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第1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本想依靠城墙之坚,将方国安部死死拖在城墙边,然后由出南门的那支偏师进行补刀,一战毕其功。
而他带亲卫骑兵来西门,更多的是想在生擒方国安之后,加以羞辱,出出心中这口恶气的。
在赶往西门的路上,金声桓一听到西门危急,心中震惊的同时,遂传令驻府衙的两千机动部队迅速增援,而自己则率骑兵立即冲向西门。
方国安的注意力一直聚集在城头上,他是知道金声桓兵力部署的,所以,他不认为金声桓会会以主帅之尊,甘冒奇险亲自率军出击。
这个误判,直接引发了方国安部的溃败。
当金声桓率六百骑兵以悍然姿态开城门冲出时,方国安知道要糟。
全军攻城的命令,使得他身边仅剩下三百人。
这种情况下,已经攻城的部队无法立即撤回,而自己身边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防御,就算拔腿逃跑,可两只脚怎么快得过四条马腿呢?
方国安惊骇之余,知道天命将至,既然如此,不如死个爽快。
久经沙场的方国安,在这一刻重现了青年时那种为功名拼杀的勇气。
他抽刀身先士卒,率三百步兵,正面冲向了金声桓的六百骑兵。
可怜城墙上那些方国安的死忠们,眼见主帅被袭,可分身无术,有些悍勇的竟直接从城墙上跃下,摔死摔伤者不下数十人。
可这改变不了方国安的结局。
以劣势兵力对已经加速进入冲锋状态的骑兵反冲锋,就算是重甲兵,恐怕也难以撼动。
双方迅速接近,方国安部被金声桓骑兵如尖刀般捅了个对穿。
一个照面,就折损失了三成。
而金声桓骑兵在冲破方国安部之后,开始在二里地外迂回,准备下一轮冲锋。
方国安运气不错,在第一轮时,他不仅没有受伤,还抽冷子劈中了一个清军骑兵。
可他知道,下一轮,自己未必还有那么好的运气。
甚至没有时间激励身边的士兵,方国安大喝一声,举刀冲向了金声桓部。
这一轮对穿,方国安的左手被削断。
照理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正常情况下,要么被削去头颅,要么被斩断他挥刀的右手,是不会被削去左手的。
正因为方国安战场经验丰富,对敌之际,他发现左侧经过的清兵冲他挥刀,下意识之间,抬左手相挡,这才致使左手被砍断。
第四百三十九章 战局发生转变
方国安受重伤,让他的亲兵发疯般地抢上前去,以自己身躯将方国安保护起来。
金声桓的骑兵一掠而过,倒是没有机会再向方国安挥刀。
第二轮冲锋之后,方国安身边已经不到百人,方国安自己也已经痛得无法自持。
眼见第三轮就是最后一轮时。
援兵,终于到了。
池二憨率一支骑兵赶到了。
张国维派池二憨率部攻打绍兴府,他的用意与吴争令方国安进攻绍兴府大同小异。
就是牵制绍兴府金声桓部。
不过吴争的目的在于,不使金声桓增援沥海、瓜沥及平岗山。
而张国维的目的是,牵制住金声桓部,以便使得自己能率军收复驿亭。
但不管怎么说,二人在互不知情的情况下,殊途同归了。
池二憨当时是想灭了王得仁部的,却被张国维阻拦,心中的郁闷和憋屈难以发泄。
从平岗山至绍兴府百里多地,他直接就令步兵尾随,自己率一千骑兵充当先锋了。
金声桓没有机会组织第三轮对方国安部的冲锋了。
听到马蹄声,金声桓就估计到了来敌的数量在自己之上。
没得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冒险,金声桓立即下令回城。
眼见清军骑兵呼啸掠过,方国安死里逃生之际,满眼是泪。
手没了,他的宦海生涯就断了。
见过断臂的文官、断臂的监国,可谁见过断臂的将军啊?
就在方国安自怨自艾之际,战场再次发生变故。
金声桓情急出错,他的撤退让从南门迂回的清军扑了个空,迎面撞上了赶来的池二憨部。
没有丝毫悬念,池二憨正愁没处发泄,三下五除二,干净利落,如同金声桓率骑兵招呼方国安一般,来回犁了三遍,不到一柱香的时间,立即将这支辛苦赶来,却没有丝毫收获的清军偏师,葬送在了西门外。
最后,池二憨心满意足地收手,带着手下来到方国安身边,他轻蔑地扫了方国安一眼,下令道:“来人,将这叛贼拿下。”
眼见池二憨部属抽刀上前,方国安急呼道:“池将军且慢,方某受镇国公之命攻打绍兴城……不信你看,方某所部正在城墙上与清军激战。”
池二憨早就看到了,如果不是这样,犁过清军的骑兵,早就顺势犁了方国安部了。
只是池二憨确实不知道方国安受了自家少爷的命令来攻绍兴城,他还以为是方国安与清军发生内讧狗咬狗呢。
听方国安一喊,池二憨这才挥挥手斥退了士兵,来到方国安面前问道:“此话当真?”
