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汉明 >

第182部分

汉明-第182部分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道周说道:“陛下早已诏令肃虏伯率水师驰援福建,奈何肃虏伯拒不奉诏,只称驻地水域受清军牵制、海盗袭扰,无法出海南下……怕是已有异心。”

    吴争闻听,心中突然一动,难道这事与张名振突然来投,有关联?

    想到此,吴争厉声道:“不奉诏令,如同谋反,难道隆武帝就听之任之吗?”

    这话引得诸臣一片窃窃私语,不奉诏令的,可不是只有黄斌卿一人,这朝堂之上,不还站着一人吗?

    想当初,鲁监国十几道诏谕,让你回援绍兴府,你不也一样不奉令,执意北伐吗?

    可吴争显然没有这种自觉,他双目圆睁,瞪着黄道周。

    黄道周苦涩地说道:“福建战局,危如累卵,朝廷哪还有兵力讨伐黄斌卿?”

    吴争这才说道:“既然你朝无力平乱,同为大明宗室,我朝愿意代为讨伐,不知黄大人意下如何?”

    黄道周瞪大了眼睛,他霍然明白了吴争真正用意。

    之前他所说的困难是真,但最真的,莫过于垂涎舟山水师。

    “镇国公果然少年英雄,难怪两年时间,闻达于朝堂之上。黄某佩服,佩服!”黄道周讥讽道。

    可吴争就象是没听见,说道:“与其让黄斌卿投清,不如趁早剿灭。黄大人放心,本公言而有信,只要掌握舟山水师战舰,我朝必调大军南下增援福建。不知黄大人意下如何?”

    图穷匕现,所有人到此时都明白了吴争的用意。

    虽然心中依旧不愿,但已经不再有出言阻止吴争的意图了。

    庆泰朝如果真能吞并舟山水师,那么此消彼涨之下,庆泰朝势必较福建势大,更在气势上盖过福建,这也算是为庆泰朝出了口怨气了。

    于是,一个个低头垂目,任凭吴争施为了。

    人穷志乱,马瘦毛长。

    饶是象黄道周这般能说会道之士,此时不得不嗟叹道:“如果镇国公有能力讨伐黄斌卿,我朝乐见其成,只是还望镇国公信守承诺,讨伐黄斌卿之后,即刻南下。”

    吴争心中大喜,正色道:“黄大人放心,吴争虽然年少诚信二字,不敢一日或忘。这样……黄大人如果愿意,可随吴争同行,一来招抚舟山水师官兵,二来也可监督吴争是否信守承诺。如何?”

    所有人都明白,包括黄道周,吴争让他随行的真正目的,是第一条,至于监督二字,怕只是客气客气了,真要毁诺,他黄道周一个文人,还能做什么?

    可黄道周想了想道:“也罢,黄某出使应天府,如果带不去援军,无颜回朝面君,与其羞剑难入鞘,不如与镇国公同行。”

    吴争大笑道:“甚好!能有黄大人同行,招安舟山水师,便是成功了一半。不过话得说回来,平了舟山,水师得归我统辖。”

    这叫丑话说在前面。

    黄道周冷冷地看着吴争的眼睛,恨声道:“既然镇国公说得如此明白,那黄某也有话说在前面。”

    “黄大人但说无妨。”

    “如果镇国公言而无信,黄某就算死,也将一腔热血喷你一身。”

    这话让吴争神色一凛。

    “好。我答应你。”吴争坚定地说道。

    二人不约而同抬手击掌。

    这时,吴争才回身向朱媺娖施礼道:“殿下,臣请率水师之一部,即刻前往舟山平乱。”

    满殿一片哗然。

    特别是陈子龙等人,脸上愤怒之色,显而易见。

    吴争如此行事,不仅将监国丢在了一边,更让内阁形同虚设。

    如此军国大事,他竟一言而决,连问一声都没有。

    等决定了,才想到禀明殿下,这哪是禀告,这不过是知会罢了。

    就在群众要一哄而起时。

    朱媺娖开口了,她没有回答吴争,而是转向王之仁道:“兴国公之意,如何?”

    王之仁狠狠地瞪了吴争一眼,道:“回殿下,臣以为镇国公平乱之策……可行!”

    满殿再次哗然。

    朱媺娖点点头道:“同为大明宗室,理该守望相助,形势紧迫,不必拘泥成规。既然兴国公也赞成,那就由镇国公督办、兴国公辅之,即刻出兵平息叛乱。”

    又是一片哗然。

    ……。

    “你小子太不象话了。”王之仁的手指几乎戳到了吴争的鼻子。

    吴争嘿嘿笑道:“王大人且消消气,有话好好说嘛。”

    “怎么好好说?啊?”王之仁嘴里喷出的唾沫星子,差点就喷到了吴争脸上,“我就知道你小子想过河拆桥,平乱是假,无非是垂涎我手中的两卫水师……好嘛,如今你如愿以偿了。”

    吴争陪笑道:“这是哪里话,我何曾想要夺取水师控制权?况且,我也只是率水师新军前往平乱,一来检验一下这几月水师战力,二来也好给这支新编水师积累一些战场经验。”

    王之仁怒道:“你哄三岁小孩呢?如今我军与清军隔江对峙,何须前往舟山?”

