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汉明 >

第901部分

汉明-第901部分

小说: 汉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这不可能,她是王侧妃,她还有我,还有儿子……这不可能!”吴争心有些乱了,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当初一言不发,离开应天府,没有好好抚慰周思敏,是一种极大的错误。

    吴争当时下意识里,将周思敏当成是一个参与政变之人,而没有将她视为自己的家人。

    可事实上,周思敏才二十一岁,比吴争还小几岁。

    这样的心理压力,非常人所能抗。

    吴争热泪涌出,大吼出声。

    吴小妹看着吴争,轻轻叹息道:“哥哥或许不知道,你将思敏留在应天府,或许是为了她好,免得再与杭州府中那些……牵连上,但哥哥可曾想过,思敏是个母亲,你将她和孩子分隔开来,岂不是在告诉她,她可能要被……!”

    吴争惊愕了,他从来没有想过因此次追随朱媺娖发动政变,而要将周思敏弃之不理,更没有想过要孩子不认她这个母亲。

    吴小妹眼中慢慢有了泪影,“思敏本就伤心……一旦有人与她说,她的作为已经影响到狄儿册立世子之位……想来任何一个母亲都会……!”

    大声嘶吼的吴争,突然安静了下来,盯着吴小妹问道,“你刚刚说……有人与她说?谁?”

    吴小妹摇摇头道:“我不知道……真不知道!”

    “那你怎会……?”

    “是思敏轻生前夜……她与我说话时,说起,哥哥可能会因为她的过错,怪罪于狄儿,不册立狄儿……问我是不是只要她死了,狄儿是哥哥的骨肉,自然不会再有影响了……我当时听傻了,还劝她许久……她当时也听劝了……还与我笑了……可,可没想……!”

    吴小妹也痛哭起来。

    吴争却沉默下来了,只是,他的脸色阴沉到了极点。

    因为吴争敏锐地意识到,有人在故意掐灭,周世敏最后一丝人世间的牵挂。

    经历了六七年的尔虞我诈,如果到今日吴争还没熟稔这种伎俩,恐怕早被人卖了。

    于是吴争吸了口气,收拾起心绪,对吴小妹道:“……爹记挂你了,回杭州去吧。”

    吴小妹抿嘴,道:“哥哥回杭州吗?”

    “不。”吴争摇摇头,“待我办妥思敏的后事,还得北上。”

    “那我就在应天府待着……哪都不去。”

    吴争疑惑地看了吴小妹一眼,想了想道:“随你……不过,别再惹事了。”

    ……。

    周思敏自杀,这并无任何异议。

    可为何自杀,让吴争心里打了个结。

    虽然心中堵得慌,但既然不是他杀,吴争想要发泄心中愤怒,也无从下手。

    当夜,吴争就在王府里召见了内阁诸臣。

    “诸公想必都听说了吧?”

    吴争神色平静,这让诸臣略松了口气,纷纷应听说了。

    而且一个接一个地向吴争道贺,“臣等恭贺监国殿下兵不血刃,收复顺天府……!”。

    吴争客套了几句,直接切入正题,“既然已经知晓,那就议议朝廷北迁之事吧……莫等三个月期到了,再争议朝廷在北还是在南。”

    这话一出,几乎每个人都沉默了。

    朝廷从应天府迁往顺天府,这可与当年从绍兴府迁往应天府,完全不同。

    不用说内阁这几员大臣,就算是整个朝堂,八、九成的大臣,皆是江南籍。

    北迁,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事。

    冒襄首先没忍住,“回监国殿下话,臣以为,太祖定都顺天府,当时是为了防范后金,可如今满清已经被我北伐军重新赶至关外,且实力已经大损,以臣看来,数十年内难以恢复元气……如此一来,我朝眼下最要紧的,还是发展生产、恢复元气,同时,根治沿海倭患,予民安居乐业才是。”

    这话引得所有在场之人心中共鸣。

    王翊上前道:“臣附议。冒大人所言在理……我朝虽名义上延续前明,可正如殿下所说,此明非明,是为汉明……既然已非朱明,又何须还都顺天府……况且,殿下的根基在南,若是还都顺天府,怕是江南……人心不稳哪!”

    刚入阁没多久的徐孚远也附和道:“如今江南诸府的赋税,已是前朝二倍,究其根本,还是为商税,尤其是殿下治下杭州府,已为对外商贸重镇,可若是还都顺天府,怕是会极大影响到番商来埠……番商海船船队皆会前往天津卫,如此一来,南商必定心中不满……还请殿下三思!”

    除了沉默的,但凡开口的,皆反对还都顺天府。

    吴争扫了一眼,目光停在了一直缩在后面不吭声的马士英,“老马,你啥意思……反对还是赞成?”

