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汉明 >

第751部分

汉明-第751部分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嗒嗒”数声之后,大门被打开了一条缝,从轿上下来那人也不说话,就从门缝里闪身进去了。

    大门随后“嘭”地一声紧紧被合上,门楼外载人来的轿子,也在一转眼消失在了来时的小巷子里。

    仿佛,无人来过一样。

 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是策反吗

    郑亲王府,书房内。

    济尔哈朗对面前的钱谦益问道:“此次面圣,皇上可有交待?”

    钱谦益答道:“皇上有意与建兴朝化干戈为玉帛,甚至可以将庐州、安庆二府割让……但凤阳、海州不容建兴朝染指……另外,皇上还说,为释诚意,两朝重订和约之后,可废除南运禁令。”

    济尔哈朗默默地点了下头,此乃题中之意啊。

    可他的眉头依旧紧蹩着,似乎心中有极度难解之困。

    钱谦益有些困惑,试探着问道,“不知王爷为何烦忧……不妨说出来,臣或许能替王爷解心中之困。”

    济尔哈朗慢慢抬头,阴森森地看了钱谦益一眼,“钱谦益,这些日子以来,本王没亏待你吧。”

    钱谦益身子一抖,忙应道:“王爷待谦益如同再造,今日更是得王爷举荐,才有了这再立新功的机会,王爷……就是谦益再生父母啊!”

    听听,都已经一只脚跨进棺材里的人了,愣是不知羞耻地将一个小自己十来岁的人视为父母,真是脸皮厚到了火枪都打不穿啊。

    好话人人爱听,济尔哈朗自然也不免俗。

    他脸色稍霁,仰头悠悠长叹一声,“小儿……被俘了。”

    钱谦益闻听大愕,“不知王爷指得是……?”

    济尔哈朗转身坐回,再次长叹道:“勒度在金湖衡阳被敌军……俘虏。”

    钱谦益大惊失色,“这怎么可能?简郡王带得可是皇上新组建的新军……不对啊,王爷不是将自己六百精骑也给了简郡王吗,且此次出京,并无多少人知晓,敌人怎会知晓,并派出大军阻击呢?”

    济尔哈朗手重重地拍了一下身前案台,厉声道:“这话本王还想问你呢?”

    钱谦益赶紧屈膝跪下,惊惶地问道:“此事……属实?”

    济尔哈朗怒道:“本王还能拿自己儿子开玩笑?!”

    钱谦益赶紧请罪道:“臣失言了,望王爷恕罪……!”

    济尔哈朗吁出一口气,脸色稍霁,道:“孤知道,这事也怨不着你……要是是敌人调重兵阻击得手,那孤倒也没什么好怨的,两军交战总有死伤……可这事透着蹊跷,勒度竟是在区区衡阳镇,被一支不知来路的土匪俘获……孤是真想不明白,就算皇上那三千人是银杆蜡枪头……可孤的精骑孤清楚啊,就算有十倍之敌,也可从容突围,怎会被敌人全歼,致使勒度被俘呢!”

    钱谦益愕然,这太不可思议了。

    他试探着问道,“敢问王爷……是从哪得来的消息,是逃回来的新军禀报的吗?那……朝廷怕是知道了。”

    济尔哈朗摇摇头道:“这事孤还没呈报上去,如果事漏了,勒度怕是性命不保啊……至于消息来源……京中有南面的人……。”

    说到这时,门外有人禀报,“禀王爷,您交待属下等候的人,来了。”

    济尔哈朗听了,对钱谦益哼了一声,道:“呶……人来了。”

    说完,对门外道:“请他进来吧。”

    南面的人?

    钱谦益惊讶地看向门口,见到那人脸时,钱谦益吐了一口气,原来是他。

    ……。

    要说沈文奎此人,实属外柔内刚之人的典范。

    他逢人谦逊,可骨子里,自有一套。

    譬如,在崇德年间,深受皇太极器重,沈文奎以知恩图报,为皇太极谋划献策,可谓君臣相得。

    可入关之后,清廷颁布“留发不留头”的剃头令,寻常汉臣早已风声鹤唳、三缄其口,唯恐受到涉及牵连,而沈文奎则反其道而行之,上疏免因战乱荒芜之田的税赋、请明陵寝祀典,这在当时,那就是活腻歪了找死啊。

    幸好,当时多尔衮不在京城,小福临还只是摆设,布木布泰念及沈文奎侍奉皇太极还算忠心,办保免了他一死,但也被革职了。

    后来,小福临重新启用了沈文奎,补了宏文馆学士的缺,兼了实录馆副总裁的职,复了淮扬漕运总督的官。

    原本想着,沈文奎吃一堑长一智,得消停些,好好办差了,不想,沈文奎追随皇太极时,得了不少赏赐,一到淮安,就向故乡绍兴上虞捐了千金,重修曹娥庙。

    曹娥是古之孝女、烈女,沈文奎想做啥,明眼人都想得明白。

    沈文奎那是自比孝、烈啊,有道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哪!

