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第2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六百十四章 自作孽不可活
ps:感谢书友“风踪影”投的月票。
“五天前,多铎已经率军攻入绍兴府。”朱慈烺平静但又带点小得意地说道,“吴争率二千骑兵渡江迎战博洛部,大败,遁向平岗山寨。吴争麾下四卫,两卫分别部署在金华、严州,一卫在沥海,杭州卫三千人已入绍兴府,杭州城中仅剩七千人,吴争此时已经无援兵可调。唯一能救他的,只有朕。朕自然是想救他的,已经下旨以廖仲平为主将,率军南下增援……可你也知道,国库拘紧,大军粮草尚在筹备之中,大军无粮草自然不能开拔,而造成国库拘紧的,自然是镇国公截留了原本应该属于朝廷的商税导致……这叫自作孽,不可活。”
郑三震惊了,他突然明白了什么,他挣扎着吼道:“义兴朝的陛下竟然为了谋杀一个臣子,勾连外敌?”
朱慈烺冷哼道:“朕还没你想的那般不堪。朕只是抓住了这个契机,先除内贼,再御外患罢了。”
“陛下这是在自毁长城啊!”郑三嘶声大喊道。
朱慈烺眼神一缩,这是他一天之内,听到相同的第二句话。
“他还称不上是义兴朝的长城。朕也做了预案,有廖仲平所率京卫和杭州城守军,加上钱塘江天险,多铎就算占领绍兴府,也无法北上。如果吴争心中真有天下,自然该与多铎拼个你死我活、两败俱伤,如此,朕就可以在吴争败亡之后,派大军收复绍兴府,有了这份光复之功,朝中诸臣再不会将朕视为孺子可欺。”
说到这,朱慈烺冲着郑三冷冷一笑道:“朕等这个机会很久了。朕知道长公主与吴争牵扯很深,要动吴争,就必须先看住长公主。朕对长公主放出口风,欲软禁周思敏,就在逼她有所动作……你真以为朕对你手下暗卫,丝毫不知情?”
郑三无力地喘息道:“奴婢的暗卫,绝非为了针对陛下。长公主,也绝对不可能对陛下不利。”
“朕能采信。”朱慈烺很干脆地点头,“可皇权不能容臣子染指分享。就凭这点,吴争当死,你也当死。不过朕可以给你一条生路,只要你招出暗卫。”
“陛下以为,奴婢会信吗?陛下连长公主都不信,怎会信奴婢?”
郑三苦笑道:“天作孽,尤可恕,自作孽,不可活……那就请陛下动手吧。奴婢会在九泉之下,看着义兴朝灭亡……只是可惜了长公主……怕是要再次蒙难了。”
朱慈烺的脸色数变,他冷哼道:“朕改主意了,朕不杀你,朕要你亲耳听到吴争的死讯,朕要你亲眼看到义兴朝在朕的手中振兴……到时,朕再取你这条贱命。”
……。
廖仲平实诚,可不代表着他傻。
他听得出皇帝话中的意思,也知道皇帝想让他做什么。
虽然廖仲平不希望吴争有事,虽然廖仲平也认为吴争于国有用。
但既然皇帝下旨,他就得照办。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廖仲平安慰自己,他忠于皇帝,这,没有错。
没有错,就须遵命,就须坚持。
……。
吴争在平岗山很苦恼。
三天过去,清军没有进攻平岗山。
除了甬道之外,偶尔有清军小队斥候骑兵“路过”,多铎就象是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可事实上,多铎将大军囤于平岗山侧,死死地堵住了吴争的出山之路。
这让吴争很不爽。
被敌人无视,怎能爽得起来?
吴争知道自己低估了多铎。
吴争原本撤入平岗山的用意,就是想牵制住清军。
只要清军攻山,以吴争现在手头四千多兵力,足以拖住上万清军。
就算清军占领绍兴八县,只要沥海、平岗山还在自己手里,清军就无法安生。
如果选择撤回杭州,这对吴争势力的打击是巨大的。
支撑起这一摊子不容易。
朝廷都付不出抚恤银子,吴争却能养活四万大军,这银子不是仅仅来自于“劫富济贫”,真要是全从富人那掠夺,杭州等三府之地怕是早已乱了。
真正的财富来自于杭州、松江的商税,那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山,可这需要时间,无法一踌而就。
吴争一旦撤回杭州,战火就会漫延到钱塘江沿岸。
商人对风险的敏感是最高的,没有人肯冒着财富、性命丢失之忧,继续在杭州、松江两处港口进出,那么日常的资金流水就会枯竭,后果就是,吴争势力的资金链断裂。
这非常可怕,一旦资金链断裂,卫匡国背后的教廷将再无可能让吴争“赊帐”,原本已经形成雏形的江南商会就会一哄而散,没有了这些,资金来源就会迅速枯竭,军工坊、军校、船厂、港口等等所有的一切将化为乌有。
死,也要将清军拖在绍兴府,这是吴争给自己划出的一条底线,也是吴争撤入平岗山的主要原因。
但显然,之前吃过吴争亏的多铎学乖了,他选择了无视平岗山的存在,宁可把二万清军滞留在绍兴府,震慑平岗山,也不理吴争。
落花有意,奈何流水无情?