    马士英被点了名,不得不从人缝里挤了出来。

    “回王爷话,臣其实觉得……新朝得有新气象,应天府亦是前朝南都,是该换个地了。”

    这话一出,引来众人激愤,纷纷指责马士英谗言惑主。

    道理很简单,这都城是可以随意换的吗?

    这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还有时间?

    (

 第二千三十五章 咱缓缓

    随着吴争轻咳一声,所有声音都消失了。

    “马士英,那你觉得,新朝该定都何处?”

    马士英微微一笑,“王爷之前不是在松江以西,建了新城吗?”

    说来也怪,马士英之前一句,被所有人指责,可后一句话说出,换来齐口称善。

    吴争带着一丝讥讽,冲着马士英道:“想来马大人在新城也是占了几亩地的吧?”

    马士英忙分辨道:“臣确实是买了几亩地,可完全是按照王爷定下的规矩……绝无圈地之举!”

    听话听声,锣鼓听音。

    在场的都是聪明人,吴争的话是冲着马士英,可听的人,心里皆明白,吴王这话也是在问他们每个人。

    于是,众人又沉默下来了。

    吴争等了一会,见没有人再说话,于是开口道:“孤是真不明白了,诸公见天就喊着收复失地,还都北都……可眼下来真的了,却一个个地反对……怎么着,你们就没想过,战争尚未结束吗?”

    吴争这话,让所有人神色一变,这话的蕴意太多了。

    “敢问殿下……殿下所言,战争尚未结束……何意?”

    做为代首辅,王翊确实是担心了,七年北伐,连年征战,若非江南底子厚,怕早已民不聊生了。

    这场仗若非吴争以气势压迫,加上军力恐吓,真要是再打下去,建兴朝怕得散架。

    如今朝廷从上至下,官员俸禄已停了半年之久,再打,喝西北风去吗?

    王翊一问,所有目光都盯着吴争。

    吴争咧嘴一哂,“诸公就不想想,满清只是退出关外,除了随福临先前出关的数万鞑子精骑,如今,济尔哈朗又带走不下六万人马,这二者相加……诸公能放下心来睡个好觉?”

    王翊惊讶地问道:“可我朝不是已经和清廷签订停战条约了吗?”

    “你都说了,这是停战条约。”吴争笑笑,“能停就能再启嘛。”

    “殿下的意思是……率兵出关……灭清国?”

    王翊这话,令在场人皆大惊失色。

    可吴争神色不动地道:“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但凡诸公想睡个太平觉,那就得趁它病,要它命!”

    王翊苦笑道:“可条约是殿下亲自与济尔哈朗签下的……这不是……出尔反尔嘛?”

    吴争咧嘴道:“王相果然是个君子……啧啧,条约上分明写着三年之期,难道王相就看不到?”

    “可……可若清廷不来犯我,我朝……王师师出无名啊!”

    吴争冷哼道:“难道只能等清兵叩关,咱们才能自卫……王师才算师出有名,王翊,你读书读傻了吧?”

    这话一出,等于是定了调了。

    马士英立即道:“王爷所言极是,得趁它病,要它命……一战毕其功,打出百年太平!”

    吴争乐了,手指点点马士英道:“老马,你有如此见识……孤心甚慰啊!”

    “呵呵……是王爷教导得好!”马士英乐呵呵道,“所谓近朱者赤,臣在王爷身边已有不少时日……多少总得沾点王爷的气度吧?”

    瞧这马屁拍得,让吴争心里舒坦多了。

    这二人一唱一和,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起来。

    敢情,吴王殿下是诈和啊,打从条约签订的那天起,就已经打定了灭国的主意。

    吴争大手一挥,道:“诸公皆不想还都顺天府,孤也乐得从善如流……但清廷尚有十余万精锐在关外,咱们怎么能睡得安稳呢?既然睡不安稳,何不一鼓作气……一劳永逸呢?”

    理是这么个理,可拿什么打啊?

    每个人的心里都在这么想。

    吴争扫视了一圈,道:“济尔哈朗与孤私下里说起一事……江南商会股本之中,有过半是北人入股……孤在想哪,这些股本之中,有多少是不义之财……又有多少是清室中人掠夺的我汉人的财物?”

    不要明说,所有人都明白吴争想做什么了。

    果然是无风不起浪啊,吴王殿下又要重施故伎了——劫富济贫,每个人脑子里都浮现了这四个字。

    吴争微笑道:“诸公放心……孤无意破坏既定的规矩,孤要查的,只是北人的股金……这济尔哈朗只顾了他名下的银子,却忘记了,他的同族啊……孤虽然答应了他,不为难他的银子,可没答应,其它人的。”

    吴争的保证,让所有人松了口气。

    于是投桃报李,人人都同意吴争要做的事了,也是,有了银子,才有俸禄嘛。

    “……那就讲下一议题吧。”吴争严肃起来,“如今西北战事不顺利,晋王大西军受制于吴三桂麾下大军……孤的意思是,朝廷左右营是不是往河南方向动一动……震慑一下吴三桂?”

