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第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争想了想道:“骑兵营也已经训练了几个月了,现在可有堪用之人?”
钱翘恭道:“卑职副手,也就是卑职九叔钱肃典,可为大人分忧。”
吴争一怔,钱翘恭的九叔?
大爷的,这骑兵营真被搞成他钱家一言堂了。
不过现在不是计较这个的时候,吴争道:“那就让钱肃典暂代你统帅骑兵营,你速去平岗山,挑选一队人抓紧训练。”
“属下遵命。”
“且慢,传钱肃典来见本官。”
“是。”
……。
不管是不是心中担忧方国安会降清,战备迅速开始了。
时间紧迫,后天一早就要开拔。
吴争根本没有时间再回吴庄。
派了一个士兵前去知会之后,吴争就开始挑选部属了。
陈胜这次是去不了了,吴争有些遗憾。
相比于这些个只剿了一次匪的新兵而言,陈胜那一营,更能令吴争安心。
可陈胜留在寨中训练那六百多匪众更重要,意义更大。
清军势大,吴争不得不为接下来清军南下做准备。
也为麾下三千将士留条后路。
这次进攻杭州府,吴争还是觉得有成功希望的,但这并不代表着此战能对明清之间的力量对比,起到彻底扭转的作用。
最多只是延缓清军南下的时间。
失去长江防线,江南几乎无险可守。
可气的是,朱以海还斩杀了隆武朝派来的使者。
你说不接受也就罢了,各过各的就是。
杀了使者,那就等于彻底翻了脸,从此绍兴府面对得不只是清廷一个敌人,连南边的隆武朝都是敌人,小小浙东弹丸之地,如何面对腹背受敌的窘境?
所以,吴争必须为此战之后,做些准备。
剿匪得来的数万金银,除去将士的赏赐和送给张国维等人的一万五千两,剩下的全被换成了粮食物资,秘密地运往山坳。
海边和吴庄懂修建的百姓被集中起来,送往寨中修建设施。
这时,吴老爹带着吴小妹和周思敏来了。
“你,转过身去。”吴老爹一进门就冲着吴争一指,大声命令道,“趴在案上。”
吴争奇怪地转过身去,双手撑着案边。
这时,吴老爹冲周思敏一甩头,周思敏上前将吴争的背后衣衫掀了起来,露出背来。
背后一阵凉,吴争郁闷了,这是要干啥?
心中腹诽,我去,难道老爹要上演一出岳母刺字不成。
吴争回头,刚想说,老爹别闹。
可一看,哇,吴老爹从吴小妹手中接过家法,一言不发就抽了过来。
“pia”地一声,疼得吴争打了一激零,直叫唤。
“爹,您这是做什么,孩儿哪错了,您说就是了。”
不想,吴老爹抽了这一下之后,就停手了。
周思敏咬着嘴唇上前轻轻地帮吴争拾掇好衣衫。
只听吴老爹叹道:“吴家就你一人,原本想着,能让你娶妻生子,延续香火,可不想,这仗来得这么快。如今说啥也来不及了,爹想着啊,要是你回不来,能打你这一下,爹总算也没白养活你这么多年。”
说着老泪纵横起来。
吴争听了差点窜了起来,这老头就为了这事,跑来军营无故抽了自己一笤子。
可一想,吴争也有些心酸。
十八年了,还真没为老爹做过什么事。
三年前离家出走,如今回来,又是一仗连着一仗。
陪老爹的时间,曲指可数。
想到此处,吴争眼中也有泪影闪过,上前从吴小妹手中取过家法,然后在吴老爹面前跪下,双手捧着家法道:“爹,那您再打孩儿几下吧,此战无论胜败,都无法阻挡清军南下,孩儿日后可能更没有时间陪伴爹了。”
吴老爹接过家法,颤抖着手,实在是打不下去,“罢了……罢了,你真要是死在外面,无论多远,爹去给你收尸就是。”
说完,踉跄离去。
吴小妹一把从吴争手中夺过家法,瞪了吴争一眼道:“过了江,多想想爹和我……还有她。”
说完追吴老爹去了。
周思敏上前将吴争搀扶起,伸臂轻轻抱住吴争道:“别太担心家里,我会好好照顾爹和妹妹的。”
吴争有些歉然,托起周思敏的下巴,看着她一脸的泪痕道:“你也别担心,我没那么容易死。此战危险不大,大不了我率军逃回来就是。”
周思敏知道吴争在宽慰自己,却装作相信地点点头,“那我在庄中等你回来。”
……。
浦阳,以浦江而得名。
方国安的前线指挥所就设在这。
“竖子欺人太甚!”方国安还在为吴争的跋扈而恼怒。
