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汉明 >

第580部分

汉明-第580部分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随着阿济格率徐州大军至凤阳府,敌军前锋的兵力已经开始向东扩散。

    这也是仪真方向,突然有了重炮攻城的原因。

    而泰州方向,北伐第一军登陆泰兴的先头部队,遭遇的也不仅仅只是敌人骑兵的阻击。

    也就是说,如今淮安以南,敌军已经不止一万骑兵了,随着凤阳府敌人驻军的参战,加上阿济格部前锋的进入,扬州南部的清军,已超过二万之数。起舞中文

    增援部队的前进速度非常缓慢,必须一步一营,来防备被成建制的骑兵突击。

    此时的扬州府,从江都至泰兴沿江,已经开辟了两个主战场,一是池二憨部在口岸镇周边的牵制战场,另一个,就是从靖江向北,泰兴方向的登陆攻坚战场。

    敌人将主力部署在泰兴,用意就是为了阻击北伐第一军增援淮安,而此时,两军的激战已经持续了三天三夜。

    对于野战而言,火枪兵在骑兵面前,几乎变得一无是处,特别是北伐军没有装备甲具的情况下,一旦遭遇骑兵,一擦就伤,一触即亡。

    增援部队不得不集结起来,以巨大的战术阵形,来抵抗随时而来的骑兵袭扰,于是,向北推进的速度就变得异常缓慢。

    好在,随着登陆点的扩大,一部分由水师运至的火炮开始搬运上岸,这才将阵线逐渐地向泰兴城推进。

    事实上,只要时间足够,随着火炮、弹药地不断补充,敌人就算再多一倍的骑兵,也得被北伐军不断肠地挤压出去,可很显然,多尔衮打得就是这个时间差,只要攻破淮安城,歼灭泰州、吴淞二卫,他的战略目标就达成了,吴争势力从此就失去了向北扩张的能力,至少在三、五年内,已经无法恢复元气。

    三、五年的时间,足以让清廷了结西北、西南的战事,由此可以集中精力,对付义兴朝了。

    多尔衮的筹谋,其实并不过于精细,事实上,他的谋划粗糙,也存在不少的漏洞。

    其一,多尔衮自身的病情非常严重,这是一场几乎是他一人独立谋划、行动的战争,虽说清廷高层是知晓此战的,但对于如此大规模的决战,清廷并没有进行战备动员,也就是说,对于清廷而言,这依旧是一场局部战争。

    这是多尔衮的谋划中,一个巨大的缺陷,是人都知道,此战双方动用的兵力加起来,已经超过三十万,这样的战争,谁能保证可以一蹴而就,迅速歼灭包围圈中的北伐军二卫?一旦战事胶着,对于双方就是拼人命、物力的消耗,至今尚未动员的清廷,能支撑得下去?

    当然,多尔衮显然不知晓吴争在淮安,如果知道,那他可能会迅速调整战略战术,因为主帅被陷在包围圈内,无论哪一方势力,都会拼命营救,这就使得多尔衮原本想消弱北伐军有生力量的想法,变成妄想。

    其二,多尔衮虽然拿捏准了义兴朝朝廷的“小心思”,可他忘记了一点,吴争先拥立朱媺娖监国,后拥立朱慈烺登基,又拥立朱媺娖登基,这三次的拥立,足以显现出吴争对义兴朝堂巨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就算义兴朝廷决意不出兵增援,各路明军会无动于衷,坐视吴争遇险?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其三,综合以上两点,多尔衮看起来非常缜密的部署,就有了巨大的漏洞,只要清军无法在短时间内攻破淮安城,那么,扬州的一万骑兵和凤阳府调来的守军,就会陷入北伐第一军的反包围之中,而淮安城就成了一块切肉的砧板。

    当然,此时的战场主动权还掌握在多尔衮手里,但多尔衮哪怕是再勇武无双,再亲临前线指挥,以他的身子骨,已经上不了战场,也就是说,说是前线,其实还是躲在后面,从各路禀报中来揣测北伐军的应对、下一步动作,这相当于闭门造车,如果禀报精确还好说,可稍有差池,就会引起巨大的后果,有道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战机一纵即逝,哪容得多尔衮慢慢分析情报,斟酌着做出决定后,再下达命令?

    这三点,就已经可以让多尔衮部署失效。

    而最后一点,那就足以让多尔衮的一切努力,成为一场笑话了。

    那就是清廷非铁板一块,哪怕是参战的清军也非铁板一块,先不说清廷朝堂已经选择放弃、出卖多尔衮,就说这淮安、扬州、凤阳三府战场中的清军,那也是各怀鬼胎。

 第1315章 终将汇流成河

    ps:感谢书友“袁博仁”投的月票。

    有着徐州八万大军的阿济格,能愿意“助”多尔衮一臂之力?