    也正是如此,吴争才令马士英摆下“鸿门宴”,一举策反了沈文奎,得到了清廷在杭州府布下的细作名单,严密布控一年后,才慢慢清肃干净。

    钱谦益自然是认得沈文奎的,他猜到了陈名夏投了南面,可他想不到,沈文奎竟也是吴争的人。

    沈文奎进了门,只是扫了一眼钱谦益,然后不动声色地向济尔哈朗行礼道:“文奎如约而来,敢问王爷,思忖得如何了?”

    钱谦益脸色一变,沈文奎的话,显然是不合理常理的。

    济尔哈朗是亲王,更是“叔王”,官员自称要么下官、要么称臣,显然,沈文奎已经不当济尔哈朗是主子了。

    这要是放在心里,谁也奈何不得,可放在明面上,就是大不敬,这罪名按重判,得诛!

    济尔哈朗却毫无反应,他微微抬了下手,“坐。”

    沈文奎称谢,但却没坐。

    济尔哈朗轻叹道:“本王斟酌再三,吴王的提议……不妥。本王乃大清宗亲,岂能背叛宗室,行悖逆之事?”

    说到这,济尔哈朗眼一睁,声色俱厉地低喝道:“本王膝下有五子,死一个……不打紧!你转告吴争,就说,本王不吃他那一套!”

    这话说得义正词严,济尔哈朗不愧是“叔王”,这才是真正的大清忠臣哪。

    可话听在钱谦益耳朵里,心神激荡。

    他是绝不信这话的,钱谦益向来只信看见的,不信听见的,特别是这些身居高位的人的话。

    钱谦益只是震惊,吴争居然将策反,做到了满清“叔王”的头上,这不开玩笑吗?

    哪有让人自己砸自己吃饭锅的?

    策反谁,那也不能策反济尔哈朗啊,那不是一脚踢在磐石上吗?

 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叔王也有野心

    边上沈文奎却神色不变,他拱手道:“吴王的意思,并非要拿简郡王要挟王爷,事实上,吴王殿下在派人传信于文奎时,就说准备释放简郡王了。”

    济尔哈朗一愣,紧蹩眉头,诧异地扫了沈文奎一眼,“那他究竟是何意?”

    沈文奎答道:“吴王的原话是,如今天下大势,明眼人都看得清楚,清军已经转为守势,西北方向,大西军崛起已不可阻挡,直隶黄河之南,离光复也为时不远……。”

    “未必!”济尔哈朗色厉内荏地喝道,“我朝尚有百万控弦之士,就算不得已退出关外,一样可以再次入关,何况陕西、山西、山东、河南皆在我手,倒是建兴朝,还有吴争的大将军府,恐怕已经支撑不了太久了吧?区区一道土地,养了二十万大军,偏偏不事生产,愣是将商贾之事当成了基业……本王看他还能蹦达多久!”

    沈文奎哂然露齿一笑,反驳道:“王爷所言,确实是有一定道理,可细思之下,也有未尽人意之处……王爷可否容文奎明言?”

    “讲!”

    “大清确有百万可控弦之士,可王爷也知道,百万大军之中,满、汉八旗仅占不到二成之数,其余军队,皆是收拢前明降军整编而成……敢问王爷,这些汉人军队既然可降清,为何不能归明?譬如,据文奎所知,西北平西王吴三桂奉诏回撤,却滞于西安一带不前,为何?”

    济尔哈朗脸色一变,凶狠地瞪着沈文奎,不发一言。

    沈文奎并不理会,继续道:“至于王爷提及的建兴朝和大将军府财力空乏之事,倒不为虚……只是文奎想问王爷,大清国库所余几何……据文奎得知,西面共计三十六万大军的粮饷,已有七月未拨给了吧?不仅是吴三桂所部,还有镶红旗汉军孟乔芳部、汉军王永强部等等,皆已不发饷超过半年之久。”

    济尔哈朗脸色一白,但这次,眼神中的狠厉渐渐收敛起来了。

    沈文奎听得清楚,他微微一笑道:“至于王爷所指责的,吴王治下不事生产、仅行商贾之事……据文奎所知,吴王已经与永历晋王联姻,便是结盟了,蜀地、湖广皆是产粮地,有晋王为北伐军供给军粮,想来不难吧?”

    济尔哈朗脸色凝重起来。

    “在文奎来王府之前,刚接到南边消息,大将军府麾下水师,已从安南、沙捞越、吕宋、文莱等南海诸国采买到粮食三百万石,第一批近五十万石已经运至吴淞港口。”

    说到这,沈文奎打量了济尔哈朗一眼,又继续道:“或许王爷也认为可以效仿此举,大清也有了水师……可文奎劝王爷,别动那心思,吴王麾下水师已经沿海岸布下天罗地网,大清水师恐怕一出大沽口,就得全军覆没!”

    济尔哈朗脸色惨白,口中却嘿嘿冷笑着。

    边上钱谦益听到这才稍稍理清了头绪,原来吴争不是要策反济尔哈朗啊,那他想做什么?

