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新帝国-第4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紫宁看见在自己怀孕的时候,居然错过了这么多的好戏,不免感觉有些失落,她摸着肚子说:“你最好是个儿子,如果是个女儿的话,看娘怎么收拾你。”
陈圆圆有压力,郑紫宁同样有压力,甚至郑紫宁的压力更大,作为刘家的长媳,如果她不能再为刘家生下一男半女,身上的压力可不就是一般的大,而她的地位也都不可以确保。
原本只以为刘家是地方的豪强而已,最终会变成巨族,谁知道会变成了皇族,这压力就更加大,自古最是无情帝王家,如果想在帝王家立足,没有子孙后代,这是不可能的,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在没有子孙后代的情况下,可以在皇帝后宫的争夺中取得优胜的。
在听闻刘布夺取了南京以后,她们这些人基本都十分兴奋,以他为荣,没有犹豫,马上就同意南下去南京跟他汇合,共同见证这一伟大时刻。
明末之新帝国
第698章用人不同
大明朝廷奉行的是禁海的政策,其实行禁海的政策,主要就是因为为了对付元朝末年,被太祖皇帝朱元璋打败的张仕诚、方国珍等人的旧部。
这些人他的主公虽然已经被打败了,但是依旧不肯接受明军的统治,继续盘踞在沿海一带,烧杀掠夺,继续对抗明军。
对于这种顽冥不灵的人,朱元璋也没有办法,只能选择赶尽杀绝。
但是海战非其所长,大海更不是一个农民所能够了解的,他干脆就实行封关锁国的政策,下令国家禁海,片板不动不得下海。
希望能够对这些势力赶尽杀绝,原来有一句老话,叫做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如此一来,反而让他逼反了更多的人,让这些人都成为了倭寇。
在大明强大的时候,这些倭寇和海盗,不敢跟大明对着来干,只能够偷偷摸摸,但当大明势力衰退的时候,就出现了倭寇之乱,变成了可以威胁他们国计民生的庞大的反对势力。
其实这些倭寇是怎么来的,许多人都明白,真正的倭寇只是占了极少数的一部分,大多数的还是这些铤而走险的海商,还有这些冒险家们,有一些混不下去的贫苦的渔民。
这一场倭寇之乱,就祸乱了大明东南沿海一带几十年,甚至山东都司的军队,一开始组建,其组建的初衷,就是山东备倭司,说白了就是要准备对付这些倭寇的。
大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倭寇之乱平定了,但是他也到了日落西山之时。
像刘远桥这种目光远大,见识不凡的人,他则是有另外的看法,他应认为海洋就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从海洋上得到的,绝对会比在田地里面得到的东西多。
当然他有这种看法,也与他是一个海边的渔民之后,在海边长大有关。
他们刘家也都是从事海上走私活动的几个大家族之一,从海上走私,把这些货物运往日本或者是南洋去,获得了几倍的利润。
这远远的比在土地里面刨食来的香,所以刘家拥有庞大的船队,也都在运河一线拥有运河的四大船队之一,既为自己运货物,也都从事走私活动,这让他们日进斗金,收入丰厚。
这不比在土里面刨食要香吗?
刘远桥他安排儿子跟郑家联姻,说他不觊觎郑家的那一支庞大的舰队,这是假话来的,结果也如他所愿,他们在与郑家联合以后,他们的力量上了一个档次,这件事情对于刘家的重要性有多大,不是那些只会在陆地上混的人所能了解。
刘远桥就明白,跟郑家的结盟,让他们的势力,扩大一倍不止。
而且他们也都成功的把郑家的舰队收归旗下。
对于郑家那一支庞大的舰队,刘远桥是涶谗欲滴,眼红不已,郑家能够如此的豪横,如此的牛逼,连葡萄牙人和荷兰人东印度公司,都得向他们交保护费,这就是因为他们是这一片海域最为强大的势力,不向他交钱,你是不可能安全平安的通过。
刘远桥最了解自己的弱点,他就在想,如果朝廷那帮人能够稍有决断和眼光,早早命令郑家出兵去对付他们,估计他们刘家,现在可能已经退守登州或者是莱州一带,面临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攻打和围剿,朝不保夕。
但是朝廷就是拿不出这种魄力和勇气,当然这也与他们一直派人离间朝廷与郑家的关系有关。
更令刘远桥他欣喜不已,那就是他们成功的吞并了郑家的舰队,把这一支庞大的舰队收归旗下,成为他们的一部分。
