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新帝国-第5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当今大明局势,谁敢让手握重兵,名震天下的朱燮元造反。
特别是士兵们看见许建强摆的架子极大,身边的护卫,都是清一色穿着飞鱼服,配着绣春刀的锦衣卫,这种气派,非常高大上,而且看他们气势汹汹的样子,正所谓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许建强派人通知朱燮元,马上前去接旨。
朱燮元想不到,此时有圣旨前来,他愣了一下以后,还是决定前去接旨。
朱燮元在中军大帐之前摆下了香案,率领部下全体的将官,恭恭敬敬跪在地上,迎接圣旨。
负责宣读圣旨的乃是许建强。
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这一份圣旨肯定是惩罚朱燮元的,饬责于他的。
结果他们也都没有猜错,皇帝确实在圣旨里面批评了朱燮元几句,并且把他所有的官职和衔头都削去,只是又让他暂时的兼任和控制着这一支军队,说白了就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面对着皇帝的这种手段,朱燮元他也都不免是感叹:“皇恩浩荡,臣惟有以此相报了。”
朱燮元知道自己所做的这些事情,完全的就越过了朝廷底线,如果皇帝一个不高兴,狠狠的惩罚,这也是情理之中,但是皇帝没有惩罚,还是继续的保证予信任。
在朱燮元接下了圣旨以后,许建强说道:“皇上对朱公的信任,这是无以加复。”
朱燮元也不废话,说道:“皇恩浩荡,臣鞠躬尽瘁,死而后矣,只是败军之将不言勇,无以回报皇恩万一,实在是惭愧之至。”
许建强说道:“皇帝陛下说了,胜败乃是兵家常事,朱公对朝廷的的忠诚,才是最为高贵的品质。”
听到了这话,朱燮元又惭愧又感激,他往北京的方向拱了拱手,不再言语,朱燮元是一个直臣,对这些宦官一向就没有什么好感,双方可以是无话可说,他的态度也都很明显,你是来宣旨的,宣完旨以后就滚蛋吧?难不成还想在这向叫花子打秋风?
谁知道许建强还真有这种想法,他说道:“朱公,下官远道而来,连个饭都不管?”
从京城而来宣旨的使节,他们都把这当做是一项优差,来到了地方宣旨,肯定要给他们送礼,好吃好住的。
朱燮元也见惯了这些宣旨使节和太监的嘴脸,最不爽的就是这样的人,他老朱可不是随便让人敲诈勒索拿捏的人。
朱燮元这便说道:“尔等要吃饭是不是?没问题!来人!上朱公宴。”
朱公宴在天下所有的菜系菜谱里面都没有,但是在河南南阳本地,可是大大的有名。
许建强的随从们,听说对方要上朱公宴,听起来就高端大气上档次,以朱公而命名,还能有差,非常的喜欢,一路赶路,风尘仆仆,就想大吃大喝一顿,然后好好休息一下。
谁知道当所谓的朱公宴端上来的时候,这些人才傻了眼。所谓的朱公宴,其实就是一碗白菜、一碗豆腐、一碗米饭、一壶酒,这也太简陋了,许建强身边的人纷纷都脸现怒色。
朱公宴其实就是南阳地方的乡绅们暗地里面起的,他们吃了这一顿饭以后,可是每个人都拿出了大批的钱粮,相当的贵,就像是割肉一样,所以他们就起了这般一个讽刺性的名字。
只有许建强不动声色,他道:“多谢朱公盛情款待,下官就变不客气了。”说完他低下头来,大吃大喝。
其实人肚子饿了,吃什么都是香的,即使是一碟豆腐和白菜,许建强也吃得特别香,吃得很快,手下们看见领头的督公都吃了,他们敢怒不敢言,也都跟着吃。
这倒是令朱燮元有点意外,他还以为对方会借此发作,找他的麻烦,这许建强能够喜怒不形诸于色,确实是一个人物。
吃完饭了以后,许建强对朱燮元拱了的拱手,说道:“朱公借一步说话。”
如果是别人迎接朝廷前来宣旨的天使,一定会隆而重之地款待,朱燮元这班怠慢,还有在公开场合的一起吃饭,算是非常的怠慢,这是因为朱燮元他很明白的表示,不想跟太监有何关联。
朱燮元也都有当朝所有士大夫他们身上同样的毛病,这便是看不起太监,认为他们是阉党,就是一群只会祸国殃民,不干人事的坏蛋。
所以朱燮元说道:“事无不可对人言,就在这里说便可。”
许建强也都没有生气,他说道:“朱公确定要在这里公开讨论皇上密旨?”
听说是皇上密旨,朱燮元脸色一变,他身边的官员和将领也都脸色一变,朱燮元连忙拱了拱手以示歉意,这才领着许建强来到了他的中军大帐,这就是他平时商议军机之处,最为重要之处,没有他本人的命令,没有人可以轻易的进来。
许建强看见左右无人,他这便说道:“朱公的军队真心不怎么样,面黄肌瘦,衣衫褴褛,跟叫花子没有什么分别,这样的军队怎么能跟华夏军交手?”
