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第6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马士英脱口道:“王爷是想让张同敞和秦王互相牵制……?”
“这话是你说的!”吴争斜了马士英一眼,“况且,本王的举荐未必好使。”
马士英雄讪笑起来,腹诽不止,这怎么就成了我说的了呢?看来王爷的城府,又深了些。
第1369章 路遇奇葩
“宜将余勇追穷寇……!”
两天后的清晨,吴争在徐州城北门对将士的战前动员,彻底激发了将士的战意。
他们期待着再一次胜利,哪怕为此付出自己的生命。
“千军万马前,与君并肩立。九曲黄泉路,陪君闯生死!”
“功不分、祸不计、苦不言……驱逐鞑虏、收复河山!”
将士们高呼着口号,一队队地以小跑向北。
无数的徐州城百姓,向北城聚集,虽然他们的神情并不热烈,可眼中开始涌动着一种……羡慕?敬佩?亦或者是……自豪!
徐州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见过的军队多了去了,可象这种前后七天,秋毫无犯的军队,徐州百姓还真没见过。
军姿中有着伟岸,先进的步伐中感受到排山倒海的气势,如山似岳!
步伐如同奔腾的浪花,似流动的海洋。
他们能胜,一定能胜!这让围观的百姓心中有了一种亲近,对,这是咱们汉人的军队!
与寻常军队“富贵险中求”口号不同的是,“卫国护民、血染沙场”,这是江南军校最为流传的八个字。
年青人总易于被“煽动”,吴争有些感慨,虽然自己也是“年青人”,可吴争自己知道,自己不再年青。
不再年青,自然想得比做得多。
想得多,自然就会踌躇,踌躇多了,许多事就会变味、延误,乃至最终失败。
吴争不想失败,那就得冒险。
这又是一场“豪赌”,赌得就是敌人会懂得自己、明白自己的用意。
事实上,这是一场绝对兵力悬殊的对决,打得是一种豪气、信念,三千从吴淞卫遴选出来的精锐,很可能因为吴争的误判,而送命。
但吴争不后悔,许多事得去做了才知道结局,如果仅仅是计划,那永远只能停留文案上,在心里长虫。
不得不说,这场战争促使了吴争一定程度的改变,如同催化,准确地说,应该是褪化。
再厚实的茧,终究会被顶破,当然,前提是蛹是活的。
吴争自然是活的。
慈不掌兵,这是一种用无数鲜血锤炼出的坚韧,哪怕此时,吴争的心在……滴血!
但愿敌人能懂,来一场公平的对决。
否则,吴争暗暗咬牙,我必率第一军北伐,不死,不休!
……。
“什么叫民权……什么叫民主?那就是刁政、懒政!是番人哄人的把戏!”
“知道什么叫大多数人的暴政吗?那就是肉食者用大义之名,迫害无辜!你……你们……在场的所有人……你们同意过这么干吗?没有!你们或许这辈子都不可能成为他们口中的大多数人,因为,你们没资格!那他们口中的多数人,是如何产生的呢?很简单,用银子、金子堆砌出来的大多数人!”
“打个比方,只要我想做一件事,无论对错、善恶,只要我有银子,我便可以一夜之间,将银子撒满全城,然后得到我银子的每个人,都赞同我的观点……如此,大多数人产生了,这就是他们所说的最大多数人……。”
“再来说说,吴王殿下为何下令攻沛县?明知兖州敌军援兵近在咫尺,三千人真能攻下沛县,就连你……你……还有你……你们,恐怕都知道,这无疑是送死……对吧?”
“那吴王傻吗?显然不会!他是在赌,赌命,赌天命!他拿三千将士的命在赌……赌什么呢?赌鞑子是真的不想打了,赌鞑子最后会让步,还赌兖州敌军来不及增援,更赌沛县敌军会以公平对决的方式来应战……。”三九小说网
“诸位怕是想不明白了吧?敌人怎么可能与北伐军公平对决呢?有道是兵不厌诈嘛,咱那位吴王殿下就对此熟稔得紧……其实道理很简单,既然吴王敢赌敌人是真不敢打了,那么,此时以堂堂正正出兵三千,敌军就该堂堂正正以相等兵力应战,这便是以正合的典故……可惜啊,吴王殿下怕是错判了敌人,要知道对方可不是知书识礼之人……。”
吴争是真惊愕了,这哪里来的奇葩?
距府衙前四、五里地的大街上,一个三十不到的不修边幅的“落魄书生”,在大言不惭地“剖析”着吴争。
还真别说,虽似是而非,但倒有些味道。
特别是对民主、民权的阐述,真让吴争觉得新鲜,原来这名词,还能有这般古怪地解释?
