动从龙之人如过江之鲫,何须亲自出来与我等说项?”
钱翘恭不再说话,他知道叔叔说得在理,或许在坐这几人确实是手中有实权,但在吴争眼里,还真未必看得上。
“在我看来,或许他是真正想为这天下做点事吧!”廖仲平望着吴争消失的方向,呐呐道。
几个人的眼睛,一起望向已经没有吴争背影的方向,不约而同地沉默下来。
……。
钱肃乐面前的茶水,已经换了三次了。
从拥立朱以海为监国以来,钱肃乐从未等一个人等过这么长的时间。
一个多时辰了,吴争依旧没有出现。
钱肃乐摇摇头,微微叹息,他明白吴争在故意躲着自己。
自己来见吴争的用意,大家心里都清楚。
如果依着钱肃乐的性子,早已拔腿就走了。
可明日就是大朝会的日子,这第五阁臣的人选,还得与吴争商榷不是?
原本钱肃乐还想继续咬牙等下去的,可马士英的到来,让他没得一阵心烦,再也坐不住了。
于是起身告辞。
不想马士英追上来,拱手道:“钱大人既然已经等了这么久了,不妨再等等,主公想必该回来了。”
听马士英对吴争一口一个主公喊着,钱肃乐没得一阵心烦,板着脸拱手还礼道:“恭喜马大人投了个好主子。”
原本这话,傻子都能听出讥讽之意。
不想马士英却笑道:“原本马某以为,主公是马某之主公,不想,主公身世一现,竟成了我等共同的主公,马某只是比钱大人早了些。”
钱肃乐闻听心中大怒,可却反驳不出来。
确实,吴争的宗室挥动身份,得到了朝野上下认可,那么在如今尊位空缺的情况下,说是所有人的主公,也不能说完全不对。
钱肃乐气得一拂袖,不再搭理马士英,顾自己往府外走去。
第四百零五章 霸道
而这时,从兵马司回来的吴争正好策马而来。
远远看见钱肃乐在自己府门口,吴争早早跃下马来。
“钱大人怎会在此?是有要事找吴争吗?”吴争礼数周全地行礼道,“要真是如此,派个小厮前来知会一声便是,何须钱大人亲来?”
所谓礼多人不怪,钱肃乐虽然心中憋着一肚子火,也只能闷哼一声,随意一拱手道:“镇国公事忙,自然是难得一见了。”
吴争赶紧上前肃手虚引道:“还请钱大人府中详谈。”
二人入府,正好马士英赶来。
“主公,刚得到杭州府莫老派人传信,说是有要事,须主公回杭州府一趟。”
吴争蹩眉道:“什么事?”
马士英摇摇头道:“传信者未曾说,只说事关重大,主公回杭州后就可知晓。”
边上钱肃乐却误以为马士英不想当着他的脸明说,“镇国公如果有急事,要不钱某先回避?”
吴争忙道:“有什么事,还能避钱大人?马大人,不必避讳钱大人,明说就是。”
马士英苦笑道:“马某还真不是回避钱大人,真是信使没有说起何事。”
钱肃乐看看二人神色,这才明白怕是自己误会了。
干咳一声道:“是钱某多心了,还望镇国公海涵。”
吴争摇摇手道:“钱大人言重了。”
然后转头对马士英道:“杭州之事再急,也须等明日大朝会之后,既然莫老没有说清楚事因,想来不会太紧急。等我与钱大人谈完之后,再作定夺。”
马士英应道:“是。”
看着马士英离去的背景,钱肃乐心中一阵感慨。
这可是弘光朝首辅啊,竟不顾身份投了吴争麾下。
进入正堂落座之后。
吴争道:“钱大人此来,找吴争不知有何要事?”
钱肃乐直言道:“明日大朝,便要廷推第五阁臣人选,钱某此来,想问问镇国公可有合适人选?”
吴争笑了起来,“我倒是没有什么合适人选。”
钱肃乐闻听惊讶起来,他仔细地观察着吴争的神色,看起来不象虚言。
这下心里就奇怪了,难道是自己几人误会了?
