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汉明 >

第565部分

汉明-第565部分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爷容禀,且听马某细说。”马士英表现得要多恭敬就有多恭敬,“马某问得不是外敌,而是我朝内部,谁是最大的受益者。”

    朱存釜一怔,道:“我朝内部……那还能有谁?自然是陛下!吴争一倒,就算不死,他麾下军队大损,朝廷二十多万军队,就可以掌控长江以南的局势,陛下求之不得。”

    马士英摇摇头道:“王爷是英明一世,糊涂一时啊!明面上的,算是看清楚了,可暗地里呢?”

    朱存釜眨巴了几下眼睛,没好气地斥道:“马士英,再卖关子,本王令人逐你出门!”

    马士英哈哈笑了起来,突然收声,正色道:“如今义兴朝分三方,陛下自然是在其中的,其次是吴王殿下,再就是王爷您了……不知马某说得可对?”

    朱存釜闻听一乐,马士英将他与皇帝、吴王并列,这让朱存釜如同夏天喝冰镇酸梅汤一般,妥帖到了底。

    “唔……算你有些见识……继续说。”

    马士英道:“如果吴王倒了,那就只剩下陛下与您了,王爷自然是一呼百诺的,可皇帝毕竟是皇帝,王爷手中权力虽大,可并无军队可以依仗。如今义兴朝军权皆在左、右营都指挥使手中,但廖仲平远在龙潭,对应天府中事,鞭长莫及……可有一人,必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王爷不妨想想,会是谁呢?”

    都说和聪明人说话不累,可马士英就差直接说出这名字了。

    朱存釜不傻,他随即冲口道:“自然是张同敞那屠夫了!”

    “王爷天纵其才,果然英明!”马士英奉承拍马的功夫,直让边上黄道周想吐。

    朱存釜哈哈一笑,迅速收声,因为他也感觉到,这时笑得最开怀的,应该另有其人。

    也是,张同敞杀了那么多宗亲,朱存釜与他之间,已势如水火,根本不存在媾和的可能了。

    如果吴争真倒了,那么,虽说廖仲平、张同敞各掌京卫左右营,可廖仲平左营不在京城,唯有张同敞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而自己虽可以影响京城大势,可手中却无兵权。

    没有兵权的权力,如同镜中花、水中月,这道理,经之前张同敞“灭宗亲”一役,有朱慈煃前车之鉴的教训,朱存釜已经铭记于心。

    朱存釜瞪着马士英,又转头看看黄道周,眼神虽然不善,但已经没了之前的嚣张和狂悖。

    “本王有什么好处?”

    够直白!下手吧

    马士英冲黄道周会心一笑,再转向朱存釜,道:“王爷尽管开口,只要马某做得到……不,只要吴王殿下做得到,无不应允。”

    “你做得了吴争的主?”朱存釜带着一丝嘲讽地斜眼看着马士英。

    马士英却毫不退缩,笑道:“秦王说笑了,马某哪能做得了我家王爷的主……不过此次马某奉我家王爷之命前来应天府,自然是授有专权的,秦王不妨先提条件,再来议马某能不能做主。”

    朱存釜突然哈哈大笑道:“马瑶草,本王喜欢你,你对了本王的脾气……也罢,本王也不难为你,这条件其实对吴争而言,举手之劳罢了。”

    马士英听了,哭笑不得,不经意地抹了抹额头根本就不存在的冷汗,陪笑道:“秦王请讲。”

    朱存釜看了一眼黄道周。

    黄道周微微扭头,不爱搭理他。

    朱存釜倒也不见怪,对马士英道:“条件很简单,此战之后,吴王得向朝廷上疏,举荐本王接管右营……本王掌管宗室,这京卫岂能落入一个残害宗室的人手中,自然应该由宗室来掌管京卫,毕竟这是朱家天下嘛……况且他已经执掌锦衣卫,再统率京卫右营,于理不合,真要是动了谋反之心,谁可阻止他?本王这也是为了陛下、为了社稷宗庙着想……马士英,你可答应得下来?”

    不等马士英开口回答,黄道周一步冲上,“荒谬!左右京卫关乎国朝存亡,秦王只是宗亲,岂能执掌兵权?退一万步讲,将京卫右营交到你的手中,岂不误事?”

    “放肆!”朱存釜喝道,“咱家的东西,自家人掌管,何来荒谬?倒是你黄道周,吃着碗里,看得锅里,心里还惦记着别人家的,行将就木之年,朝三暮四、得陇望蜀……我呸,本王容你,那是看在吴争面子上,你真以为满朝文武,不知道你心里向着谁?”

    黄道周被堵着满脸一阵发青,他憋了一会,大吼一声,一脚踢翻了身边的锦凳,气吼吼地夺门而出。

    马士英没有说话,他的眼睛微微眯起,就象没看见这一幕,也没去阻拦黄道周离开。

    这种姿态,反而让朱存釜心里非常妥帖。

    “马大人是明理之人,本王的条件,不难办吧?只需吴王上道奏折,表明一下态度也就是了,其余之事,本王自己能解决,绝不劳烦吴王,如何?”