吴争不得不承认,自己反倒象是前世人穿越到了后世。
吴争脸色的变化,让宋安立即有所行动,手一挥,身后随扈便要上前。
不想,吴争抬手拦了,“做什么?”
宋安不解地道:“如此狂悖之言,岂能纵容?何况就在府衙门口,更是恶劣!”
吴争哂然道:“不过一狂生罢了,瞧瞧……都是些读书人围着,可有看见普通百姓?”
“少爷的意思是……?”
“变相的自荐罢了。”
宋安恍然道:“这些个读书人,还真什么招数都使得出来……那少爷打算怎么办?”
“甭理会,让他说去就是……走。”
吴争见听不出更新鲜的来,带着宋安转身离开。
可不想,身后突然声更大,“堂堂一朝王爷,难道竟连听真话的大度都没有吗?”
吴争无奈地止步,慢慢转身。
随扈迅速冲向前去,拨开围观的众人,让吴争与那说话之人的中间,显出一条二、三尺宽的通道来。
这是个其貌不扬的人,但也不算“惨不忍睹”。
吴争只是转身,并未回去。
那人慢慢向前,在靠近一丈时,被随扈拦下。
他双手左右一张,大喊道:“吴王,学生并无恶意。”
吴争笑了,“本王知道……就算你有恶意,本王也不在乎。”
这话让周围围观的读书人大惊,迅速向吴争处聚集过来,越来越多。
“竟是吴王殿下……。”
“敢问吴王殿下,朝廷何时重新选士?”
“吴王殿下,王师还会放弃徐州吗?”
“王师会继续北伐吗……?”
无数的问题喧嚣起来,显得混乱不堪。
可吴争没有回答,而是盯着一丈外的落魄书生,道:“说你的用意,否则你会有牢狱之灾。”
第1370章 捡了个名士(一)
“吴王不纳良言?”
“这需要你证明,你要说的是良言才行。”
“可此地非说话之处。”
吴争笑了,“此处甚好。”
落魄书生一愣,随即笑道:“那就如吴王所愿……学生断定,吴王要弃徐州!”
这话一出,全场一片肃静,所有人都张大着嘴巴,惊惶地看着吴争。
宋安指着书生大喝道:“大胆!尔敢惑乱民心?!”
“何以见得?”吴争收敛起笑容,平静地问道。
“很简单的道理,若吴王无意放弃徐州,那今日三千虎贲就无须北上,应该立即整固徐州城防才是。”
“仅仅如此?”
“接下去的话,学生以为此地说不妥……如果吴王肯赐学生半个时辰,学生定一一为王爷解答。”
吴争一挑眉毛,看了这书生好一会,终于点头道:“宋安,带他回府。”
……。
“恭迎王爷……。”
出门迎候的马士英惊讶地看着吴争身后的“落魄书生”,他想不明白,一个王爷怎么就和这么个不修边幅、不着调的穷书生走在了一起。
马士英看看他,再向宋安投以征询的眼色,宋安无奈地摇摇头,意思是天晓得。
吴争一边抬腿入衙,一边吩咐道,“给他洗漱一下,换身干净衣服……再问问他,若饿就让他吃点,然后带来见我……马士英,一会你也来听听他能说出些什么。”
“是。”
马士英应了一声,可很快想起自己有紧要话要说,忙道:“禀王爷,朝廷使团两位副使急着见您……已经等了一个时辰了。”
吴争脚步缓了缓,然后又加快了步伐,边走边道:“既然等了一个时辰了,那就不在乎多等一个时辰……可以招待他们吃饭嘛。”
马士英苦笑起来,这是招待吃饭的事吗?
……。
看着洗干净了的“落魄书生”,吴争觉得比之前顺眼多了。
至少稍近身后,那股怪味没了。
一张清爽干练的脸,带着一股子若隐若现的傲气。
吴争不经意地摇摇头,这又是个刺头。
当然,是不是有本事的刺头,吴争一下子还真觉察不出来。
“你还有一刻钟。”吴争坐在椅子上,随意地一挥袖道。
“不……王爷之前明明是答应学生半个时辰的。”书生急叫起来。
“本王没那么多闲功夫,再说了,他洗漱、吃饭的时间不算哪?”吴争斜了书生一眼,“要知道本王的时间金贵的很……已经给你很大面子了,希望你能说出些本王听得见的东西。”
书生苦笑起来,“王爷想听什么?”
吴争这下瞪眼了,“你居然问本王想听什么……来人,叉出去,扔大街上!”