    吴争沉下脸道:“与清军对峙不假,可敌我双方订有停战协定,几乎短期内不可能发生战事,一支军队,不上过战场,怎能堪称精锐?兴国公小看我吴争了,我对水师只有呵护之意,绝无攫取之意。”

    见吴争神色不象有假,王之仁这才稍去怒意,沉声问道:“此话当真?”

 第四百十章 镇国公好气派

    吴争没好气地怼道:“要不,我给你立张纸条?”

    “也好。”王之仁应道,“来人,笔墨侍候!”

    吴争张大了嘴,愣了半晌。

    好半天,“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点点王之仁道:“一大把年纪,竟如顽童一般。”

    王之仁翻翻白眼道:“我麾下水师,倾注了我无数心血,就如同我的孩儿一般。”

    吴争收敛起笑意,正色道:“兴国公放心,我只说一句话……你不负我,我必不负你。”

    王之仁这下终于动容了,点点头道:“要不是念及这点,你道老夫会在朝堂上附和你?”

    吴争拱手道:“多谢兴国公。”

    “别嘴巴说得好听。”

    “也有实在的啊。”吴争又微笑起来。

    “什么好处?”

    “新编水师第三营。”

    “啊?”饶是王之仁阅历丰富,也被吴争这话惊到了,“你是说……舟山水师?你是说将舟山水师纳入老夫麾下,成为新编水师第三营?”

    吴争点点头,含笑不语。

    “可这成军之事,须经过内阁……。”

    “有张苍水、马士英二人在,只要兴国公不自己反对自己,还有谁能阻拦?”吴争轻描淡写地说道。

    王之仁愕然,好半晌,王之仁激动地胡子都开始颤抖,颤声道:“借用你方才所言……你不负我,我绝不负你!”

    二人相视,哈哈大笑起来。

    ……。

    自应天府去往苏州的官道上。

    连绵十里的大军正在加速行军。

    一辆四马齐驱的马车,稳稳地行驶在队伍中间。

    “镇国公好气派!”马车中,黄道周看着微眯着眼的吴争,不无讥讽地说道。

    吴争正在想事,被黄道周冷不丁地打断,挑了挑眉道:“一辆马车而已,若黄大人喜欢,送你就是。”

    黄道周摇摇头道:“黄某指得不是马车。”

    吴争轻哼一声,他怎能听不出黄道周的意思,这马车虽然大了些,可大明朝只限制了宅邸、轿子、服饰等,却从无限制过马车,特别是将领的马车规制。

    黄道周所说的气派,自然是指吴争在朝堂上的嚣张。

    那一幕,就算在黄道周这个外臣眼中,那……也看不过去。

    君不君,臣不臣,纲常崩坏,如何号令天下。

    可黄道周此时直将吴争当成一根救命稻草,哪会轻易去得罪?

    此时说出这句略带讥讽的话来,已经是黄道周实在憋不住了。

    否则,以他十数年言官的暴烈性子,怕也会象陈子龙一般,指着吴争的鼻子,破口大骂,有过之而无不及。

    吴争轻哼之后,终于睁开眼,看着黄道周淡淡说道:“想要做些事,为这天下黎民做些事,首先你得立威,让人怕你。杀人,可立威!可我不喜欢杀人,特别杀自己人。那么最好的立威方式,就是扒拉下眼下的权力掌控者,取他们的威严而代之……如此而已。”

    黄道周有些震惊,他是个阅历丰富的智者,吴争言语词粗鄙,可他的话说出了一个真理。

    威严和财富一样,不会凭空产生和凭空消失。

    不过是从一人转换成另一人,或者从一个阵营转换到另一阵营。

    吴争的话契合了王佐之道,这如何不让黄道周震撼,面前这少年,怕是还未及冠吧?

    黄道周深吸一口气,故作从容道:“镇国公所言,未尝没有道理,只是这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战乱总会过去,不管是我朝还是庆泰朝,治理天下者,终究不能是武人,否则穷兵黩武,便是自取灭亡之道了。”

    吴争微微侧了侧身,换了个更舒服些的姿势,有气无力地道:“想必黄大人也已经听闻,我朝内阁五人中,文三武二,且文臣占着首辅之位。”

    黄道周不赞同,他摇头道:“据黄某听闻,卧子先生的首辅之位似乎是利益交换的结果吧?”

    吴争拿眼往黄道周脸上一瞥,抽抽嘴角随意地问道:“在黄大人眼中,真以为吴争需要这桩利益交换吗?”

    黄道周心中一凛,他同样听明白了吴争的意思。

    吴争需要这场利益交换吗?