朱燮元大怒,他厉声道:“许太监,你可以恶心本帅,却不可以恶心本帅的兵,他们可是欠着几个月的粮饷,都能跟着本帅转战天下,出生入死,你许太监去哪里都找不到这么好的兵。”
许太监说道:“朱公别误会,但是你应该知道下官所说的,也都是属实,朱公的大军装备实在是太差了,绝对不是华夏军的对手。”
听到对方一再提这一个问题,朱燮元是没好气的说道:“作为东厂提督,你该不会不知道,朝廷还欠着几个月的粮饷。”
许建强说道:“知道!下官正是为大帅解决粮响而来。”
听到了对方所说这一句话,朱燮元这才动容,收起了小看之心,但是他看见对方一行人,全部都是轻装骑兵,身边连一个箱子都没有,他吹牛说解决粮响而来,粮在何处?想在何处?
就是因为看见对方空手而来,朱燮元才对对方爱理不理的,十分的冷淡。
此刻他忽然间想起,许建强能够突然间冒起,深受皇帝陛下的重用,就是因为他为洪承畴的大军,杨嗣昌的大军解决了粮响的问题,既然他能为这些人解决问题,凭啥就不能为他朱燮元解决问题?
虽然许建强解决这个问题的手段有点血腥,有点不太光明磊落,但是朱燮元要的是银子和粮食,并不在乎这些粮草是怎么来的,别人惨,难道他手下的兵就不惨了吗?为了朝廷,为了大明朝打仗,就连死了都不能得到一笔好的烧埋银。
而这些达官富贵人,吃一顿饭,去院子里面嫖一次妓,买一个扬州瘦马,就不知道要花多少银子,就足够多少士兵吃饭和烧满银。
想到了这一节,朱燮元就热切了起来,对方有银子,自然就是不同,许太监此人能够受皇帝的信任,自然是有些本事的,此人虽然在朝中名声不好,但是确实是为两路大军解决了天大的难题,既然他能两路大军解决问题,凭什么就不能为老夫也解决的难题?只要有钱有粮,我老夫也可以委以虚蛇,对他敬若上宾。
朱燮元沉声说道:“既然许太监声称是为解决粮响而来,本帅且问你,粮在何处?响在何处?”
许建强站了起来,往北方作了一个揖,从怀中取一圣旨,然后严肃的说道:“皇上密旨,兵部尚书、五省督师朱燮元接旨。”
听说皇帝又下了密旨,朱燮元不敢怠慢,连忙弯下的腰,做了一个揖,说道:“臣接旨。”
第824章别无他策
许建强手持圣旨,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查福亲王朱常洵,神宗三子,就藩中州,神宗初封常洵福王,婚费至三十万,营洛阳邸第至二十八万,十倍常制。海内全盛,帝所遣税使、矿使遍天下,月有进奉,明珠异宝毳锦绮山积,所搜括赢羡亿万计。至是多以资常洵,下诏赐庄田四万顷。所司力争,常洵亦奏辞,得减半。中州腴土不足,取山东、湖广田益之。光宗、先帝也每多恩典,赏赐数以万计,恩典之隆,国朝三十年,无人出其左右,然而福藩却是贪心不足,心存怨怼,对光宗、先帝,每多怨恨,责骂之言,其心存不轨,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责令锦衣卫查明属实,尽抄其所有财产,以充朱燮元部军需以及赈济百姓之用。钦此。”
朱燮元听到了这样一道圣旨,他的内心可是非常的震惊。
作为四朝之老臣,他对于万历朝的往事和过去几十年朝政的恩恩怨怨,是非常的清楚,自然也了解福王朱常洵与皇族之间的恩怨是非,本来一切事尘埃落定,自福王在万历四十二年就藩,君臣名分早己盖棺定论,但是皇帝突然间来了这么一道圣旨,令他惊恐万分。
许建强看见朱燮元愣着不敢接旨,他森然说道:“怎么?不敢接旨?”
朱燮元道:“福王到底是真心心存冤怼,还是有人故意陷害?”
许建强说道:“这一切重要吗?是福王无辜与否重要,还是大帅手下十万将士的粮响重要?一家人哭好,还是一路人哭,数十万百姓哭。”
听到了对方这么一说,朱燮元是没有怀疑了,他马上就意识到一点,匹夫无罪,怀壁其罪,这福王所犯之罪,就是怀璧之罪。
朱燮元留意到圣旨上面没有内阁的附署,这只能说是皇帝一个人的决定,不是圣旨,而是中旨,作为德高望重,手握兵权的老臣,就是封还圣旨,拒绝接旨,计计许建强也都没有办法。
但是朱燮元想想对方所说的话:一人哭好,还是一路人哭好?”