方国安痛得冷汗直流,可不说清楚,他生怕池二憨对他的麾下不利,强撑着答道:“池将军若不信,镇国公最多再两个时辰就会从三界赶来,到时一问便知。”
池二憨闻听,心中信了大半,虽说他奇怪方国安怎么听自家少爷的命令了,但池二憨深信他的少爷无所不能,这种怪事,见怪不怪了。
于是池二憨道:“我部任务也是攻打绍兴城,后军随后就到,你部要不撤下,要不听我指挥。”
方国安闷声道:“既然你我任务相同,如今我已重伤在身,军队就交由你指挥吧。”
池二憨满意地点点头,这才回头下令,让军医为方国安包扎。
……。
撤回城中的金声桓,心中那个郁闷是无以复加。
这叫什么事,好好地一场歼灭战,因一支明军骑兵的突然出现,化为了一场泡影,最让他心痛的就是那支偏师。
金声桓不是不想救,实在是不能救。
撤回城中前,地那支偏师还没出现,战况突变之下,金声桓阴差阳错地没有想起这支偏师来。
这是个极大的错误,让金声桓后悔莫名。
如今城墙上乱战成一团,再开城门冲出去,明军已经有了防备,自然是偷袭不成了。
思量间,从府衙奉命而来的二千清军赶来了,金声桓立即下令,攻向城墙。
城墙上的局势再次扭转。
而城下,池二憨在接替方国安指挥后,却有违本性的下达了回撤的命令。
这命令确实很奇怪,与池二憨的性格不同。
在下这命令时,金声桓的二千清军还没冲上城墙。
城墙上的战况,优势还稍稍偏向方国安部。
所以,这个命令非常突兀,战后池二憨自己也奇怪为何会下令回撤。
可吴争却私下斥责池二憨,为此还抹去了池二憨此战之功,并由此对方国安及其幸存的部下进行了一些补偿。
当然,这是后话了。
也就是说,当金声桓下令,让赶到的那二千清军增援城墙前,池二憨已经下令,让方国安部全部回撤了。
这让金声桓就象是憋瞳了劲一拳砸在棉花上,郁闷得要死。
但无论如何,西门是守住了。
可战况却变得与金声桓事先预测得完全不同了。
方国安叛变,那么从三界至钱塘江的通道畅通无阻了,杭州明军就可以直接渡江来攻绍兴府,而不再需要突破瓜沥要隘了。
而之前那支明军援兵,从西面来,这有两种可能,一是这支骑兵来自杭州,另外一种可能是来自平岗山。
金声桓心中一震,难道王得仁没有守住平岗山,让明军突破了?
想到这一点,金声桓后背有冷汗渗出。
可下意识之中,金声桓不愿意相信王得仁会打败,王得仁的本事,金声桓是掌握的,哪怕平岗山明军死拼,想冲出甬道都难如登天。
这种念头让金声桓内心自我催眠,越来越坚定,他坚信这支军队来自于钱塘江北的杭州。
那么,西面三界防线的洞穿,使得绍兴府三道屏障,失去了其中一道。
只剩下北面瓜沥和东面驿亭了。
金声桓觉得情况虽变,但问题不大。
只要将西城门守住,依托瓜沥还是能阻挡明军来攻的。
从这一刻起,金声桓陷入了逻辑的错误。
绍兴府地处浙东枢纽,西面三界连接嵊县、诸暨,北面瓜沥连接萧山,南面驿亭通往宁波。
而平岗山在三界与驿亭之间,虽然没有官道连接,但民间小道是通的。
第四百四十章 周大虎到了
如果平岗山出现了差错,那么直接就影响到三界和驿亭。
而一旦三界、瓜沥出现闪失,驿亭,则是金声桓部及所有在绍兴府清军唯一撤离绍兴府的通道。
其实这个时候,金声桓应该调沥海清军之有力一部,去增加驿亭要隘的防御力量,以保证后路不被阻断,甚至应该抽调城中一部去固守驿亭。
如此就算是绍兴战役失利,也能顺利撤出绍兴,不管西去江西,还是南下金华,都无任何牵绊。
毕竟,清军的主力在福建,长江北清军又鞭长莫及。
可惜,金声桓出现了逻辑失误,他一心认为王得仁能守住平岗山,城外的明军来自于杭州。
杭州兵力并不是什么秘密,如今沥海及瓜沥都有战报传来,杭州明军可以从三界突入的兵力有限,也就是说,最多不过三、四千人。
这种错误的判断,让金声桓没有引起对驿亭的警觉。
金声桓认为只要瓜沥没有被突破、沥海清军能挡住城中向外突围,那么绍兴府的局势依旧在自己掌握之中,金声桓决定在得到瓜沥最新战报之后,再作决策。