    以他掌控的实力,足以篡位自立,很显然,根本不需要利益交换。

    只要他愿意,可以一夜之间荡平一切反对他的声音。

    这种认识,让黄道周心中惊恐,他再也不敢视吴争为一个未及冠的少年,而是视为——对手。

    “如此说来,镇国公是胸有成竹,故意为之?”

    “也不尽然。”吴争抬手摇摇,“黄大人说的没错,这治天下终究要靠文人,象我这般的粗鄙武人,也就守边卫土、与敌厮杀罢了。可文人嘛……象黄大人这般正直、有气节的,怕也不多,否则,也就不会有象洪承畴、钱谦益之流了。”

    黄道周不解,问道:“那镇国公的意思是……?”

    “给他们套上一道枷锁,这样就安份了。”

    这话令黄道周心中一凛,忙道:“圣人子弟,岂能如此,这不……这不是象对待畜生一般吗?有辱斯文啊!”

    吴争笑了,看着黄道周,轻笑道:“黄大人是隆武朝的重臣,如此关心我朝,怕是有瓜田李下之嫌吧?”

    黄道周面色一红,分辨道:“皆为大明宗室,同气连枝,黄某见有不公,自当谏言。”

    吴争不再理会,再次眯起了眼。

    黄道周见吴争不再搭理他,只好转换话题,问起他最关注之事,“镇国公此去讨伐逆臣,不知有何妥善方略?”

    “杀!”眯着眼睛的吴争吝啬地吐出一个字。

    黄道周不甘心地追问道:“黄斌卿经营舟山多年,内外打造得如同铁板一块,镇国公如果全力进攻,怕是无法短期攻破吧?况且就算剿灭,伤亡也必不会少,还请镇国公三思。”

    吴争终于直起身来,“那依黄大人之见,当如何?”

    “当怀柔!”

    “呵呵。”吴争大笑起来。

    “镇国公何故发笑?”

    “打得过就剿灭,打不过就怀柔。大明就是这么亡的。”吴争嗤声道,“这就是大明文人应对叛乱一贯通用、行之百年的方法。”

    黄道周有些愠怒,“以镇国公之见,难道就该孤注一掷,与黄斌卿拼个你死我活吗?那南下增援我朝,如何得行?”

    吴争抬手阻止道:“黄大人肖安勿躁,只管旁观就是。”

    “你……!”

 第四百十一章 黄斌卿来犯

    刚到嘉兴府,就有斥候前来禀报,黄斌卿率上千战船,集结于杭州湾水域,派人前来索要张名振等叛军及战船。

    吴争立即下令急行军,自己换马率骑兵先行。

    至杭州府,在莫执念的引领下,见到了慕名已久的张名振。

    张名振,字侯服,南京锦衣卫籍,崇祯末,以副将任台州石浦游击,在朱以海监国时,率兵归附,受封富平将军。

    看着这个眼下还未成名的抗清名将,吴争有种心悸的感觉,或许自己的到来,会让张名振失去成名的机会。

    “卑职参见镇国公。”

    “张将军不必多礼。请起,看坐。”吴争上前亲手搀扶张名振,引至座前,令张名振一阵激动。

    面前的,可是朝廷最具实力的国公,以一己之力,光复九府之地,这对于刚直豪爽、心怀壮志的张名振,如何不激动?

    “光复应天府的镇国公当面,哪有卑职的座位?”

    吴争呵呵笑了起来,“本公不过是侥幸,光复南京亦是将士同心戮力之故,张将军过誉了。来,不必拘礼,且与我说说舟山究竟发生了何事,你又为何突然率军来投?”

    张名振这才往椅子上坐了半个屁股,“回大人话,三年前,鲁王监国,舟山总兵黄斌卿隶属于鲁监国麾下,卑职受朝廷所派,前往舟山任参军,一为协助,二这监督。之后,黄斌卿贪图官爵,私下归附福建隆武,原本卑职应该回归我朝,可当时兵部尚书张大人暗中派人传令,令卑职继续待在舟山,以图来日。”

    吴争有些惊讶,“你是说……你继续留在舟山,是张国维张公的部署?”

    “正是。此次福建隆武江西兵败,遭受清军两面合围,隆武朝数次诏令黄斌卿调水师南下增援,可皆被黄斌卿借口海盗袭扰拒绝,用意无非是自保实力、待价而沽……可我朝局势动荡,张公又为国捐躯,卑职一年多时间里,得不到任何指令,卑职心中忧愤,暗中联络麾下亲信,趁黄斌卿率军出海时,集结了千余人,渡海前来投吴大人。”

    吴争问道:“如今黄斌卿集结水师在杭州湾,你有何破敌良策?”

    张名振道:“虽说黄斌卿有万人,可其麾下大都心向朝廷。另外黄斌卿麾下也非铁板一块,其麾下标将黄大振,与其貌合神离日久,还有原平西将军王朝先,也因黄斌卿轻言毁诺,早已心生怒怼,此时只要镇国公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