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第8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定国站在门口,目光遥望着东方。
“可我总以为,他会和那些人……不一样!”
“二哥,没什么不一样的……其实,吴王也不容易,如今北伐军的主战场在徐州至青州一线,建兴朝堂上,毕竟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的,仅靠凤阳府池二憨及李过的广信卫……杯水车薪,来了……怕也派不上多大用场……何必呢?”
马文选的话,不免有些牢骚。
也是,明知是飞蛾扑火,三万多人去攻吴三桂重兵把守的信阳州,这不是以卵击石吗?何况商城还在阿济格大军环伺之下,一旦出战,难免腹背受敌。
马文选反对出兵攻伐吴三桂,他想得是,大西军应该迅速向东转进,与建阳卫、左营和凤阳北伐军会合,这样才能有喘息之机,为日后反攻奠定基础。
但马文选无法反对李定国的决意,这不仅仅是官爵位高低,而是……盲从。
有些人,在经过一些事之后,就会对某个人依赖和盲从。
大西军在这十余年中,从鼎盛到衰落、生死一线,再到如今坐拥云贵、闽粤及川蜀半壁,没有李定国,就没有如今大西军。
马文选心里就算有十万个不愿意,也不会去违逆李定国的决意。
但,这不代表着他不能发发牢骚。
因为他确实不知道,李定国为什么要决意打这场根本毫无意义的仗、十有会打输的仗,因为,就算打赢了,也救不了永历皇帝。
“不等了!”李定国慢慢回头,他的神采开始焕发,“求人不如求己……传本王帅令,全军向信阳州进军!”
……。
阿济格闻听信阳之变,喜形于色。
也对,这不是肚饥时天上掉了馒头吗?
来得正是时候呀!
汝阳城之围顿解,让阿济格有了喘息之机,否则,就算城中兵力足够,在三面包围的情况下,满天的矢石终归让人压抑万分。
不仅如此,还给了阿济格反击的机会。
所以,阿济格打算“顿时原谅”吴三桂之前的“消极怠战、心怀不规”,派出了使者前往信阳州,欲联合吴三桂,夹击大西军。
以阿济格此时的心思,那就是,须毕其功于一役了。
……。
谁也不知道吴三桂心里到底在盘算着什么。
按理说,图穷匕现,连永历皇帝都抓了,还能有退路吗?
眼见着大西军已经倾巢向西扑来,眼见着阿济格带着潭水般善意、诚意的使者到达信阳城。
可这个时候,吴三桂反而犹豫起来了。
他甚至下令,军队没有他的命令,不得出城迎战、伏击朝信阳而来的大西军。
这真是咄咄怪事啊,连一向被视为吴三桂肚里蛔虫的夏国相,也猜不出吴三桂真实心意了。
久久得不到回应的阿济格,不得不怀疑起吴三桂的可靠性。
经过艰难的思忖,阿济格只能下令,已经南下的大军暂时停止前进,就地驻囤,静候自己下一道命令。
小小的汝宁府,囤积了三方合计不下十五万大军,吓得汝宁府的普通百姓,纷纷向东逃难,因为,那边是汉人天下!
……。
“把马士英和冒襄叫进来吧。”吴争对王翊道。
待马、冒二人进来。
吴争的脸色严肃起来,“孤知道,你们心里一定有许多疑问……孤也确实有些部署,但如今有了意外……王大人,你把方才对孤说的,与他们二人再说一遍。”
王翊面朝冒襄,依旧不愿意搭理马士英,但还是将方才的话,述说了一遍。
冒襄听完,骇然道“无道昏君,自寻死路啊!”
马士英皱眉道“恐怕王爷说得意外,并非是游行背后之人是皇帝吧?应该是女署参与了此案……对吗?”
吴争摇摇头,长长吁出一口气,“孤意外的不是女署参与此案……而是他们喊出的口号是勤王讨逆!”
说到这,吴争有些意兴阑珊起来,“孤自问行得正走得端……不想,这江南之地上,还有这么多反对孤的人存在……孤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真做错了……。”
吴争的神色,让马士英三人大惊,主帅没了信心,还能成事吗?
冒襄急劝道“不,王爷不能做如厮想……江南数十府,千万民众,可参与游行者也仅十余万人……何况,这些人中,尚未知有多少是受人蛊惑的……他们并不是反对王爷,而是受人利用,只是不想与敌言和罢了。”
马士英也劝道“千万人与十万人相比,百中取一而已,就算这些愚民不可教化……杀了即可!”
王翊听了大怒,指着马士英大骂道“奸倿饱藏祸心……王爷,万万不可听信此獠谗言……杀不得啊,这些可都是良民!”