    王翊想了想应道,“若只是调动……应该可行。”

    吴争满意地点点头,“那孤就没别的事了……。”

    这是要下逐客令啊?

    王翊急了,“殿下……臣还有事。”

    “哦……何事?”吴争眯着眼。

    王翊心里嘀咕,这不明知故问吗?

    “如今失地尽复,天下归心……虽然侧妃不幸……可都道国不可一日无君……臣斗胆,恳请殿下进皇帝位!”王翊一边说,一边屈膝拜伏在吴争面前。

    随着王翊的拜倒,在场人皆跟随其后,大呼道:“恳请殿下即皇帝位!”

    吴争呵呵笑道:“诸公……别闹!”

    别闹?

    这叫什么话?

    众人面面相觑,难道是要三请?

    于是,王翊正待做二次相请。

    不想吴争起身道:“孤不是在监国吗,在诸公心中,孤既然已是君,何必在乎一个称呼……真不是孤故作矫情,实在是西北未定……况且,大半壁的河山,名义上是永历朝的,诸公总不能让孤做个半壁江山的天子吧?”

    这话在理,王翊一时为难起来,他转头看了看同僚们,见无人能开口反驳吴王,只好慢慢起身,“可……这到底不是……常情啊。”

    吴争正色道:“孤总得问问晋王吧……好歹人家占得地比咱大,万一人家永历朝不同意孤登基,总不能赶走鞑虏,再打一场失尽人心的内战吧?”

    说到这,吴争拱手罗圈一揖,“诸公的美意,孤心领了……缓缓,咱缓缓,可好?”

    见吴争如此作派,就算不同意的,也只能同意了。

    (

 第二千三十六章 开始收网

    有些事,闷头做比说出来好。

    譬如吴争与济尔哈朗私下的交易。

    济尔哈朗已经将吴三桂欲率军入山西镇的部署,毫不犹豫地透露给了吴争。

    死道友不死贫道,济尔哈朗演绎得淋漓尽致。

    对济尔哈朗而言,如今除了银子,别的其实都不重要了。

    他老了,没几天好活了,身子骨每况愈下,自己的身体自己心里清楚。

    而福临、太后避往关外,美其名曰让自己监国。

    这哪是监国,这是做替死鬼!

    济尔哈朗哪能不清楚,名称三十万的大军,能作战的最多不过五万人,真正的精锐,不足三万,能守住顺天府?

    那是开玩笑了,兵败如山倒,若是清军刚入关的时候,不用三十万,三万足矣。

    这是势,人不能胜天啊。

    势不在了,三十万人,如同一盘散沙。

    这些被征召起来的汉人,能真心为清廷效死命吗,说不定背地里早就通敌了,甚至于随时会发生临阵倒戈之事。

    济尔哈朗此时已经完全没有当初想要篡位的想法,就算篡位成功又如何?自己一死,就凭济度这个二货?

    所以,打被任命为监国始,济尔哈朗就没打算守住顺天府,他要出关,带兵出关。

    只要手中还有实力,到哪不一样吃香喝辣的?

    反过来说,也好在,手中还有这些兵力,否则,怎么与吴争谈?

    对于济尔哈朗的妥协,吴争是乐见的。

    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真把济尔哈朗逼得狗急跳墙,整个顺天府及城中百姓被他玉石俱焚,还真不是句空话。

    将兔子赶出去,然后再恃机围,这才是吴争真正的想法。

    所以,双方不,应该是三方,皆有意于“和平”解决这场战事,事情就好办了。

    这城说的三方,不是虚的,这第三方,自然是被吴争驱赶回顺天府的博洛。

    许多人想不通,譬如蒋全义、沈致远,甚至马士英,他们皆在吴争面前反对过。

    可吴争还是决定不杀博洛,放归顺天府。

    其实原因很简单。

    哪怕是一头狼,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俘获,然后再放了,恐怕也会改变。

    倒不是说吴争有意降服博洛,而是吴争深谙人心的复杂。

    人嘛,总能同苦,不能共甘。

    更有道是,一山不容二虎,何况是三虎、四虎呢?

    对于福临这个小皇帝而言,博洛绝对不是一个忠臣,也做不了忠臣,因为他的身上毕竟深深烙下了多尔衮的印记。

    福临是绝对不允许多尔衮余孽在朝堂上的。

    可惜的是,福临翅膀未硬,还左右不了朝堂。

    所以,吴争将博洛放回去,一来牵制济尔哈朗,二来给福临添堵,总不能让福临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