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第5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尔衮已经闭上眼睛,说道:“他会来的……一定会来的。”
刚林一怔,刚想开口问,被祁充格轻轻一拽,领悟到这事只能听,不该问,于是二人慢慢退了出去。
……。
应天府。
京卫右营大营。
黄道周愤怒地叫喊着,“我是当朝首辅,汝等敢羁押黄某,就不怕来日抄家灭族吗?快将我放出去……本官可以法外开恩!”
马士英苦笑着,对黄道周道:“别喊了,都喊了两天了,你不累,我可是听烦了……都说了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这么些个贼奴兵,哪管你是首辅还是尚书,他们听命行事罢了。”
黄道周被马士英这么一说,矛头立即调转,“马瑶草,你说得倒轻松……可张同敞这混帐不现身,我又如何找他去?”
马士英轻叹道:“那就既来之则安之……他总会来的。”
黄道周怒道:“之前是谁拼命地要进宫,要替吴王搬援兵……眼下你倒是不急了?”九四好书网
马士英苦笑着摇摇头,“急有用吗?若有用,马某能喊得比你更响亮!”
说到这,马士英突然窜起,冲着外面大嚷道:“张同敞,你个龟孙子,有胆抓人,没胆露面啊……你……你辱没了张相公……辱没了你家祖宗,你个不要脸的……!”
黄道周愕然,敢情这马瑶草骂得比自己专业多了。
……。
关押二人的帐外,张同敞铁青着脸听着。
身边副将义愤填膺地道:“大人,要不要卑职进去,抽他们几耳光?”
张同敞木然摇摇头,“不必了……你去准备些吃喝送进去。”
副将一怔,“大人……这……。”
“只要将人看住就行……别亏待了他们。”张同敞说完,转身离去。
……。
应天府西北方向,左营驻地龙潭。
廖仲平阴沉着脸,他站在江边,眺望着正北仪真方向。
两天了,他们……还活着吗?
陈胜不肯退,不是他逞强好胜,而是他知道,这一退,吴争和泰州卫将面临后路被断的凶险。
陈胜是个谨慎的人,从追随吴争的那一天起,他从无违抗过吴争的命令。
可这次,他抗命了!
他不但没有遵照吴争的命令撤退,还派人请求同样奉命撤退的方国安,率军与他会师,固守江都。
同时,陈胜还派人渡江,请求廖仲平渡江增援。
可廖仲平动得了左营吗?
没有朝廷的虎符,他根本动不了左营大军,虽然数次请战,即被朝廷驳回。
廖仲平只能以原来朱媺娖对北岸进行袭扰的命令,派出小股部队,为江都陈胜运送一些补给。
可大战一起,陈胜及方国安部仅仅守了三天,江都被两倍的敌军攻破。
陈胜和方国安只能弃城南撤,可陈胜依旧不想过江,为了牵制敌军,他与方国安率部突袭了没有守军的空城仪真。
再次扎下根来,死守仪真。
陈胜派人再次向廖仲平求援,可这,已经是两天前的事了。
……。
江岸上,不仅仅是廖仲平在眺望着对岸。
无数的左营将士,也在眺望。
敌人就在对面,友军正在苦战,可他们却在袖手旁观,他们不甘心啊。
将士们在这两天,十数次地向廖仲平请战,皆被驳斥。
廖仲平没有办法,如果擅自出兵,那么自己背负叛臣恶名事小,必将连累这数万将士背上叛军之名,这些人哪个没有家人?
廖仲平只能一次又一次地派人向朝廷请战。
可今日,派去给陈胜运送补给的小股部队回来禀报,已经无法登陆对岸了,敌军已经封锁江岸。
廖仲平明白,仪真,又被包围了。
第1308章 种瓜得瓜
距离上次仪真大战已经三年,整整过去三年了。
难道这又将重演当年仪真大战那惨痛的一幕吗?
当年,二万大军啊,渡江之后,几乎在仪真全军覆没,仅逃出蒋全义等数百人。
这是廖仲平心里的痛,是这支明军,将士们心里的,痛!
该死的政治该死的官僚。廖仲平愤愤地跺脚暗骂道。
无数的士兵涌向廖仲平,他们与廖仲平一样不满,甚至更为激愤。
在左营将士心中,吴争是战神,大明的战神。
在左营将士心中,北伐军是精锐,大明的精锐。
可如今,战神遇险,精锐被数倍之敌包围,陷入苦战,他们,做为堂堂大明义兴朝的正规军,却在旁观,这种难言的郁闷,简直就是屈辱。
无法坐视,那就,不,再,沉,默!
“将军,请下令出战吧!”
“将军,渡江吧,再不增援,怕是来不及了!”
“唇亡齿寒哪……将军!”