宋安弯袖跃跃欲试。
书生连忙向宋安抬手示意,“王爷……学生知道说什么了。”
吴争挥了挥手,宋安嘿嘿笑着退后一步。
“学生姓……。”
吴争立马打断道:“你是谁本王不想知道,至少现在不想知道……本王要记的东西太多,不想脑子多无用的东西……时间又过去了些。”
“学生能助王爷守住徐州!”书生终于急了,不再兜圈子。
吴争心头一跳,可脸上不动声色,“你读书读傻了吧?徐州地处要冲,西接河南,北连山东,南有凤阳府接壤,三面被围,如何守?你以为,挡住清军一次两次进攻,就能代表着徐州真正光复?”
书生摇摇头道:“请王爷容学生把话说完,可否?”
吴争挑了下眉毛,“成……不过你得抓紧时间。”
那书生吸了口气,肃容道:“王爷说得没错,徐州地处要冲,可正是因为地处要冲,就更该守住它。只要守住徐州,南面福建广东,西面湖广、川陕、云贵之清军便会被北伐军一分为二,拦腰截断,由此北方清廷再无余力染指西北、东南……同时,徐州位于运河中段,有道是南方种粮北方吃,有徐州在手,日后王爷可对北方清廷予取予求,无有不应!”
这话说得漂亮!
可漂亮的东西往往浮于表面,所以吴争根本不动心,轻哼道:“那就先等坐稳徐州再说。”
书生拱手一礼道:“学生就是为吴王献计占徐州而来……王爷要守徐州,必先占凤阳……。”
“等等……。”吴争皱眉道,“可知道凤阳有清军多少吗?”
“学生知道,清廷英亲王率八万汉旗军和一万满旗军驻囤于怀远、凤阳之间。”
吴争颌首道:“看来你是做了些功课……可这不代表着你的话能说服本王,本王就问你,怎么占凤阳?”
书生微笑起来,“请王爷稍安勿躁。”
吴争蹩眉,心道,我躁了?
“学生方才说,王爷要守徐州,必先占凤阳,凤阳府在手,便可与扬州、淮安联成一片,兵力、补给皆可通过长江水路北上,再不济还可以海路……。”
吴争听到这,这下是真躁了,“纸上谈兵,与赵括何异?”
这下引得马士英不经意地掩嘴偷笑,连宋安也微微仰头向天,抽搐不止的鼻孔暴露了一切。
那书生不以为意,笑道:“要占凤阳,必先取就颖州,若王爷能劝降八千颖川卫,那就有了五成胜算。”
吴争皱眉道:“你能劝降颖川卫?”
书生手一摊,笑道:“学生手无缚鸡之力,不能上阵杀敌以慑敌兵,又无高官显爵可于招揽,如何劝降?”
吴争沉闷地哼了一声,起身便欲发作。
书生却继续道:“学生有一故交,姓骆名锺麟,满清顺治四年进士,如今是宿州正堂。”
“一个区区知州,他手中有兵?”吴争一副嫌弃的表情,可身体很诚实,慢慢地坐了回去。
“知州怎能有兵?”书生道,“不过如今颖川卫总兵乃京官遥领,实际掌控颖川卫的乃副将熊安原。”
吴争看向宋安,宋安微微点头认可这话。
“怎么,你能说降此人?”
“不,学生与熊安原素未谋面,不识此人。”
吴争抓狂了,“汝敢戏弄本王?!”
“可学生知道如何说降熊安原。”
第1371章 捡了个名士(二)
“那还不快说!”吴争真受够了这个时代的文人,他们说话总喜欢说一半藏一半地吊人胃口,想到此恶劣处,吴争狠狠瞪了马士英一眼。
可怜马士英没招谁也没惹谁,平白遭了无妄之灾。
那书生道:“学生好友骆锺麟与凤阳名士冒襄为至交,而冒襄与熊安原为远亲,若冒襄出马,必能说降熊安原。”
吴争平静下来,“你所说的,可属实?”
“句句实话,学生万不敢哄骗王爷。”
“可就算劝降八千颖川卫,也不敌凤阳阿济格九万大军啊。”
“王爷莫急……若要全其功,须得亳州武平卫共襄盛举。”
“哦?你还有劝降武平卫的办法?”吴争带着一丝嘲弄地问道。
“没有。”书生想也不想地摇头道,“若颖川卫反正,那武平卫就须王爷的北伐军迫降了。”
吴争笑了,“你可知道,就算你的计策可行,也须不下四、五日,方可来去于颖州与徐州之间,这还不算本王调动北伐军至亳州迫降武平卫的时间,可如今北伐军主力已经北上进攻沛县,本王手中无可调之兵……如何迫降武平卫?”
“颖川、武平二卫皆为明军降兵,屈膝事清、屡受欺压,早已心中不平,只是苦于无人领头,才忍气吞声至今……。”书生侃侃而谈,“况且王爷北伐军之战力早已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