    听听,听听,刚开始是马瑶草,后来是马士英,眼下成了马大人,怕是再一会下来,就得叫声马兄了。

    马士英微笑着,他有权答应吗?

    这不开玩笑了嘛,这种大事,没有吴争点头,他敢答应?

    军权易手,事关义兴朝权力更迭,莫说吴争不会答应,就算答应,皇帝能卖吴争这帐?

    “有何不可?”马士英应得就象答应朱存釜说要请客吃饭一样简单。

    朱存釜一愣,随即怒道:“马瑶草,你答应得如此顺当,不会是想欺骗本王吧?”

    马士英苦笑道:“这么说来,马某得推三阻四、顾左右而言它,如此才合了秦王的心意,想来更容易取信秦王了?”

 第1281章 面圣

    朱存釜一噎,没好气地道:“那……你又以何取信于本王?”

    马士英慢悠悠地在胸口一阵摸掏,吓得朱存釜起身连退两步,还以为马士英要图穷匕现。

    不想,马士英从胸口掏出的是一个三寸许,长条状用黄绫包裹的物事。

    马士英将黄绫在手中摊开,霍然是一枚金印。

    马士英将印擎在手中,微笑道:“吴王金印在此,秦王要不要看看,验证一下真伪?”

    需要验证吗?

    自然不需要,这么近的距离,朱存釜自己就是秦王爵,礼部监制的王爵金印,看一眼就知真伪了。

    朱存釜倒吸一口气,瞪大了双眼,对马士英道:“本王倒是小瞧了马兄……没想到,马兄在吴王那,如此深得信任,他竟将王印交托于你?”

    马士英当着朱存釜的面,将金印重新包裹好,虔诚地收于怀中,这才道:“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一枚金印,便知我王胸襟之广阔,区区一道举荐奏折,又怎会言而无信呢?”

    朱存釜长吁一口气,道:“好,本王信了……此事本王可以助吴王一臂之力。”

    马士英拱手道:“多谢秦王出手襄助。”

    “不过……。”朱存釜稍一迟疑,道,“你明着进宫肯定不成,就算是本王,也无能为力,得另想办法。”

    马士英一愣,道:“王爷贵为秦王,又执掌宗正寺……连您也不能进宫面圣?”

    朱存釜带着一丝得意,斜眼看着马士英道:“本王自然可以畅通无阻,就凭张同敞区区一个正二品,也敢阻拦本王?”

    马士英陪笑道:“那是自然……。”

    说到这,马士英心中一格噔,急问道:“您方才说,是张同敞张大人阻拦……不让朝臣、使者面圣?”

    “你才知道啊?”朱存釜戏谑地翻了翻白眼,“这满朝之中,除了本王,还有谁敢阻拦你马大人这个吴王特使啊?”

    马士英突然有种不安升起,他一直以为,是皇帝猜到了自己的来意和吴王的用意,而心里不想出兵,这才故意拖着不肯见他,可现在才明白,敢情皇帝都不知道,自己来了应天府。

    马士英这下是真急了,他其实不怕象朱存釜这样的人反对吴争,他担心的是,象张同敞那样的忠义之人,给吴争下绊。

    马士英突然领悟到了黄道周几次欲言又止的表情,想来黄道周是知道是张同敞在背后下绊子,只是二人素有交情,黄道周顾及颜面,没有挑明罢了。

    看着马士英不断变幻的脸色,朱存釜哈哈大笑起来,在他看来,马士英吃憋,那就等于是吴争吃憋。吴争吃憋,让朱存釜全身心地舒畅起来。

    “马兄不必惆怅、担忧……既然本王答应助你,自然有办法带你进宫。”说到这朱存釜古怪一笑道,“不过,就是要委屈一下马兄了。”

    ……。

    秦王府外,马车启动。

    车内,马士英与黄道周相视哈哈大笑。

    “黄兄驱虎吞狼之策,果然见效,马某佩服。”

    黄道周道:“其实张同敞并非小人,他忠于国朝、忠于圣上之心,无须置疑,只是……哎,毕竟是凡人哪,总有些私心。”

    马士英轻叹道:“究其根源,还是应在了当今天子还待阁……不,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是女子之身。”

    二人面面相觑,心领神会,没有继续言及此事。

    黄道周喟叹道:“马兄不会怪我,没有挑明是张同敞阻挠你面圣吧?”

    马士英微笑站摇摇头,“怪马某愚钝,黄兄几次三翻点拨都没醒悟过来……马某啊,就是长了个榆木脑袋。”

    黄道周被逗笑了,“若马兄可称愚钝,这世上就再无精明之人了。”

    马士英也笑了起来,“黄兄此话,马某就当是好话听了。”

    二人再次对视,哈哈大笑。

    ……。

    次日一早,天还没亮。

    朱存釜就赶在宫门打开的那一刻,进宫面圣。

    柔仪殿里,朱媺娖刚刚起身,漱洗完毕。

    “秦王这么早进宫见朕,不知有何要事?”