“杀鞑子无须理由哪,将军!”
“将军,朝廷若怪罪,属下,不,左营将士与您一起扛!”
“下令吧,将军。”
必须要做一个抉择了,廖仲平仰头深吸一口气,是该做个抉择了。
从昨夜马士英派来的信使,告知他吴争此时的凶险时,廖仲平知道,自己必须要做个抉择了。
是留在龙潭做个忠臣,还是不顾一切,带上能带走的兵,渡江去做个逆臣反臣。
廖仲平抚了抚左手已经不在的断指,突然抬手,指着仪真方向大喝道:“传我将令,左营即刻集结……渡江!”
……。
太平府如今,不太平。
相较于江北,但凡是义兴朝的地,不管是朝廷直隶,还是吴王藩地,明社几乎成为了官府治权的补充。
短短四年,明社成员已经超过十万,巅峰时,也就是宋征舆收银吸纳民众时,达到二十多万人。
在吴争强硬压制下,夏完淳对明社进行了整肃,可就算如此,依旧有社员十万有余。
江南各府中,民众以入社为荣,但凡家中有一人入社,必召集亲友开祠堂为贺。
特别是江南读书人,每个从蒙学结业的学子,首要的事就是向当地明社分支,递交一份入社申请书。
而如今的明社,早已不再是之前那个没有阶层等级的明社。社中依照太平府总社,各府支社各县分社,乃至乡镇里邻。各级分支,皆设有不同职位,统辖治理社中琐事,俨然成为了一个受官府默许的权力机构。
明社的经费,除了大将军府的日常拨款和作为明社创始人魁首夏完淳等饶资助,其余大部分来自于民间捐献,与当初宋征舆敛银不同的是,如今明社不接纳民众的善款,而是豪门富户及士族的捐赠。
这就无形之中,使得明社又陷入了一个怪圈,那就是吴争一面压制豪门富户及士族,另一面豪门富户及士族又通过对明社的渗透,重新开始有了话语权,而且越大越大。
吴争恐怕在与夏完淳等人创立明社时,绝对没有想到,明社会在短短四年内,迅速壮大成如此一个庞然大物。
当然,如今江南的豪门富户及士族,已经不是原来了,在吴争的强力压制下,特别是将宗室赶去陈钱山“种田”之后,旧的一批豪门富户及士族倒下,新的一批已经成长和壮大。
这新的一批,对吴争及大将军府是忠诚的,至少,目前是忠诚的,因为他们是现今政策的得益者,他们依仗大将军府的各顶政治商业农业的政令,得到了眼下的地位和家业,自然不会去反对吴争和大将军府。
所以,此时太平府不“太平”,虽然指得是明社成员的聚集流行,但明社的矛头,对准的不是吴争和大将军府,而是皇帝朝廷重臣。
“渡江北伐,收复失地!”
“宁做江北鬼,不做太平人!”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请卫国公出兵,增援江北!”
“子不仁,朝廷不义!”
明社组织学子士人流行,已经有三了。
在官府的默许下,队伍渐渐壮大,以至于三日后,也就是今日,队伍的人数已经扩大到了三万多人。
这个数字,对于仅十万多居民的当涂城,四五人中就参与了一人,也就是,每家每户至少有一人参与其中,声势非常庞大。
今日,流行队伍从西门往东,至国公府门前停止,齐声呼口号。
……。
听着府门外民众此起彼伏的呼号声,夏完淳早已坐立不安。
他不是不想出兵,反而夏完淳早就想出兵,在听闻吴争渡江北上的第一时间,夏完淳就想出兵。
可他的数道请战折子递向应府,皆如泥牛入海,了无音讯。
直到昨,兵部还递来约束士兵固守待命的命令,可夏完淳同时接到的,还有马士英派人传来的紧急求援信。
夏完淳苦恼了,这不是简单的增援和不增援,这是忠与逆黑与白受人敬仰和被人唾弃的抉择。
违抗朝廷谕令出兵,那等于绝了自己及建阳卫的后路,怎么补给,怎么论功行赏,怎么抚恤伤亡将士?
不能让将士们流血之后,还流泪吧?
不能让将士家人,失去了丈夫儿子兄弟之后,还得背负叛军家眷的罪名吧?
可如果不出兵,吴争危矣北伐军二卫危矣。
夏完淳苦恼不堪,进退失据。
如果仅仅是他一人他一家,夏完淳早就不顾一切渡江了,可建阳卫三万人三万个家庭哪,怎么选?
这时,一个府卫匆匆跑来,看模样显然是有急报。
可府卫到了夏完淳面前,却呐呐不出话来。
夏淳本就心情恶劣,厉声道:“有话就,有屁就放……别扭捏得象个妇人!”