    显然是不可能的,阿济格巴不得多尔衮早些死,可以让出摄政王之位,来让他过过瘾。

    哪怕这是多尔衮身边,也非铁板一块。

    譬如刚林、祁充格这二位“哼哈二将”,如果多尔衮身体康健,那这二人的忠诚确实无须置疑,但问题是,这二人恐怕比多尔衮自己都清楚,多尔衮的寿命还有多久。

    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活着的总不能被一个死了的人拖死不是?

    所以,多尔衮的计划看似缜密,实则漏洞百出,简直就是个笑话。

    然而,交战双方,此时谁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就算多尔衮的计划再漏洞百出,可淮安、扬州、凤阳三府战场中的清军却是实打实的,北伐军将士的牺牲,也是实打实的。

    ……。

    这半个多月的时间,让整个扬州府陷入了战火之中。

    尤其是长江沿岸,东至仪真、江都,西至泰兴、通州,二十万大军在这一府之地连日激战、厮杀,处处战场,满地烽火。

    但随着北伐第一军的登陆,及登陆点地不断扩张,战场的态势有了一些改观。

    清军的骑兵,不敢再四出袭扰,他们渐渐地从之前一牛录就敢横行,到如今已经不敢在小于千骑的兵力行动了。

    但真正扭转扬州府南部战场态势的一场战斗,是宁乡镇的一场遭遇战。

    交战双方的主将是,清军骑兵的主将喀喀木。

    喀喀木,乌喇部,萨哈尔察氏,隶属镶黄旗。

    战前,喀喀木是参领,他的顶头上司是副都铳巴山。

    这巴山就是之前泰州卫攻兴化城时,被蒋全义诱出城池,在半路遭遇泰州卫伏击,不幸被战马拖着“主动投降”的那个巴山。

    巴山被俘,便宜了喀喀木,虽说官还是参领,可事实上,权力已经接替了巴山,成了这支三千六百骑兵的主将。

    北伐军方面的主将有两人,一个是从淮安城率二千骑兵南下的祖大弼,另一个就是“吃我一刀”的池二憨池将军。

    祖大弼奉吴争之命,南下峙机与增援部队会师,从而打通北上增援的通道,可祖大弼很清楚,就凭他二千骑兵,是无法与扬州横窜的八旗骑兵下面对抗的。

    所以,祖大弼选择日伏昼行,向东绕行至清沟,再折南向,三日迂回,经广洋湖抵达清水潭北侧。

    这时不幸被喀喀木部的斥侯骑兵发现了踪迹。

    喀喀木得知消息之后,率己部骑兵死咬着祖大弼不放,一番追逐,至宁乡镇附近时,双方距离已不足十里地。激情小说

    这时再逃,已经完全没有意义,因为再南就是泰州,而泰州已经被清军占领,如果被两面合击,那就真无生路了。

    祖大弼无奈之下,只能选择调头迎战。

    二千对三千六,这显然没有多少胜算。

    就在这危急关头,一支北伐军火枪兵突然出现在官道右侧的树林里,对战场中的喀喀木部骑兵,进行了侧面齐射。

    这是池二憨的五千处州卫,可池二憨为何突然出现在这里呢?

    池二憨原本奉命驻守南岸,作为此战预备队。

    在听闻少爷被困淮安后,池二憨情急之下,强迫张名振用水师运送己部,登陆泰兴。

    也就是说,在吴争对陈胜、方国安部下达撤退令之前,池二憨部已经登陆北岸了,他抢在了敌人骑兵攻占泰州之前。

    可池二憨部一样没有携带火炮,只是一支普通的火枪兵,所以,池二憨一登陆,就下令向西北方向行军,意图抢在敌军攻占江都前,寻求与陈胜会师,再来决定下一步计划。

    不想,池二憨赶到江都以东万寿镇附近时,就听闻江都陷落,被敌人攻占了,陈胜及方国安率部撤向仪真。

    这样一来,与陈胜会师的可能性就没有了。

    可一支孤军,无法北上。

    无奈之下,池二憨只能调头,撤向江边,以求得获得水师补给,这样,池二憨率部占据了口岸镇。

    这些天来,虽然也有小股敌人骑兵“光临”口岸镇附近,但皆被池二憨击退。

    几次下来,敌人知道了口岸镇有一支规模不小的北伐军,也就不再来了,因为他们的主要目标是截断北面北伐军的退路,对一个小镇没有兴趣。

    这天下来,池二憨见敌人不再来攻,加上心中担心自家少爷安危,待不住了,正好第一军登陆沿岸,池二憨将口岸镇移交之后,悄悄绕过泰州率兵向北,好在扬州府的清军兵力同样不足,无法对各县乡间进行封锁,这才有了池二憨部突然出现在泰州北面的宁乡镇一带。

    这支火枪军是池二憨任严州卫副指挥使时,带了两年多的老兵,他们射击技能娴熟,装填速度极快,在双方骑兵在相距八里地开始对冲的这一瞬间的时间里,进行了三轮齐射。

    骑兵正面冲锋,目标截面很小,小到和一个步兵正面差不多,一旦人伏在马背上,很难瞄准,可如果从侧面射击,特别是在预先埋伏的情况下射击,那几乎不需要精确瞄准,目标太大了。