其实这次,吴争是真错怪了方国安。
不是方国安没有投敌的心思,奈何清廷出价太低。
方国安怎么也是堂堂越国公,可博洛的出价仅仅是个三品按察使(文)和指挥使(武)。
这与方国安想要的一省巡抚,差距太大。
于是,方国安就在计划给清廷一次教训,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所谓待价而沽,方国安的目的,并不在于真攻下杭州城,而是打痛清军,但不能太痛,太痛那就失去了待价而沽的机会。
不想,被吴争这么一顶,方国安有种恼羞成怒的感觉。
当时是真有心一刀结果了吴争,不过仔细想来,方国安觉得忍忍还是有必要的。
毕竟,吴争所部的战力还是得到公认的,此战少不了吴争部的配合。
方国安的大军前锋已经开始渡江了。
第一百二十五章 胜利来得太意外
吴争部也在渡江。
两天后的凌晨,钱塘江上由东往西,百舸争流,好一番壮观的景象。
绍兴府、宁波府乃至金华府东北之地的百姓,在之前吴争三战三捷的感召下,群情激昂,为明军此次的反攻,纷纷出钱出力。
一时间,整个浙东都沸腾起来了。
人人都在呼号着,打过钱塘江,光复杭州府。
仿佛杭州城中根本没有敌人防守,只要明军一至,就能传檄而定一般。
吴争调集了海边百姓五十多条大船,又在沿江征用了上百条小渔船。
近三千军队,一次性地渡江至海宁盐官登陆。
这个时候的清军,还无法封锁钱塘江和杭州湾。
加上清军事先并没有防备到明军会突然反击。
所以,登陆行动非常顺利。
聚集完部队之后,吴争向东西两个方向派出了斥候,用来联络方国安和王之仁部。
巳时刚过,斥候便来禀报,方国安部已经开始攻打杭州城了,方国安急令吴争由东面进攻杭州城。
吴争随即命令除六百骑兵之外各部,向杭州城急行军。
留下骑兵营的目的,不是消极怠战,而是吴争留了个心眼,万一方国安有异动,自己可以率军原路返回,撤回绍兴。
另外,如果出现王之仁部无法阻挡江宁而来的鞑子援军,骑兵营也能朝廷袭扰阻击,为自己的后撤提供时间。
午后未时。
吴争率军赶到杭州城东的永昌门外。
杭州城的城墙不高,也就一丈上下,永昌门也不大,只能供一辆双马齐驱的马车进入。
城门的桥洞,只有一人半高。
这样的城池,防御能力真的不高。
此时的永昌门城楼、城墙上,已经有不少的守军持弓待射了。
吴争没有直接下令发动进攻,而是令大军在五里外驻扎下来休整。
做为佯攻、牵制的部队,吴争没有以二千多人强攻这么一座大城的觉悟。
吴争甚至连下令发一矢都没有。
就是一个命令——戒备。
吴争在等,等方国安的消息。
……。
方国安其实是真没有想到,战斗会进行的如此顺利。
他绕过西湖,从钱塘和涌金两处门发起进攻。
或许是自勒克德浑率军离开之后,城中降军的士气已经低落的缘故。
明军仅攻了一个半时辰,钱塘门就破了。
三千鞑子全部聚集在涌金门,因为涌金门太过重要,它直连杭州府府衙和布政司衙门,一旦被攻破,那就满城陷落了。
可问题是三万明军降军在勒克德浑率军离开后,已经有了异心。
一支军队全军投敌,绝不会是士兵能左右的。
无数的明军降兵都在期盼着拨乱反正的一天。
这是人心,只要是能活着,谁也不会想屈膝于异族。
所以,方国安部发起攻城时,降军防守的钱塘门就抵抗得有气无力。
支撑了一个多时辰,守军便杀死了督战的鞑子军官,打开城门献降了。
明军一涌而进,这下方国安傻眼了,他已经无法控制住士气正旺的明军冲进城去。
无奈之中,方国安只能牙一咬,将错就错,他向城外明军下令,集中全力,攻下涌金门。
鉴于钱塘门的迅速陷落,城外明军士气大振。
一个个咬牙切齿,卯足了劲地攀城登墙。
只是那三千真鞑子确实顽强,六千明军奋勇拼杀,无数次冲上城墙,依旧被挡了回来。
直到从钱塘门攻入的明军由东面八字桥兜到涌金门后,两面夹击,才彻底击溃了涌金门的三千鞑子。
如此一来,杭州城半个城池已经落入方国安手中。
……。
等待着的吴争,没有等到方国安的命令。
却等到了永昌门守军主动开城投降。
傍晚时分,当数千守军都屈膝跪地,迎候吴争进城时。
吴争愣了,麾下两千多将士也愣了,这上演的是哪出?