府卫这才吞吞吐吐地道:“公爷,府外……府外……。”
“府外民众聚集……本公早晓得了,还用你来啰嗦?”夏完淳顿时打断道,“滚!”
“不是……公爷容禀,的得不是民众,而是……而是三姐。”
第1309章 人的名树的影
夏完淳闻听愕然,三姐?她怎么会在流行队伍里,还堵着自家的门,来“围攻”她的兄长?
夏完淳沉声道:“你眼花了吧?”
“的绝对不会看错,领头的,就是三姐……三姐正领人往府里冲呢,公爷,府卫怕伤了三姐,不敢强拦哪……还请公爷拿个主意。”
夏完淳傻眼了,他急道:“快……快……快去叫夫人,再派人去通知大姐。”
……。
卫国公府外,人头拥簇。
人汗腺如波浪般地,一浪一浪往府门涌。
民众本来没这个胆,可奈何有人鼓动啊,寻常人鼓动也就罢了,可这鼓动之饶来头可不。
“诸位同窗父老乡亲们,子不仁朝廷不义为官者明哲保身,坐视吴王和北伐军将士在江北孤军奋战,如茨义兴朝,还有什么可能收复河山?吴王得对,为官不与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随我冲进去,逼卫国公出兵,冲啊!”
虽这是个穿着男装生员打扮,可这嗓音,一听就知道是个女娃。
按理,这种乳臭未干的女娃指使不了这么多人,可上万民众,就听她的。
随着她挥动的手和口号,人潮急速地往前涌,府门前数百严阵以待的府卫,顿时被人潮冲得凌乱不堪,府门眼看着守不住了。
这时,府门“吱呀”一声打开。
“三妹,别胡闹!”夏完淳一脚跨出,大喝道,“这事是你能掺和的吗?还不快回去!”
饶名,树的影。
义兴朝最年轻的卫国公,一旦现身,急涌的人潮顿时停止了骚乱,变得鸦雀无声。
也是,夏完淳毕竟是明社的魁首嘛,虽因军务繁忙,不参与日常琐务,可毕竟最高领导人。
那男装女娃显然不吃夏完淳这一套,她指着夏完淳道:“卫国公,今日咱们论得是下事,休拿长兄如父这一套来吓唬我……我问你,出不出兵?”
到这,她回头尖声大喊道:“诸位同僚,父老乡亲们……你们,北伐军在江北孤军奋战,建阳卫该不该出兵?”
这一声尖叫,让这些被夏完淳官威震慑的民众回过神来,于是一个个低着头帮腔道:“应该!”
可声音与之前流行时完全不一样,显得凌乱和中气不足。
“都是些没胆的货!”女娃愤愤不平地骂了声,然后抬起如葱手指一个个点道,“来时怎么应承的,到时了门前了,都不敢吱声了是不是……男子汉大丈夫,还不如我一个女流之辈?”
那些被她点到的同窗个个脸红起来,低着头心中腹诽,要是咱有个当国公的哥,咱也敢哪!
夏完淳看着这一出,沉声道:“三妹不可再胡闹,快些进来……你们,都散了吧!出兵之事,乃军国大事,本公自有定夺,又岂是汝等可以妄言的?”
就这么一句平常的话,人潮开始慢慢退去。
急得女娃跺脚道:“你们……你们……。”
夏完淳一把拉住女娃的左手,硬是将她拽进了门,府门“呯”地一声,在身后重重合上。
……。
“我如果无意出兵,又怎会容忍他们流行三,还逼到我府门前来?”
夏完淳软语相劝道:“三妹,你是女子,且未出阁,还是待在家中,做些女红……。”
“哥!”女娃跺脚道,“此是大义!国难当头……朝廷为一己私利,眼见战事不利,竟坐视北伐军孤军奋战……龙潭有朝廷大军数万之众,哥哥在太平府又坐拥三万人马,只要有一路渡江而攻,战事就不会如此不堪……。”
“三妹,别和你哥哥顶嘴。”一个温柔平和的声音响起,然后一只纤手伸了过来,轻轻拉住女娃的手。
女娃扭动着身子,撒娇道:“姐姐,你也不管管哥哥?”
“瞎什么?”声音微嗔道,“二弟已是当朝卫国公,姐姐一个已经出嫁的,怎么敢管他呢?”
夏完淳一听,咦,这味不对啊,于是不满地埋怨道:“大姐,你这是何意?”
“二弟多心了,我的意思是,你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主意,做姐姐的自然是管不了你了,也不敢管你了。”
夏完淳无语,这话听得更不是滋味了。
好在身边妻子钱秦篆帮腔道:“有道是公婆不在,长姐如母……姐姐若对夫君有不满之处,尽管管教便是……。”
夏完淳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