    朱存釜道:“本王倒没有什么要事,只是有人求到本王头上,要进宫面圣,也只好起个大早了……陛下,我给你带来了一个人。”

    朱媺娖微微惊讶地看着朱存釜,问道:“何人能劳烦秦王亲自陪同进宫?”

    朱存釜卖了个关子,“陛下何不自己见见……人就在殿外等候。”

    ……。

    “臣马士英参见陛下。”

    朱媺娖大惊,“马爱卿星夜起来京城,可是江北战事有了大变故?”

    马士英苦笑道:“臣已来京城四日,只是无法面圣,苦思之后,便求秦王襄助,才得以入宫。”

    这话,就算再蠢的人,也听得明白了。

    朱媺娖不蠢,她听得明白,所以,脸色渐渐阴沉下来。

    但她没有纠结此事,而是直问道:“马爱卿此来,可是吴王有事要禀报朕?”

    马士英从胸口掏出已经捂在数天的书信,呈给朱媺娖道:“此乃吴王亲笔所书,特意关照臣也亲手呈给陛下御览。”

    朱媺娖起身,一把抓过书信,刚要打开,却停了下来。

    她看了一眼朱存釜。

    朱存釜倒也识趣,躬身道:“本王事已了,乞准告退。”

    “有劳秦王了。”

    待朱存釜退出殿外,朱媺娖急急拆开信件,可一看,脸色大变。

    “他究竟想做什么?”朱媺娖冲马士英喝斥道,“他是要以此来威胁朕吗?”

    马士英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吱唔道:“臣只是奉命传信,信中内容吴王没有与臣提及……臣不明白,陛下为何而怒。”

    朱媺娖一怔,再看了看信,然后脸色慢慢恢复如常。

    她将手中信往烛台一伸,“呼”地火苗燃起,朱媺娖再将着火的信往火盆一送,静静地看着信化为一片灰烬。

    马士英是真惊诧了,想自己临行之前,吴争不是说,亲笔书信一封,要说服皇帝出兵江北,牵制敌人的吗?可眼下看皇帝的反应,显然信中不是什么恳求的软语。怎么,难道这信还另有蹊跷不成?

 第1282章 朕知晓了

    马士英心里,突然有种惊悚的感觉。

    难道吴争早就知道这封信根本不起作用,所以才让自己来送,目的是支开自己,他自己独自前往淮安……执意北伐?

    不对,如果是这样,皇帝怎么说信中是在“威胁”她呢?

    既然是“威胁”,那就还是想要朝廷出兵增援的。

    马士英一时拿捏不准起来,怔怔地看着朱媺娖。

    “江北战事,真有那么不堪吗?”朱媺娖这才抬头看向马士英,“连逢战必胜的我朝战神,也难以为继,需要朕调动军队渡江北上牵制敌军?”

    马士英闻声回过神来,急忙道:“陛下有所不知,此战在吴王心里,本是一场局部战争,虽说明面上是报复清廷以卑劣手段诱使王朝先炮击军工坊,可事实上,吴王私底下和臣讲得非常清楚。吴王说,五年了,王师若再不北伐,人心怕是要散了,哪怕此次就是做个样子,那也是好的。所以,吴王根本没有做好真正北伐的准备,就连北伐第一军,也是仓促北调……”

    “……陛下应该知道,这大军开拨,况且是重火器渡江北运,一门火炮,就重达二、三千斤,所耗时间太久,可敌人却已是部署周全,此战敌人单就江北已经显露出的兵力,已不下十万之众,这与原先双方签订的停战条约是相悖的,也就是说,敌人早已有了南下之意,只是……我朝还蒙在鼓里,甚至有人还在指责吴王擅启战端。”

    朱媺娖敛目思忖起来,马士英不敢打断和催促,只能在一边束手侍立。

    “他……从来就没有把朕当作皇帝。”朱媺娖终于开口道,“如此决定国朝兴衰的事,他一言而决。如今战事陷入困境,这才想起朕来,可他哪知道,朕许多事,尚且不如他可以随心所欲……马爱卿,这事朕知晓了,你且先退去吧。”

    这声“退去吧”,让马士英惊惶起来。

    这可不是好事,官面上的话,“知晓了”这三个字,绝对不是什么肯定句,而是敷衍之词。

    意思就是说,事知道了,但如何决定,且看下回分解,这一拖可能就是天荒地老。

    用官话是,就是无限期搁置。

    马士英急忙谏道:“陛下,非臣放肆,臣来时,徐州八万敌军尚未出动,而吴王在江北兵力拢共加起来不足五万人,最紧急的是,凤阳府有上万敌骑穿插江都至泰州,如此吴王腹背受敌,若吴王兵败,敌人挟大胜之势渡江而击,那……那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