三天的时间,足以让清军占领整个绍兴府所辖八县之地了。
多铎不肯动,吴争动不了,陈胜不敢动。
但有人动了,譬如奉吴争令,从松江府调了二千七百(三百被沈致远那小子带走了)火枪兵渡江而来的宋安,听说吴争大败,宋安随即率火枪兵对萧山发起了攻击。
在萧山城还没立稳脚跟的清军,难敌火枪兵的犀利,一天功夫,开始后撤。
宋安率部一路高歌猛进,但这一天的功夫,足以让萧山以南的清军有了足够的时间完成防御工事。
瓜沥,这个曾经让周大虎部打残的小要隘,此时同样成了宋安啃不出的硬骨头。
火枪兵确实缺乏攻坚的能力。
加上兵力不足,面对同样数量,却有着城墙掩护的守军,只能望洋兴叹。
宋安虽然心里焦急,但也只能等待后续火炮的到来。
而舟山水师此时刚刚出港,还未入曹娥江。
所以,绍兴府战局,在稍微动了一动之后,再次陷入僵局。
第六百十五章 不要也罢
杭州城,大将军府。
张国维、熊汝霖、张煌言、莫执念这四大巨头,在对于是否调所余七千杭州卫渡江增援,发生了意见上的分歧。
熊汝霖、张煌言、莫执念三人建议立即出兵增援。
而张国维却极力反对增援。
张国维反对的理由是,绍兴府北伐军总计有一万六七千人,就算大将军一时被清兵挫败,转进平岗山,也并非没有一战之力,之所以被动,是因为清军偷袭嵊县、新昌得手,吴争情急之下,仓促出兵却遭遇大败后,各部一时之间联系不上所致。
多铎在绍兴府的兵力不过二万人,只要吴争能缓过一口气来,从平岗山突破一个口子,或者沥海陈胜部抓住战机对清军朝廷一次突破,那么各部就会慢慢汇拢,从而形成对清军的有效抵抗。
同时,舟山水师已经奉命出兵,很快就可以进入曹娥江水域,这对被清军阻挡在瓜沥的宋安部将形成有效支援。
不管从吴争、陈胜、宋安,三个方向只要有一个方向形成突破,绍兴府的僵局就会被打破,被动就会扭转,就算一时不能胜,也绝对不会败。
简单地说,按张国维的分析,吴争应该有惊无险。
熊汝霖、张煌言、莫执念三人的意见却不同,他们更担忧的是吴争的安危。
吴争撤入平岗山,但平岗山军队已经几乎撤光,仅留有数百辅兵。
如果多铎强攻,吴外身边仅三千多人。
一旦有不测,后果无法想象。
大将军府,如果没有了大将军,那还是大将军府吗?
刚刚建立的势力雏形,立马就会分崩离析。
面对着熊汝霖、张煌言、莫执念三人欲吃人般的逼视目光,张国维喟叹一声,“诸位同僚,非我张国维不担心大将军安危,实在是杭州卫仅剩七千人,大将军已经抽调金山卫去增援严州,松江府军校三千火枪兵也由宋安带去了绍兴府,杭州、松江、嘉兴三府之地,只有杭州卫七千人……这要是发生些什么,三府必乱,到时就算是大将军化险为夷,怕也再无落脚之地。”
张煌言皱眉道:“张公这话怕是言过其实了吧?从杭州府到应天府,东南西北皆是我朝疆土,就算有宵小之辈或是有鞑子余孽,有莫老的八百税警在,也可无虞。”
熊汝霖道:“我等同意玄著的想法,只要与大将军汇合的速度快,三、五日之内击退清军,就算有突发状况也可迅速回师杭州。”
莫执念向张国维拱手道:“张公,老朽非正经官身,军议之时,本不该置喙,可事关大将军安危,老朽不能不将心中所想一吐为快。”
张国维拱手还礼道:“莫老客气了,有话尽管说就是。”
莫执念正容道:“老朽不懂军伍,只懂买卖。做买卖,有盈有亏、有赚有赔,没有任何事可以无往而不利。想要赢到最后,靠得不是勇气和拼命,靠得是三个字,活下去!首先得活着,才有希望赢到最后。同理,就算张公说得对,如今虽还未到生死关头,但危机已显现,我等需要做的,就是抉择。也就是所谓的壮士断腕、舍车保帅。与大将军的安危相比,任何人、事都可放弃。张公以为如何?”