可吴争此时话锋一转道:“不过我刚与兴国公、张苍水见面,他们一致向我举荐马士英可为入阁人选。我思忖着,正想去知会钱大人和陈大人。”
钱肃乐瞬间会意过来,心中暗骂一声,好的不学,就学这种伎俩。
不过钱肃乐也只是心中骂,没有骂出声来。
“钱某以为,马士英入阁之事,有些不妥。”
“为何?”吴争看似随意问道。
“马士英此人在弘光朝任首辅时,便以谗言惑主、昏庸贪婪、识人不明、戗害忠良恶名远播,如今我朝立志图强,自当现新气象,他入阁未免受世人诟病,故钱某以为不妥。”
在钱肃乐看来,对于以上这四点已经人人皆知的事,吴争就算是要反驳,恐怕也没什么可反驳的了。
不想吴争却意外地道:“可我认为马士英可用。”
钱肃乐一愕,他没想到吴争会这么直接,而且……霸道。
这就是不讲理了嘛。
钱肃乐强忍着火气,沉声道:“镇国公纵然位高权重,可朝堂并非镇国公一言堂,凡事还得从善如流才对。”
吴争呵呵一声道:“若我就要马士英入阁,你们又待如何?”
钱肃乐一时语塞,是啊,能如何?
刀把子捏在他手里,又能如何?
来时一路打好的腹稿,此时生生被吴争一句话堵了回去,无丝毫用武之地。
钱肃乐终于忍不住了,“噌”地起身,旨着吴争就要开骂。
不料吴争迅速变脸笑道:“钱公莫急,吴争也只是随口一说罢了。我的意思嘛,原本是想着马士英在朝堂中也不合群,打算在大朝会后,带他回杭州,做个一府巡抚。可兴国公、张苍水等人执意说要举荐马士英入阁,你说我也只是一个国公,并非阁臣,这事也不是我说了算的,也就只能随他们便了。”
钱肃乐顿时气泄了,吴争话中之意很清楚,兴国公、张苍水已经同意马士英入阁了,这二人可是两大阁臣,就算明日廷推,已占四人中两票,自己指责吴争搞一言堂,恐怕怎么也说不过去。
虽说谁都知道,兴国公、张苍水站在吴争这边,但知道是一回事,现实是另一回事。
钱肃乐突然明白吴争主动放弃入阁的用意了,他不入阁其实终于置身事外,不仅赚得名声,实际上无形之中,在内阁之外形成了一种掣肘之势。
简单地说,如果吴争自己入阁,那么他只是五个阁臣中一人,可他不入阁,却影响着内阁。
这就有了无限的可能性。
厉害啊!钱肃乐心中叹道。
“镇国公好手段,钱某佩服。可镇国公也该知道,内阁廷推,钱某与卧子先生也占两席,如果僵持起来,恐怕落得是朝廷的颜面。”
吴争笑得如沐春风,“不会发生僵持,钱大人不必担心。按例,如果内阁无法决定之事,可上禀监国定夺。”
钱肃乐惊愕起来,是啊,长平公主应该已经站在吴争这边了。
那么马士英入阁,其实吴争早已如探囊取物般。
自己还有什么可用以谈判的筹码呢?
意兴阑珊之余,反倒让钱肃乐放开了,无欲则刚嘛。
“哼。”钱肃乐讥讽道,“如此看来,所谓的内阁不过是镇国公掩人耳目的遮羞布罢了。”
吴争一脸诧异,“钱大人此话从何说起?”
“已是一手遮天,还须钱某多言么?”
“钱大人误会了,我说过了,举荐马士英不是我的意思,而是不人国公和张苍水的意思,他们都是阁臣之一,自然有权举荐,我怎能阻拦呢?”
话是这么说,可谁也不是傻子啊。
钱肃乐一拱手道:“既然如此,钱某告辞了。不过明日朝堂之上会发生什么,想必镇国公心里也该有所准备。”
吴争立马沉下脸来,“钱大人这是在威胁本公?”
钱肃乐冷哼道:“你要这么认为,钱某不反对。”
第四百零六章 岳父大人
吴争定定地看着钱肃乐,钱肃乐也这么回看着吴争。
半晌,吴争突然露齿一笑道:“原本我还想提议卧子先生为内阁首辅的,看来还得另选他人了。”
钱肃乐一怔,他与陈子龙一直认为,首辅之位吴争势在必得,本来是必争的,不过发现首辅之位没有多大实权,也就放弃了。
可此时听到吴争说,首辅位竟要举荐陈子龙,钱肃乐确实惊讶了。
但他阅历丰富,马上就领会到了吴争的意图,这是想要利益交换啊。
可问题是,钱肃乐却推却不得,因为吴争说了,是要举荐陈子龙,钱肃乐无法替陈子龙拿主意。
一时钱肃乐竟无以为对,沉默起来。
“岳父大人。”
这是吴争自两家联姻以来,第一次当面这么称呼钱肃乐,直让钱肃乐整个人一哆嗦。
“要不,这首辅你来做。”
这话更让钱肃乐感觉事情不对劲。
可吴争突然改变了语气,“小婿自认不是个正人君子,但心中一份忠于国家忠于民族的执念,相较岳父大人,不会稍逊一分。所有都对我说,这首辅之位,岳父比卧子先生更合适,岳父沉稳、陈大人急躁,小婿也是这么认为。可树欲静而风不止,世道总不能让读书人有一张安静的书桌,如果小婿提名岳父为首辅,怕是会引发卧子先生执意反对马士英入阁,更会引发岳父与卧子先生的离隙,这与国家与朝廷有百害而无一利……哎!”
