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第5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在海战中,舷侧被击中,基本上不会引起殉爆,但船首就不一样,因为船首堆着弹药,一旦被击中,就会殉爆。
象这时的木制战船,无须太大份量的弹药殉爆,就可以使一条近千石的战船,彻底失去战斗力。
此时,王一林的战船受到郑家水师的船首炮还击,开始出现伤亡。
一艘战船突然被数发实心弹先后击中,右侧船舷被击破了几个大洞,使得破洞处及周边的数门舷炮失去战斗力。
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七星岛海战(七)
情况已经非常危急,郑家战船一旦散开,目标太多,十一艘战船火炮根本顾不过来,这就导致左右两侧已经有郑家水师的战船越过,可以使用一部分舷炮对王一林部进行还击。
接二连三地,有战船被击中。
好在郑家水师依旧在使用实心弹,造成的人员伤亡不多。
在这种情况下,按道理,任何一个主将,都该下令撤退了,趁双方还有距离,加上吴淞水师在赶来,可以脱得了身。
可王一林不肯撤退,他断然下令,战船由横改纵,组成一个三角阵型,向敌发起反突击。
这就有了鲁莽了。
海战不同于陆战,陆地上,兵员集中,形成合力,在局部以少击多,进行反冲锋,是下面突围的一种手段。
可海上不行,船有强大的惯性,所以船与船之间的距离,可不是几丈或者十几丈,两艘战船的距离,以最紧密的阵型,也得保持百丈之外,为的是防止互相碰撞。
组成一个三角阵型,对敌反冲锋,产生的结果往往是,敌人从缝隙中顺利穿过,双方以舷炮,近距离互射。
这很恐怖,在几乎是极限射距之内,几乎是顶着对方的鼻子开炮,几乎就是同归于尽的打法。
很少有人会这么指挥一场海战,因为这样的战术,很难控制最后的结果。
抵近射击,已经不需要瞄准,也不需要任何经验技术,可以做的,就是开炮,甚至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因为在开炮之后,再没有时间装填,甚至连逃跑都不必了,你不会知道,密集舷炮是不是会正好击中奔跑的自己。
王一林,就想这么干!
有什么样的主将,就会有什么样的兵。
哪怕是刚刚归附的原王得仁部的兵,也在这样“荒唐”的命令下,不折不扣地执行着王一林的命令。
这就是与陆战不同的地方,只要主将不逃,没有人能逃得了。
船外就是海,跳下去,结果还是一样,死!
于是,这场海战最残酷的一幕出现了。
十一艘战船,其中一艘还燃起了大火,缓慢地调头,组成一个三角阵型,正面冲向郑家水师。
郑家水师六十多条船,此时是散开的,横向跨度近十里,它最多形成两行。
也就是说,它没有,纵深。
不得不说,王一林战场应变非常厉害,至少在海战战场上,他的目光是毒辣的。
虽然是被逼的情况下,虽然是心中有着仇恨火焰的情况下。
但他这个命令,确实是除了撤退之外,唯一一个可以应对这种局势的,办法。
郑彩慌了。
郑彩在看到王一林部调头时,还以为他的计策得逞,以为王一林部要逃了。
事实上,正常心智的将领,确实只能选择逃。
没有人会以十一艘去冲撞六十多艘。
王一林不是正常人。
他麾下将士也不是正常人。
本来就只有五、六里的距离,在王一林下令调转方向,又接近了二、三里。
好在王一林部战船一直没有落帆,否则,这个距离,根本来不及加速。
也就是说,当十一艘战船在调整完方向,开始加速不久,双方已经接近到不足二里。
郑彩慌了。
他突然明白,对方要的不是想逃,因为对方的船头已经不再转向,而是正对着自己的旗舰进行加速。
这是要冲撞啊!
不用说象他这样的老水手了,就算是菜鸟也知道,真要冲撞,肯定会选最大的船旗舰去冲撞。
郑彩旗舰在第二行,前面有三艘主力舰掩护,可郑彩知道,这十一艘组成的三角阵型冲过来,面前的三艘船,根本掩护不了自己。
然而,距离太近,根本没有办法去改变方向和做出任何有效应对方法,甚至来不及挂出旗令,命令所有战船对敌人齐射。
这种时候,没有旗舰命令,已经没有人敢对王一林部开炮了。
因为炮弹不长眼,这么近的距离,炮弹极可能击中己方舰船。
郑彩想不被三十斤炮弹击中的唯一办法,就是两个字,跳海。
郑彩肯跳吗?
不肯!
