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汉明 >

第746部分

汉明-第746部分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回援!”

    “是。”

    “传令池二憨,我就给他五天时间,五日内,泗州必须攻下。”

    “少爷……!”宋安惊呼道。

    宋安原本是想求吴争,给盱眙方向增兵,以缓解池二憨等人的压力,要知道,如今盱眙方向,敌我兵力相差悬殊,而敌军凤阳城相距不远,随时可能向泗州方向派出增援。

    可没想到,吴争不但没有派援兵,反而令池二憨限期攻下泗州。

    听到宋安的惊呼,吴争冷冷道:“池二憨没你想得那么脆弱……快去传令!”

    “是。”

 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海州光复

    海州城三面战斗一直持续到天色亮起时。

    毫无悬念,东门方向最先被戚家豪所部突破。

    由于城内百姓在之前一战中,已被济席哈、蓝拜下令屠戮。

    戚家豪毫无心理障碍地对东门方向,施以密集的炮火覆盖,并派出爆破队,对被敌人堵死的东城门,进行了强硬爆破。

    东门一千多守军,仅仅是抵抗了一个时辰,就已经不支,向城内溃散。

    整个城楼被过量的火药炸垮。

    而心中全是仇恨的戚家豪,毫不犹豫地下令,向南门攻击前进。

    当东门爆破的巨响和冲天的火光,震惊了南门守军的同时,也震惊了正在钱翘恭捉对厮杀的岳乐。

    其实这个时候,敌我双方心里都清楚,海州城已经守不住要易手了。

    岳乐同样明白,北伐军既然能从东面来,那必定是水师在海边。

    而自己不可能派兵封锁海岸,这样一来,敌人援兵就会源源不断地涌来,海州必定是守不住的。

    可这个时候,岳乐不但没有慌乱,反而生起了背水一战的血气。

    他随即调整战术,以身边最后一支六百人的机动骑兵,向小林骑侧翼发起了突袭。

    而此时,钱翘恭手中已经没有预备队。

    力抗岳乐这支精骑,风雷骑战力已经到了极限,如果不是有小林骑这样一个“大杀器”在,风雷骑根本支撑不到现在。

    但重骑并非完全无敌,否则,多尔衮的重骑又怎么会被击溃?

    重骑正面确实无敌,特别是在已经加速的情况下。

    但重骑的侧翼是它的软肋。

    当有敌骑对它的侧翼撞击时,结果不难想象,必定会侧翻。

    而重骑的份量,决定了它不能象轻骑那样轻易变动方向,这就等于,就算明知道敌人从侧面而来,也无法及时调转头来正面应对。

    敌骑迂回非常快,从出兵,到迂回至小林骑左侧五里,仅仅用了半柱香的时间,并且已经完成战前整队,向小林骑所处方向加速了。

    战场局势骤然严峻起来,钱翘恭已经背后冒汗。

    可他确实想不出应对的良策,所有骑兵都已经与敌胶着,根本抽不出兵力掩护小林骑。

    就在这危险时刻,一支骑兵突然出现在了岳乐身后。

    祖大弼率部终于赶到了!

    原本祖大弼应该至少早半个时辰到的。

    可祖大弼并不知道钱翘恭已经率部到了北门,并已经与敌人发生激战了。

    所以,祖大弼的行军,叫搜索行军,相当于步兵行军的速度,因为他担心孤军北上中了敌骑的埋伏,那样功没立,过背上了。

    正是这种过于的谨慎,才迟滞了祖大弼到达北门外的时间。

    直到天色渐渐亮起时,祖大弼这才加快了速度。

    ……。

    这个时候,选择需要岳乐做了。

    岳乐有两个选择,一是按原计划击溃小林骑不变,但后果是,他的主营不保,岳乐身边已经没有多少人了。

    面对从背后而来的一千多祖大弼的骑兵,就算清骑骑战术再好,能以一敌百?

    第二个选择,就是立即下令撤兵,用已经加速的这支骑兵,去挡住祖大弼的骑兵。

    但这样一来,岳乐就得北撤了,而且,很可能有一部分骑兵无法撤出战斗,且可能遭到风雷骑的追击。

    骑兵交战,与步兵不同。

    骑兵交战是游斗,并非象步兵站在原处不动。

    所以,一方想要撤退,相对容易得多。

    岳乐的选择并无悬念,他之前的孤注一掷,其实本就是障眼法。

    从率骑兵出北门时,他就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能战胜风雷骑自然最好,若不能战胜,就率所部骑兵向北“转进”。

    因为岳乐从东门炮声响起的那一刻,已经意识到,海州是……坑。

    一个大坑!

    这场战争,远不是朝廷所预测的,敌人只是想报复或者在报复之余占些便宜,而是……决战!