可左等右等,瓜沥战报还没来,金声桓有些急了,向瓜沥方向派出斥候。
这个时间空隙,池二憨的后军步兵赶到了,让池二憨有了足够时间整肃方国安部残兵。
直到两个时辰之后,明军在西门开始组织攻城时,金声桓才感到事态不对劲。
因为派去瓜沥的斥候没有回来,这很不正常。
绍兴府到瓜沥,不过数十里路,再怎么拖延,一个时辰来回也足够了。
可两个时辰未能回来,这说明瓜沥有变。
这个认识,让金声桓醒悟到自己从西门一战开始,判断出现了失误。
瓜沥若有失,那么绍兴战役就败了一半。
金声桓立即调整思路,下令,派一部前往驿亭,用意就在于坚守清军的后路。
很显然金声桓已经在做失败的准备了。
可惜的是,金声桓这道命令,没有了执行的可能。
因为此时,有清军信使仓皇来报,驿亭遭受明军大规模攻击,一千多守军拼死抵挡之下,全军覆没,驿亭……失守了!
金声桓顿时惊呆了,瓜沥、沥海、平岗山是此役三处最重要的交战地点,可偏偏第一个失守的却是驿亭,这可是清军撤离绍兴府的唯一后路啊。
无独有偶,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就在得知驿亭失守的时候,北门守军传来消息,北门出现了明军前锋。
北门出现明军,这说明瓜沥已经失陷,否则明军是不可能出现在北门的,怪不得一直没有瓜沥战报,且派去斥候也是石沉大海。
这让金声桓头顿时大如斗。
凭着多年领兵作战的本能,他迅速下令,紧闭四面城门,固守待援。
这“援”,金声桓已经不再指望瓜沥柯永盛和平岗山王得仁了,他指望的是沥海清军二万多主力。
……。
北门出现的明军,自然只有周大虎部。
只是周大虎部已经只有不足三千人,显然,这是在虚张声势。
对于一个城墙坚固的绍兴城来说,这二千多人,那就是群可以挥之即去的苍蝇。
可问题是,西、北两面受敌,如果分兵,那西门就危险了。
好汉难敌四手嘛,许多时候,蚂蚁也能啃死大象。
况且城外的周大虎,肯定不会把自己当成一只苍蝇。
死了那么多的弟兄,他要会兄弟们报仇,至少要给活着的兄弟们争取一份足以光宗耀祖的军功。
这是支疲惫之师,可不容置疑,他们的心气恐怕是战场上最高的。
五千人与六千鞑子在瓜沥当面锣对面鼓地硬撼一仗,生生将敌人击退,这种气势……要一句话概括他们现在的心情,那就是都老子天下没敌了。
这是支步兵,没有攻城器械,他们的目的原本也不是攻城。
可他们从百姓那“顺取”了各种物资,譬如说谁家没块门木板啊。
再譬如说那家没个烧饭有锅啊。
还有睡觉的床总有吧?
这时的衣服大都是棉麻,家中怎么也有几只麻袋和一、二床棉被吧?
竹杆、房梁等等、等等。
得,从沿路百姓家中顺取的物资,成了他们攻城的器械。
被周大虎部“祸害”的沿路百姓不下百家,这在战后,让吴争伤透了脑筋,该赏还是该罚?!
当然,这是后话。
可确实,周大虎部不知死活的攻击,彻底打乱了金声桓的部署,北门的二千守军告急,从而使得金声桓不得不动用预备队,这极大地减弱了西门的防御力量。
周大虎部士兵用十几辆板木,装载着五、六尺高的麻袋,麻袋中自然是沙石和谷糠混杂之物,这种厚实的抛弃物,怕是床弩都射不穿,而且还防火箭。
只要不被城墙上的石头恰好砸中,那么就算火油淋下,都无法引燃。
就是这些粗糙的工具,愣是让周大虎部逼近了城墙,并开始依靠简易云梯登墙。
逼得金声桓调动最后一支预备队。
但也仅仅如此,周大虎部根本没有后援,他们只是强弓之末。
在清军增援赶到之后,周大虎部被击退了。
而这次攻城,让周大虎又折损了近三百人。
……。
其实这个时候有一支军队的去向,非常古怪。
原本他们应该在周大虎部之前赶到绍兴府的。
那就是从瓜沥撤退的清军柯永盛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