在这个时候,郑彩就算想认怂,也没有时间了。
他能做得,就是下令,撞上去!
这个命令非常正确。
撞上去,反而有活的可能,擦肩而过,才更凶险。
因为双方舰船交汇,左右都敌人,两侧舷炮必然齐射。
数十门炮,几乎炮炮命中,木制的战船,能抗得住这种烈度的炮击吗?
说是迟,那时快。
二里的距离,在双方迎头加速的情况下,那就是一眨眼的时间。
“轰轰轰”三声巨响,伴随着渗人的木板“卡嚓嚓”折断和铁板等物相互撞击的沉闷声。
撞上了!
巨大的惯性,让对撞上的六艘船,船头冲天而起,破裂后比刀尖还锋利的木尖,扎进对方的船体里,瞬间密不可分。
在无数人惊悚的目光中,如变连连体婴般的战船,轰然侧倒,砸回海面,激起比房屋还高的波浪。
双方船上的人,甚至连跳海的机会都没有,被动地从船上摔下,然后被砸回海面的船体残骸倒扣进去。
然而,这只是开始。
郑彩猜得没错,面前的三艘船,根本掩护不了他的旗舰。
看着正对面向自己撞来的对方的旗舰,郑彩心里闪过一丝后悔。
后悔不该招惹这么一个疯子。
可惜,来不及了。
看到前面三艘战船的惨象,郑彩在最后关头,一把抢到了舵盘,向左抡了几圈。
这个行动没有任何意义,郑彩只是下意识的举动。
他终究是,恐惧了。
他想规避正面对撞,可这种距离,怕是神仙也难以阻止对撞了。
但郑彩的这一举动,确实让船首偏转了一些。
这就造成了两船并非是正对着撞击,而是有了个错开的角度。
这一错开,就使得两船对撞,有了和前面不一样的结果。
因为船首都是尖的,尖的碰在另一方尖的船面上,就会滑开,但惯性让船只继续向前,这使得两船撞击的船舷瞬间挤压着向上拱起。
而这时,双方开始相互以舷炮炮击。
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七星岛海战(八)
ps:感谢书友“蔯眞”投的月票。
天晓得,两船碰撞之后,各自向两侧倾斜,这时开炮能有几发炮弹击中对方,全他x的,打到天上去了。
或许是天意吧,郑彩的最后举动,产生了这么一个古怪的后果。
两艘船齐射还没完,船体就已经开始倾覆。
两艘船上的人,如同下饺子般地掉落海面,然后,船体发出非常难听的“咯吱”、“吱呀”声之后,重重地扣在海面上。
此时,已经没有人去关心两艘旗舰和旗舰上的人了。
王一林剩下的七艘战船,与郑家水师擦肩而过。
双方随即猛烈开火,但这时,已经有了些微妙的变化。
因为王一林冲战船,是呈三角阵型冲入的,头里三艘与敌对撞倾覆之后,再由王一林旗舰碰上了郑彩的旗舰,郑家战船的阵线等于被击穿。
也就是说,当王一林部剩下的七艘战船与郑家水师擦肩而过时,中间已经没有敌船,敌船都在左右两侧。
那么,这样一来,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局势,也就是说,只有最接近七艘战船的郑家战船可以炮击,因为再外面些的,有自己的战船挡住了,不敢开炮。
而王一林部剩下的七艘战船,还是以原有阵型继续前行,十一条船组成三角阵型,自然是1、2、3、5排列,前面三艘撞上,最中间的王一林旗舰与郑彩旗舰撞上,就剩第四行两艘和第五行五艘船继续突破。
所以,真正与敌互射的,只有第四行的两艘船,而且是单方向的射击。
这两艘船,在与敌船互相齐射后,都已经千疮百孔,随即迅速沉没。
而这种惨状,也同样震惊了郑家水师的所有人。
他们在擦肩而过之后,头也不回地向东北方向逃去,没有一条船停下,去“关心”一下如今生死不明的郑彩。
他们想的,就是赶紧离开这个地狱之海,显然已经没了之前,欲与敌你死我活的心气。
……。
其实这场惨烈的海战时间很短。
也就吴淞水师从七星岛赶来的这点时间。
但战斗的残酷、决绝,让参战的每个人都刻骨铭心。
张名振在舰首上,看着海中倾覆的十几条船,心如刀绞。
“王一林,你得活着!”