    三轮射击之后,被袭击的清军骑兵都还没反应过来,速度太快是其一,主要是右侧的骑兵遭遇枪击纷纷落马之时,中间及左面的骑兵根本没有意识到遇袭,两军骑兵巨大的蹄声,掩盖了火枪的射击声音。

    直到右翼变得稀薄之时,中间策马急驰的喀喀木,才发现有敌军设伏,立时下令全军向左迂回,可这时,显然已经控制不住战场局势了。

    因为祖大弼的骑兵,已经冲近,就在眼前,没有丝毫回旋余地,直接干上了。

    可就算如此,祖大弼的二千骑兵,依旧无法彻底击溃喀喀木部。

    如果不是池二憨在发起突袭的同时,已经令一部绕至敌人后方进行阻击,喀喀木部很可能大部分突围顺利逃走。

    喀喀木无心恋战,在意识到有火枪兵的一刹那,喀喀木有如惊弓之鸟,巴山将军的前车之鉴,让喀喀木深深后悔追击祖大弼的骑兵。

 第一千三百十三章 战机初现

    ps感谢书友“军临天下”投的月票。

    打扫战场时,战场上留下了一千二百余具敌人尸体中,有近千具尸体上有弹孔,也就是说这些都是被火枪射杀的。

    祖大弼部骑兵居然在这种优势情况下,依旧伤亡了四、五百骑,可想而知,两支骑兵的战力相差之大了。

    喀喀木逃了,池二憨部兵力不够,才四千多人,无法对敌人进行有效合围,喀喀木发现形势不对,主动下令向左侧西溪方向撤退,最后逃走的,尚有千余骑。

    当然,这里也有祖大弼骑兵功劳的,他们在火枪兵射击的同时,一头撞向了敌骑。

    否则,火枪兵的战果也不可能这么大,等喀喀木回过神之后,甚至可以迂回、重整,对火枪兵阵地发起突击。

    这场战斗的胜利,来之不易,且意义重大,这是扬州府敌人骑兵第一次遭受重创,喀喀木部折损过半,虽说只歼灭近二千骑,但这已经是敌军万骑的两成。

    这极大地造成了在扬州,敌军骑兵在面对二万北伐军援军进攻时,兵力更显得捉襟见肘。

    而来自凤阳府的敌军步兵,无法跟上敌骑的速度,也就只能配合着守守占领的城池,同时,他们也完全不是北伐军的对手。

    这从而使得北伐军战线,向北推进的速度,开始加快。

    当然,这是后话。

    ……。

    死里逃生的祖大弼显然不识池二憨。

    可他认识北伐军军旗。

    “多谢将军出手相助,若非将军来得及时,祖某怕是……敢问将军隶属何人麾下,为何出现在此?”

    池二憨打量了一下祖大弼,眼中带着一丝戒备,问道“我叫池二憨……你又是何人?北伐军中没有骑兵,为何置北伐军旗?”

    祖大弼一噎,强笑道“原来是池一刀池将军,久仰大名……鄙人祖大弼,原驻守淮安城……蒙吴王殿下不弃,归入吴王帐下,暂任己部指挥使。此次奉吴王之命,突围南下,与援军会合,不想半路被敌军发现,才有了这次交战。”

    “有何为凭?”

    祖大弼从胸口摸出吴争的手令,递给池二憨道“这是吴王的亲笔谕令……吴王令,不援淮安,先攻盐城!”

    池二憨诧异地打开手令看了看,递还给祖大弼,急问道“王爷处境如何?”

    “池将军放心,吴王已调吴淞卫至淮安,如今淮安有近三万守军,想来坚守十天半月,应该不难……。”

    池二憨微微吐出了一口气,对祖大弼道“我部仅四千余人,且处在扬州府中心,北有兴化,南有泰州,难以攻打盐城……如今从南岸渡江的第一军正在攻打泰兴,这样,权当我没见着这手令,你可继续南下,将王爷手令传于第一军即可。”

    祖大弼惊讶道“池将军要违令北上淮安?”

    池二憨点点头道“与盐城相比,王爷的安危更重要……我必须亲眼见到王爷才安心。”

    祖大弼回头看了一眼正在整军的北伐军,想了想道“我倒是有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不知池将军可愿听一听?”

    池二憨点头道“讲吧。”

    “池将军眼下有四千余众,我部……。”祖大弼回头扫了一眼他的骑兵,“不下一千五百人,如果池将军愿意,你我可合兵一处。”

    说到这,祖大弼手指指向北方,“兴化……敌军刚从我军手中夺得兴化不足十天,城中混乱,民心未稳,敌守军应该不会太多,正是一举收复的时机。”

    池二憨想了想道“然后呢?”

    祖大弼摇摇头道“没有然后,也无须然后……池将军试想,我军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