真的是小心、小心再小心,吴争率军以戒备的姿态进入永昌门。
这时才发现整个杭州城都已经一片沸腾。
光复了。
吴争张大了嘴巴,愣愣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不敢相信这是事实。
胜利来得太容易。
这时,方国安的传令兵来了。
传达方国安的命令,令吴争即刻前往城中心的布政司衙门。
“下官见到越国公,恭贺越国公光复杭州。”
“哼。”方国安的哼声并不愤怒,此时他的心情特别好,早知道如此容易就能收复杭州,那还投什么清啊?
如今以光复杭州的军功,恐怕朱以海也得多让自己两分。
所以,这时的方国安已经不再愤怒,“吴争,今日你还有何话说?”
吴争肃容道:“下官荒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越国公海涵。”
见吴争如此识趣,方国安哈哈大笑道:“吴争,本公自然是宰相肚里能撑船,不与你计较。”
吴争连声应道:“是,是,越国公功在社稷。不过如今杭州初定,二三万降军如何处置,杭州城如何防守?是否传讯兴国公率兵前来会合?亦或者是越国公派兵前往嘉兴与兴国公会合,抵抗江宁而来的鞑子援兵?还请越国公速速决断。”
被吴争一连串的问题一问,方国安脸色凝重起来。
确实,轻松地收复杭州,并不代表着能守住杭州。
是联合王之仁、吴争守杭州呢,还是挟裹降兵,洗劫杭州府撤回绍兴?
方国安一时犹豫起来。
内心之中,方国安还是想守杭州的,因为这代表着他的不世之功。
鲁王监国以来,就没有人能达到过这样的成就,杭州可不是一个小城,单就大明设立杭州前后两卫,就能知道杭州的重要性。
可方国安依旧在犹豫,他深知守住杭州太难了,城墙太矮,基本无险可守。
一旦清军大举反攻,以自己三万军队,恐怕抵挡不了。
可如果将王之仁拉进来,那么本可独占的功劳,就得分王之仁一份。
还有更重要的是,如果守杭州,那么吴争肯定会在,到时就是一颗难缠的钉子。
方国安还是更倾向于与清廷交涉,以杭州来换取理想的位置。
“吴千户,以你之见该当如何?”
第一百二十六章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吴争沉吟道:“绍兴府太小,不足以号令天下义士,如今杭州光复,兴国公又囤兵于嘉兴阻击来援鞑子,只要越国公一声令下,杭州城中数万明军便可与兴国公会合,由兴国公进军镇江,越国公驻囤江阴,吴争不才,愿前往上海,光复嘉定。只要扫清了鞑子在江南的各据点,我朝就可以拥有更多的土地和人口。就算不能打过江北,至少也有了与鞑子分庭抗礼的基础。清军如今三线作战,恐怕很难调集足够的军队南下,我朝就有了喘息的时间积蓄实力。”
方国安听了倒吸一口凉气,暗道这小子野心还真大。
真要象他说的这么一来,江南半壁江山就是明军的了。
方国安摇摇头道:“你所说的本公也有想过,但不现实,多铎已经从江宁起兵南下,前来杭州。按时间算,应该已经开始逼近常州,如果我部北上,会在苏州遭遇,你能有把握战胜?”
吴争道:“所以越国公和下官需要与兴国公合兵一处,据越国公之前所说,多铎带来的不过也就是三千鞑子和数万降军,如今有杭州前例,当可知降军还心系故国,趁杭州大胜之势,下官以为可与多铎一战。”
方国安依旧摇头,“本公不想冒如此大的风险,依本公看,还是固守杭州城池,等在杭州击败多铎之后,再图收复苏北。”
吴争一愣,刚要开口劝说。
不想方国安突然翻脸了,他厉声道:“吴争,本公令你配合我部,尽快收拢降兵、整备东城防御、弹压城中骚乱。如何部署北上之事,本公自有打算。”
吴争闻听,心中有股火气往上冒。
“越国公,杭州城光复,长江以南,除了江宁之外的整片土地,已经几乎没有成建制的敌军,如此好的良机,是稍纵即逝啊。”
方国安大怒,“本公说了,自有打算。你如果不愿留在杭州,可自行回绍兴府向殿下复命,可若要违抗本公军令,本公可以当场杀了你。”
吴争知道方国安说得不假,此时不同于在绍兴府,做为主帅,方国安有这个权力。
所谓好汉不吃眼前亏,吴争只能拱手道:“下官遵命。”
……。
回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