张名振哭了。
他嘶声冲着一片狼籍的海面上大喊着。
吴淞水师在到达的第一时间,就四散开来,去营救方圆十多里内,还在海面上挣扎的人,不管是自己人,还是敌人。
张名振没有下阻止将士们自发地营救落水的敌人,也没有勒令继续追击,而是默认了这一事实。
与王一林相比,张名振是正经科举出身,为人刚直豪爽,颇有谋略,崇祯末年时,也与东林党走得很近,在曾是东厂太监曹化淳的座上宾。
但这不代表着,张名振也如东林党人不计对错、黑白,只讲利益得失。
他有一颗赤诚之心,哪怕是对敌人。
张名振派出了一支小型快船队,追踪往东北方向逃遁的郑家水师。
其实小船有小船的好处,虽然没有装载火炮,但速度快。
速度快,就不危险。
张名振心里很清楚,就算王一林以命搏命,拼掉了对方十来艘船,郑家水师依旧有五十艘左右的战船。
已经打成这样了,张名振不想再打了,因为他无法想象,王一林战死,自己该如何面对吴争。
如果再重创了吴淞水师,张名振不敢往下想。
他现在再迫切的,就是找王一林,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
吴争正在与张国维、熊汝霖等人讨论铁路所经民居、土地的赔偿问题。
让吴争无语的是,讨论的不是赔多少,而是赔不赔。
这让吴争内心非常纠结,想想后世,农村一间三楼的房子拆迁,起步价就是二百万,还得追加各种条件。
可眼下,这几个竟在争论该不该赔。
吴争不想再听下去了,将时间浪费在这种事上,不值得。
于是,一语成宪。
赔,两种方案,一是在本地赔偿相同数量的土地,外加每亩五两银子的补偿。
另一种是一次买断,大将军府以市场价购入,给予现银。
为了防止民间在政令颁布之后,恶意哄抬价格,是按前半个月土地的成交价格的平均值,决定官府收购的市场价。
由于铁路是从杭州至吴淞的,起点、终点及经过沿途,都已经是土地价格疯涨的地区,就象松江新城,城外一亩地,已经三百两左右一亩。
就算再穷的人家,总也有个三五亩瘦田,外加一座破败的小院。
也就是说,这一路上三府之地,只要在铁路经过的路线上,所赔偿的恐怕都超过千两这数。
千两,相较于吴争势力之外的任何府,都是笔巨财。
哪怕是眼下清廷占据的顺天府,一座上好的四合院,也就二百五十两左右。
也就是说,哪怕最穷的百姓,真拿了这笔钱财去顺天府,也可以成为一家中偏上的富户。
然而,吴争由此想到了自己的前生。
这种惨痛的记忆,让吴争无法想象,因这些目不识丁的民众,突然得到这样一笔巨资,会引起怎样的混乱。
这不是施民众于福利,而是无形的毒药。
它足以颠覆一个人,已经既定的价值观。
土地一次性买断,从此流手好闲,却再无持续性收入。
一旦钱花光,或者被骗光,一家人就得喝西北风。
所以,吴争给这个补偿方案打了个补丁,足以影响后世百年的补丁。
那就是,百姓如果选择一次性买断,得到的银子,官府将以十年期,逐年支付,并给予汉明银行同等的利息。同时,汉明银行进行首次扩股,土地被征用的民众同时也可以选择,以汉明银行当时股价的九成价格,将补偿款折算成汉明银行股份。
要知道,如今乱世之中的这十一府之地,在民众眼中,就算是世外桃源了。
相对安定、相对公平、商贸繁荣、军力强大。
而在这江南民众公认的世外桃源里,最吸引人的,那就是汉明银行了。
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军务我说了算
汉明银行是官府背景的官督民办银行。
吴争之前在莫家钱庄的股份,在莫家钱庄、江南商会旗下钱庄和义兴朝户部钱庄,三者合并之后成立的汉明银行后,吴争拥有的股份被折算进了汉明银行,占其中二成半,四分之一的股权,是汉明银行最大的股东。
虽说没有控股,但以吴争的身份,没有人会怀疑吴争对汉明银行的话语权。
所以,汉明银行的股份,是除松江府军工坊之外,最受民间商户、豪门和普通百姓欢迎的股权投资了。
汉明银行的股份并不流通,也不具备流通的条件。
但民间视其为硬通货,较等量白银更值钱、更受欢迎,因为汉明银行的红利是以季兑付的。
据上一期兑付的三个月红利,每一股红利为六分。
听起来不多,尚不到一钱。
但折算成年度红利,那就非常夸张了,相当于年息二成四。
什么样的工坊有这样可靠的、几乎没有风险的红利来源?
哪怕是汉明银行本身的储户利息,也已经降到了年息五分。
也就是说,这红利几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