看见朱燮元默不作声,许建强这便道:“朱公所部大军,欠响欠粮,士兵士气低落,皇上也都深以为虑,奈何这就是为朱公解决粮响问题的唯一之办法,请朱公三思。”
朱燮元沉声说道:“皇上不顾脸面,不顾宗室的颜面了吗?”
许建强说道:“皇上当然要颜面,但是皇上同时更爱祖宗留下来的江山,现在整个江南都丢了,别人可以摇身一变,换个主子,继续当官,皇上估计就没法当了吧?”
许建强说出了这句话,可是令朱燮元十分的羞愧,他是一个直臣,讲究的是君忧臣辱,君辱臣死,皇帝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也都是退无可退矣。
许建强看见对方默不作声,他说道:“这件事是没有经过内阁附署,不算圣旨,诸中诸公,道德君子也!岂会自损羽毛,能成与否,全看朱公你的心意,下官手下也就几十号锦衣卫,也办不成这大事,至于能从福藩那里弄来多少的钱粮,这就得看朱公你的手段了。”
朱燮元想了许久,终究是说了一句:“可否留福王一条活路,也算是全了神宗体面。”
朱燮元万历进士,亦可算万历天子门生,万历在位时胡闹,向为臣子所诟,成为神宗后,又有几人敢诟言之?
许建强说道:“恩出于上,下官等只是查明福藩有罪无罪,至于放不放过,这是皇上的权利,不过以皇上的仁慈,这就是应该降秩一级,以示惩戒。”
朱燮元是难以下定决心,他说道:“尔等此举,这是要做神宗、光宗、先帝于何地?”
朱燮元资格很老,万历年间进士,四朝元老,对于皇帝和朝廷也是十分的忠心。
许建强说道:“皇帝陛下更加关心大明的未来,更加关心能不能把皇位传给太子,至于福王,身为天家子弟,皇室血脉,自然必须要在朝廷有难之时挺身而出,牺牲小我,完成大我。”
许建强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朱燮元还是难以下定决心,他说道:“这应该是你这奸贼,教唆皇上所为吧?”
许建强也不生气,他说道:“难道朱公还有更好的办法,你就眼睁睁看着手下的十万军队饿死?河南这么多的百姓饿死?河南局势崩溃,华夏军打了过来,最终便宜的是谁?山东德王府、鲁王府,积累了这么多惊人的财富,最终是便宜了朝廷,便宜了百姓,还是便宜了华夏贼?”
许建强说道:“说这份上了,朱公也都知道,大明现在是局势大大的不妥,是咱们这些能臣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之时,非常之时必须行非常之事,否则将坐等灭亡。”
朱燮元终于下定决心,说道:“好!本帅派兵协助你。”
许建强大喜,说道:“朝中清流,肯定会对我等口诛笔伐,万般谩骂,但是历史会还我等一个公道清白,某最为崇拜的,就是于少保那一句: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少保在大明臣之中,神一般的存在,对方在说的时候,可是令朱燮元有些不爽,说道:“不要妄自跟先贤相比。”
许建强说道:“某虽是宦官,但身残志坚,苦心孤旨,比起那些口中满口仁义道德,只会袖手清谈的臣,胜出百倍。”
这一点朱燮元算是认可了,大明朝的官员现在就是擅长于清谈,实际能力很差,这才是朝廷腐败和效率低下的关键。
没有华夏贼的起兵,没人会知道大明已经腐朽到了如此的地步,无能到了如此的地步,外表看起来非常强壮威风无比的大明,就像是一个满身是伤,又老又残的风烛残年的老人,轻轻一推就倒了。
朱燮元就是明白了这一点,所以才深以为虑,才知道今日的大明,必须采取非常的措施,才可以令他连续下去,否则他们就是大明的亡国之臣。
许建强冒着风雪,日夜南下赶路,直抵南阳,就是为了为朱燮元的军队筹备军饷,只是他筹备军饷的方式有点特别,这就是出手宰了福王这一头大肥猪。
放眼整个河南,最为富有的就是福王了,河南连续几年大旱,百姓颗粒无收,许多地方百姓忍饥挨饿,嗷嗷待哺,树皮和草根都被吃完了,这也是流寇战乱最为严重的地区,当然它的灾难对于福王一点影响都没有,福王依旧是稳坐在他的福王府之中。
朱燮元的军饷就是一个天大的难题,大明朝廷拿不出这么多的军响,国库也都拿不出这么多的军响,要么是看着这些兵饿死,要么就是看他们哗变,所以许建强才会出此下策。
刚出此建议之时,崇祯皇帝是勃然大怒,认为他这是在挑拨皇族之间的关系,这是非常卑劣和下作的事情。
虽然福王朱常洵跟朱常乐之间的恩恩怨怨,天下人都知