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切鼎沸的虚枉,抵不过一滴真实的清冷。
所有的目光都在看着朱以海,仿佛只有朱以海的威望才能印证他们的揣测。
朱以海是真不信,真不愿意相信。
他愤怒,愤怒自己为何不再等等,等到捷报传来,然后大声对凯旋将士说,孤与你们同在!
愤怒这些官员为何不给自己找个台阶。
甚至愤怒吴争为何要打这个胜仗,让自己下不来台。
朱以海尴尬地站在船踏板中间,上也不是,下也不是。
官员们愣愣地看着朱以海,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此时,一名传令兵急马而来。
“报……禀报监国殿下,奉廖千户之命,向殿下禀报,梁湖卫所已经将十车鞑子人头送至王府门前,廖千户请示殿下,该如何处置?”
所有人的脸色顿时变得尴尬至极。
特别是刚刚用言词攻击过吴争的官员,更是将头低得不能再低。
朱以海仰头看了天空许久。
他不是在沉思,也不是在思考怎么处置鞑子人头。
他是在等人给他搭个梯子,好体面地下来。
可就是没有人为他搭这阶梯子。
朱以海心中暗叹,眼前这些蝇营狗苟之辈,真不如张国维等老臣。
朱以海终究腆着脸,吐出两个字,道:“回府。”
……。
胜利的消息传得很快。
从始宁镇出,到绍兴府不过七、八十里路。
沿途村子的老少爷们、大姑娘小媳妇们涌出来,以家中本已拘紧的粮食、瓜果,来犒劳这群尚未从悲恸中过出来的勇士们。
热烈而赤诚的民心,洗去了将士心中的哀恸。
一个白白须的老者,被乡亲扶着,站在几个倒扣竹萝搭起的“高台”上,用他暗哑而苍老的声音,在朗诵着他手中,不知道是哪个落第秀才撰写的骈文。
反正吴争是听不懂的。
身后那些五大三粗的汉子们,也肯定不懂。
可这不妨碍将士们用心去感受这种荣耀。
虽然简陋、粗糙,可,赤诚。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这八个字的意思,吴争知道,可从未尝到。
今日算是真正体会到了。
有个刚过花甲之年的老汉,拉着行军队伍中的每个人在问,“小哥可有娶妻,老汉家中有两个未出嫁的孙女,愿许于小哥为妻。”
将士们都微笑着在摇头,没有人停下来。
不是不愿,而是不敢。
就算象周大虎手下那三十几个波皮混子,也在摇头。
若在一天之前,不用老汉招呼。
可现在,经过这一场血战,他们觉自己不一样了。
他们懂得了责任。
再一场这样的恶战,自己就会死去。
何必去牵累无辜?
去祸害同饮一江水的乡亲父老姐妹?
吴争一直在笑,没有派人去阻止。
他的注意力一直在那十辆板车上。
十辆装载着鞑子人头的板车,被覆盖了一层厚厚的“被子”,构成很复杂,上面有烂菜邦子、碎砖破瓦、石头朽木。
民心可用啊,吴争与陈胜相视一眼,会心地笑了。
五百八十七条汉子,在到达绍兴府的时候。
身边已经聚集了数千的百姓。
沿路百姓不仅迎,而且送。
王府门前的大操场上,兴国公派来增援的三千明军,脚前脚后的到达。
明军将士纷纷转头看向这群“乌合之众”。
眼神中有着羡慕和嫉妒,但更多的是敬佩。
以相同兵数,全歼来犯之敌,已是不易。
而以步兵全歼骑兵,这就惊艳了。
第七十八章 你做得……很好
士兵的心中,相对单纯。
做为军人,能让他们敬佩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力量。
来援明军有三千人,个个军服整洁,队形齐整。
吴争所部人很少,算上吴争,五百八十七人,经过恶战之后,个个军服破烂,血迹斑斑。
同是明军,可百姓却没一个跑去那边。
被百姓爱戴,很重要。
道理谁都懂,可自己做不到。
国已亡,军饷补给无从入手。
只能加征各种税收,从百姓处抢钱。
明军在当地百姓心里,为祸之大,甚至不亚于鞑子。
当然,这不是关键。
百姓也明事理,钱你拿去了,仗就得打好。
可明军一败再败,一年前,长江以南还是大明土地,如今,只能说是钱塘江以南了,甚至清军已经从江西东进,抄了浙江的后路。
乱世需要英雄,人心需要支柱。
如今吴争所部打的这一仗,让绍兴府百姓看到了希望。
不仅是百姓看到了希望,明军也看到了希望。
所以,他们敬佩,他们甚至想着,能不能走过去加入。
一个四十来岁,主将模样的官员大步上前来,“本官兴国公麾下卫镇抚魏文远,你可是梁湖卫所百户吴争?”