    正是这种认识,岳乐急着将消息传向北面,但他无法去通知南门已经陷入胶着的军队撤退。

    步兵已经撤不出来了。

    如果硬撤,结果要么被歼灭,要么被俘虏。

    与其这样,不如让他们……战死吧!

    岳乐迅速传出旗令——全军北撤!

    正是岳乐的决绝,让这支敌骑得以保全。

    风雷骑将士甚至莫名其妙,身上的压力骤减之余,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了。

    甚至是钱翘恭当时也在犹豫,该不该追?

    可这一愣神的功夫,敌人已经如潮水般地撤远了。

    至此,海州城的光复,已经成了定局,城内南门正在与吴淞卫激战的近五千清兵,成了弃子却尚不自知。

    ……。

    战斗一直持续到辰时末。

    这支清兵确实剽悍,整整半个黑夜、两个半时辰,愣是挡住了吴淞卫几乎是全军出动的突击。

    但当风雷骑和戚家豪所率第一军出现在他们身后时,这支清军也溃了。

    心理上的落差,让清兵士气聚减,他们在惊慌之余,瞬间意识到自己被抛弃了。

    清军想降了。

    可戚家豪不答应!

    正人君子的钱翘恭力阻无效,不得不率风雷骑退后,以示不赞同、不参与……没看见。

    戚家豪在向钱翘恭磕了个头之后,悍然下令,枪炮齐射。

    这种决绝的屠杀,近三千清兵竟无一人反抗,可见丧气士气的人,就算之前再强悍,其实在实力面前,也是坨x。

    钱翘恭一直背对着南门,他不想看!

    按他的心性,必定是会阻止的,也阻止得了,他是风雷骑指挥使,戚家豪的军职比他低三、四级了。

    就算戚家豪将头磕破,也不行。

    可钱翘恭最终没有阻止,不是因为戚家杰战死,而是为了海州城内,上万被这支军队屠戮的无辜冤魂!

    是役,海州战役正式结束。

    敌我双方共投入近三万兵力,清军以几乎步兵被全歼的结局,退出了海州。

    而吴淞卫伤亡也不小,前后两次大战,共伤亡六千多人,特别是新坝一役,被敌骑突击时,就伤亡了三千多人。

    但战果也是巨大的,海州收复,赣榆就在眼前,北伐的大门骤然被打开。

    关键是,清廷还没有意识到,这不是一场局部战争,而是,决战!

    吴争太“阴险”了,他哄骗了所有人,包括建兴朝廷君臣和大将军府的诸公。

 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刘放在练兵

    时年十八岁的勒度,年纪青青已经是清廷敏郡王。

    除了他的血统,最重要的是,他是“叔王”济尔哈朗的儿子。

    一门“三王”啊,济尔哈朗是郑亲王、次子济度为简郡王、三子勒度为敏郡王。

    可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勒度显然比他二哥济度有“进取”之心,不仅没有济度那般奢淫好色,反而显得非常平易近人。

    这一路上,勒度几乎与随行将士们混成一堆,每日临时驻扎时,总是将诸带兵将领召唤过来,饮酒欢宴,而且,对于清兵对沿途百姓打秋风之事,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样的人,很快得到了清军将士的拥戴,士兵都在流传着一句话,“敏郡王颇有叔王之风”。

    这话传到勒度耳朵里,他就变得更加温情了。

    譬如,大军入济南府时,勒度下令,让将士们在城中盘桓一天休整。

    说是休整,其决不言而喻。

    也对,再南就是兖州府了,那是多尔博的“藩地”,自然不会再有直隶那么随性了。

    于是,这一天,整个济南府那叫一个鸡飞狗跳啊。

    清济南巡抚及僚属,只敢缩在府衙内,大气都不敢喘一声,也对,谁敢去触碰一下“一门三王”的敏郡王啊。

    勒度确实是个人才,他其实很清楚,他老子给他的六百精骑,哪个不是百战老兵?明里敬重他,暗里说不定在怎么挤怼他呢,毕竟,勒度是老三,世子不是他。

    这些个老兵油子心里明镜儿似的,他们效忠的是济尔哈朗,接下去要效忠的,绝不是勒度,而是老二济度。

    而皇帝调拨给他的三千新军,啧啧……模样是好看,可打仗怎么样,恐怕只有天知道。

    再好看的军队,如果只是停留在训练、没有上过战场,那都是花架子。

    这一点,勒度他爹临行前是再三叮咛啊,这也是济尔哈朗不放心,调自己六百亲卫给勒度的原因所在。

    好在济尔哈朗的叮咛,勒度算是听进去了,这一路上,收揽人心的事他没少干。

    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由徐州入凤阳境内,扫平了金湖县,差事就算完成了。

    到时班师回京把差一交,妥妥地重赏啊,除了皇帝的赏赐,还有太后的赏赐……用一支三千多人的正规军,去扫荡一个几乎无军队防守的小县,这哪叫出征,简直是旅游嘛,想到这,勒度几乎想要笑出声来。

    在济南府拖延一日后,勒度便急不可待地率军开拨了。

    ……。

    人多力量大!