如果说这件事对刘家有什么意义,其一就相当于他们的军事力量,扩大一倍不止。
可以最慢的讲,朝廷在海面上对他们郑家那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一点招数都没有。
刘远桥对于一手促成这一件事的王胖子非常欣赏,他对左右的人说道:“此人虽然不学,却是有术,是个能人,东昌知府不是出缺吗?就让他去当好了。”
王胖子也不是白身,他身上也都挂着山东布政使司右参议的头衔,不过这只是一个空衔而已,有级别无实权,还不如一个县令,之所以挂着空衔,就是让他去郑家谈判的时候,身份也显得体面一些。
郑芝龙吹牛,他是一个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之人。
现在他完美地完成了这一任务,对此刘远桥是非常欣赏,刘远桥他一贯的手段,这就是有功一定要赏,有过一定要罚。
王胖子在这件事上发挥了非常重大的作用,做到了千军万马也做不到的事情,所以刘军桥就决定对此人破格的提拔,从重的使用。
刘远桥他虽然已经是大官,但并不像一般高官注重出身,出身不好,你就休想混到一个好职位。
刘远桥他本身就不是进士出身,如果按照这般的标准,他自己都混不出头,所以他也都深深的明白,进士出身未必有能力,平民草莽也有英雄。
刘远桥他在拜别了本地乡绅以后,就登上了军舰,因为他们随行的人员极多,附带的行李也多,足足装了一天,才开始出发。
坐船的好处,就是可以日夜的前进,如果顺风顺水的话,更是事倍功半,他们这一支船队,满怀着希望,沿着海岸线向南驶去。
现在航海最怕的就是变化莫测的天气,现在对于天气还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只能够根据固有的经验,但是大海之上变幻莫测,天气也都变幻莫测。
对于航海者者来说,最为害怕的就是变化无常的天气,如果暴风来了,你都没地方躲。
他们沿着海岸线南下,最大的好处就是发现暴风来了,可以马上靠岸避风。
据说正是这种原因,让东南水手发现东南亚早于更近的台湾。
不过他们这一路是非常的顺畅,一直到四天以后,抵达了扬州外海,沿途没有遇到风浪,在这长江口,他们又遇到了在这里等侯的郭鹏的舰队,郭鹏的舰队,也就是负责接应他们这一行人的。
他们这一行人本来就声势浩大,有二十艘主力战舰,五六十艘辅船,已经相当于一支主力舰队了,他们大举南下的时候,可是非常的威风。
此时有郭鹏舰队的加入,其声势就更加的大了,可以用舟辑连云来形容,这些如小山般巨大的战舰,拱卫着刘家的主人进入长江,最终抵达了扬州码头。
在他们抵达长江口的时候,已经有有先头部队抵达,快马告诉了刘布,刘布也不敢怠慢,马上下令全城的军民,黄土铺路、沐浴更衣,摆上香案,准备迎接刘远桥一行人的到来。
他们迎接刘远桥一行人到来的标准,就是迎接皇帝的标准。
全城的老百姓放下所有的工作,穿上最新的衣服,还要把房子装饰一新,同时也要把路给修整平整,以迎接这一位真正的主人的到来。
刘布他早就知道父亲将会近期的抵达,同时抵达的还有他慈爱的奶奶,还有亲爱的两位夫人,这令他感到十分的期待和兴奋,对于亲人的到来,他也拿出了十二分的热情,准备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他们看。
在他进入南京的第二天,他就下令成立了宪兵司令部,宪兵司令就由他亲自兼任,主要的就是负责整顿城中的治安,绥靖地方,南京经过战乱以后,百废待兴,想要做到夜不闭户,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对于各种抢劫杀人的犯罪行为,也都要大力的打击。
刘布对安抚使钱谦益说道:“我父亲就会来了,你未来的高度,就取决于他对你的印象。”
钱谦益只好说道:“属下绝对不会令大帅和主公失望。”
既然投靠了刘家,成为了刘家军的一员,钱谦益不愿意如此有失身份,但是他还是得把刘远桥称之为主公,对刘布行的是大礼。
他在大明,见了皇帝都是深深的一捐,但是看见了刘布,他可是弯下腰,否则会被刘布认为是无礼。
刘布对于他身边的将领和随从,一向不要求这些俗礼,但是对于像钱谦益这些投降来的降臣,他是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有着非常严明的上下之分,他就知道这些人只是臣服他强大的实力,并不是臣服他刘布的为人。