“正是下官,见过魏大人。”吴争行礼应道。
“不错,本官一到绍兴府,就听闻你率千人歼灭来犯之敌,令军民士气大振啊。好!兴国公慧眼识人啊!”魏文远提手拍拍吴争的肩膀道。
吴争道:“全赖麾下士兵和民众齐心协力,下官不敢居功。”
“唔,胜而不骄,可造之材。”魏文远老气横秋地慰勉道。
这时,张煌言冲上前来。
吴争被张煌言拥抱着,不,熊抱着。
“好你个吴争,总是出人意料。我都以为你殉国了。”张煌言激动得又哭又笑。
钱肃乐微笑着看着这一幕,目光闪烁。
张国维有些唏嘘,这小子还真做到了。
“公主殿下驾到。”身着宦官服的郑叔无声息地出现在王府门口,扯着嗓子尖声喊道。
郑叔的声音有些颤抖,一向板着死人脸的郑叔,此时的眼中也有热泪。
吴争挣脱了张煌言的熊抱。
目光转向府门口。
一身宫装的朱媺娖出现在吴争面前,不知道是不是吴争多心了,总感觉她消瘦了许多,难道王府的伙食比吴庄差?
咦,怎么鲁王殿下没有先出来,反而是公主先出来?
难道是鲁王不在王府?
那真不巧,原本还想凭此功,换些赏赐回去,这可好,正主不在,不知道赏赐会不会降一阶?
吴争微微甩了甩头,甩去这些莫名其妙的想法。
单膝跪下,低头拱手道:“臣吴争参见公主殿下。”
将士们也齐齐跪下,“参见公主殿下。”
朱媺娖珊珊而来,在吴争面前停下,“你……做得很好!”
吴争听出了声音中的喜悦和颤抖。
吴争大声回道:“臣做得不够好,是臣麾下将士做得好!”
饶是朱媺娖脸板得紧,也“噗哧”一声笑了出来。
这一笑,化解了场内所有士兵心中的紧张和局促。
朱媺娖微笑着转过身去,向着吴争身后、身侧的将士微微一福。
“本宫替绍兴府百姓,谢过将士们。”
于是,场面失控,狼奔豕突起来。
什么样的都有。
有的傻站着,张大了嘴。
有的扑通跪下,冲着朱媺娖连连磕头。
有的慌不迭地往左右跳开闪避,不敢受公主殿下的礼。
有的慌得“啊呀妈呀”一声,拔腿往后跑。
然后撞得队形乱成了一团粥。
吴争蹩着眉,红着脸,气得手指抖。
吱唔着解释道:“公主殿下见谅,臣麾下这五百多人,其中三百人是刚征募的精壮,还有数十人是臣在始宁镇征集的当地义士。他们不懂礼数,望殿下见谅。”
吴争是说者无心,可听者有意啊。
朱媺娖脸色凝重起来。
吴争左侧的魏文远也脸色大变。
精壮?
义士?
乌合之众?
一群乌合之众全歼了真金白银的满清鞑子?
这是在说笑吗?
这让率三千明军精锐前来增援,却珊珊来迟的魏文远,情何以堪?
而朱媺娖想到的却是,吴争以一支乌合之众,都能全歼同等数量的清军。
可为何鲁王坐拥六七万大军,闻二千鞑子骑兵来犯,却要转进。
问题究竟是出在了哪?
如果这六七万大军掌握在吴争手中,是不是能打过钱塘江去?
张国维、钱肃乐面面相觑,他们是知道内情的。
这也是他们之前同样不看好吴争能赢的原因。
只有吴争傻愣愣地在问,“敢问监国殿下何在?”
没有人出声回答。
朱媺娖低眉垂目,象是没有听到。
张国维打着哈哈,对钱肃乐道:“今日的天气不错。”
钱肃乐随口应道:“唔,快下雨了。”
张煌言脸色涨红着欲言又止。
只有魏文远嗤声道:“吴百户要找监国殿下,恐怕要去舟山了。”
吴争先是一愣,而后会意过来。
吴争身侧的陈胜等人也会意过来。
身后的士兵也会意过来,一片哗然。
以至于那些精壮窃窃私语起来。
“监国殿下都逃了,咱们拼什么命啊?”
“可怜那些死在始宁街的兄弟,拿命杀鞑子,为得是谁啊?”
周大虎迈上两步,冲吴争单膝跪下道:“吴大人,恕我食言,要带兄弟们离去。之前所领赏赐,除了大人战前应下的,我等皆一文不少全数奉还。”
吴争后悔的想扇自己几个嘴巴子,什么不好问,问这个?