马士英其实心中并不这么想的,只是一时情急,怕吴争失去信心功亏一篑,这才下了猛药。
可被王翊直接骂为奸倿,指责进谗言,一时也怒了,“王完勋,你自命清贵……好,那你倒是说说,王爷午前就通告兵谏,如果皇帝调集起这十万之众来……人言可畏啊,你有何良策?”
王翊低头想了想,然后向吴争道“当日游行鼎盛之时,十万余人确实不假……可毕竟分散于各府,应天府最多不过三万人,就算各府闻知今日之变,陛下想调集如此规模的人来响应,也是远水难解近渴望……想来应该没有那么严重!”
吴争皱眉,摇摇头道“未必……此次来京,孤是有准备……可没想到啊,反被人设了一局……试想,三日之内,他就能让各府游行海晏河清,在有准备的情况下,未尝不能在一日之内,将人手聚集起来……孤小看他们了!”
“王爷是担心,陛下集结禁军、右营……?”
。
。
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 逼宫之夜(二)
ps感谢书友“等风z”投的月票和打赏。
“不,先不说他能不能调动右营……孤担心的不是军队,而是这些学子、织女和普通民众啊!”
这话让王翊连连点头,赞道,“王爷所言甚是……不象有些人,以为杀人能解决一切问题,事实上,自古至今,从没有一个人是以屠杀国内普通民众而不朽的……来自民间的仇恨,绝非依靠时间可以消弥的……王爷断不能生出此念!”
冒襄也附和道“这么一来,我等便失去了主动……如果陛下以禁军、民众,文武两道向王爷发难,咱们还真疲于应付……王爷,依臣之见,您当立即离开京城,待局势明朗之后,再作定夺!”
这确实是一妥善的方法。
愚民只是一时,难愚长久。
或许之前游行,是民众受了吴争与清廷和谈苟和的蛊惑,但如今两朝重新开战,这一点已经站不住脚了。
只要大部分民众退去,谁在果泳,不用吴争分说,所有人就明了了。
可如今关键问题不在这,在于两点,一是吴争急需调动右营,没有时间在应天府多耗,而且,不能暴发过于剧烈的军事冲突,因为那会极大折损右营兵力。
二是皇帝既然是有备的,那么此次自己进京,应该在皇帝的掌控之中。
如果真是这样,接下来皇帝的反噬,就会出乎自己的意料。
女署,终究是吴争心中的痛,李海岳、夏家姐妹,牵扯到李定国、夏完淳,难道李定国手伸这么长?夏完淳之前与自己在固始,也只是虚与委蛇?
吴争的心乱了。
但吴争清楚一件事,那就是当事情发展在自己不可控的时候,选择一个方向,一直冲过去,不死,不休!
“孤回京,事还没办成……怎可轻言离开?”吴争平静地道,“劳烦王相去见首辅,告诉他,不破,不立……另外,去见见另外几位阁臣,替孤转告他们,孤无意与他们为难,但他们,也不要挡孤的路……马士英,你持孤的令牌,召右营指挥使即刻来见孤……冒襄,你去召集京城长林卫……。”
吴争决意已定,一道道命令发出,马士英三人便不再劝说,纷纷领命而去。
……。
“奸臣、小人……无君无父的贼子!”
春和殿内,朱莲壁如同一头疯狮,来回乱走着。
如此紧要时刻,京军右营指挥使用突然抱病不奉诏,傻子才信这等鬼话!
朱莲壁绝不是傻子,纵然年少,可他看过的政变,次数太多,都说久病成良医,这等推托之词,岂能不清楚?
可正是因为如此,朱莲壁才格外愤怒,皇权被极度削弱,连京军一个指挥使都敢抗旨不遵,如此下去,怎生了得?
朱莲壁更觉得今日之事必须有个了局,错过今日这次机会,那就再难找如此良机了。
“传朕旨意……即召禁军左右营两位指挥使来见朕!”
黄道周默默地看着一会喜一会忧又一会怒的皇帝,心中叹息着,君弱臣强,果非社稷之福啊,何况是个行二度废立……不,如果算上鲁监国那次,就是三度行废立的强臣了。
皇帝……要是再长大几年就好了……亦或者,胸襟再宽大些也成啊!
黄道周悠悠一叹,想进言,可欲言又止,因为他同样清楚,这个时候,皇帝谁都不信,就信他自己了。
黄道周已经清楚了吴争的意图,这是一种试探。
要人命的试探啊!