张国维沉默不语。
张煌言急了,“张公,虽说大将军令你暂行大将军之职,可事关大将军安危,你也不可乾纲独断,得听听我等意见不是?”
莫执念更是沉下脸来,“老朽与诸公不同,莫家将所有家底都押在了大将军身上,大将军在,莫家存,大将军亡,莫家便亡。张公若是执意不发兵救援大将军,莫怪老朽……。”
这话就有点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味道了。
这等于是在指责张国维、张煌言、熊汝霖三人心存异心,想坐视吴争身处险境了。
“呯”地一声巨响,张国维击案,他怒了,“莫怪怎样,莫执念,你还想造反不成?”
莫执念冷笑道:“张国维,就算有大将军嘱托,由有你代行大将军职,可你若敢心怀异志,置大将军生死于不顾……这杭州城中,哼……也非你可以随心所欲的。”
这话更是有些出格了,话中逼人的气势太盛。
这也可想象,此时莫执念的权势到了何种程度。
张国维怒极起身,被张煌言一把拽住。
熊汝霖赶紧打圆场道:“诸位都是心忧大将军安危,言词但凡过激之处,还须相互谅解。”
张煌言也叹道:“张公,不是煌言对你有疑心,可如此紧要关头,你怎能不发兵救援大将军呢?”
张国维向来是个老好人,只是一时被莫执念激起了怒火,听着张煌言的话,他苦笑道:“其实我比在座的诸位,更忧心大将军安危,可今时不同往日,你们就考虑了这十府之地不会有敌人,却偏偏忘记了,北面还有……哎,这个时候,什么都可能发生啊!”
其余三人,那都是聪明人,只是一直没有往那面去想罢了。
这时被张国维这么一点,三人皆惊愕起来。
张煌言悚然道:“张公的意思,北面会趁机动手?这……这太荒谬了!”
张国维叹道:“会不会很难说,可该不该防备,就是你我必须考虑的事。”
熊汝霖道:“这……这不太可能吧?大将军为朝廷光复十府之地,陛下怎么可能对大将军……动手……?”
这话的声音越来越低,熊汝霖越说越没有底气。
任何时候,对于皇帝而言,重要的不是臣子忠奸,而是对皇权有没有威胁。
莫执念突然对张国维长揖道:“张公恕罪,老朽糊涂,险些错怪了张公。”
张国维忙伸手搀扶,“莫老也是忧虑大将军安危,只是我心里确实没有把握,这话又轻易说不得……。”
而这时,一名斥候急报,“京城传讯,朝廷令京卫都指挥使廖仲平率五千京卫南下,增援绍兴府。”
说曹操,曹操就到。
“来了!”张国维悠悠轻叹道。
熊汝霖呐呐道:“会不会……仅是增援?”
没有人搭理熊汝霖,这话怕是熊汝霖自己都不会信。
张煌言叹道:“难道真应了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句话了吗?”
莫执念冷笑道:“这种皇帝,不要也罢!”
第六百十六章 杂碎也能成为勇士
变化,吴争久盼的变化,终于出现了。
不是宋安的援兵、不是沥海陈胜部出击。
也不是杭州卫南下增援。
自然更不是多铎、博洛出了什么人身意外。
这个变化,来自绍兴城中,最底层人的嘶吼。
自古以来,华夏最底层的人,往往是最好治理的,因为他们善良也麻木、温和也慵懒。
只要还有一口吃食,就不会生出造反之心。
哪怕是异族入侵,他们依旧在坐视。
哪怕是钢刀架在自己的脖子上,依旧可以麻木地……去死。
或许会在意识丧失前的那一刹那,在心中祈求,来生不做乱世人,宁为太平狗。
可华夏人,也从不丧失过背水一战的勇气。
这话听起来好象很矛盾,也确实矛盾。
二者最关键的区别在于,有一个引领他们的人。
这是一只羊领着一群狼,一头狼带着一群羊的区别。
岳爷爷,整编了一群羊,打得金人发出了“撼泰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叹息。
可岳爷爷一死,曾经令金人闻风丧胆的岳家军,便如同一江春水向东流了。
戚继光,戚武毅,召集起三千金华、义乌民壮,就在台州全歼来犯倭寇,从此倭寇闻戚家军即遁,不敢入浙东。
要知道,正是这群倭寇,从福建一直打到了应天府,让沿途十五万明军据城不敢出。
百姓需要英雄,英雄的指引能让一个杂碎成为一名勇士。
绍兴府百姓自然不可能是杂碎。
能以一隅之地抗清二十七年的浙东百姓怎么可能是杂碎呢?
如今,他们有了英雄。吴争,便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