    好在沈文奎很快为他释了疑。

    沈文奎道:“吴王并非想强王爷所难,只是想与王爷订下和约,如此既是造福天下的好事,又能使王爷一展胸中抱负……试问,大清江山社稷,真是一个十来岁孩童所能托负的吗?王爷更进一阶,实乃大清社稷宗庙之福啊!”

    钱谦益惊愕了,吴争想干什么,策动满清政变?

    这太可笑了……不,倒象是有些可能,如今多尔衮死了,朝政大权皆落入济尔哈朗手中,他又是叔王、宗亲,这一想,倒还可行……钱谦益怔怔地看向沈文奎,又看向济尔哈朗。

    他突然脸色剧变,早知如此,今日就不该急着来见济尔哈朗,这么大的事,让自己听见了……钱谦益有种被坑了的感觉,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啊。

    钱谦益此时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而那边济尔哈朗突然笑了,他微笑起来,但他的笑意一闪即逝,然后又冷下脸来,道:“与虎谋皮……他以为,本王能上当?”

    “不,吴王殿下是有诚意的。”

    “哦?那就讲讲他的诚意。”

    “广信卫将止步于凤阳府。”沈文奎解释道,“北伐军不进入徐州……王爷应该知道,庐州、安庆、凤阳三府,实际上已非大清所有。”

    “海州呢?”

    沈文奎答非所问道:“按淮安府地域为界。”

    “河南呢?”

    沈文奎稍作沉吟,答道:“吴王的意思,那边是永历晋王的大西军,份属两朝,吴王不能应承什么……。”

    “哈哈……哈哈。”济尔哈朗爆出一阵大笑,可脸上全无笑意,“他倒打的好算盘,我朝与李定国大西军拼个你死我活,他在一边坐山观虎斗,最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到时毁了和约,这天下……嘿嘿,就是他的了,好……好……好,好计谋!”

    沈文奎神情有些意外,他迟疑道:“那依王爷之见,又该当如何?”

    钱谦益心一下子就提了起来,倒不是他真忠于满清了,而是他急切地想知道,济尔哈朗会如何回答。

    如果济尔哈朗顺势提出他的要求或者方案,那么,今日这坑就是给自己挖下的,也就是说,是济尔哈朗故意留下自己,牵进此事,那么之济尔哈朗对自己必有要求。

    会是什么呢?钱谦益不由得紧张起来。

    那边济尔哈朗眯着眼睛象是睡着了,没有回答沈文奎。

    沈文奎此时也紧张起来,不再象之前那般胸有成竹了。

    突然,济尔哈朗霍地睁开眼睛,对沈文奎道:“大西军必须停步于麻城,这是本王的底限。”

    沈文奎听了,轻吁一口气,点点头道:“文奎会将王爷要求转禀吴王殿下……。”

    “不急。”济尔哈朗打断道,“本王还没讲完。”

    沈文奎忙应道,“请王爷明示。”

    “兖州多尔博、凤阳阿济格……这二人和他们的军队,吴王心里怎么打算?”

    “这……这需要派人回禀吴王,再由吴王派人示下……。”

 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愿者上钩

    “别急。”济尔哈朗摇摇手,斟酌道,“本王虽然是宗室、叔王不假,可朝中不少人定会反对,特别是你们……咳,洪、范等汉臣……本王需要援手。”

    “这……敢问王爷,吴王能对此做什么……或者王爷想吴王做点什么?”

    这话问得没错,问到了节骨眼上。

    济尔哈朗神在在的拂了拂衣袖,哂然道,“既然有你,便会有无数个你……别当本王是傻子。”

    沈文奎额头有冷汗渗出。

    济尔哈朗眯眼微笑道:“吴王不是要向本王显示诚意吗?京城之中定有不少朝中重臣暗中已经投入他的麾下,而本王在朝中需要援手……。”

    沈文奎不能承认,也无法否认,只能含糊其词地道:“文奎一定将王爷原话转禀吴王……由吴王定夺。”

    “唔……再有,十天之内,本王必须见到毫发无伤的勒度,否则,这事就不用谈了。”

    “文奎这就回去,派人回杭州府禀告……。”

    “还有一事……吴王须保证,江南商会中,北人所拥有的股份,不会因任何事被侵吞。”说到这,济尔哈朗才挥挥手道,“退下吧。”

    待沈文奎退下之后,钱谦益突然想明白了一件事。

    那就是这次会面,绝不是巧合,而是必然。

    或许济尔哈朗是第一次用这种方式见沈文奎,但很显然,这不是济尔哈朗第一次见南面来人了。

    也就是说,济尔哈朗应该早就与南面有联络。

    钱谦益做为此时济尔哈朗的幕僚,是知道迈密悄然南下之事的,结合起来一想,钱谦益震惊了。

    与其说,是吴争主动策划清廷政变,不如说是济尔哈朗主动请求吴争帮忙了。

    这个猜测,在钱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