兵马不动,先放出风来,说吴王要逼宫。
于是乎,满朝文武就得选边站了,这一选,敌我分明,就算那些原本抱着墙草、两边倒的油滑之人,恐怕也只有选一边了。
吴争不费一兵一卒,造就了朝野两方的对抗。
他甚至进可攻退可守,一面观察着大臣们的反应和立场,一面消耗着臣子们对皇帝的忠心,因为皇帝太年少,没有愿意去拥护一个不识时务的少年人而去与一个已经风华正茂的强臣撕破脸。
黄道周都能想象出来,此时吴王府外,必定是人头如潮,尽是向吴王表忠心的人了,他们甚至已经不在乎万一皇帝赢了,会对他们秋后算帐,因为,过了这村就没这店,吴王给出的机会,太少了,少到能让这些欲从龙者可以不顾生死地扑上去迎合。
黄道周在心中喟叹着,这样城府的强臣,又岂是眼前这个少年皇帝可以应付得了的?
黄道周有心想为皇帝出谋划策,来避免接下来发生的不忍言之事,可惜,皇帝不可能再理他、信他,因为,两年前,黄道周在吴争面前的,那一跪!
黄道周想哭,哭天、哭地、哭先帝、哭祖宗,难道,汉人的苦难日子还没到尽头吗?
可这样一来的后果是,不管谁胜谁败,朝廷不可逆转地分裂开来。
皇帝不明白,可吴王应该明白啊!
黄道周的心,痛绝欲碎。
……。
子夜到了。
说好的时间,到了。
长安街上,空无一人。
可实际上,在门后、窗边、楼台之侧,和那些暗不隆冬、伸手不见五指的巷子里,无数的呼瓜群众都没睡觉,他们瞪着眼睛,想看看,今夜神仙打架,谁赢谁输。
急促的马蹄声、沉闷的步伐声响起时,窥视的眼睛皆闪着兴奋的光,由来,吃瓜看戏者不嫌事大嘛。
可有件事很奇怪,马蹄声、脚步声传来的方向不对啊。
吴王造反,王府在长安大街西侧,难道军队不应该是由西向东进攻吗?
可现在声音却是由东向西……难道吴王殿下预埋伏兵了?
对,军队在由东向西,向吴王府方向而去。
是禁军!
朱莲壁终究年纪太小、城府太浅。
他忍受不了臣子背叛的愤怒和吴争太过伟岸的身影造成的强大的压迫感。
朱莲壁选择了主动,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要么不做,做就决绝。
就算知道吴王府没有多少兵力,就算知道吴争此次入京,身边就数百随扈,朱莲壁也严阵以待,要么不做,做就决绝。
出动了一万禁军,步骑参半。
大有不杀吴争绝不罢休的气势!
。
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 逼宫之夜(三)
王翊奉命进宫,去见黄道周。
朱莲壁倒是没有阻拦黄道周见王翊。
也是,王翊毕竟掌管御史台,且又是阁臣之一,除了内宫禁苑,王翊有无须通报皆可畅通无阻的特权。
先不说朱莲壁还不知道王翊已经向吴争效忠,就算真知道了,至少在大局定型之前,也不敢拿王翊咋办。
不过王翊没有得到朱莲壁许可,不能进殿,他是在殿外与出来的黄道周会面。
“不破不立……不破……不立……!”黄道周呐呐地重复着,王翊带来吴争的四个字,老泪纵横,“殿下啊……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首辅,事还来得及……王爷若罪你,便不会令我前来见你了……若真罪你,翊拼去自己前程和项上一颗人头,也定保你无事!”
王翊的真情流露,让黄道周更加泪眼朦胧,许多事,又岂是这一“保”字可以遮掩过去的?
“晚了……晚了!”黄道周悠悠长叹,“完勋啊,你可以有璀璨前程……!”
王翊急了,他惊骇地拉着黄道周的袖子晃着,道:“首辅说得这是什么话……不晚,绝不晚!”
黄道周轻轻地,但决绝地扯开王翊的手,“回去好好辅佐王爷,他会是个明主……君臣相得,还天下汉人一个太平盛世……到时别忘了,来老夫坟前知会一声!”
说完,转身入殿。
王翊跺脚,压抑着声急呼,“石斋先生……石斋先生……黄道周,你回来!”
黄道周不闻不听,只是在一脚踏入殿门前,回过头来,微微一笑,抬起右手朝王翊挥了挥,然后入殿。
……。
世间事,就是这么奇怪。
大肆宣扬要造反的,至今按兵不动。
对方却先下手为强了。
以至于不少吃瓜众暗中叹息,这吴王啊……啧啧,还是少了些戾气!
也对,如果吴王戾气足够,还有建兴朝什么事?
吴王府离皇城不远,十来里路,这禁军一出,瞬间包围了吴王府。
然而人的名,树的影,吴王权倾朝野、手掌北伐军虎贲,禁军愣是没敢立即进攻。
一万禁军,围着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