钱肃乐惊呆了,听着吴争这番突如其来的真情告白,他有一种震惊。
这,还是那个权倾朝野、嚣张到执意在午门杀尽快全城反对他的文人的镇国公吴争吗?
这番话引发了钱肃乐心中,那份被陈子龙等人挖坑设计的郁闷和憋屈。
钱肃乐不禁由此喟叹起来,“你说的是,这天下本该人人都有一张安静书桌的。”
“岳父是个明理之人,应该明白鲁王终究不是一个可以依仗之明主,可淳安之变,确让小婿迁怒于应天府文臣。”
钱肃乐苦涩地看着吴争,“哎……若是……若是淳安之前,你就将你的身世公诸于众,也就不会有淳安之变了。”
钱肃乐话中的意思,吴争听明白了。
“如今也未晚啊!”
钱肃乐深深地看了吴争一眼,“你就非要得到那个……位置吗?”
吴争正容道:“是。小婿深知这条路异常难走,或许会因此而声名狼藉,甚至会因此送命,但如果我不为,这天下就是满清的,这一点想必岳父大人心中非常清楚。两年间,绍兴府做了些什么?如果没有我的存在,单就方国安之变,朝廷已经亡了。政令昏庸、军纪涣散,人人只知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岳父大人、殉国的张公还有张苍水,这般正人君子,屡受压制,无法施展心中抱负,这天下已经无药可救。而我要做的,就是推倒重来,保住汉人的传承数千人,赖以生存根基——这片土地。”
钱肃乐怔怔地看着吴争,半晌才开口道:“可你为何非要举荐马士英入阁?于公于私,他都不是一个良臣,对你有百害而无一利。亲贤臣、远小人,明主先决条件也。”
吴争摇摇头道:“我以为此话荒谬,世间有小人之后,方显出君子来。也就是说,天下少君子而多小人。岳父的意思,让我亲少数而抛弃多数,如此明主,何其荒谬?在我看来,唯有反其道而行,才是拯救时下的正道。”
钱肃乐有种迷茫,圣人的话难道错了?
“况且,我并不认为马士英是小人,至少也是有可取之处的真小人。哪怕他真是小人,如果将他的小人之道用于对付鞑虏,岂不正合了物尽所用之道?知人善用,才是成为明主的先决条件,岳父大人以为然否?”
钱肃乐真的有些迷茫了,他愣了好久,站起身来,好半晌,突然问道:“君子欺之以方,若按你所言,治国当重小人?”
吴争摇摇头道:“君子为本,小人为手段,各行其道,方可天下太平。”
“可若本心不正,又何来好的结果?”
“正人做差事,其后果远比坏人做坏事破坏性更大。立意虽重要,但结果更重要,而过程可以忽略不计。”
钱肃乐“噢”了一声,象是明白了些什么,他再次问道:“我有一点不明白,如果你不与我说这些,而是直接在明日举荐我为首辅,引发我与子先生的争执,如此一来,我在朝堂的话语权岂不更高?何必……。”
“多此一举?”吴争摇摇头道,“你与卧子先生离隙发生争斗,损耗的是整个朝廷的实力。如果我真那么做了,立意便已经不对,结局自然是错的。”
钱肃乐无声地点点头,想了想,朝吴争一拱手,离去。
行至门口,他突然站住,没有回头,道:“瑾萱是个好孩子,别辜负了她。”
吴争道:“钱翘恭叔侄也不错,心里干净。”
钱肃乐点点头,抬腿出门而去。
……。
钱肃乐走后,久候的马士英碎步而入。
“主公真打算让马某入阁?”
吴争扭头,打量着这个被世人唾弃的“奸倿”,目光凝重地点点头,“朝中这些人,看似手无缚鸡之力,可破坏性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