    有了姜伯礼“赠送”的二千石粮食,老刘已经忘乎所以。

    此时的他,要人有人,要粮有粮,按他的说法,哪怕是凤阳府,他都敢去闯一闯了。

    此时的衡阳镇,已经旧貌换新颜。

    大街按着原址新建了清一色的砖石瓦房,而老刘自己的守备衙门,比县衙门都气派,快赶上州府衙门了。

    那些慕名来投的各县老少爷们,也是个个豪情万丈,似乎建功立业,唾手可得。

    而衡阳战役第一场战斗就是在双方互不知情的情况下,骤然爆发了。

    ……。

    刘放的手中,此时有“兵力”近九千,与他所希望的万人差不离了。

    当然,这些“士兵”真不能叫士兵。

    譬如,一进“营房”,听到的绝不会是操练声,而是吆喝声。

    这边是,“老宋家的,还不赶紧添柴禾……!”

    “张打铁的,你动作倒是快些啊,都要凉了……得回炉了。”

    那边是,“狗娃他娘,再淘添一石米,听说东边老榆村又来了三十多人……啧啧,老榆村的人,怕是几年没吃这么好的米了……今日到了,还不得可劲造?”

    “篾匠他媳妇,你倒是带人赶紧洗菜啊,都巳时了,到时回来没饭吃,守备将军可不得往死里骂?”

    听听,听听,这就是刘放麾下的“军营”。

    关键是,除了人的吆喝声,其间参杂的鸡鸭鹅等家畜的叫声,更是平添了无数市井气息。

    这样的“军队”,能打仗吗?

    能对抗一支正规军?

    这就算是始作俑者池二憨在当场,也会头痛不已。

    ……。

    刘放,此时正在镇外“大校场”,发了疯的“训练”士兵。

    大校场其实只是刘放的叫法,其实也就只是块方圆二里左右的荒地。

    刘放的训练,倒是有些看头的。

    譬如,这时他就在喊,“狗的李老三,你倒是使劲跑啊,他的莫不是昨晚在你婆姨身上使过劲了吧……腿软了?就你这速度,村里娃儿都能赶上你……你得想着被村里的疯狗撵……对喽,使出吃奶的劲来!”

    “……该死的郑屠夫,不就背个七、八十斤重嘛,这气喘的,都快赶上张打铁家的破风箱了,瞧你那出息……告诉你,再这样,今天你没饭吃……还他的想立功,立你姥姥的大腿去吧……!”

    秽言污语,此起彼伏,这哪是一正经守备,怕是山寨大王也比他“文雅”许多啊。

    可反过来说,这些个刚从村里出来的庄稼汉子,就吃刘放这套。

    在刘放的骂声中,这些赤膊汉子,可是使着蛮劲,在日头下象老黄牛般地“耕作”着。

    可这是要干啥啊,父老乡亲们哪,这是战争,不是比种田啊!

    ……。

    当然,大校场也有相对“正规”些的训练。

    “大校场”南侧,有三百来号人正在训练射击。

    可过了许久,只见士兵端枪,不闻枪声哪。

    也对,纸弹金贵,刘放怎么肯让这些金贵的纸弹,浪费在这校场中呢?

    按刘放的话说,这叫“留一手”,果然是名副其实啊!

    近九千号人,就三百来杆枪,这是支什么样的军队?

    他们此时武器最多的,就是之前被歼灭的清兵留下的刀剑弓弩,但数量其实也不多,只能装备个几百人。

    这也是军营里数十个铁匠,在可劲打铁的原因,需要自给自足啊。

    这要是有个一年半载,还真不定让刘放捣鼓出一支象“闯王”般的队伍来。

    可惜,老天不会给刘放太多时间准备。

    大战,说来,就来!

 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衡阳遭袭

    ps:感谢“田园木戈”、“没电没网”投的月票。

    八月十五,正午。

    中秋佳节已至,刘放顺应“民意”,给'    biqugebiz'手下加餐,一人一两酒,二两肉。

    刘放不缺肉,马肉!

    就是之前清骑留下的伤马和死马,好马被池二憨带去盱眙了。

    这些个肉,被刘放当成宝贝,让婆娘们一块块串起来,找通风口晾干,寻常时,连他自己都舍不得吃,拿来奖赏“大校场”里训练有成的“士兵”。

    还别说,被肉吊着的汉子们,那是往死里整自己啊,大把地流汗也在所不惜。

    象今日这样,大范围地撒肉,可是始无前例的。

    可就在镇内镇外,数千人准备欢庆佳节时,哨兵前来急报,大批敌军已至镇外约三十里,不久就会到达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