钱谦益在接到命令以后,也都派出他的五城兵马司的所有官兵,出到街上去巡逻,去打击各种犯罪行为,整顿地方。
钱谦益这一位南京安抚大使,有点像是以前的知府,负责着全城的各种行政事务。
但是以他钱谦益的身份,肯定不能让他当一个小小的知府,估计他也不会满意,而且南京城就可能是华夏帝国的都城,都城的知府,都是三品官,基本上可以跟各大部的尚书们平起平坐,他也都知道,加入了刘家,以前的都成了过眼云烟,要拿出真正的本事,才会获得刘家的重用。
对于钱谦益来说,既为刘家臣,就必须全力以赴,至此,他亦是无退路可言。
第699章一代枭雄
当刘远桥船队进入长江了以后,沿途的戒严达到了最高的级别,两岸所有的城市都接到了命令,进行了一级的戒备,所有的码头和港口都由军方来接管,所有的渔船都不准出去,所有的码头都被封锁,渔民不准出去打鱼,商船不准往来。
这让长江扬州至南京河段都是冷冷清清的,没有往日往来如织的热闹景象。
他这般的标准,其实就跟皇帝出行没有什么分别,甚至还要厉害,至少当今的崇祯皇帝,要出动这么多军舰为他护航,好像是做不到。
大明的水师没有这么多的军舰,也拿不出这么多兵力来,更没有这么的声势浩大的场面。
这不能不令人感叹,要知道当年的朱元璋,他从江南起兵,最强的也就是他的水师,他的水师在跟陈友亮在鄱阳湖大战的时候,可是非常的厉害。
立国以后的大明水师,也都非常牛逼,基本上打败了他想要打败的敌人,大明的水师就在郑和下西洋的时候达到了鼎盛时期,那时候的大明水师,强大到了极点,沿海所有的走私犯和强盗都夹着尾巴做人。
但是自从郑和停止下西洋,封存了所有的宝船以后,大明水师就开始江河日下,最终还闹出被倭寇袭扰,整个东南沿海危如悬卵,百姓朝不保夕这样的笑话。
当时便有人感叹,但是当年那一支强大的水师在,何至于此。
刘远桥就知道这一切肯定是出自他儿子的手笔,这样的场面也真够大,给足了他面子,但是他不免谦虚了几句说道:“扰民了!招摇过市,成何体统。”
刘远桥的身边,永远不缺一些闲人和马屁精,这些人跟在刘远桥的身边吹捧,混吃混喝,希望能获得好处。
他们纷纷的赞叹,刘家好大的场面,也有人解释说道:“这全是少帅他一番孝心。”
刘布就是刘家军的大帅,这一支军队就是由他一手创建和壮大的,在所有的军官和士兵眼里,他就是当之无愧的战神,就是他们的大帅。
但是在政府这边,在刘远桥这些官员眼里,真正的大帅应该是刘远桥,而刘布只是少帅。
很多人都暗地里称刘布为少帅。
其实叫少帅非常的好听,也都威风,但是刘布听了,就是不爽,他就担心别人会把他跟后世那一位崽卖爷田心不疼的张少帅相提并论。
所以刘布部下,称他为少帅的时候,往往会被他训斥,但是对于政府和他父亲旁边的人,他又没有办法,只能听之任之。
在老子那里,他始终是低一头,如果说世上有一人他不想为敌,这个人便是刘远桥。
刘远桥坐在巨大的军舰上乘风破浪,一路向前,衣袂当风,看这两旁护航的军舰,这些军舰为了炫耀武力,为了秀他们的肌肉,也都令人把他们的大都推了出来,让人知道这乘风破浪的船队,可不是普通的船队,而是一支武装到牙齿的巨大舰队,有谁不怕死的,就来找他的麻烦好了,这样也令他们的威风和杀气,达到了极点,不用军方对地方进行封锁,就是看见了这样的场面,这些商船和渔民们也不敢出来,就怕一不小心,被这帮杀神他们撞倒了,估计也就是白被撞了。
刘远桥少年之时,闯荡江湖,也曾游历长江,但是那时的他,虽然长街快马,快意恩仇,但是却是没有这般的威风,想不到二十多年后,他再返南京,带的却是千军万马了。
刘远桥当风而立,豪气万丈,也想像刘布一样,做出: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这样磅礴惊人,豪气万丈的诗,奈何却是做不出来。
对于这一个儿子,刘远桥也是非常感叹,自己的儿子,他十分熟悉,读书不成,做不出一篇好的文章,在私塾之中,考童生都考不了,但是他却能做出非常优秀的诗,也会作曲。
要么是不做,要做就是佳作和经典,传颂一时。
更令他惊异的,便是刘布对于读书和管理家里面的生意,他是不熟悉不会做,但是让他筹谋策划,带兵打仗,却是非常的成功。
刘远桥为他谋了一个浮山所千户的职位,其实只是想让他身边聚拢一些人,也有自保的能力,当乱世来的时候,也不至于手无缚鸡之力,这是为他安排后路,也是父亲的苦心。
谁知道他只是给他开了一个小头而已,他却闹出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