军心凝聚起来不易,散去却是一瞬间的事。
早知如此,还不如不来领这个赏赐。
吴争是真后悔了,甚至过听闻朱以海逃跑的消息。
看着周大虎要带人离开。
吴争一时怒起,“放肆。从了军,就是军人。这是你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地吗?”
周大虎原本已经走出几步的,听吴争说话,随即回身怒怼道:“吴大人想咋样?先不说都是始宁镇乡里乡亲的,就说之前一仗,咱兄弟百人就剩下三十七人,也对得起大人,对得起朝廷,对得起咱从未见过的先帝了。难道吴大人还要杀了我等不成?”
吴争被怼得呐呐不知所云。
第七十九章 这个女人不容易
ps:感谢书友“帝国未来”的打赏。
张煌言连忙上前劝说道:“这位义士,当着公主殿下的面,不可无礼。”
不想周大虎冲朱媺娖一抱拳道:“公主殿下不怪,我等不过是市井之徒,打小没学过礼仪。可就算如此,咱们也知道敌人来了,要拿刀反抗。堂堂监国殿下却闻风而逃,这样的朝廷,怎能抵抗鞑子?我等不如回家种地,也好过枉死沙场。”
“放肆。”钱肃乐大喝道,“你敢诬蔑朝廷?”
周大虎瞪着双眼道:“敢做不敢说么?”
朱媺娖向钱肃乐挥挥手道:“钱大人何必和一个市井之弟一般见识。虽说大明已亡,可明人还在,难道朝廷还要向为大明,刚刚与鞑子浴血奋战的义士动手不成?”
钱肃乐轻喟一声,低头不语。
朱媺娖转向周大虎道:“这位义士放心,本宫做不出只许州官放心,不许百姓点灯之事,只要本宫还在,绝无人为难于你。”
还别说,这周大虎五大三粗的莽汉,被朱媺娖这么一说,倒显得不好意思了。
他呐呐道:“草民自然是相信公主的,公主一个女流都能坐镇绍兴府,想监国一个七尺男儿,却闻风而逃,草民是替公主不值。”
朱媺娖却厉声道:“放肆。谁说监国逃了?监国只是去巡视江防。再有敢传谣之言,本宫绝不姑息。”
周大虎愣了,可还真不敢再出一言。
他向朱媺娖拱拱手,然后又向吴争一礼,招呼着手下三十几人准备离开。
此时吴争说话了,“周大虎,你就是个没胆的孬货。”
“吴争,别以为你是官,就能如此挤怼人。咱倒是要问问,咱何处没胆了?之前一战,咱杀的鞑子,不比你少!”
吴争道:“兔子逼急了还咬人呢。之前一战,一时血气之勇,也值得你不停拿出来夸耀?你看看身边之人,本官从江北带来的兄弟。哪一个不是经过数次恶战的?他们心中也不愤,可他们哪个象你们这样,动不动就言离开?”
周大虎还真向众人打量了一番,这些在天亮前,还是誓言日后同生共死的兄弟,可如今,看向他的眼神中除了鄙视,再无别的。
这让周大虎心里一痛。
吴争沉声道:“你扪心自问,杀鞑子真为得是朝廷吗?为得是赏赐吧?赏赐本官给你了,多了一倍。本官自信并无对不住你等之处,可你们呢?当时本官延揽你,你不应,本官可有勉强?之后,你自己带手下兄弟前来投靠,本官不为己甚,收下了你们。如今你又要带他们走,这是何意?真当本官不敢杀人吗?”
不怒自威。
周大虎有些傻了,他觉得吴争说得也有道理。
确实,打这场战斗,为得是赏银。
战后自己也是真心想投效吴争麾下,可怎么听到监国一逃,就起了异心了呢?
周大虎想不明白,他有些糊涂了。
吴争转过脸,冲周大虎手下那三十多人道:“你们要走,本官不拦,抗清复明多你们不多,少你们不少。可本官要与你们说清楚一个道理。你们用命杀鞑子,为得不仅是朝廷,更为得是自己,为你们的家人。或许你们被官府欺压过,但至少官府明面上还跟你们讲道理。鞑子一来,谁和你们讲道理?你们的一切,财产、妻子、儿女都是别人说了算。想必都听过扬州、嘉定、江阴生的惨事吧?好了,你们可以走了。”
可周大虎他们不走了。
周大虎觉得吴争说得对,他想通了。
杀鞑子本来就不为朝廷,鲁监国逃不逃,关他屁事?
想通了这点,周大虎腼着脸恳求道:“大人,咱错了。”
“真错了?”
“错了。”
“错哪了?”
“错在……啊?呃……反正以后全听大人的就是了。”
吴争挥挥手,周大虎乖乖地缩在吴争身后,不再说话。
可吴争不知道,他让在场许多人的心里产生了震荡。
不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